張秋蘭
三國時期,群雄并起,涌現(xiàn)出許多風云人物。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一睹他們的風采。義薄云天的關(guān)云長、智慧無雙的諸葛亮、心懷天下的曹孟德……讀著讀著,總會為那一個個蕩氣回腸的故事而陶醉,總會被那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所吸引。
內(nèi)容簡介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全書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zhàn)爭場面,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讓我們翻開《三國演義》,去領(lǐng)略那些英雄人物的風采吧。
“智絕”諸葛亮
【精彩片段一】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瑯琊陽都人,復(fù)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陽。后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于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鏡先生曾為備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龍,鳳雛乎?”
老師串講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徐庶在向劉備舉薦諸葛亮時,不僅用自己、管仲、樂毅與諸葛亮進行對比,側(cè)面烘托出諸葛亮智慧天下無雙,而且有直接的評價“此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正面和側(cè)面相結(jié)合,令徐庶的推薦更有說服力,不僅劉備聽了為之心動,讀者看了也對這位神仙般的人物有了特別的期待。之后,水鏡先生的話“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更是為諸葛亮戴上了耀眼的光環(huán)。諸葛亮的出場,拉開了三國風云變幻的精彩序幕!
“義絕”關(guān)羽
【精彩片段二】
一日,操見關(guān)公所穿綠錦戰(zhàn)袍已舊,即度其身品,取異錦作戰(zhàn)袍一領(lǐng)相贈。關(guān)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舊袍罩之。操笑曰:“云長何如此之儉乎?”公曰:“某非儉也。舊袍乃劉皇叔所賜,某穿之如見兄,而不敢以丞相之新賜而忘兄長之舊賜,故穿于上?!辈賴@曰:“真義士也?!?/p>
老師串講
選段講述的是徐州大戰(zhàn),劉備敗給曹操,兵荒馬亂中,關(guān)羽和劉備失散,無奈暫投曹操的故事。曹操一向求賢若渴,對關(guān)羽更是格外偏愛,為使關(guān)羽心甘情愿地投靠自己,曹操給關(guān)羽的待遇十分優(yōu)厚,賞賜關(guān)羽住宅、金帛和美女,頻繁宴請關(guān)羽,和關(guān)羽分庭抗禮,然而關(guān)羽絲毫不為所動。選段中,看到關(guān)羽將自己賞賜的新衣穿在舊衣服里面,曹操以為是因為關(guān)羽節(jié)儉, 怕弄臟新衣服,卻不知是因為“舊袍乃劉皇叔所賜,某穿之如見兄,而不敢以丞相之新賜而忘兄長之舊賜”。由此,關(guān)羽的“忠義”讓人折服。
“勇者”張飛
【精彩片段三】
張飛睜圓環(huán)眼,隱隱見后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毖晕匆?,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zhàn)?”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后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zhàn)又不戰(zhàn),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
老師串講
“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三國演義》中,張飛一出場便給我們留下了剛猛硬漢的形象?!按篝[長坂橋”更將張飛的勇猛過人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氨爤A環(huán)眼”“厲聲大喝”“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對張飛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的描寫,表現(xiàn)了他的勇猛豪放、膽量過人,讀著讀著,不禁讓人膽寒。在張飛的第二次怒吼后,曹操“頗有退心”;第三次怒吼后,“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百萬曹軍丟盔棄甲而逃。讀著這樣精彩的故事,怎能不為張飛的勇猛和機智而拍手叫好?
“仁者”劉備
【精彩片段四】
卻說玄德同行軍民十余萬,大小車數(shù)千輛,挑擔背包者不計其數(shù),路過劉表之墓,玄德率眾將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備無德無才,負兄寄托之重,罪在備一身,與百姓無干。望兄英靈,垂救荊襄之民!”言甚悲切,軍民無不下淚。忽哨馬報曰:“曹操大軍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趕來也。”眾將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擁民眾數(shù)萬,日行十余里,似此幾時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毙缕唬骸芭e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百姓聞玄德此言,莫不傷感。
老師串講
選段中,劉備哭告曰:“罪在備一身,與百姓無干。望兄英靈,垂救荊襄之民!”危難之際,劉備仍將百姓放在首位,其“仁義”之舉令人感動。面對曹軍來勢洶洶,大家都勸劉備暫棄百姓,但是劉備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百姓帶在身邊,他說:“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這些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的描寫,刻畫了劉備愛民如子,心系天下的仁君形象。正因為如此,無數(shù)英雄心甘情愿與劉備生死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