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雪梅
★在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中,文字的出現(xiàn)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
并且經(jīng)歷了從最初的圖畫符號逐漸演變?yōu)楝F(xiàn)有的漢字。
文字不僅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而且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實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更好的溝通。
通過五年級一學期的語文學習,
筆者在閱讀與寫作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會選擇更加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思維習慣的方式,
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更加輕松。
一、情景創(chuàng)設,激發(fā)想象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豐富的,與學好知識相比,想象力更重要,這樣我們才能夠打開想象的翅膀,飛越千山萬水,飛越崇山峻嶺,飛向我們腳步不能抵達的遠方。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不僅需要學好最為基礎的文字,更需要深刻體會蘊含其中的精神,感受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字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需要我們努力發(fā)掘和吸取,這樣我們才會暢游文字的海洋,并獲得更為豐富的文化積累。
(一)通過圖畫形式,更加生動形象
《牛郎織女》講述的是潛藏在人們心中的那段古老又美好的愛情故事。文章采用了記敘的手法,從牛郎和織女的相遇開始,到最后迫不得已分開,最后變成天上遙遙相望的牽牛星和織女星,表達了對兩人美好愛情的贊美。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記得七月七的鵲橋相會。課文插畫也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畫面的整體色彩和布局來看,插圖一畫的是牛郎與牛為伴、與牛為樂的場景。從他的穿著來看,其生活不盡如人意,通過對課文文字的閱讀便知其身世凄慘。在第二幅插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牛郎和織女在老牛的幫助下,過起怡然自得的生活,三者之間和平相處,幸福美滿。通過對文字的閱讀,加之對圖片的細心觀察,可以更好理解課文,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使文字不再枯燥,文字中有圖畫,圖畫中有文字。
(二)音樂跳動,字符跳動
《少年中國說》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該文選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采用了象征性的寫作手法,同時還采用很多修辭手法進行寫作,比如比喻和排比,寫出了中國少年與中國的關系,贊美了中國少年勇于改革、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對祖國強大的殷切期望。同學們可以聽一首同名歌曲《少年中國說》,這首歌唱出了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離不開少年的智慧和進步,只有青少年一代強大了,我們的祖國才能變得更強大。歌曲中間的語句氣勢磅礴,唱出了祖國大好河山,唱出了國家未來的發(fā)展當靠少年。音樂的播放讓學習體驗更加真實和豐富,音樂激發(fā)了感官和熱情,通過美妙動聽的旋律、詩化般的歌詞,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情境,并烘托出良好的氛圍,同學們得到了更好的熏陶,內心情感得以觸發(fā),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去感悟和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思想感情,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感悟力,從而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三)表演——角色扮演,調動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多數(shù)文章都是以故事的形式來展開的,因此有著濃濃的趣味性。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愛表現(xiàn),因此,在小學生中開展課本表演具有可操作性。同學們通過表演進入情境中,實現(xiàn)了邊閱讀、邊表演、邊感悟,可以全身心地參與體驗。還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少年中國說》為例,可以采取與音樂相結合的方式,一部分同學誦讀,一部分同學演唱,在此過程中,同學們能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溝通。這種伴有歌曲和角色扮演的互動學習方式,不僅抓住了同學們日漸增強的表現(xiàn)欲,還積極地調動了同學們的情感。這樣的學習氣氛比較輕松歡快,同學們興趣更濃,學得更加投入和愉悅,猶如身臨其境,不僅能夠把課文背誦下來,也能夠在這種模仿和扮演的過程中,情感得到釋放,引發(fā)共鳴,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也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在情境中學習語文是文字學習的基礎,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這樣我們所學到的語文才更加生動,文字也更具有生命力,我們的情感也好像有了生機、精神,生命有了活力。
二、品讀課文,啟發(fā)想象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課文的最好辦法。想要獲得更好的語言文字積累,更好地理解文字傳達的情感,就不能忽視朗讀的力量。
(一)初讀課文
初讀課文時,一般會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來揭示課文的大意和層次,更加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有利于自我意識的覺醒。首先,在此過程中,要選擇自己喜歡或者習慣的朗讀方式來進行朗讀,圈出生字,畫出自己難以理解的文字或者段落,便于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其次,在初讀完成后,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課文主要內容,并說出從這篇課文中學到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精讀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字傳達的思想感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我們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質必不可少的途徑。在《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jīng)驗。跟之前相比,有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即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而不是簡單地為了閱讀而閱讀,在閱讀的時候要掌握閱讀方法與經(jīng)驗,而不是囫圇吞棗地閱讀。
對課文進行精讀后,能夠尋找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詞語去想象文字所描繪的意境、所傳達出來的思想,這樣一來,大大地激活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熱情也會空前高漲,對于文字的組織和表達也會水到渠成。比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圖片就是圓明園目前的斷壁殘垣,讀完這篇文章后,圓明園曾經(jīng)的輝煌與繁榮與后期的現(xiàn)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前后對比,差距如此之大,同學們的心緒也會為之牽動,無法平靜下來。在閱讀課文的時候,抓住對圓明園曾經(jīng)輝煌的內外部環(huán)境描寫、建筑的豐富和多樣性,來體會經(jīng)過摧殘后而形成的巨大反差所帶來的心理落差。曾經(jīng)的繁榮與輝煌占據(jù)了本篇課文的大量篇幅,我們也在閱讀后對圓明園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心理感受也由最初的自豪逐漸轉變?yōu)楸?。再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根據(jù)全文的中心思想抓住重點、難點以及核心句子,去認識和理解課文中心思想,提高分析能力、對文章的總結能力以及整體閱讀能力。
三、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
通過對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對歷史的認識,可以為更好地理解文意做好鋪墊和準備。比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文,通過一些歷史影像與照片,我們對于圓明園曾經(jīng)的輝煌不由得發(fā)出驚嘆,文中是這樣描述的:“它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后面還寫到了圓明園中收藏的歷史珍寶,涵蓋各個歷史朝代??梢?,圓明園不僅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一個博物館、藝術館,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見證者,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然而殘酷的戰(zhàn)爭帶來的毀滅也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看著現(xiàn)存的殘垣斷壁,與之輝煌的歷史形成巨大反差,也讓筆者的心更加沉痛悲切。
四、課外閱讀豐富文學層次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課內閱讀是有限的,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文化積累和底蘊,就需要豐富自己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寬泛決定了我們閱讀的廣泛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去進行閱讀,不僅拓寬了知識面,還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