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麥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領探析

2023-04-05 15:47
種子科技 2023年3期
關鍵詞:田間灌漿秸稈

蘇 琳

(韓城市桑樹坪區(qū)域農業(yè)技術推廣站,陜西渭南 715400)

小麥高產(chǎn)栽培技術是指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按照小麥生長規(guī)律、生長環(huán)境、土壤肥力狀況、氣候狀況,人為綜合運用一系列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充分發(fā)揮諸多有利因素的作用,克服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響,協(xié)調改善小麥生長與氣候、環(huán)境、技術、肥力的關系,促進麥田苗齊、苗勻、苗壯,麥苗群體與個體協(xié)調發(fā)展,麥穗、麥粒、粒重發(fā)育合理,達到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優(yōu)質環(huán)保、清潔高效的目的。小麥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領主要包括秸稈還田技術、整地技術、施肥技術、選擇良種技術、寬幅播種技術、合理密植技術、除草技術、灌溉技術、病蟲害防控技術、機械化應用技術等。

1 選擇適宜的小麥品種

1.1 根據(jù)地力、管理水平選擇良種

不同小麥品種在形態(tài)特征、抗病性、適應性、豐產(chǎn)性方面表現(xiàn)各不相同,對生產(chǎn)條件、氣候條件、管理水平的要求不同。小麥良種的適應性、抗逆性、豐產(chǎn)性必須在相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肥力水平、栽培技術條件下才能充分發(fā)揮。選擇優(yōu)良品種時,要結合當?shù)貧夂驐l件、肥水條件、生產(chǎn)能力、技術水平充分了解不同品種的特性,例如抗病性、產(chǎn)量、適宜區(qū)域、肥力要求、配套技術等。對于肥水條件較好的高產(chǎn)田,應著重選用耐肥水、抗倒伏、抗病、增產(chǎn)潛力較大的小麥品種,如西農889、西農511、偉隆169、鄭麥7698、西農509、西農165 等;對于肥水條件一般的中產(chǎn)田,應著重選用適應性強、穩(wěn)產(chǎn)豐產(chǎn)的小麥品種,如西農979、小偃22 號、西農1018、西高2 號、西農3517 等;對于旱薄低產(chǎn)田,應著重選用適應性強、耐干旱、耐瘠薄的小麥品種,如晉麥47 號、西農928、中麥36 等;對于源區(qū)旱肥田,應著重選用適應性強、耐寒抗凍、抗倒伏的小麥品種,如晉麥54 號、銅麥6 號、西農226、渭麥9 號等[1]。

1.2 根據(jù)氣候特點、生態(tài)條件選擇良種

小麥生長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寒冷、干旱、倒春寒、草害、病害、蟲害、干熱風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倒春寒、條銹病等災害均在局部或者某一區(qū)域發(fā)生,呈現(xiàn)區(qū)域性特點。因此,在選擇小麥良種時,應結合地域自然生態(tài)條件,選擇抗性較強的品種。針對播期早、易受寒冷、干旱的區(qū)域,應選擇抗寒、耐旱、耐凍的小麥品種,如半冬性晉麥47、晉麥54、渭麥9 號等;針對灌溉條件好、易高產(chǎn)區(qū),應選擇西農511、鄭麥7698、小偃22 號等品種;針對病蟲害多發(fā)區(qū),應選用抗病蟲害性強的小麥品種,如偉隆169、小偃22、西高2 號等。

1.3 選用區(qū)域布局推薦品種

農業(yè)種子工作部門每年都會設立一定規(guī)模的小麥引種試驗篩選田、生產(chǎn)展示田與區(qū)域觀摩示范田,通過適應性、抗逆性、豐產(chǎn)性、生產(chǎn)品質鑒定和綜合表現(xiàn)評價,優(yōu)選出適宜當?shù)胤N植和推廣的主栽品種與搭配品種,總結出推廣小麥品種的特征特性、適宜種植區(qū)域、因種栽培技術。種植戶需依據(jù)農業(yè)農村部門發(fā)布的小麥品種區(qū)域化布局指導意見,因地制宜,科學選用適宜良種,做到適區(qū)種植,實現(xiàn)高產(chǎn)高效[2]。

2 培肥地力技術

2.1 推廣作物秸稈還田,提高土壤肥力

作物秸稈還田腐熟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粒間孔隙度,確保土壤結構疏松,提升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下扎和延伸能力,增加土壤營養(yǎng)成分,提高作物產(chǎn)量和種植效益。

作物秸稈還田要搶抓小麥播種前這一有利時機。一是采用專用禾稈機械對前茬作物秸稈切碎還田,秸稈切碎長度為15~20 cm,將碎秸稈均勻拋撒于地表。二是利用秸稈粉碎機械粉碎秸稈和根茬,機械粉碎內容包括地面作物莖稈、作物葉片、地面雜草、作物根茬。三是利用大馬力機械深翻,并用土層壓蓋粉碎秸稈草,使碎土、秸稈、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用碎土將秸稈草覆蓋在10~25 cm 的土層中。機械深翻要確保壓犁溝深翻、不漏翻、碎土覆蓋嚴密,以利于秸稈草快速腐爛、營養(yǎng)物質轉換與貯藏。同時,要及時耕耙平犁溝、犁壟,為施肥、旋地、播種奠定良好的基礎[3]。

2.2 施足基肥,做好小麥營養(yǎng)物質貯備工作

施基肥可提高土壤供肥水平,滿足作物全生育期的營養(yǎng)物質貯備需求,使土壤持續(xù)為小麥生長提供營養(yǎng)成分。施基肥要依據(jù)小麥產(chǎn)量和需肥量,合理配制氮磷鉀肥比例,達到施入化肥數(shù)量足、營養(yǎng)物質全、養(yǎng)分充足的目的。施肥后機械旋耕、耙平、磨細,要確保地平、地細、無雜草、無土疙瘩,符合一播全苗的要求。

2.3 小麥種肥

種肥是在小麥播種時與種子同機、不同行、不同深度施入的肥料,主要為幼苗供給養(yǎng)分,促進幼苗健康生長。種肥一般使用易被吸收利用的速效肥料,通常選用速效氮肥、優(yōu)質復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微肥可以采用拌種、浸種等方法,速效性氮磷肥、復合肥可同機、不同箱放置,播種機械行進過程中種子與種肥同機不同行,種肥施入深度應為8~12 cm、種子播深應為3~5 cm。種子發(fā)芽出苗過程中,種肥緩慢釋放可為小麥苗期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4]。

2.4 小麥追肥

2.4.1 小麥冬前追肥

小麥冬前追肥一般在小麥越冬前追施肥料,作用是促進小麥次生根系發(fā)育,促進冬前分蘗和3 葉以上大蘗發(fā)育。越冬肥一般以速效氮肥為主,追施時間為11 月底至12 月初,即地表結凍前。

2.4.2 小麥拔節(jié)期追肥

小麥拔節(jié)期是實現(xiàn)穗大粒多的關鍵時期。小麥拔節(jié)肥可促進大蘗成穗,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分化、性器官形成。拔節(jié)期的小麥田間旺苗主要表現(xiàn)為葉色較綠,葉片寬而肥大,小麥分蘗偏多,田間葉片密閉看不到行間。針對這類壯苗田需以控為主,不追施拔節(jié)肥、不澆水。拔節(jié)期的小麥壯苗主要表現(xiàn)為葉色青綠,植株分蘗適中,應追施速效氮肥并配合澆水。拔節(jié)期的小麥弱苗主要表現(xiàn)為葉色黃綠,植株分蘗很少、長勢差,應追施速效氮肥并澆水,宜墑中耕,松土保墑[5]。

2.4.3 小麥灌漿期追肥

小麥抽穗開花授粉后進入灌漿期,此時田間小麥植株表現(xiàn)為根系老化,植株下部葉片干枯,養(yǎng)分轉運,吸收能力減弱,部分田塊甚至葉色發(fā)黃、脫肥早衰。針對這類麥田,可以噴施1%~2%尿素溶液750 kg/hm2,間隔7 d 后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750 kg/hm2,促進小麥灌漿成熟。針對田間小麥貪青晚熟田塊,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750 kg/hm2,每間隔7 d 連續(xù)噴施兩次,可促進小麥成熟[6]。

3 精細整地,提高整地質量

3.1 播前深翻土壤

小麥播前整地需用機械深翻土壤,尤其是秸稈還田的地塊更要進行機械深翻。該方法可以把下層的土壤翻至上層,用碎土深埋秸稈和雜草,促進秸稈雜草與碎土混合,加快秸稈與雜草腐爛,改善土壤結構。土壤深翻要達到25~30 cm,邊震動邊松動土層,打破犁底層,加深耕層,消滅耕層病原菌、蟲卵,增強蓄水保墑、防御旱澇的能力[7]。

3.2 精細整地,滿足播種需求

一是播種前利用機械旋耕,粉碎雜草。二是清理田間未粉碎的秸稈與碎石等雜物,破壞病蟲害的生存環(huán)境,從源頭抑制病蟲害發(fā)生。三是平整田間深翻犁溝,提高土壤的疏松性、通透性,增強地塊的保水保肥性能,提升小麥抗寒抗旱能力,確保種植層土壤達到深厚通透、細碎平整、上虛下實的狀態(tài)。

4 提高播種質量,確保苗齊苗勻

4.1 處理種子

一是晾曬種子。在播種前10 d 在地面鋪上涼席,平攤厚度為5~7 cm 的種子,晾曬1~2 d,打破小麥種子的休眠期、提高種子活性,利用紫外線滅殺種子表面的殘留病菌,促使種子生理后熟,確保播后早萌芽、早出苗,達到苗齊苗壯的效果。二是種子包衣。采取機械或手工方法,將小麥專用包衣劑按一定比例均勻包覆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光滑、牢固的藥膜,起到殺菌、殺蟲、防病蟲害的作用,實現(xiàn)小麥增產(chǎn)增收[8]。

4.2 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是培育全苗、壯苗、勻苗,實現(xiàn)小麥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小麥播種過早、氣溫過高、生長發(fā)育加快,會導致小麥旺長;播種過晚溫度低,出苗時間長,冬前分蘗少,易遭受凍害導致死苗。從溫度方面來看,一般情況下,適宜播種小麥的溫度為14~16 ℃。從時間方面來看,通常旱地小麥播期為9 月25 日至10 月5 日,灌區(qū)最佳播期為10 月5—15 日。從冬前積溫來看,小麥從播種到出苗的積溫為120 ℃左右,出苗后入冬前小麥主莖每片葉平均需要積溫70~80 ℃,長出5~6 葉的壯苗需要積溫500~600 ℃[9]。

4.3 控制適宜播種量

小麥適宜播種量由品種、播期等條件決定。在適期播種情況下,旱地小麥適宜機械播種量為150~187.5 kg/hm2,基本苗控制在270 萬~330 萬株/hm2,水地小麥適宜機械播種量為187.5~225 kg/hm2,基本苗控制在330 萬~360 萬株/hm2,晚茬麥田根據(jù)晚播的天數(shù)適當增加播量,每晚播1 d 增加播種量7.5 kg/hm2。

4.4 機械勻播

小麥寬幅播種是利用小麥精量播種技術,把傳統(tǒng)密集條播行距15~20 cm 調整為機械精播行距22~26 cm,把一條線播種方式改為寬播幅、寬行距分散式粒播方式,實現(xiàn)機械開溝、機械兩行粒播、機械鎮(zhèn)壓一體化作業(yè),確保精準控制播種量、均勻播種籽粒、出苗整齊一致,實現(xiàn)蓄水保墑提墑、改善光溫水條件,促進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切實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步伐。

4.5 播后鎮(zhèn)壓

小麥播后鎮(zhèn)壓是提高小麥出苗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可提高土壤與種子的密接程度,填實土壤縫隙,提高地表溫度,避免土壤進風失墑,提高小麥田間出苗率和整齊度。小麥寬幅播種技術可實現(xiàn)機械開溝、機械分行精播、機械鎮(zhèn)壓一次性作業(yè),達到壟溝積累雨水、提高出苗率、提墑存墑等目的[10]。

5 小麥田間管理技術

5.1 冬前小麥田間管理技術

5.1.1 澆足小麥越冬水

澆足小麥越冬水是增加小麥次生根、培育3 葉以上大蘗、保護麥苗安全越冬的關鍵,是小麥田間冬水春用的有效措施。小麥越冬水應結合小麥冬前追肥一并進行,一般在11 月底至12 月初追肥澆水。澆足越冬水后,墑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緩解田間板結問題,填實土壤縫隙,提高地表溫度[11]。

5.1.2 小麥冬前化學除草

小麥冬前化學除草具有雜草苗小、用藥量少、防治效果好、確保下茬作物安全等優(yōu)點,施藥時間在小麥3 葉后,一般在11 月中旬,即小麥播種后40 d 左右。對于以冬前出土為主或冬前出土量較大的播娘蒿、薺菜、麥家公等闊葉雜草,可選用70.5%二甲·唑草酮可濕性粉劑防除。對于以節(jié)節(jié)麥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可選用3%甲基二磺隆油懸劑防除。對于以禾本科雜草、闊葉類雜草二者重疊發(fā)生的田塊,可分兩次施藥,但不能同時混施70.5%二甲·唑草酮可濕性粉劑與3%甲基二磺隆油懸劑。

5.2 春季小麥田間管理技術

5.2.1 適時劃鋤鎮(zhèn)壓,增溫保墑

開春小麥起身期進行小麥田間中耕劃鋤,可以起到疏松地表土壤、減少地表水分蒸發(fā)、提高地表溫度、消滅田間雜草等作用。中耕劃鋤要劃細、劃勻、劃平、劃透,不留土塊,不壓麥苗,不漏雜草,以提高中耕劃鋤效果。對長勢過旺麥田可碾壓,抑制地上部分生長,控苗旺長促苗轉壯,達到上松下實的狀態(tài),起到提墑保墑增溫的作用[12]。

5.2.2 壯苗麥田肥水管理技術

春季壯苗麥田管理技術的核心是促控結合,以提高分蘗成穗率、促進穗大粒多為重點。追肥灌水過早易導致小麥群體偏大,后期脫肥早衰,應推廣氮肥后移技術,有效控制春季分蘗,提高抽穗開花期營養(yǎng)物質積累能力,增強后期光合持續(xù)期和根系活力,延緩衰老,提高粒重。一般在小麥拔節(jié)期中期追肥,追施尿素150~180 kg/hm2,追肥后及時灌溉。

5.2.3 弱苗麥田的肥水管理技術

春季小麥弱苗田間管理以促為主,以增加春季發(fā)蘗、鞏固冬前分蘗、增加穗數(shù)為重點。在小麥返青起身期進行第一次追肥,追施尿素75~120 kg/hm2,追肥后澆水,促進分蘗和根系生長,提高分蘗成穗率。在小麥拔節(jié)后期進行第二次追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追肥后澆水,增加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提高粒重,增加小麥產(chǎn)量。

5.2.4 旺苗麥田的肥水管理技術

春季小麥旺苗田的肥水管理技術以控為主,以控促結合為核心。小麥返青期一般不施肥、不灌水,重點采取小麥碾壓、中耕劃鋤、葉面噴施化控劑等措施,適當蹲苗控制旺長,避免春季分蘗過多。在小麥拔節(jié)后期追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追肥后澆水,提高成穗率、促進穗大粒多[13]。

5.3 小麥生長后期田間管理技術

5.3.1 因地制宜,澆足灌漿水

小麥揚花15 d 后進入灌漿期。小麥起身期、拔節(jié)期的追肥基本滿足小麥灌漿需求,此時灌水可以促進小麥生長,有效改善田間小氣候。一般在灌漿初期灌溉1 次,應對高溫對小麥灌漿的不利影響,減少干熱風的危害,提高籽粒飽滿度,增加粒重。

5.3.2 推廣葉面噴肥,延長葉片功能期

小麥生長后期葉面追肥,補充養(yǎng)分,增強葉片功能,提高根系活力,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粒重。葉面肥一般在小麥灌漿初期用1%~3%尿素溶液+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750~900 kg/hm2,選擇晴天16:00 以后噴肥,每間隔7~10 d 噴施1 次,起到養(yǎng)根護葉、增加產(chǎn)量的效果。

6 做好預測預報工作,防治病蟲害

6.1 小麥地下害蟲防治技術

小麥田間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等,主要在秋季為害小麥幼苗,咬斷小麥幼嫩根莖,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防治小麥地下害蟲要及時清除田塊周邊雜草,深翻土地,殺死土壤中的蟲卵,降低蟲口密度。應推廣應用小麥種子包衣技術,預防地下害蟲危害,人工撒施毒土,機械旋耕整地覆土。

6.2 小麥田間害蟲防治技術

小麥田間害蟲主要有蚜蟲、灰飛虱、吸漿蟲、紅蜘蛛等。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其以吸食小麥葉片、莖稈、麥穗、麥粒汁液為主,造成小麥葉片發(fā)黃、植株矮小叢生,導致小麥減產(chǎn)。針對麥蚜可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針對小麥紅蜘蛛可用1.8%阿維菌素噴霧防治。

6.3 小麥田間病害防治技術

小麥開花授粉后是多種病害發(fā)生的主要時期,對小麥生長影響較大。在防治過程中,要隨時關注病害發(fā)生動態(tài),及早調查、預測、預報。針對小麥銹病、白粉病可用25%百時通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針對小麥赤霉病、葉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

6.4 小麥田間“一噴三防”技術

“一噴三防”是指在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葉面肥、殺菌劑、殺蟲劑等混配液,通過一次施藥達到防干熱風、防病蟲、防早衰的目的,實現(xiàn)增粒增重,確保小麥豐產(chǎn)增收。對于以防治銹病、吸漿蟲為主的麥田,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高效氯氰菊酯+98%磷酸二氫鉀噴霧防治。對于以防治赤霉病、麥穗蚜為主的麥田,可用50%多菌靈+10%吡蟲啉+98%磷酸二氫鉀噴霧防治。

7 小麥適時機械收獲技術

小麥適時機械收獲既能增加粒重與產(chǎn)量,又能實現(xiàn)顆粒歸倉。機械收獲過早,小麥籽粒灌漿不夠充分,籽粒飽滿度差,千粒重低、產(chǎn)量低;機械收獲過晚,田間收獲過程中落粒、掉穗嚴重,會造成減產(chǎn)減收。小麥蠟熟末期是機械收獲的最佳時期,此時小麥田間莖稈、葉片、葉鞘、節(jié)間、麥穗全部變黃,籽粒變黃變硬,用手指捻沒有汁液。

猜你喜歡
田間灌漿秸稈
強降雨過后 田間自救指南來了
田間地頭“惠”果農
谷子灌漿期噴施硫酸鋅增產(chǎn)
“碼”上辦理“田間一件事”
解讀“一號文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推廣秸稈還田 有效培肥土壤
田間地頭有了“新綠”
大面積超厚層灌漿料施工工藝
無蓋重固結灌漿在烏弄龍水電站的應用
秸稈綜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