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有華
邵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財會工商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fā)展是職業(yè)教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面向教育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任務,高職院校教師必須順應這一發(fā)展趨勢,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投入學習理論主張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問題解決能力,混合式教學是線上學習與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將投入學習理論的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學模式,切合當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需要。探討基于投入學習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將有助于提升高職經(jīng)濟法課程的教學質量。
投入學習理論是美國教育技術專家Kearsley在總結二十年遠程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包括相處(Relate)、創(chuàng)造(Create)和貢獻(Donate)三個成分,其目標是構建、應用基于技術的學與教的理論框架,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以實現(xiàn)高效的學習。投入學習理論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活動應當有外部的服務對象、應當能夠解決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問題。[1]投入學習理論認為,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投入學習更有成效,原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借助電子計算機和通信技術訪問信息資源進行溝通交流,完成更為復雜的、深奧的學習任務。
混合式教學不是一個新概念,國內最早的研究主要提法是混合式學習,且強調技術的核心作用。何克抗認為混合式學習就是將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與數(shù)字化或網(wǎng)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相結合,既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二者優(yōu)勢互補以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2]李克東認為混合學習是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方式有機整合的一種教學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采用不同的媒體與信息傳遞方式進行教學和學習。[3]美國著名網(wǎng)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斯隆聯(lián)盟將混合式教學定義為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學模式與在線教學模式的結合,其在教學內容上結合了一定比例的在線教學及面對面教學,其中30%~79%的教學內容采用在線教學。這些定義都明確了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即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的結合?,F(xiàn)在,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和對學生學習參與度的高度關注,混合式教學概念逐漸演變?yōu)椤盎谝苿油ㄐ旁O備、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下教學與輔導方式的混合”。[4]馮曉英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混合式教學已經(jīng)不再是簡單的學習方式的組合,而是在線學習、移動學習與線下學習充分融合,帶來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變革的新的學習范式。[5]綜合上述關于混合式學習和混合式教學的概念,我們可以把混合式教學理解為:基于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支持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學習與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
經(jīng)濟法是高職財務會計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法學基礎知識、會計法律制度、支付結算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勞動法律制度、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等。本文依托藍墨云教學管理平臺,以高職院校經(jīng)濟法課程為例,根據(jù)投入學習理論的基本理念、混合式教學的核心思想,擬構建基于投入學習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分為教學目標、學習活動、學習資源、教學評價四個部分進行論述。
經(jīng)濟法課程總體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會計工作相關法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個人修養(yǎng),學會關愛社會和他人,樹立家國情懷。具體目標是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會計工作相關法律知識和技能,能說明法律的作用和我國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能分析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辨別不同的法律主體,能依法處理會計業(yè)務、辦理支付結算,能計算我國各個稅種的應納稅額并依法辦理納稅業(yè)務,能運用《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及相關法律處理勞動和社保糾紛。
學習活動分為理解生成類和綜合實踐類兩種類型。
理解生成類學習活動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會計工作相關法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具體規(guī)定以及運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與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具體實施步驟是:步驟一,教師線上下達學習任務;步驟二,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步驟三,學習團隊線上交流學習心得、相互答疑解惑,討論、提煉、列出重點知識清單和難點問題清單并提交給教師;步驟四,教師線上下載匯總知識清單和問題清單、做好線下課堂教學準備;步驟五,教師線下課堂講解重點知識、解答難點問題,學生線下交流討論;步驟六,教師線上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線上完成課后作業(yè)、鞏固所學知識。其中步驟一至四為課前階段,步驟五為課中階段,步驟六為課后階段。
綜合實踐類學習活動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以實現(xiàn)高效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協(xié)調與社會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踐類學習活動采用項目式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探究、解決真實世界的真實問題來獲得知識和技能。具體實施步驟是:一是組建學習團隊。團隊人數(shù)原則上設定為4 人,由學生按照“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的原則自由組建,團隊組建成功后將成員及負責人名單線上提交給教師;二是選定項目主題。每個項目原則上應有外部的服務對象,團隊成員先各自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去尋找合適的項目,后再共同商討選定項目;三是明確目標任務。各個團隊根據(jù)服務對象所需提供的幫助或者解決的問題制定項目計劃書,明確項目名稱、項目目標、項目任務及具體分工、項目時間進度安排等,并項目計劃書線上提交給教師;四是自主探究學習。學生按照團隊分配的任務帶著問題線上自主學習,收集與項目主題有關、有助于解決問題的信息資料,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結果;教師事先建設好在線學習資源庫,并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相關線索;五是合作探究學習。團隊成員之間線上或線下隨時交流觀點、討論問題,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協(xié)商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結果;六是完成作品制作。學習團隊運用探究學習過程中掌握的法律知識和實務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作品形式不定,如應稅預測報告、勞動糾紛解決方案、法律咨詢意見書等;七是展示項目成果。成果展示分為線上展示和線下展示,教師線上設置學生作品展示區(qū),學生線下匯報項目完成過程、展示學習成果、交流活動體驗;八是評價活動效果。項目學習活動效果評價在線上進行,教師事先在線上公布評價標準,開通評分通道,評價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
學習資源設計以支持學生的學習為宗旨,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師根據(jù)經(jīng)濟法課程教學目標制作云教材、PPT 課件、教學視頻、教學案例、資源鏈接、測試題庫等。學生以學習活動項目的方式參與學習資源設計,主要是制作PPT 課件。課件資源設計從學生學習需要出發(fā),課件主題由學習團隊自主選擇,選題主要來自學生在閱讀教材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知識難點、關注點、興趣點;課件素材根據(jù)課件內容進行選取,包括文本、圖片、視頻、動畫、思維導圖、例題等;PPT 背景模板適合法律課程,一個團隊統(tǒng)一使用一個模板,頁面整體布局簡潔美觀;每個項目團隊制作課件不少于規(guī)定數(shù)量。學習資源設計的全過程由學習團隊自己主導,教師只起指導、協(xié)調、支持和促進作用,如:協(xié)調選題沖突、提供資料獲取途徑、提出改進建議等。教師設計完成的學習資源開課之前在云班課平臺上發(fā)布,學生團隊制作完成的課件陸續(xù)上傳到云班課。
教學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按照學習活動的類型分別進行。理解生成類學習活動的評價內容包括資源學習完成率、合作學習參與度、團隊任務完成情況、課堂出勤率、課堂參與度、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等,除合作學習參與度由團隊成員互評外,其他均由教師評價,評價活動在線上進行。綜合實踐類學習活動的評價內容包括項目是否來源于真實世界;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明確;項目任務分配是否具體;團隊成員是否能共同探究學習;項目是否實現(xiàn)了預期目標或解決了實際問題;項目成果是否被服務對象認可。除項目成果認可度由服務對象評價外,其他均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結果性評價包括期末考試和項目成果報告兩項。教學評價采用百分制,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各占50%,過程性評價中理解生成類學習活動占40%、綜合實踐類學習活動占10%,結果性評價中期末考試占40%、項目成果報告占10%。
學習團隊的組建是基于投入學習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的基礎環(huán)節(jié),理解生成類和綜合實踐類的學習活動中都需要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參與其中。學習團隊的組建應考慮三個因素:一是學習成績排名。以前一學期平均成績?yōu)楦鶕?jù),按照“前1+中2+后1”原則進行人員組合,即排名前25%的1 人、排名中間的2 人、排名后25%的1 人,其目的是以強帶弱;二是社交能力強弱。合作學習強調團隊合作互動,成員社會交往能力的強弱可能直接影響到團隊是否能形成合力,進行有效的互助合作,達成學習目標任務;三是人際關系狀況。合作探究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礎,可以采用自由組合為主、個別調整為輔的原則,組建彼此信任、溝通良好、關系融洽的學習團隊。此外,每個團隊要有自己的名稱,以增強成員的認同感、歸屬感,培養(yǎng)團隊意識。
項目主題的選定是綜合實踐類學習活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學習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去找尋項目,項目的服務對象可以是組織,如企業(yè)、社區(qū)等;也可以是個人,如家人、好友、同學、鄰居等。項目主題不作限制,只要是與經(jīng)濟法課程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法律法規(guī)密切相關即可,例如為個體工商戶計算應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等稅額,為個人提供勞動爭議咨詢服務等等。項目原則上應來源于真實世界且有服務對象,但在確實沒有找到服務對象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從真實世界或者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得的真實材料作為項目主題,但這些材料必須是真實的且尚無處理結果。
項目成果的展示是學習團隊學習成果應用于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根據(jù)成果形式和內容靈活把握展示的時間、展示的形式。例如,項目成果“某某個體工商戶應稅預測報告”中的內容涉及個人所得稅中經(jīng)營所得和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在線下課堂講授個人所得稅課時安排學生團隊展示學習成果;項目成果“某某與某某公司追索勞動報酬糾紛解決方案”在講授“勞動爭議的解決”時展示;項目成果“經(jīng)濟法課件資源庫建設”中的單個課件在線下課堂相關知識點授課前上傳至云班課,讓所有同學能在課前、課中、課后隨時學習。為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及時應用于教學活動,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做好項目計劃并關注學生的項目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