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高尚的人是怎樣的?
近代文人、收藏鑒賞家張伯駒,就是一個人人夸贊的高尚之人,無數(shù)人欽佩他的情懷、擔當和愛國精神。
張伯駒生于1898年,家境很不錯,父親張鎮(zhèn)芳當過直隸總督、鹽業(yè)銀行總經(jīng)理。有錢是真的有錢,張伯駒甚至不到30歲就當上了鹽業(yè)銀行董事兼總稽核,還被譽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
雖然事業(yè)一片坦途,但張伯駒最喜歡的還是詩詞書畫、音樂戲曲。此外,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
從張伯駒自撰的《叢碧書畫錄》中可以知道,在1960年以前,張伯駒收藏了117件古代書畫作品,這個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質(zhì)量卻都是一等一的,隨便拎出來都能當國寶。
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這是一幅傳世名畫,當年溥儀出宮時,將其偷偷從故宮帶了出去。由于當時局勢混亂,導致后來《游春圖》流落民間,進入了市場。
《游春圖》出現(xiàn)后,定價極高,當時足有八家古董商聯(lián)手收了這幅畫。緊接著他們便打算將其賣出國外,開價居然要八百兩黃金。
張伯駒聽到這個消息心急如焚。他趕忙去找故宮博物院,讓他們收了《游春圖》,但無奈故宮也沒有那么多錢。實在沒辦法,他只好硬著頭皮去找古董商商量。后來經(jīng)過講價,八家古董商最終同意將《游春圖》賣給張伯駒,但要價昂貴。張伯駒賣掉了自己的宅院,還添上了夫人潘素的珠寶首飾,湊齊170兩黃金,才收回了《游春圖》。
此外,號稱“天下第一墨寶”的陸機書法名作《平復帖》,同樣為張伯駒所得。當年唐代韓幹的名畫《照夜白》被古董商賣到了英國,張伯駒就已經(jīng)十分心痛了。而后,《平復帖》將要被賣的消息又被傳來。《平復帖》在光緒年間為恭親王奕?所有,由其孫溥儒繼承。溥儒為了籌錢,打算賣掉《平復帖》。張伯駒擔心國寶又被賣出國,于是積極求取,最終在1937年,以4萬元購得《平復帖》。
日本人聽說后,還提出用30萬銀元來買,但是被張伯駒斷然拒絕,他說:“國寶不能流出國門,給錢再多也不賣!”
北平淪陷后,張伯駒和家人躲避戰(zhàn)亂,更擔心這些珍寶落入敵手。這件《平復帖》當時被潘素小心翼翼地縫進了衣被之中,他們雖然一路輾轉(zhuǎn),但寶物始終安然無恙。
張伯駒雖然家產(chǎn)豐厚,可他經(jīng)手的,卻都是個頂個的文物珍寶,隨便一件就價值連城,所以他就算有再多的豐厚產(chǎn)業(yè),也經(jīng)不起這么造。
1941那年,張伯駒突然被匪徒綁架,此事轟動了整個上海。綁匪向張伯駒的家屬索要300萬。
在外人看來,張伯駒家境殷實,拿出個幾百萬應該不難,但只有他的夫人潘素知道,張伯駒其實手里并沒有存下多少現(xiàn)錢,一下子更是不可能拿出那么多。
當時有人勸潘素把《平復帖》賣給漢奸換錢,但潘素向來知道張伯駒的志向,也明白文物一旦被漢奸所得,最終肯定會被拿去孝敬他們的日本主子,所以潘素堅決不同意。
幸好綁匪自己最后也害怕了,再加上其他人多方周轉(zhuǎn),最后籌了40萬,換得張伯駒安然無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伯駒和潘素夫婦又幾次將收藏的書畫捐贈給國家。
1952年,他們把展子虔的《游春圖》捐獻給國家,本可以獲得20萬獎勵,他卻婉言拒絕了。1956年,張伯駒和潘素又把他們珍藏幾十年的珍品一一無償捐獻給國家,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卷》、范仲淹的《道服贊》、黃庭堅的《諸上座帖》等8件稀世珍寶。
張伯駒說:“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則是予所愿也!”
這種境界,常人實在難以抵達。對于他這種揮金如土、耗盡家財?shù)摹皵〖摇毙袨?,不少親屬是不理解且反對的。但他還是盡力去做了。
啟功說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王世襄曾感慨他“富不驕,貧能安,臨危不懼,見辱不驚”。他,就是那個時代文化界的一段傳奇。
(源自“藝文添話”,有刪節(jié))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