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克純
白庚勝先生的七律詩《滇云捐書感懷》,是他于2022年5月6日回云南回麗江捐贈著作時的感懷。此詩生動地描述了白庚勝先生一個寒門出身的納西族窮孩子,在黨的陽光雨露哺育下,通過數(shù)十年的艱辛努力,上下求索,成為納西兒女佼佼者,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光輝人生和不負人民養(yǎng)育恩的愛國愛民族之崇高品格。
首聯(lián)上句“恓惶流歲恨秋霜”描寫了作者在忙碌、奔波中度過了大半人生,轉(zhuǎn)眼已是滿頭白發(fā)。感慨亦感嘆!一個“恨”字,道出了作者對“流歲”的惋惜。下句“回嘆春耕夏耘田”則描述了作者以時不我待、勤奮刻苦、惜時若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態(tài)度勤勉精進,把所有時間和精力傾注于學問的情懷。
頷聯(lián)上句“忍顧門寒惟勵志”大意是說怎么忍心回顧當年的苦難與貧窮,而唯一的出路,只有勵志。人無志不立,鳥無翅不飛。勵志才能建功,建功才能立業(yè),立業(yè)才能報國。因為知識改變命運,奮斗改變?nèi)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者憑著一股子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勵精圖治、堅韌不拔、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克服重重困難,歷練心志、磨煉品質(zhì)、提升精氣,為一路前行、攀登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實現(xiàn)了青少時期立下的宏愿。
有志者事竟成。白庚勝于1957年出生在麗江納西族一個貧苦家庭,1987年赴日本留學,2001年調(diào)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2006年調(diào)任中國文聯(lián);2009年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2011年調(diào)中國作協(xié)擔任專職副主席?,F(xiàn)任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長。白庚勝的成功,就在于傾情用心、矢志不渝、不驕不躁、堅定地朝著目標奮進,從而實現(xiàn)了遠大理想。
頷聯(lián)下句,“苦讀就在眾人閑”,誠如作者與我聊過,他每天堅持學習、思考的時間不少于十個小時,并早已養(yǎng)成習慣。不論事務再多,工作再忙,都不會放過每天的學習。如果白天耽誤了,晚上一定要補回來。求知若渴,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于學習。別人已經(jīng)休息了,自己正沉寂在書中或所思考的問題中是家常便飯;送走了星辰,也是拂曉,洗一把臉,接著第二天的工作,更是常有的事。一份辛勤,一分收獲。沒有艱辛的付出,哪來的收獲、哪來的成功?不愿意比別人付出更多更多,哪來讓人驚羨的鮮花與掌聲?
頸聯(lián)上句“點評翻譯多創(chuàng)作”概括說明了白庚勝先生著述宏富。數(shù)十年來間,他涉獵、閱讀的各種各樣的書籍不計其數(shù)。“余之于學,軌跡歷歷;”“覽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廣涉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等諸多知識?!逼涑晒w論著、譯著、文學創(chuàng)作、民間文學整理等,內(nèi)容涉及民族學、民俗學、文學、納西學等諸多學科,其著作兼具學術性、思想性、藝術性以及顯著的時代特征,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國家戰(zhàn)略文化高度以及極強的前瞻性、指導性和實踐性。
頸聯(lián)下句“守望興學在民間”強調(diào)了作者在民間文學、民族學、民俗學、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非物質(zhì)文化整理、挖掘、保護與搶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曾在回憶文章里指出:“余于近年創(chuàng)立中國社會科學院薩滿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女性文學中心,中國梁祝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盤古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儺文化保護基地,中國孟姜女文化保護基地,中國鈞瓷之鄉(xiāng),中國吹歌之鄉(xiāng)等幾十個中心與基地,發(fā)展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會員,國際納西學會會員等近萬人。深入滿、彝、傣、白、瑤、苗、侗、壯、回、蒙、達斡爾、藏、畬、等村寨上百個。”因此白庚勝先生重民間、重田野,來回于鄉(xiāng)土,以大量的實地考察資料為基礎結(jié)合中國傳統(tǒng)的文獻考證,尊重科學、崇尚真理、去偽存真、傳承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治學態(tài)度值得推崇與贊賞。
尾聯(lián)上句“瀝血嘔心五十卷”表明了由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白庚勝文集》50卷,約1500萬字,收錄了其數(shù)十年來創(chuàng)作、整理、搶救保護等豐碩成果。《白庚勝文集》飽含著作者的一腔熱情,凝結(jié)了他大半生的汗水和心血。尾聯(lián)下句“成裘積腋報云滇”與頷聯(lián)“忍顧門寒惟勵志”前后呼應,抒寫了作者報效國家、報效人民、報效父老鄉(xiāng)親的夙愿如愿以償而得以釋懷的美好心境和追求。
幾十年來,白庚勝先生始終懷著崇高的理想和責任感、使命感,一心向?qū)W,把知識、文化與真理當生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彌堅?!八疾煌烊フ?,勁追來者,積跬步以至千里,蓄溪流以成大海,獻身學術終不怠,‘雖九死猶未悔’‘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治學經(jīng)歷以及身在京城,卻情系故土、一直關心關愛著滇云的發(fā)展繁榮,關注關懷麗江的發(fā)展進步。所以“不論在外多少年,我始終是麗江納西族兒子。”作者把傾其大半生心血凝結(jié)而成的《白庚勝文集》捐與滇云、贈與故鄉(xiāng)(麗江),就是他對家鄉(xiāng)、對故土、對民族、對國家無比熱愛的具體體現(xiàn)。在我心中,白庚勝先生不僅是一位卓越的登高而呼的學者,而且是一位具有非凡才情的作家和智者。他的精神、意志和品質(zhì),他的人格魅力、人生境界,他的遠見卓識、真知灼見,他那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對民族赤誠的高尚情懷,時刻感動著我,激勵著我,鞭策著我,是我不斷前行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白庚勝,一位才華橫溢的納西族優(yōu)秀兒子;白庚勝,一位德高望重的國之棟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行可歌,其情可頌,其志可鑒,其性可敬,其境可仰。
在中國詩界,魯若迪基是一位很活躍的詩人。作為中國少數(shù)民族詩歌領域的杰出代表,他是一位勇敢的攀登者,也是一位有勇氣的搏擊者。多年來,他在詩歌領域不斷求索,不斷地向著詩歌之高峰攀登。他的目標和追求都很高,取得的成就也高。前些天拜讀了魯若迪基發(fā)表于2022年第2期《民族文學》的組詩《侗鄉(xiāng)游蹤》。那巧妙的構(gòu)思,鮮活的場景,生動的語言,深遠的意境,活脫脫的人物,深深地吸引著、強烈地感染和觸動著我,有一種不說不快的感覺,于是就生發(fā)了寫點看法的動機。
組詩《侗鄉(xiāng)游蹤》最突出特點就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神韻與精美。《新晃之晨》詩人用“從鳥語中醒來/心情如花/綻放一天的美好”開篇,三言兩語,描寫了新晃從鳥語中醒來的自然情狀,抒發(fā)了詩人愉悅之情。
書是人類知識的寶庫,是人類智慧的海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詩人對書院情有獨鐘,《龍溪書院》的結(jié)尾處寫道:“唯有書院/在喧囂的街市/收藏一份靜謐/放置一張安靜的書桌/唯有那些文字/在暗夜里發(fā)光”,詩人通過仔細觀察,細細品味,深入思考,得出“唯有書院”,“在暗夜里發(fā)光”的真知灼見。
走到哪里,閱讀到哪里。哪里有美的事物,詩思就在那里生發(fā),靈感就在那里閃現(xiàn),詩歌就在那里生根和發(fā)芽。詩人心目中的《風雨橋》別具一格。他說“這哪里是橋?/分明是一幅/美輪美奐/美不勝收的畫//這哪里是橋?/分明是一首/獨具匠心/立志高遠的詩”,這般超乎尋常的想象和描摹,給讀者引入了畫與詩的意境?!叭欢?,這確實是橋/橋之上的橋/我猜想/天河上/牛郎織女相會的鵲橋/也是這個模樣?!痹娙四恳曞居?,思接萬里,把我們從地上帶到了天上,從人世間普通的橋引向天河上的“鵲橋”,進而聯(lián)想起“鵲橋相會”的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故事。起承轉(zhuǎn)合,自然而然;一氣呵成,引人入勝。此外,《天井寨》《爆米花》《高山流水》等,每一首詩都有其顯著的特點和獨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值得品讀,值得鑒賞。
然而,最讓人動心生情的是那首《?水邊的女孩》。“水靈靈的眼/看一眼山/山就清了//看一眼水/水就綠了//看一眼我/我就木了?!弊肿种榄^,句句入心。三句話,三個層次,三重意象。傳神地刻畫了美麗可愛的少女形象。接著“多想長成/她身邊的一棵樹呀/陪著她長大”傾吐了詩人對美和美好事物的愛慕與珍惜?!扒啻旱臅r候/讓她在我繁茂的枝葉下/輕歌曼舞//年邁的時候/讓她在我枯黃的葉上/流連忘返”。這可是詩人內(nèi)心的自然流露與表白,更是情感的升華。
詩人,作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創(chuàng)造者,向往與贊美美的一切和一切的美是自然,也是必然。最令人叫絕的是“百年之后/讓我/與她一道/做個/永不醒來的美夢”。詩思傳情,詩意牽心,用詩歌純粹的語言傾訴著愛,用詩歌真摯的情感表白著心,用詩歌唯美的意境傳遞著最深的情。
美,大自然的底色,生命的本真,詩歌的本相和永恒的主題。魯若迪基的詩《?水邊的女孩》,通過對“?水邊的女孩”的描畫,表達了詩人“渴望安身和安心”,追求美的永恒和永恒的美之心境。如果把這組精美的詩與十多年前出版的《魯若迪基抒情詩選》中大部分詩作比較,不論是語言的運用、結(jié)構(gòu)的安排、修辭手法的使用,還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其突破與上升,令人驚嘆。
詩歌不止是語言的花朵,也是思想和心靈的花朵。魯若迪基是一位很有語言天賦的詩歌創(chuàng)作高手,語言駕馭得心應手,可謂爐火純青。他那嫻熟的創(chuàng)作技巧與高超的運用語言藝術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功夫深了,成就自然就高;境界高了,詩歌自然精美。我堅信:朝著詩歌高地與高峰不斷登攀的杰出詩人魯若迪基,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xiàn)他美好的夢想。
閱讀并欣賞李耀煌老師散文《敏儒,刻在我心底的故鄉(xiāng)》別有一番趣味,就像冬天里握著美人溫暖的手,舍不得放下。那巧妙的構(gòu)思,優(yōu)美的畫面,生動的語句,濃烈而真摯的情感深深地打動著我,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敏儒,刻在我心底的故鄉(xiāng)》開篇從大處著眼,用特寫鏡頭概括了麗江雄奇秀美的山水,熱情贊美了祖國大好河山——麗江萬千之氣象。
“一隅故土”一段,從小處著筆,分層描寫了坐落于鬼蛇兩山間的故鄉(xiāng)——開南敏儒的秀麗景色以及豐收場面?!吧呱街?,漾江水畔”,作者用濃墨重彩描摹了蛇山繁茂蔥翠的松林和漾弓江畔廣袤肥沃的田野,以及群鶩齊飛的人與大自然同在的和諧畫面?!八墒笮▲B竟先美食”一語,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細膩,活靈活現(xiàn)。給人以身臨其景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
“惟惜不見了往日的牛耕馬躍”一句,道出了作者對鄉(xiāng)村正不斷消失這一現(xiàn)實的憂思。然而,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是人民的期盼和要求。在邁向城鎮(zhèn)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多少農(nóng)村被改造,這是人們必須接受的現(xiàn)實。我們?nèi)绻辉缸鞒鲆欢ǖ淖尣交驙奚?,就沒有發(fā)展的空間。因此,我們只有辯證地思考,才能接受殘酷的現(xiàn)實。所以可以這樣說,犧牲局部利益是為了更大的發(fā)展。為了更好的發(fā)展,就必須作出退讓,這也是社會發(fā)展進程中人類必須付出的代價?!暗筷叵聲r時相聞雞鳴犬吠”句,又把讀者帶回了靜謐恬淡,幽靜安閑的環(huán)境之中。在此作者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委婉地表白了有的已經(jīng)失去,甚至無法挽回,幸好有的還仍然存在,還能分享其中的情趣但不知能守候多久的微妙復雜心理。
“河畔笠翁好垂釣”一段,描寫老叟婦孺各得其所,各有其樂,樂在其中的和美場景。作者抓住人物年齡特點進行描寫,繪聲繪色,笑容可掬,動中有靜,妙趣橫生。
“千頃田野橫秋”一段,作者不惜筆墨,渲染了家鄉(xiāng)風豐衣足食,五谷豐登的景象?!靶湃碎g之福地,伊甸之邇鄰也”此乃點睛之筆。作者飽含深情,用詩的語言盛贊家鄉(xiāng)之美,可見作者對家鄉(xiāng)之愛,愛之銘心,愛之入骨。
散文《敏儒,刻在我心底的故鄉(xiāng)》有其鮮明特點:構(gòu)思精巧,先總后分,層次分明,邏輯性強;語言生動,簡潔凝練;文字清新,畫面感強;擅長修辭,比喻使表達的事物更加形象,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情感,讀來活潑生動,極富情感。
《敏儒,刻在我心底的故鄉(xiāng)》似一幅內(nèi)容豐富,色彩絢麗,畫面精美的水墨畫,捧讀她猶如在田野里散步,在田埂上靜聽蟲鳴,在小河邊垂釣,在樹下攀談,在村子里看日出日落,嘗農(nóng)家大餐,飲農(nóng)家臘酒。醉意朦朧,愛意纏綿。給讀者留下“人在畫中行,畫在人中央”的深刻印象,令人難忘難舍。
和樹本老師系麗江市古城區(qū)祥和街道吉祥村人,中共黨員,原麗江教育學院副院長,于1996年退休。和老師從事教育工作40余年,為麗江教育的發(fā)展,為滇西人才培養(yǎng)作出了重要貢獻。和老師始終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可謂熱血灑講臺,桃李滿天下;對學生滿腔熱忱,和藹可親并認真負責;對鄰里鄉(xiāng)親真誠相待,與人為善,是一位備受人們敬重的德高望重的納西族教育家、學者、詩人和文化人。
“積年志趣形和數(shù),老邁咿呀樂仄平。”這是《余韻集·自序》之引言,可謂是和老師的一種自我介紹,濃縮了他的人生履歷,含蓄而風趣地概括了和老師從教生涯和退休生活。和老師在《余韻集·自序》中寫道:“大半生學數(shù)學、教數(shù)學,與函數(shù)微積分、矩陣行列式打交道?!薄巴诵莺螅瑓⒓欲惤懦怯袢娚?,從頭學習傳統(tǒng)詩詞韻律,并不斷習作?!?014年出版詩詞、對聯(lián)集《晚霞吟》,2017年出版詩文集《月圓集》,2020年出版詩文集《余韻集》。
“少未偷閑老未昏,八旬晉四醉詩魂”。朝花夕拾,回顧光輝歲月;聚焦當下,描寫趣樂生活。讀和老師的詩集《余韻集》,給人以一種春風撲面、春雨洗眉、沁人心脾的清爽舒適之美感。
年過八旬身心健,樂學善思續(xù)晚晴(笑向夕陽續(xù)晚晴)。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就會擁有一種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擁有一種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就會擁有屬于自己的快樂與幸福的人生。言為心聲,詩乃心語。語言是內(nèi)心世界的外化。有什么樣的心思,就會說出什么樣的話語;有什么樣的心境,就會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詩詞歌賦。和老師的七絕《詩話田園》“年逾八四未龍鐘,度日東園逸興濃。紫白紅黃時令種,樂春樂夏樂秋冬”。年逾八四已是暮年,然而,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熱愛生活的一片真情,躍然紙上。讓我欽佩,令我尊崇。他的五絕《冬游玫瑰園》“曠野西風勁,南天候鳥翔。唯期紅五月,補償萬花香”。詩后的注腳寫道,“2020年1月16日,陪老伴到拉市均良看病。其間,到花花色玫瑰園一游,設計、規(guī)模都還不錯,只可惜無花可看”。簡要的注腳,詮釋了詩作的內(nèi)涵。美,大自然的本性,即使是荒漠戈壁,也有著蒼茫之美,即使是一株光禿禿的樹木,也有其不畏風霜嚴寒之美。
“畢生教學感情真,不惜孤寒多棘榛。柳暗花明引入勝,芬芳桃李十分春”。這是對特殊期間的一段回憶。和老師也曾離開教壇下放到干校參加勞動,到邊疆搞民族工作。從詩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他對教學工作的真摯情感。
美,人類與之俱來的本色。但凡是人,即便處于極其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追求美,守護美的態(tài)度不會改變。美,人類追求的永恒的主題。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是每一位有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的勞動者的不懈追求。
徜徉于美,領略于美,沉靜于美。感受美好美妙的一切,把外在的美內(nèi)化于心。樂在美中,美在心中。一個人最高尚的情趣莫過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創(chuàng)作生活中的美。讓美化育更多人的心境,化育更多人的靈魂。和老師的《故鄉(xiāng)小河》:“淌著童謠淌著春,游魚水草蕩清淳。老夫雖是黃昏客,夢里仍癡那個親”。通過描寫童年美好的歲月,追憶已經(jīng)回不去的少年,表達了詩作者對孩提時代的眷戀之情。
觀察是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前提。沒有對事物的細心觀察,就不可能有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老師不僅善于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捕捉生活,還善于把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東西加以描寫。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白真摯的情感,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思想,用嫻熟的技巧表現(xiàn)抽象的東西。他的《戲吟戊戌年二十四節(jié)氣》的二十四首詩作,生動地描摹了從立春到大寒時序更替,氣象變化,物候轉(zhuǎn)換的過程和現(xiàn)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栩栩如生。給人以如臨其境、耳目一新的美感。
生活是創(chuàng)作源泉。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靈感源于對生活的體驗、觀察與揣摩,靈感源于對人生的理解、思考與感悟。
閱歷是一個人的資本。閱歷越豐富,思想越深邃;思想越深邃,感悟越深刻。他的《逸致》“世間名利早遺忘,四座三門贏壽康。書里光陰閑似我,綠茶藤椅共斜陽”。(四座三門,即麻將、門球)。我國著名的文化大家季羨林先生曾說:“人生的最大樂趣,莫過于讀書?!睍巳≈槐M的精神食糧。可以這么說,除了書籍,人世間再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滋補身心的養(yǎng)分和養(yǎng)料。書可以治病,書可以解憂,書可以潤智,書可以明理、明德,不斷提升人生的境界。和老師的律詩《雜感》:“人老還期壽命長,身閑更愛百花香。藏書學理三千卷,敲韻吟詩數(shù)萬行。好景百般添雅趣,機緣一路燦容光。一生歲月寵榮過,更有殘心半欲狂”,形象地表達了和老師學而不厭,癡迷于詩詞歌賦,潛心研究、寄情于詩,淡泊名利,追求健康生活、追求高雅情趣的情懷與心境。
《余韻集》收集了和老師于前后近四十年創(chuàng)作的詩作,時空跨度很大。但其表達的思想總是緊緊圍繞著頌揚黨的英明領導,謳歌時代風采,贊美勞動者,贊美祖國壯麗河山,歌唱新生活,高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如《中華復興三部曲》,分別以“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為題,熱情謳歌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英明領導下,人民翻身做主,我們偉大的祖國從勝利走向勝利,從繁榮走向富強的光輝歷程和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愛生活、說人生,講修養(yǎng)、重品德,詩若其人,人若其詩。談工作,談學習,憶同事,憶友情,滿腔熱情,溢于言表。“慈母輕輕護,嬌兒躍躍姿。齊心開跬步,千里自神馳?!保ā额}照五首·之一》)天倫之樂盡在筆端?!耙褂昵那穆?,朝陽朗朗天。春花攜嫩柳,嫵媚上詩箋?!保ā洞河辍罚┟鑼懥擞赀^天晴,春光明媚,清新明麗的景致,表達了詩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書香之家,家風純正,尊老愛幼,和和睦睦,其樂融融。為情而作,有感而發(fā)。和老師的詩作都是內(nèi)心的坦然表白,情感的自然流露。信手拈來,水到渠成;情感真摯,有感而發(fā);無雕琢痕跡,無故弄玄虛。和老師的詩作特點鮮明:情深意切,樸實淳厚,技巧嫻熟,語言生動,形象可掬,親切感人。和老師的詩作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充滿著快樂的生活情趣,蘊含著智慧人生和人生智慧。
“盛德立言教,大道在中和。”數(shù)學天賦,詩歌情懷?!傲沂磕耗辏瑝研牟灰??!彼淹诵萸皵?shù)十年的青春年華,一腔熱情、滿腔熱血奉獻給教育事業(yè);退休后,他把留給自己、屬于自己的寶貴時間,轉(zhuǎn)投于學習和研究傳統(tǒng)詩詞韻律。用高雅的審美情趣陶冶自己,創(chuàng)造生活、美化生活;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擁抱生活、享受生活。學在其中,樂在其中;“順乎自然,知足常樂;”“回歸自然”,頤養(yǎng)天年;致樂樂至,其樂無窮。桃李滿園,大地芬芳;立德樹人,山高水長。
我衷心祝福和樹本老師:健康快樂,平安幸福;福如東海,壽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