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栗恭勤公毓美,由拔貢知縣,官至太子太保、東河總督,為治河名臣。
知縣事時,善決獄,嘗言:“讞獄宜旁敲側(cè)擊,使之不得不供吐實情;再察其神色,度以人情物理,自然判斷平允。若徒事刑求,或?qū)⒕o要供情,先出自問官口中,即案無枉縱,亦難信于心矣。”
曾至滑縣查災(zāi),聞民間習(xí)教者多,而匪徒復(fù)乘荒肆掠,料其必將滋事,勸知縣強公克捷嚴(yán)密防范,并往白太守,太守不以為然。未幾,滑縣界果亂,克捷死之,沿及畿輔,天下震驚,人乃服公之先見。
其治河也,創(chuàng)造磚工議,謂柳葦秸科,備防不過二三年,歸于朽腐,實為虛費錢糧。購儲碎石,不但路遠價昂,而灘面串溝阻隔,船運亦屬不易。且石性滑,入水易于滾轉(zhuǎn),仍不免引溜刷深。磚性澀,與土膠粘,拋壩卸成坦坡,即能挑遠溜勢。每方磚價不過六兩,而石價則一方自八九兩至十二三兩不等。方價既多少懸殊,而碎石大小不一,堆垛半屬空虛,磚則以一千塊為一方,平鋪計數(shù),堆垛結(jié)實。
并將與磚較量輕重,石每方重五六千斤,磚每方重九千斤。一方碎石之價,可購兩方之磚,而拋一方之磚,又可抵兩方碎石之用,經(jīng)費尤多節(jié)省。于是破除浮議,不辭勞怨,決計行之。
天子深是其言,諭地方大吏無掣其肘。公遂連歲奏績,疊邀優(yōu)敘。
年六十三歲,卒于河防工次。
上聞?wù)鸬?,恤典綦厚,河南人如喪考妣,即生祠處處祀之?/p>
公歿之明年,河決開封,各官晝夜堵筑。當(dāng)合龍之際,河工忽來一蛇,眾歡迎之。蓋河將合龍,河神必化蛇至,有黃大王、朱大王、齊大王等神,老年河工見蛇之色,而知為某某,當(dāng)稱其號,以金盤迓之,蛇即躍入,以河督肩輿迎之廟中,祭賽數(shù)日,俟龍合,蛇乃不見。是役也,蛇作灰色,非向所見者,歷祝以“某某大王”,均不為動,眾人大惑。
巡撫牛公鑒聞之,至河濱,一見咤曰:“是栗大人耶!”蛇遂躍入盤中。越日不埽,平安蕆事。
眾問巡撫曰:“何以識為栗公耶?”
曰:“栗公項下有白癲風(fēng),周圍似玉,我見此蛇頸有白圈,疑是渠化身,呼之而應(yīng)。渠真作河神矣!”
于是奏請,以公列入河神祀典。
公六歲就外傅,對句輒驚塾師;九歲學(xué)為文,落筆灑灑如宿構(gòu)。同縣某翁相攸得之,招至家,令與子讀,同室臥起者數(shù)年。
一夕,盜殺翁子,室扃如故,無跡可尋。眾疑公,公無以自明,官亦不能為之明,已論抵矣。
女另醮同里富人王某,婚數(shù)日,王醉告女曰:“吾慕汝色,以重資募劍客,本欲殺栗,不意誤中汝弟也。”
女聞之,殊自若。
翌日歸甯,則逕入縣署號呼,官提王究,不能置辯,乃收王而出公于獄。
女見公,泣語之曰:“吾所以忍為此者,以弟之仇、君之怨,非吾不能雪也。今已白矣,身既他適,不能復(fù)事君,亦再無歸王理,計惟一死耳!”遂對公自刎死。
合邑皆驚其節(jié)烈。公感其義,通顯后,終身不置正室。此眾目所共見者,蓋如公之聰明正直,其歿而為神也,宜矣。
附記于此,以念后之治河者。
(錄自清·陳其元撰《庸閑齋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