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民
在古代詩詞中,尋隱者“不遇”,似乎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最耳熟能詳?shù)膽?yīng)該是賈島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其實類似的情況,李白也遇到過。
李白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時,曾上山拜訪隱居的道士,結(jié)果也沒有見到。
這次拜訪,李白雖未達“目的”,卻盡覽了山中美景。他沿著清澈的溪水前行,聽見了隱隱犬吠融入淙淙流水,看見了桃花繁盛帶著點點露水,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云氣,雪白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這如畫的風景真的宛如世外桃源,超凡脫俗——寧靜深幽中吐露著靈氣,清麗飄逸中蘊含著悠遠。
忽然,密林深處有幾只小鹿跳入眼簾,周圍一切本就美到幾乎凝固的風景,一下子變得靈動起來,瞬間充滿生機,更點燃了李白情不自禁的喜悅。
于是,李白揮筆寫下了那首唯美靈動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p>
“樹深時見鹿”,這句尤為傳神——可以想象,在茂密的樹林里走著走著,忽而看見了小鹿,心就會不由得怦怦亂跳,畢竟那算得上浪漫的相遇。
有鹿的地方,就是美好的所在。因為鹿總能帶著我們情不自禁地走進詩境——它是《詩經(jīng)》里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它是梅堯臣的“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它是李賀的“鹿飲寒澗下,魚歸清海濱”……
不管是詩詞里的鹿,還是生活中的鹿,不管是在原野鳴叫的鹿,還是藏在大樹后觀望的鹿,不管是在溪邊飲水的鹿,還是自由自在、追逐嬉戲的鹿……只要見到鹿,哪怕驚鴻一瞥,小心臟也會像小鹿亂撞……
“樹深見鹿”的時候,李白風華正茂,青春年少。那是他一生中最明亮、最簡單的時光,因為他骨子里的肆意狂放、傲岸不羈,還沒有機會去盡情釋放。那時的李白,寧靜,澄澈,透明……
或許正是這份心境,李白才驚艷于密林深處的遇見,用真實的文字留住了那一刻的感動,用唯美的“畫面”定格了那一刻的遇見,于是,那個迷人的瞬間成為永恒的新鮮記憶,也成為生命的浪漫底色。
有時候我也會想象:某一日去山中拜訪一位“隱居”的好友,待我走進一片樹林,遇著了花,遇著了草,遇著了溪水,也遇著正在等我的小鹿,那一刻,我肯定像走進一段透亮的時光。至于見不見得到好友,已然沒那么重要。
其實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這么一段時光——不管要尋找什么,途中所遇,皆是美好。
如此看來,尋隱者的結(jié)果,不是最值得期待的,沿途看到的風景,其中的探索、苦思,以及最后的感悟、所得的啟迪與成長,才是此行的意義所在。
(選自《思維與智慧》2023年第12期)
【且讀且思】
1.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所展現(xiàn)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樹深時見鹿”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