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婷,胡玉英
1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2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腦病科,廣西南寧 530023
帕金森?。≒D)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臨床典型的四大主癥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及姿勢平衡障礙。目前PD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研究表明其與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障礙、免疫炎性異常等諸多因素有關[1-2]。目前左旋多巴仍是治療PD的金標準,但隨著用藥時間延長,藥效逐漸減弱,且伴隨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傳統(tǒng)中藥柴胡具有明顯疏肝解郁之功效。PD的臨床治療中,以柴胡為主的中藥復方應用廣泛?,F(xiàn)代藥理學表明,柴胡可有效降低促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3],影響神經遞質的產生,抑制蛋白沉積,調節(jié)細胞凋亡通路,減輕氧化應激反應等[4-6]。目前對于柴胡干預PD的藥理學機制的研究相對較少。而網絡藥理學基于“疾病—基因—靶點—藥物”相互作用網絡,綜合觀察藥物對疾病網絡的干預與影響,從而系統(tǒng)、整體地探索藥物與機體的相互作用[7]。本研究則通過網絡藥理學方法,從化學成分、作用靶點和信號傳導通路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研究,進一步揭示柴胡的藥理作用機制,并為PD的中藥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1.1 柴胡有效成分篩選及相關靶點預測 在中藥系統(tǒng)藥理學數據庫與分析平臺(TCMSP)搜索“柴胡”的化學成分,按照“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藥物類藥性(DL)≥0.18”條件篩選出柴胡有效成分,然后保存相關靶點,并通過ChemMapper網站補充柴胡成分靶點信息。利用UniProt數據庫對柴胡有效成分的相關靶點進行基因注釋。
1.2 柴胡—PD共同靶點收集及網絡關系圖構建 以“Parkinson's disease”作為關鍵詞,檢索人類基因數據庫(GeneCards)和在線人類孟德爾遺傳數據庫(OMIM),整合去重后得到PD的疾病靶點。運用在線軟件Venny 2.1.0對獲得的柴胡成分靶點和PD疾病靶點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得到柴胡與PD的共同靶點。利用Cytoscape軟件構建柴胡—PD共同靶點的網絡關系圖。
1.3 柴胡—PD蛋白相互作用(PPI)網絡構建 將柴胡—PD共同靶點帶入STRING網站,選擇homo sapiens種屬,構建PPI網絡圖。下載并保存PPI網絡中的tsv文件,運用Cytoscape的CentiScaPe插件進行PPI網絡拓撲分析,以連接度(Degree)≥62最終篩選出核心靶點。
1.4 柴胡—PD共同靶點GO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將柴胡—PD共同靶點導入已安裝Bioconductor、ClusterProfiler、ggplot程 序包及相關附加包的Rstudio軟件中進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包括GO分析的生物過程(BP)、細胞成分(CC)和分子功能(MF)以及KEGG通路。按照P≤0.01且從小到大排序,選取前20位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結果,并對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構建。
1.5 KEGG通路關系網絡構建 從得到的KEGG通路數據中選取富集最顯著的前20位,運用Cytoscape軟件構建網絡圖。計算出網絡中各個節(jié)點的Degree值,調整節(jié)點的大小,以表示靶點與通路的相關性大小。
2.1 柴胡有效成分及相關靶點 通過TCMSP數據庫共篩選出柴胡有效成分17個。見表1。通過ChemMapper網站補充柴胡有效成分的相關靶點,整理去重后共得到746個潛在靶點。
表1 柴胡17個有效成分基本信息
2.2 柴胡—PD共同靶點及網絡關系圖 在Gene-Cards數據庫中得到PD相關靶點7 232個,選擇相關度得分≥13.01的靶點作為PD的潛在靶點,共獲得907個。結合OMIM數據庫補充相關靶點,去重后得到1 809個PD相關靶點。將柴胡有效成分的746個靶點與1 809個PD相關靶點取交集,通過在線軟件Venny 2.1.0繪制韋恩圖,獲得172個共同靶點,見圖1。利用Cytoscape軟件構建柴胡—PD共同靶點的可視化網絡關系圖,見圖2。
圖1 柴胡—PD共同靶點韋恩圖
圖2 柴胡—PD共同靶點的網絡關系圖
2.3 柴胡—PD共同靶點PPI網絡及核心靶點 在STRING網站中導入柴胡—PD的172個共同靶點后,得到柴胡—PD共同靶點PPI網絡,見圖3。使用Cytoscape中CentiScaPe插件進行拓撲結構分析,以Degree值≥62最終篩選出28個核心靶點,其中AKT1、INS、TNF、CASP3、IL6、TP53、VEGFA等為主要核心靶點,見圖4。
圖3 柴胡—PD共同靶點蛋白相互作用網絡圖
圖4 柴胡—PD核心靶點圖
2.4 柴胡—PD共同靶點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結果 將柴胡—PD共同靶點導入Rstudio軟件中進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P值<0.01為篩選條件,得到439條GO生物學過程,159條KEGG通路。再利用R軟件進行GO條形圖以及KEGG氣泡圖的繪制,見圖5、6。圖5分別給出前20條BP、CC、MF富集分析結果,表明柴胡干預PD主要涉及基因表達、MAP激酶活性的正調控、老化、凋亡、細胞增殖等生物過程,細胞外間隙、膜筏、線粒體、高分子配合物、質膜等細胞成分以及相同的蛋白結合、酶結合、蛋白質酪氨酸激酶活性、大分子復雜結合、血紅素結合等分子功能。圖6顯示了柴胡干預PD排名前20的信號通路,包括癌癥通路、糖尿病并發(fā)癥中的AGE-RAGE信號通路、脂質和動脈粥樣硬化、流體剪切應力和動脈粥樣硬化、HIF-1信號通路等。
圖5 GO功能富集分析結果圖
圖6 KEGG通路富集分析結果圖
2.5 KEGG通路關系網絡圖 從得到的KEGG通路數據中選取富集最顯著的前20位構建KEGG通路關系網絡,見圖7。
圖7 KEGG通路關系網絡圖
PD屬中醫(yī)學“顫病”等范疇,按運動癥狀主要分為震顫型和僵直少動型,前者多為肝腎虧虛、肝風內動,治宜補益肝腎、平肝熄風;后者多為肝腎虧虛、筋失濡養(yǎng),治宜補益肝腎、養(yǎng)血柔筋[8]。由此可知,肝腎虧虛是PD的重要病機。肝以氣為用,以血為本,若肝失所養(yǎng),肝風內動,可致震顫[9]。中醫(yī)臟腑理論認為,肝膽相表里,且肝膽兩經相互絡屬,在生理和病理上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肝主疏泄,膽主通降,膽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肝膽合病終屬“少陽病”范疇。臨床發(fā)現(xiàn)從“和解少陽”治療PD,能改善患者癥狀,療效明顯[10]。
中藥柴胡歷史悠久,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和解少陽之功,是治療少陽證的首選藥材。中醫(yī)認為,PD臟腑定位主在肝,治療方藥以柴胡劑為主,取其君藥柴胡和解少陽、調暢氣機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皂苷通過抑制炎癥及氧化應激反應,具有顯著的保肝作用,這也是柴胡發(fā)揮“引藥
入肝”藥性的物質基礎[11-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乙酸芳樟酯、黃芩苷、茵陳黃酮、山柰酚、柴胡皂苷、槲皮素、豆甾醇等為柴胡主要有效成分。目前研究較多的眾多黃酮類成分中,山柰素是一種很強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劑,具有抗氧化作用[14],槲皮素也可通過降低氧化產物的水平,減輕紋狀體的炎癥及氧化損傷。其他柴胡活性成分中,黃芩苷對過氧化脂質及氧化型谷胱甘肽形成均有抑制作用,能夠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的活性,進而改善氧化應激反應[15]。曲克蘆丁可有效增強腺苷酸環(huán)化酶及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從而促進神經元細胞的快速修復,維持神經細胞結構的完整性[16]。豆甾醇能通過大腦血流屏障,抑制氧化應激反應,提高線粒體跨膜電位和ATP量,從而減輕PD患者的神經元變性[17]等。這些有效成分可在某種程度上干預PD的發(fā)病機制。
本研究顯示,GO富集分析結果主要涉及基因表達、MAP激酶活性的正調控、老化、凋亡、細胞增殖等生物過程。KEGG通路顯著富集主要在脂質和動脈粥樣硬化通路、流體剪切應力和動脈粥樣硬化通路、HIF-1信號通路等。脂質參與了大多數經典的PD相關過程,例如氧化應激,但血脂水平與PD風險之間的因果關系尚未確定[18]。有研究認為,PD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隨著PD病程的進展逐漸減輕,可能是通過miR-106a-5p/ABCA1通路影響泡沫細胞膽固醇的逆轉運而發(fā)揮作用[19]。HIF-1α作為最先發(fā)現(xiàn)的低氧誘導因子家族中蛋白因子,低氧時呈高表達,可精準反映細胞內氧分壓水平,并對下游靶細胞進行調控,從而發(fā)揮神經保護作用[20]。除了前20條顯著富集的通路外,共同靶點還富集在MAPK信號通路、PI3K/AKT信號通路、IL-17信號通路等與PD相關的信號通路上。MAPK是神經元凋亡的強效因子,其過度激活可導致PD神經元死亡[21]。p38 MAPK信號通路作為MAPK信號通路之一,其異常激活后能通過調控自噬參與PD進程[22]。另外,PTEN/PI3K/AKT軸可控制代謝、凋亡、細胞生長和增殖等多種生物信號傳導過程,是一條調節(jié)機體功能的重要途徑[23],PI3K/AKT信號傳導也是自噬的經典負調控途徑[24],通過上調miR-221靶向PTEN介導的PI3K/AKT信號通路來調節(jié)自噬,從而發(fā)揮對PD的保護作用[25]。炎癥對PD神經退行性變的關鍵作用已得到充分證實。IL-17就是一種促炎因子。有研究表明,產生IL-17的T淋巴細胞通過IL-17R介導并導致下游的NF-κB激活[26]。NF-κB作為免疫反應的主要轉錄因子,過度的激活引發(fā)異常的炎癥反應是導致PD患者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27]。綜上,柴胡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過上述通路,調節(jié)血脂水平、氧化應激、神經保護、凋亡、自噬、炎癥反應等,從而發(fā)揮干預PD的作用。
本研究PPI網絡核心靶點和及KEGG關系網絡分析顯示,柴胡可能通過AKT1、INS、TNF、CASP3、IL-6、TP53、VEGFA等靶點發(fā)揮治療作用。AKT又稱蛋白激酶B,AKT1作為其亞型之一,通過調控轉錄發(fā)揮作用,其活性減低與PD的發(fā)病密切相關[28]。TNF、IL-6均是典型的炎性細胞因子。PD的發(fā)病過程涉及神經系統(tǒng)炎癥反應和多種免疫應激反應,與血清TNF-α及IL-6等水平的變化有密切聯(lián)系[29]。其中,TNF分型TNF-α是由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重要炎癥介質,參與機體免疫反應[30],通過誘發(fā)氧化應激反應,使活性氧堆積在紋狀路,引起神經元凋亡,參與PD發(fā)病過程[31]。IL-6也是調控機體炎癥反應和免疫應答較為重要的炎癥因子之一[32]。CASP3是調控細胞凋亡過程的標志蛋白,細胞凋亡原本是細胞主動死亡的過程,在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異常凋亡與PD的發(fā)展進程有關[33]。VEGF對PD具有治療作用,主要是VEGF與VEGFR2結合后激活P13K/Akt及MEK/Erk途徑減少神經細胞凋亡,通過一個獨立的機制直接作用于神經細胞促進神經再生和恢復[34]。
綜上,本研究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柴胡干預PD的作用機制,結果表明,柴胡通過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發(fā)揮作用,表明了多個生物學過程的介導和參與是中藥發(fā)揮治療作用的關鍵,也為本課題后期研究中藥復方治療PD的作用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徐水婷:論文撰寫及文獻資料的收集分析;胡玉英:論文審核及修正,指導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