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茂松
△2022 年10 月16 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為大會現場
二十大召開的歷史時刻,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第二個百年的首年。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復興最終將是中華文明的偉大文明復興;更弘遠地展望,中國共產黨從建黨的第二個百年的首年開始,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奮圖強,必將迎來中國今后百年的盛世、盛運。
建黨百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二個百年迎來百年盛世的新起點,展望第二個百年的中國遠景是——可大可久、可親可敬之中國。
立足第二個百年的大歷史、文明史視野之下,可以更深刻而全面地體會二十大報告的體大思精。二十大報告作為體大思精的大政治報告,可謂是當今世界政黨中所獨有的政治文本,集中體現了中國的文明大國政治全面統籌“國之大者”,集中體現了中國的新型舉國體制為集中力量聚焦中心任務而團結奮斗。這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能強有力地領導組織動員全體中國人民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價值、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奮斗,而這些都凝聚到二十大報告主題的最后四個字:團結奮斗。
“團結奮斗”這四個字看似再平常不過,但“團結奮斗”以及“同心同德”這種百姓日用常見的中國政治語言,恰恰是對政治共同體、國家共同體、文明共同體的共同性的最直觀、最本質的概括。團結奮斗、同心同德既是現代的,同時也深深植根于中國文明底層結構。
今天的中國道路是從五千多年文明傳統中而來的。正是同心同德、團結奮斗,造就了中國文明成為世界史上唯一的連續(xù)未斷裂的文明,同心同德、團結奮斗蘊含的上下四方相應的哲學原理正是中國文明可大可久之道的關鍵。
同心同德、團結奮斗集中體現在全黨上下同心同德、團結奮斗,集中體現在黨和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斗。作為政治領導者、組織者的中國共產黨,與作為組織、動員對象的中國人民,二者是一體相生的休戚與共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如果脫離了人民,就不成其為中國共產黨;同樣,脫離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就是一盤散沙,也就不成其為政治學意義上的中國人民。
毛澤東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作出“從古以來沒有這樣的人民,從古以來沒有這樣的共產黨”的論斷,最好地說明了中國共產黨鍛造了從古以來沒有的“黨組織”,同時也鍛造了從古以來沒有的全面組織動員起來的“中國人民”,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文明意義和政治學意義?!爸袊伯a黨和中國人民”可謂共同建構了中國文明的新的政治秩序與政治原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他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指出:“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p>
展望第二個百年的中國遠景是——可大可久之中國。
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是中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是為“可大”。
“可大”不一定“可久”,西方過去五百年的資本主義現代化以及西方的大國更替的歷史一再印證了其大卻不能久?!翱纱蟆比绾芜€能“可久”?中囯式現代化完整給出了“可大可久”的答案,那就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繼承了中國文明的成己成人的傳統,克服、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資本至上所帶來的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以及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富而好禮”、人民由安居樂業(yè)而能安身立命、內心“充實而有光輝”的現代化,從而能克服、超越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資本至上帶來的理性、知識、科學與信仰之間巨大矛盾沖突所造成的精神空虛的精神危機、信仰危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繼承了中國文明“天人合一”的思想,克服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資本至上在經濟高速發(fā)展中對于自然的巨大破壞;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是全球共同發(fā)展的新道路,繼承了中國文明“成己成人”“天下一家”“天下大同”的文明傳統,克服了過去西方依靠戰(zhàn)爭、殖民、掠奪而實現現代化的老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飽含深情地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yè)。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全新路徑的這些全新超越的特質,使得中國式現代化“可大”的同時還能“可長可久”。
中國式現代化在根本上具有“可長可久之道”,具有“道”的文明原理普遍性意義。中國探索、走出的這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具有“可長可久之道”,在大本大源上是最大地繼承、創(chuàng)新了中國文明一直堅持的“可大可久之道”,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出了在現代新的“可大可久之道”。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就是中國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克服了西方資本主義自身不可克服的各種內在危機。正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經過艱難曲折、艱苦奮斗走出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超越之道、普遍之道就是“可大可久之道”。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克服了過去五百年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帶來的難以克服的現代性危機,將為世界下一個五百年提供新的文明想象力。
中國深厚歷史文明傳統的歷史智慧深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第二個百年的可大可久、中國式現代化的可大可久、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可大可久,根本上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中國共產黨的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黨紀嚴于國法”的自我嚴格要求,是當今世界政黨所獨有的,根本上是對于中國文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日新其德”、嚴于修身的偉大文明傳統精神的最好繼承與創(chuàng)新,也是中國文明始終保持的憂患意識與道德緊張感的體現。
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guī)范體系”,這是明確將自我革命制度化。自我革命的制度化,使得黨的自我監(jiān)督能夠徹底完善,同時中國共產黨的自我監(jiān)督是以黨內監(jiān)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jiān)督貫通協調。這一切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自我監(jiān)督、自我革命能夠對西方政黨制度及其舊有的政治學原理預設加以新的根本性的超越,而這在根本上也是深深植根于中國偉大文明傳統及其內圣外王之道。
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永遠保持趕考的心態(tài),以及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三個務必”,在根本上保證了第二個百年的可大可久。正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特質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自我革命精神,在根本上保證了第二個百年中國的可大可久。
中國式現代化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新形態(tài)根植于自身的偉大文明傳統,那就是中國文明的大一統、成己成人、富而好禮、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偉大精神傳統,從而創(chuàng)造了中國文明新的“可大可久之道”,這一新的“可大可久之道”就是中國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社會主義與中國文明傳統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這就是為何來自歐洲的社會主義在中國不斷發(fā)揚光大,卻在歐洲式微的根本原因。中國具有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深厚文明土壤與政治社會土壤,并一直在進行社會主義的中國化過程,從而發(fā)展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的文明新形態(tài),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古今中外法”,全面、成功地處理好了古今,即傳統與現代的張力關系,處理好了中外的張力關系;又將農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數字文明與生態(tài)文明熔鑄為一體,并以社會主義之“大道”、根本原則貫穿其中。
二十大報告主題中的“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彰顯了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尤其彰顯了文化自信與制度自信的體用不二。文化自信與制度自信根本上來自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具有思想引領性的意義?!凹蟪伞倍^往開來,在中國文明傳統中具有至高的位置。從百年黨史的大歷史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具有中國文明傳統所強調的集大成的特點。唯有以這樣的文明史、大歷史的視野,才能真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定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及其具有貫通“古今中外”的文明集大成特質,在根本上形成中國新的“可大可久之道”。
“兩個確立”放在文明史視野下,能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中國文明的歷代盛世都會聯系到政治家,像漢文帝、漢景帝與文景之治,唐太宗與貞觀之治。這并非所謂個人的人治,而是說最高領導者作為大政治家,最關鍵的是能有前瞻性戰(zhàn)略思維,能識人、用人;中央、朝廷有殫精竭慮為國謀的朝臣;地方官府則有循吏,即具有政治意識與高度執(zhí)行力的地方官隊伍來保證中央決策落地;最基層還有士紳鄉(xiāng)賢,上下同心,組織動員全國民眾,這才能創(chuàng)造盛世。
中國共產黨繼承、創(chuàng)新了中國文明能深刻地理解“人”,相信“人”,相信“人”能團聚人心的傳統。這首先體現在堅強的領導核心上,這就是“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的重大意義;其次是具體落實,體現為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的全面領導的原則,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發(fā)揮統攬全局、協調四方的政治功能;最終是要體現在相信人民。
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全黨確立人民領袖的領導地位與確立作為全黨指導思想的“道”的指導地位,二者缺一不可。具體的“人”,是抽象的“道”在大眾眼中最為直觀、日常、親切的體現,也是人能弘道的最集中體現,“道”與“人”合一而不可分;同時,作為具有原理性、普遍性的“道”,也就是現代政黨的指導思想,則具有超越個人的持久影響力,經過歷史不斷檢驗的思想能超越及身而止的個人而對全黨具有更持久的影響力,后繼者也會在新的歷史實踐中將其加以不斷發(fā)展。
鄧小平在起草第二個歷史決議的意見中說:“我們黨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苯裉靵砜?,毛澤東思想教育了整整幾代人,由此,我們才能深刻理解鄧小平所說毛澤東思想“還在發(fā)展中”“還要繼續(xù)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政治遠見。今天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是在發(fā)展過程中。在歷史視野下更深刻地理解“兩個確立”的未來深遠歷史意義,我們黨也將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未來幾代人。二十大報告就提出要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兩個確立”的深遠文明意義,就在于“兩個確立”帶來新的“可大可久之道”。
第二個百年“可大可久”中國的遠景的實現來自每一階段的踔厲奮發(fā)。
二十大報告站在中華民族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變局的至高點上,全面總結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重大意義,確立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2020年到2035年、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步走的總的戰(zhàn)略安排,明確了未來五年的目標任務。
△ 北京天安門
過去五年、十年以及今后五年等簡單數字的背后,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的結尾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fā)出的“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的號召?!奥耦^苦干、奮勇前進”的平實、淺白語言并不簡單,與前面分析過的“同心同德”“團結奮斗”這些淺白語言一樣,也深深植根于中國文明底層結構。
孔子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笨鬃诱f的期月為一年,政治一方面要有定力而行穩(wěn)致遠,同時政治又有緊迫感,尤其是在面對各種復雜嚴峻形勢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集中了各地區(qū)、各部門、各條戰(zhàn)線、各個行業(yè)黨的執(zhí)政骨干和優(yōu)秀代表,整體素質優(yōu)良、結構比較合理、分布比較均衡,是團結統一、值得信賴的中央領導集體。
基于五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基于新時代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概括而言,基于新時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筑基、全面創(chuàng)制而產生的更加穩(wěn)定、深厚、堅實的超大體量的新發(fā)展基礎,今后五年的發(fā)展將更加行穩(wěn)致遠,同時將以如孔子所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的時不我待的擔當、奮進精神及斗爭精神隨時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周易·系辭上》謂:“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删脛t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敝袊浆F代化的人口規(guī)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特質,使得第二個百年的中國不僅在內部,同時在外部世界都帶有既可大而又“可親”的內在凝聚的親和力,同時亦具有可久而又“可敬”的內在認同的感召力,而這就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所展望的“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