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廣闊
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留在外地工作,接著娶妻生子,和老家隔著兩千公里的距離,回去的次數(shù)非常有限,有時一年一次,有時兩年才回一次。
每次回家,對于父母都是莫大的驚喜。我到家前,父母會把家里收拾一番,除了收拾我們一家人住的屋子,還會把小院子也打掃一遍,甚至大門外的街道也掃一遍,像迎接某位貴客。這些年,農(nóng)村蓋了新房也流行室內(nèi)裝修,父親一手好木工活,一直跟著鄰村的表叔干裝修。雖然平時很忙,但只要我們回家,他就會推掉所有工作,留在家里忙東忙西。
有一次,我剛到家沒多久,有人打電話請父親去做木工。父親在電話里回絕了對方,理由是“兒子回來了”,言語中充滿了驕傲和自豪。我勸父親,我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用專門照顧,他該忙啥還是忙啥去。父親卻“嘿嘿”笑了笑說,錢又掙不完,不在乎這十天八天的,等我們走了他再去干活。
雖然我也理解父母的心情,但總覺得他們有些小題大做。直到大女兒上了寄宿制學(xué)校,一周回來一次,我才真正體會到父母對待我的心情。
大女兒周五下了晚自習(xí)回家,周日下午返校。每周五下午,我和愛人就格外忙碌。我忙著把家里收拾利索,然后去超市買女兒愛吃的零食、水果,以便周日帶去學(xué)校。愛人則忙著去菜市場,買女兒愛吃的菜。然后,兩人便在廚房一番煎炒烹炸。
就連上小學(xué)的小女兒也急切盼望姐姐回家。每周,她都會準(zhǔn)備一些小禮物送給姐姐,盡管兩人待在一起不到兩個小時,就開始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別扭。
準(zhǔn)備得差不多了,時間其實還早,我依舊會急匆匆地出門,哪怕等在大女兒的校門口也好。
有時,朋友會打電話約我吃飯,只要是周末,我一概拒絕,理由也很簡單——“女兒回來了”。很多次放下電話,連我自己都很驚訝,我拒絕朋友邀約時的心情,甚至語氣,都和自己回家時父親拒絕別人邀他干活時的一模一樣。
“可憐天下父母心”,只有自己當(dāng)了父母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
(蘇格蘭沒有底摘自微信公眾號“博愛雜志”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