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陳晨作了個決定,在徐匯新興商業(yè)區(qū)的一家共享辦公空間租賃一個單人間,月租金大約3300元。決定是艱難的,花錢是值得的——編劇碼字,需要安靜的氛圍。
媒體人于文經常去大寧一家咖啡館寫稿,靠窗位置有軟沙發(fā),電源插座位置也適中,一杯33元的咖啡,保證顧客待到黃昏,何其美哉。奈何,位置總搶不到,于文遂轉戰(zhàn)周邊自習室,辦了張VIP卡,日租金50元,月開銷700元。
混跡在這座追求效率的城市,職場社畜、學生黨們不得不四處尋覓一個“剛剛好”的空間。不過,咖啡館、自習室、共享辦公室或許不是“最優(yōu)選”,藏在街道旁、古鎮(zhèn)里、商圈內的書房,不啻寶藏“平替”。
相比“圖書館”,我嘉書房(南翔·名士居)主理人趙輝更喜歡“書房”這個稱謂?!皶扛徏?,喝茶、點香、看書、練字,靜坐十二時辰,伴著窗欞映射的光,在這里,我仿佛與整個世界相通了。”
在上海,截至去年年底,中心圖書館成員館已達255家,其中街鎮(zhèn)圖書館216家。街鎮(zhèn)級圖書館、書房已經滲透到了社區(qū)、商圈、高樓大廈,密布全上海的書房點位,成為了方圓五公里以內市民、白領日日相伴的“精神世界”。
許阿姨,55歲,喜愛讀書,住處有間書房,藏了一屋子的書,磨損了封面,翻爛了書角,卻還是不夠。每周四,許阿姨定要出門尋書去。收拾停當,開門間隙,愛犬比熊,趕忙搖尾跟隨著。
比熊知道,今天要去的這處,可太合它的胃口了。鮮花、咖啡、藝術與圖書,你將體驗到生活空間的另一種可能。
古鎮(zhèn)書房。
尋書的地方不遠,距家兩公里,地圖上的位置顯示在虹橋基金小鎮(zhèn),名字是家商業(yè)店鋪——花加玻璃森林,花房是透明的,嵌入自然綠植,粉色玫瑰,甚是好看。駐足門口,撲面的羅曼蒂克式高冷,是整個小鎮(zhèn)111幢別墅中最特別的一個。
攝影/吳雪
攝影/吳雪
花房一樓空間很大,還有一處草坪院落。座位空間,錯落舒適,又相對獨立。每走五步,下沉式沙發(fā)位,臨院高腳椅,三五好友喝著咖啡,有小鎮(zhèn)金融精英,周邊社區(qū)居民,還有慕名打卡的年輕人。不同于普通花房之處,橢圓形書架,五層大書架上,隨手能取下各式版本的書籍。
許阿姨照例點了杯春困人抹茶拿鐵,轉角上了二樓。走廊白墻掛著四五幅蝴蝶手作標本,原本二樓是一處畫廊空間, 2022年,在閔行區(qū)虹橋鎮(zhèn)文體中心推動下,改造成為一間自助式微型城市書房,取名閔行城市書房基金小鎮(zhèn)館。
書房溫度適中,靠窗有綠植,眼睛累了,能踱步到頂樓的露臺,聞一聞桂花樹的香氣,還能在室外的小院里遛遛狗。太陽落山,許阿姨從洞洞板書架上,取下一本《生靈萬物》,刷了讀者證,帶回去給孫輩看。
作為虹橋鎮(zhèn)4個虹書房之一,這里,對于閔行區(qū)虹橋鎮(zhèn)文體中心主任沈佳琳來說,并不陌生,她嫻熟地點了杯“玫瑰與雪山”,指了指淺綠色書架上的《國家地理》雜志,“這些書都是我們剛買的”。
這間城市書房于2022年12月正式運營,3000本圖書結合書房顧客群體分類進行置辦,定期更換,顧客只需拿著上圖讀者證,即可實現(xiàn)借還自由。
花與書,綠植與閱讀,可融合的妙思藏在書房各處。花藝師的手很巧,黑白紙張雜志,廢棄可惜,不如裁剪下來,卷成細小花筒,用于插花。草坪院落的櫥窗,底部凹槽擺了一排書形裝飾,遮陽傘下,年輕女孩拿著手機“凹造型”,在小紅書曬出的美照,構成了令人神往的文化生態(tài)。
運營三個月,書房來了很多像許阿姨一樣,慕名看書閱讀的人。特別是親子家庭,每逢周末,能待上一天。大家愛花的美,書的香,更愛這里給人的感覺。閔行城市書房基金小鎮(zhèn)館守護人范范說,“書房是很風格化的空間,就像人們設計城市一樣,步行的距離,街道的寬度,都跟人的感受有關”。
方圓五公里之外——6.7公里,閔行城市書房益梅館,輻射另一個范圍的社區(qū)。來這間書房的愛書人,仿佛“時空交錯”,穿越回90年代老上海。自2017年,閔行城市書房運營以來,逐步打造了科技時尚小鎮(zhèn)風格的吳涇蓮花館、浦江非遺元素的瑞和館、建筑可閱讀的新虹館。
沈佳琳透露,目前,在閔行城市書房的基礎上,虹橋鎮(zhèn)將在全鎮(zhèn)范圍內布局4個虹書房、7個閱空間和16個悅書吧,為全民閱讀提供全新動力,推動形成熱愛閱讀的良好氛圍。
目前,這張涵蓋了虹橋鎮(zhèn)閱讀空間的全民閱讀地圖已正式發(fā)布。打開這張全民閱讀地圖,分布于樓宇、社區(qū)服務站的悅書吧,是虹橋人觸手可及的圖書“漂流點”。至于漂流機制,他們鼓勵通過捐贈書籍充盈漂流點,白領也可通過心愿書單、積分、點單等形式借閱或獲贈自己心儀的書籍,可按需實現(xiàn)共享,定期調整流轉。
古鎮(zhèn)的書房,則更加古樸、隱秘,有種遺世獨立的美。在嘉定南翔古鎮(zhèn),就有一處古樸門面,夾雜在一街兩行的商鋪中,難以想象,它的身份,竟是一間書房。
這天周一,嘉定菊園新區(qū)的李菲,來老街轉悠,路過此處,她停留駐足,打量著這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建筑。老宅門頭有塊牌匾,寫著“名士居”,門緊閉著,右手邊有一個巷子。尋跡走到盡頭,“吱呀”一聲,推開厚重的木質門,隔絕了嘈雜的喧鬧聲,漸行漸遠,好似走進了一處“世外桃源”。
院子里,桂花樹下,三五友人在圍爐煮茶,談話的聲音很輕。說來也奇怪,院子有種特別的氣場,李菲也不自覺地低聲細語起來。主理人趙輝邊整理書籍邊說,周一是閉館日,正門不開,往常,書房應在名士居的第二進,她看見李菲,指著第二進的閘口說:“這里是書房,請進?!?/p>
據(jù)了解,目前,全區(qū)“我嘉書房”的數(shù)量增至30 家,不僅打造成了市民身邊的閱讀空間,還成為了嘉定各街鎮(zhèn)的文化名片。
書房整體為明清時期建筑風格,裝修布置也頗具江南文化,趙輝沒有選用頂天立地的書架,取而代之的是老木板訂制成四層博古架,錯落放置,別具一格。不同于其他書房的書籍分類,名士居藏書5100余冊,其中4000冊是連環(huán)畫冊,多數(shù)為復古線裝,也就是小時候看的“小人書”。
李菲手里提著的小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她放置一旁,取了一本《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看了起來。趙輝坐在最里邊的長木桌邊,端起文創(chuàng)杯子,喝了一口說,這座院落,毗鄰明代詩人、書畫家、“嘉定四先生”李流芳的宅邸檀園,你看,書房中的木雕窗欞就像相機取景器。
讀者可以看到檀園中的池塘和九曲橋。而檀園的游客,也好奇,隔著窗格貼著玻璃看:“這幢建筑到底藏著什么故事?”
關于“我嘉書房”的誕生,南翔鎮(zhèn)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副主任高銀虎告訴《新民周刊》,2016年,嘉定區(qū)走訪中發(fā)現(xiàn),在不少大型居住社區(qū)和居住人口較多的新建社區(qū),原有的百姓書社、農家書屋已不能滿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嘉書房”應運而生。
閔行城市書房。攝影/吳雪
我嘉書房是“政企合作、資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2+3+N”社會化合作模式運營的公益項目。趙輝作為企業(yè)方,負責運營該書房。
籌備書房期間,趙輝一心撲在書房的改造,從燈、插畫、剪紙到漢磚迎賓的選擇,她都親力親為,并在書房基礎上做了多樣化的延伸——開設一家版本書店。
作為院落的第一進,大夏書店·名士居版本書店是“書店+文創(chuàng)”空間,來了很多名家捧場——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方笑一等。
趙輝告訴《新民周刊》,這家小而精的版本書店,除了陳設一般意義上的古籍版本書,還會呈現(xiàn)一些 “特殊”版本的書籍,例如特裝本、毛邊本、作者簽名本等,在書店開幕當日,展示柜中就陳列了名士居珍藏的15世紀歐洲搖籃本羊皮書、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簽名本等歐洲古籍。
目前書店已經和華師大出版社、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出版社達成合作,將一些絕版書拿來陳設、出售。名士居的二樓主要舉辦各類活動的文化空間。自2018年年底開始,這里每年舉辦20場誦讀會,結合西洋室內樂、民樂四重奏,服務書房周邊一公里的居民。
據(jù)了解,目前,全區(qū)“我嘉書房”的數(shù)量增至30家,不僅打造成了市民身邊的閱讀空間,還成為了嘉定各街鎮(zhèn)的文化名片。
上海的每間書房,都有自己的性格,它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與讀者不期而遇。
“雙減”政策正式落地后,五角場街道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五樓為街道圖書館)在每周五下午都會迎來一批小學生。這天下午3點,來自五角場街道社區(qū)學校的老師正在教20多名孩子學習空竹,他們都是來自隔壁五角場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圖書館少兒活動室內,教授空竹的老師以一個生動的小故事開場,告知這一傳統(tǒng)民間游戲的來源,并通過問答的形式加深學生們的印象。沒多久,幾乎每個小朋友都能獨立地抖起手中的空竹。空竹課程結束后,稍作休息,來自上海體育學院的健美操老師,開始帶孩子們熱身了……“我很喜歡今天的課程,老師特別親切,跟小朋友們在一起也很開心?!币幻麑W生滿臉笑容。
“前幾周,孩子們學習的是布藝畫、少兒武術、滬劇演唱等課程?!蔽褰菆鼋值缊D書館工作人員汪海燕介紹道。在地理優(yōu)勢與合作共建的基礎上,五角場街道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與五角場小學進行對接,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優(yōu)化學生的課后服務。“我們的課程安排相對靈活,還會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進行調整?!蓖瑫r,活動期間,來自復旦大學的志愿者會過來輔導學生完成作業(yè),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也會引導學生進行健康閱讀。
五角場街道圖書館。
“此前,每周五12點半放學后,五角場小學好多學生都會自己到街道圖書館來讀書、寫作業(yè),等家長來接?!蓖艉Q啾硎?,學生們經常過來閱讀,所以街道每年在購書的時候也會征詢他們的意見,有針對性地“迎新”,希望成為學生們親切的“鄰家小書房”。
而江寧路街道圖書館,受年輕博主的歡迎。讀者到這里來,看到門口書架上的“新書推薦”四個字,有種逛書店的感覺。江寧路街道圖書館館長朱宇翔介紹,每天上架的新書,有一半當天就會被借走。搬到昌平路710號二樓后,圖書館館藏圖書的空間少了一半,但不妨礙館長為藝術書籍留出“躺平”的空間。清代孫溫所繪的《紅樓夢》全本、定價1680元的《藝術博物館》、全上海僅三家圖書館藏的《香奈兒花田》,在這里都能被找到。
館員們跑遍各大網紅書店,參與選書工作。朱宇翔曾親自跑到上海書城,請首席薦書官打開上鎖的玻璃柜,選了一批精品書回館。朱宇翔表示,江寧館的借閱量連續(xù)三年攀升,這在紙質書受沖擊的當下確實罕見。前幾年,圖書館借閱量第一的是武俠小說,為了吸引更多元的讀者群,朱宇翔有意識地調整了館藏的圖書結構,增加兒童繪本的比重,目前親子讀物已經占到總借閱量的46%。
在寸土寸金的大寧國際商業(yè)廣場內,一家以“1元租金”獲得商場黃金租位的“寧的書房”,成了眾多白領和社區(qū)居民常去的公共文化空間。供居民圖書置換的“易·書香”項目首批愛心公益漂流圖書,是區(qū)域企業(yè)、社會組織等社區(qū)文化共同體成員捐贈的;書房“SIFF CORNER”是與上海國際影視節(jié)中心合作共建的志愿者招募基地;這里還是上海首個商圈自治運行的“易書點”,居民和白領可將閑置書籍帶到書房,進行自助易書。
陳晨退掉了租金,在龍南佳苑“燈塔書房”常駐辦公,書香生活的質感,能當成素材寫進劇本。而于文大可不必花錢去自習室寫稿。“寧的書房”作為開在商圈里的大寧路街道圖書館分館,書香安靜的氛圍感讓她文思泉涌。白領馮曉最常去的是漕河涇街道圖書館。這家社區(qū)圖書館在文化場館云集的徐匯常年霸占文化藝術熱門榜Top5。這兩天,馮曉結識了新來的讀者,除了閱讀,館內,中式盤扣非遺制作技藝的空間,背后可能還要講上一段有趣的故事吧。(文中陳晨、于文、李菲、馮曉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