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茜
(南陽師范學院 期刊部,河南 南陽 473061)
科技期刊校對不僅是糾正文稿中的錯誤,更是對學術期刊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的保障。20世紀50年代以來,期刊出版一直推行“三審三?!敝贫?三審即責任編輯初審、編輯室主任復審、總編輯終審;三校則要求期刊在出版印刷以前至少要經過編輯人員三次校對[1-2]。這一制度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證學術期刊出版,在期刊出版前形成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編輯流程,是科技期刊學術甄別器,也是指南針。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科技期刊的出版已經從傳統(tǒng)的紙質版向電子版轉變,校對工作也隨之發(fā)生改變。網絡和校對軟件的運用,使編輯人員如虎添翼,一改以往校對從始到終一支紅筆圈到底的做法,讓校對工作更加輕松便于操作[3]。然而,機器畢竟是機器,慧眼勘誤,還必須依靠編輯人員的專業(yè)知識以及長期積累的經驗,所以如何人機結合,更好地保質保量地完成校對工作,是我們編輯人員亟待面對的課題。
1.1 錄入錯誤
數字化時代科技期刊校對需要關注電子版的格式和排版。隨著數字化的到來,現在稿件多為電子稿(其中大多為Word、WPS、PDF等),所以在校對過程中,我們更要關注電子文稿本身由于打印出現的錄入錯誤以及轉化過程中形成的公式符號、表格、圖等的錯轉或者漏轉[4]。
1.1.1 同音錯別字
作者的電子文稿大多用漢語拼音輸入法或五筆字型輸入法,這就很容易出現同音不同詞的現象。
例1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真正收益主體是廣大農民。
解析:“收益”應為“受益”
科技論文中出現的同音錯別字往往會被忽略,如:
胞子(誤)—孢子(正) 成份(誤)—成分(正)
關連(誤)—關聯(正) 摹擬(誤)—模擬(正)
粘合(誤)—黏合(正) 按裝(誤)—安裝(正)
幅射(誤)—輻射(正) 石臘(誤)—石蠟(正)
幾率(誤)—概率(正) 氣侯(誤)——氣候(正)
這些錯誤不勝枚舉,都需要編輯人員依靠長期的經驗和知識儲備,火眼金睛將其一一識別。
1.1.2 多字
例2 本實驗為磺胺類化合物檢測提供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法。
解析:此例中多出“提供”一詞。
1.1.3 漏字
例3 不同于傳統(tǒng)合金有一種或兩種主元并輔以少量其他元素構成。
解析:“主元”應為“主元素”。
有些錄入的錯誤還需通過上下文進行甄別,如:
例4 在三維盒子構建包含640 000個Fe原子的FCC單晶體。
解析:根據單文分析,“在三維盒子”應為“在三維盒子里”。后與作者溝通,確實是作者輸入的錯誤。
網絡時代的到來,網上的聯絡很是方便,可以通過QQ、微信、釘釘多種方式和作者進行聯系,把稿件發(fā)給作者進行校對,然后和作者校對的進行比較,把存在的疑問發(fā)給作者,讓作者再次確認,這樣就減少了由于錄入而帶來的不必要的錯誤。
1.2 格式使用錯誤
1.2.1 字母的正斜體使用錯誤
科技論文中外文字母和數碼有大小寫之分,并且分為白正體、白斜體、黑正體、黑斜體。在國家標準和規(guī)范中對其的用法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不同的用法代表的含義也不相同,所以錯用很容易引發(fā)歧義。然而,作者在錄入電子稿時,常常忽略字母的正斜體的區(qū)分。
例5X為各城市綜合因子評分結果的原始數據。
解析:“X”應為“X”,在科技論文中變量為斜體。
例6 構建矩陣C1和C2。
解析:矩陣符號應為黑斜體“C1和C2”。
例7 甲酸分子能調節(jié)PH值,使不同極性的化合物形成更多的非離子態(tài)分子化合物。
解析:“PH”應為“pH”。pH值是指氫離子濃度指數,體現某溶液或物質酸堿度,是唯一排正體的量的符號。
1.2.2 角標標注錯誤
在科技文稿中,上下角標是經常用到的符號,但作者往往會把上下角標誤錄為與符號變量同字體。
例8 Fij可表征兩市間的創(chuàng)新空間聯系強度。
解析:“Fij”應為“Fij”。
1.2.3 轉行錯誤
由于電子稿件的自動轉行功能,文字一行后會自動轉入下一行,這就很容易造成數字在小數點后或者在符號后直接轉行。
例9 本研究用GeoDa對STN數據進行空間權重計算和空間自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Z(I)值為18.
21。
解析:“18.21”被分行。這一問題在校對中非常容易出現,所以,每次校對都要注意不要讓數字錯誤轉行。
例10
解析:數學公式轉行應在運算符號后面,以保持公式的連續(xù)性。
1.3 標準使用錯誤
針對期刊的出版,國家專門出臺了《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并對論文中使用的量、單位、標點、數字等用法給出了標準,這些規(guī)范的使用在電子版著錄過程中常常被錯誤使用。
1.3.1 量
量是闡述運動規(guī)律的一個最重要的基本單位。科技期刊中廣泛采用量和量的符號,正確使用量的名稱,規(guī)范使用量的符號,有利于內容的準確表達和提高其科學性及可讀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中共列出了614個量的單位,這些量的名稱是標準化的名稱。然而,由于很多習慣用法,在稿件中常常還會遇到有些作者沿襲舊的用法。
例11 將樣品濃度調整為體積分數15%并加入濃度為0.50 mg·L-1的磺胺間二甲氧吡啶。
解析:“濃度”一詞,單獨使用時,只能是指物質的量濃度,除此之外的其他量,如質量分數和體積分數,不應再稱為濃度。而質量濃度,舊稱重量體積百分數或重量體積百分數濃度,是混合物中某成分的質量與混合物的體積之比,單位是kg·m-3,法定單位有kg·L-3,g·L-3等。根據標準的規(guī)定應取全稱。因此,此例子中前一個“濃度”要刪除,后一個“濃度”應改為“質量濃度”。
1.3.2 單位
單位是指計量單位,國家標準明確規(guī)定單位要用國家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表示。但是由于習慣,有些單位,如ppm、畝還在使用。這些都需要編輯在校對的時候面對量和單位要多看上一眼,多一點質疑。
例12 加入鄰甲基苯酚后,溶液的NMR圖譜顯示:在-0.65—0.36 ppm出現三重峰。
解析:這里的ppm、ppb、ppt只是表示數額分量的英文名詞縮寫,不是單位的專門名詞和符號,而且它們的含義不明確,其中ppb和ppt在不同的國家代表不同的數值,如不加注釋會引起歧義。規(guī)范的表示要看它們表示的是質量分數、體積分數還是其他的量。依據文意,這里的“ppm”為質量分數,單位應為“mg/kg”。
1.3.3 標點符號
在電子稿中最容易被混淆的是英文的連字符,英文的連字符長度為大寫字母“M”的1/3,但常常和英文的破折號混淆使用,英文的破折號為一字線。
例13 十六種磺胺類藥物殘留UPLC—MS方法的建立。
解析:“UPLC—MS”應為“UPLC-MS”。
1.4 圖、表的著錄錯誤
正確地使用圖、表可以更好地展示研究成果和數據,提高文稿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作者提供的電子稿中的圖、表很多是直接截取作圖軟件,并粘貼到文檔中,這樣就難免出現一定的偏差[5-6]。
1.4.1 圖、表的編號和標題
電子文稿中圖、表的編號與正文中的引用會出現不一致,規(guī)范要求圖、表緊隨文本之后,而圖、表的位置往往由于作者不能正確的排版造成與相關文本不對應。
1.4.2 圖、表的內容和格式
校對圖、表中的數據,確保它們與原始數據和研究成果一致。同時校對圖、表的格式是否符合期刊規(guī)范的要求,包括字體、字號、線條粗細等,這些也都是作者提交電子稿容易忽略的地方[7]。
1.4.3 圖、表的單位
確保圖、表中的單位和標值清晰可讀,并符合國際標準。校對坐標軸的標值是否清晰可辨,是否包含必要的單位符號和標記。
1.4.4 圖、表的圖例和注釋
校對圖、表中的圖例是否清晰明了,以便讀者能夠正確理解圖、表的含義。同時,校對圖、表中的注釋是否足夠詳細,能夠解釋圖表的特殊符號、顏色和線條等。
1.4.5 圖、表的可視化效果
校對圖、表的可視化效果,包括顏色搭配、線條粗細、圖形形狀等,以確保圖、表的可讀性和美觀性。
2.1 數字化時代科技期刊校對需要關注電子文稿的格式和排版。編輯人員需要檢查文稿的字體、字號、段落格式等,確保文稿的排版符合期刊的要求,并且保證文稿的科學性和可讀性。
2.2 數字化時代科技期刊校對需要關注文稿的語法、拼寫和標點符號等方面的錯誤。編輯人員需要仔細檢查文稿中的語法錯誤、拼寫錯誤和標點符號錯誤,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如語法和拼寫檢查軟件,可以幫助編輯人員快速發(fā)現并糾正錯誤,確保文稿的語言表達準確、清晰,沒有任何錯誤[8]。
2.3 在數字化時代,編輯人員還需要關注文稿中的鏈接和引用。編輯人員需要檢查文稿中的鏈接是否有效,引用是否準確,并且確保所有引用的文獻都有正確的格式和信息。
科技期刊校對是一個細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校對人員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專業(yè)知識和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逐漸向無紙化、智能化發(fā)展。學術不端檢測軟件、黑馬軟件、參考文獻審讀軟件等一些軟件的開發(fā)和應用,為編輯人員更好地編輯稿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萍计诳庉嬙诶煤眠@些軟件的同時,更要注重專業(yè)知識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將專業(yè)知識和工作經驗與編輯輔助軟件相結合,提高文稿的質量和可讀性,確保科技成果的準確傳播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