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學
東照宮
日光之美,在日本早已深入人心。在本國諺語中,就有一句“日光を見ずして結(jié)構(gòu)と言うなかれ”,大意是說,“沒有見過日光,就不要說漂亮”。
在以素樸淡雅為重要審美趣味的日本,日光的建筑群以繁復精美見長,顯然是令人矚目的異類。
坐落在東京以北約兩小時車程處的日光,一直是最受歡迎的短途目的地之一。這里是德川幕府的重要紀念地,江戶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德川家康長眠于此。鑒于其在日本歷史上特殊的重要地位,東京的許多中小學修學旅行也會安排在這里。
出日光站向西步行不遠,就到了湍急的大谷川。河流上飛跨一座紅色的長橋,微微拱出的幅度顯得平緩而優(yōu)雅。這座“神橋”將市井街區(qū)與日光的神社寺院分隔開來,也成為通向這片歷史區(qū)域的入口。相傳歷史上只有那些武將、修士才能經(jīng)由神橋渡河,而普通人只能經(jīng)由下游附近的日光橋過河。
神橋后的參道指向日光的“兩社一寺”,即輪王寺、二荒山神社和東照宮。這三處建筑群的歷史都與德川幕府緊密相關(guān)。1616年,德川家康在靜岡的駿府城逝世,這位戎馬倥傯的征夷大將軍曾對自己的幕僚留下遺言:“遺體存放在久能山,葬禮在增上寺舉行,牌位立在三河的大樹寺,一周忌(也有說一年)過后,在日光山建小堂迎接。”
作為江戶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德川家康結(jié)束了日本持續(xù)百余年的混戰(zhàn)割據(jù)時代,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和平、穩(wěn)定的歷史局面,因而在日本歷史上享有盛譽。德川家康所選的這幾個地方,對他而言意義非凡:久能山位于靜岡城東,靠近他晚年的居所;增上寺位于江戶(今東京),是日本幕府時代實際意義上的統(tǒng)治中心;三河是德川家族的故土。而日光卻是唯一一個其生前并未抵達過的地方,與其余幾處寺院相比,這里位于關(guān)東最北之處,以便其在身后仍然是“守護關(guān)八州的鎮(zhèn)守”。
于是,日光作為德川家康最重要的紀念地,成為江戶時代初期最高等級建筑的所在地。家康死后被尊為江戶幕府的守護神“東照大權(quán)現(xiàn)”,紀念他的神社即被稱為“東照宮”?!皺?quán)現(xiàn)”一詞本身帶有鮮明的佛教色彩,本意是指佛以日本化的神明形象出現(xiàn),德川家康生前敬奉佛教,死后也被神格化為“權(quán)現(xiàn)”。紀念他的東照宮,其核心建筑本殿與拜殿之間,以低廊的“石之間”相連,形成一種平面“工”字型的布局,這種特殊的建筑形式也被稱為“權(quán)現(xiàn)造”。
在日光秀美的山林、瀑布、溫泉中,金碧輝煌的“權(quán)現(xiàn)造”東照宮已經(jīng)巍然屹立近400年。
我們今天所見的東照宮,其實并非德川家康去世后修建的初代版本。在家康死后十余年,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對東照宮進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重建,據(jù)記載耗費金56.8萬兩、銀百貫、米千石,或許花掉了家康留下的一半軍備資金,來打造這座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的“裝飾博物館”。
東照宮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陽明門,這座通往本殿與拜殿的門,雖不及京都、奈良的寺院大門那么高大雄偉,但在一個怡人的尺度上極盡工匠之能事,幾乎無處不裝飾。其周身布滿數(shù)以百計精致絢爛的花鳥、人物、瑞獸雕刻,仿佛充滿了無窮的生命力。而在大門上卻又有一根故意顛倒安置的“驅(qū)魔逆柱”,建筑建成之后終會倒塌,以一根顛倒的逆柱來象征坍圮,在驅(qū)魔辟邪的同時,也彌散著一種日本文化特有的哀傷之美。
日光的稻荷社
東照宮陽明門
日光作為德川家康最重要的紀念地,成為江戶時代初期最高等級建筑的所在地。
在我抵達日光前不久,陽明門剛剛經(jīng)歷了為期四年的大修而重新開放。整修后的陽明門更加煥發(fā)光彩,很難想象有人會不愛日光。但在歷史上,這種夸張的裝飾主義風格,確曾引起許多爭議。1933年,德國建筑家布魯諾·陶特受到納粹排擠而來到日本,并在此居住多年。對一名現(xiàn)代主義建筑師而言,崇尚簡約、素雅的日本建筑曾帶給他強烈的震撼與共鳴。陶特醉心于日本獨特的審美趣味與建筑風格,但面對東照宮這樣的異類,他不惜大加撻伐,毫不留情地評價其“粗野”“令人感到不快”。
陶特大為推崇的日本建筑,是京都的桂離宮那樣簡樸、純粹又十足嚴謹?shù)娜帐浇ㄖ@林—有趣的是,桂離宮幾乎是與東照宮同期落成的建筑,在同樣的時代中,日本竟能誕生出如此截然相反的兩種審美趣味,實在是令人感嘆?!肮鹋c日光”,也成為日本建筑界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們常以這兩處的建筑對比,作為日本美學的兩面鏡子。
建筑風格是社會觀念發(fā)展的反映。陶特認為的這惡俗、浮華的裝飾主義,脫離了日本美學中那份追求素雅的高級感。但日光對中國裝飾風格的模仿與消化,最終沉淀到關(guān)東一帶的鄉(xiāng)村,使那里涌現(xiàn)出不少“滿艦飾”(像掛滿信號旗的軍艦)的神社和寺院。
在日本學者眼中,這份易懂的、直白的精美,也象征著精神上的健康:“從某種意義上說,統(tǒng)治者、民眾共通的精神追求是近世初期社會的寫照。”
盡管東照宮的介紹中,言必提來自中國的影響,但我們很難在中國找到相似的建筑藍本,畢竟這已是一座日本化的建筑。不過,東照宮內(nèi)的許多雕刻,確實顯現(xiàn)出鮮明的中國傳統(tǒng)。
導游們帶領(lǐng)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旅行團,在穿過表門之后必會在神廄的馬房下停留。我站在擁擠的人群中,聽見游人的笑聲與贊嘆,就知道不同的語言一定都在提醒人們注意那三只猿猴的可愛姿勢:一只捂住眼睛、一只捂住嘴巴、一只捂住耳朵。
德川家光時期的重建工程,被普遍認為是接受了來自中國的強烈影響。
“三不猿”一直是東照宮最為人熟知的雕刻明星。自帶文化背景的中國旅行者,總能第一時間聯(lián)想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的《論語》經(jīng)典。就連馬房上為什么要雕刻如此多猴子,也引起我對于“弼馬溫”的聯(lián)想。馬房上一共有八組猿猴雕刻,實際上譬喻了人的一生?!叭辉场彼幍奈恢?,恰是人的童年時期—雕刻以此來告誡孩童,或者毋寧說是告誡大人們,別讓年幼的孩子看見、聽見不好的事,不要口出惡言。
精細的雕刻無處不在。神庫上有“想象之象”,由一位從未見過大象的藝術(shù)家制作而成;通往奧宮的入口處刻有一只“眠貓”,被引申為德川家康開辟了一個“連貓都可以睡著的和平時代”;“唐門”上雕刻的更是“許由洗耳”“竹林七賢”之類的中國典故—盡管從風格上與中國的雕刻頗有不同,但德川家光時期的重建工程,被普遍認為是接受了來自中國的強烈影響。17世紀,日人從中國的皇家建筑中吸取了裝飾藝術(shù)的特點,更以日本的工藝傳統(tǒng)將其消化、發(fā)揚,使這座宮殿成為日本建筑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的案例。
東照宮的“ 眠貓”
東照宮神廄上的“三不猿”
分隔市井街區(qū)與神社寺院的“神橋”
另一個重要的影響來自宗教。德川家康一直是佛教的狂熱信徒,他頗為信任的智囊天海便是一位天臺宗僧人。正是天海將德川家康移靈至日光,這其中除了完成家康生前的遺愿,殊為重要的是,在數(shù)百年前,日光的輪王寺已是天臺宗的重要道場。
在歷史上,天海是一位面目有些模糊的人物,作為家康最信任的智囊之一,他的身世乃至真實身份都籠罩著迷霧。不過,這似乎不妨礙后人為天海立像。一尊青銅造像被立在大谷川的岸邊,與紅色的神橋遙遙相望,他的面目看起來蒼老而又堅定,仿佛通向東照宮與輪王寺道路上的一尊守護神。
來自中國的天臺宗,后來變成了一種“詛咒”—江戶時代的東照宮與輪王寺難分彼此,但在明治維新“神佛分離令”的風暴中,東照宮一度有被拆毀的風險。由于這是幕府舊勢力最看重的圣地,為避免拆毀帶來政治動蕩,這片神社寺院才得以幸運保存。
誰會想到呢,想要在死后繼續(xù)鎮(zhèn)守關(guān)八州的德川家康,竟然連自己的日光也差點失去。
特約編輯姜雯 jw@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