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梁溪詩人秦松齡交游考述

2023-03-10 00:37:11何曉霖王啟才
關(guān)鍵詞:吳興納蘭性康熙

何曉霖,王啟才

(阜陽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阜陽 236037)

秦松齡(1637-1714),字留仙,號對巖,江蘇無錫人,淮海公秦觀之后,錫山秦氏第十四世孫。清順治十二年(1655)進(jìn)士,康熙十八年(1679)舉鴻儒,列一等第八名,官至左春坊左諭德。曾入史館,與修《明史》;有《蒼峴山人集》《毛詩日箋》等傳世。秦松齡是清初梁溪詩壇的核心成員之一,出身世家且才華橫溢,為當(dāng)時名士所矚目?!肚迨犯濉酚袀?,事跡又見于無錫縣志、宗譜、秦松齡別集等相關(guān)文獻(xiàn)。對秦松齡其人,學(xué)界關(guān)注較少。故考述其交游,有助于進(jìn)一步了解其品性與才學(xué),以及清初江南士人的文事活動。

一、秦松齡與錫邑名士

清初,江南無錫(舊稱梁溪)地區(qū)才俊良多,逐漸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梁溪詩派。秦松齡、嚴(yán)繩孫和顧貞觀是其執(zhí)牛耳者,也被邑中視為詩壇“三老”。他們之間交往密切,經(jīng)歷相似,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嚴(yán)繩孫(1623-1702)字蓀友,號秋水,無錫人。與秦松齡同年舉鴻儒,修纂《明史》。官至山西鄉(xiāng)試正考官,右中允,尋告歸,以書畫著述終老。著有《秋水集》。自秦松齡弱冠時,二人便相交甚厚[1]413

顧貞觀(1637-1714),字華峰,號梁汾,無錫人。晚明東林黨領(lǐng)袖顧憲成之曾孫,與納蘭性德相交契。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傳世。顧貞觀與秦松齡均為明清時期錫邑之名門望族,顧貞觀之姊顧貞立與秦松齡繼母王朗為閨中唱和的密友。

順治十一年(1654年),嚴(yán)繩孫、秦松齡、顧貞觀等人結(jié)“云門社”,并為梁溪詩派的核心成員。王士禎曾云,梁溪諸君子中,嚴(yán)、秦、顧三人“尤為超詣”[2]269;侯學(xué)愈在《小峴山人文集》卷首例言中,亦把三人推為梁溪“詞章之學(xué)”[3]的代表。

早年,秦松齡與嚴(yán)繩孫常游于江南山水之間,留下了諸多詩作,如秦松齡《和嚴(yán)蓀友山居·其二》云:

長晝喜閉關(guān),取適在昏曉。朝見秋山高,莫見秋山杳。

山杳林薄清,秋光在前沼。烹葵邀鄰叟,舉網(wǎng)得魚小。

藉草聊為歡,人生放懷少。嗟彼華屋人,中心獨(dú)悄悄。[4]603

二人于秋日偕行入山,放懷暢游,撇開凡塵俗事,相慰平生。嚴(yán)繩孫亦有《又次秦留仙韻》等詩。顧貞觀也曾至秦松齡齋中探望。秦松齡曰:“百感自茲盡,一身??喽唷杂杏膶た?,忘形亦暫過”[4]592。顧貞觀便答:“與世久為別,拂衣誰共君……向來愁獨(dú)往,持此慰同群”[2]602,安撫他不必感到孤獨(dú),自有志同道合之人與君同行。這一時期,山、林、花、鳥、月、泉等意象在秦松齡與二人的唱和之作中頻繁出現(xiàn),其意境清幽閑雅、高蹈出塵。

順治十二年(1655),秦松齡進(jìn)士及第,后官至檢討。順治十八年(1661),秦松齡被罷官回鄉(xiāng),里居十余年。此間,秦松齡與嚴(yán)繩孫常駐無錫,顧貞觀則奔波于京師與錫邑之間。秦松齡游歷山東時,曾作《有懷顧華封在歷城堵伊今署》,詩曰:“嗚呼顧生遭時窮,秋風(fēng)匹馬驅(qū)向東……七歌寄我再三讀,抑塞塊壘何時終。人生榮辱亦消歇,風(fēng)流文采難遭逢。嗚呼,顧生寧復(fù)嗟時窮。[4]598此時,秦松齡剛經(jīng)歷奏銷案不久,顧貞觀也因此案而受到牽連,爾后奔赴京師尋求出路。詩歌反復(fù)吟嘆“顧生遭時窮”,感慨賢達(dá)之士不得重用,胸中壘塊難消。

康熙十三年(1674),秦松齡被派往荊襄軍前效用。這一時期,他與嚴(yán)繩孫時有書信來往。《憶嚴(yán)四兄蓀友》詩云:

好友經(jīng)秋別,登臨共此心。江山寒自遠(yuǎn),煙樹晚相深。

身老宜終隱,家貧莫倦吟。西湖舊游賞,憶我對開襟。[4]634

秦松齡于湖廣從軍時,奔波勞苦,身體難以支撐,“從軍半歲眼亦暗,強(qiáng)作細(xì)字形模糊”,自嘲“風(fēng)塵潦倒不稱意,爾我自知非壯夫”。[4]627故詩中常敘對友人的思念之深,以安撫自己疲倦的身心;又時有“偕隱”“終隱”等字眼,流露出一絲隱居還鄉(xiāng)之意。他還作《沁園春·檢蓀友夏日所寄書有感而作》,嚴(yán)繩孫以《沁園春·北征次留仙江陵見寄原韻》答之,期盼友人早日歸來。同年,經(jīng)嚴(yán)繩孫介紹,納蘭性德與秦松齡相識。彼時,二人雖未曾謀面,但彼此之間已有詩信往還。

康熙十八年(1679),秦松齡舉鴻儒復(fù)原官,位列一等,嚴(yán)繩孫位列二等。二人同入翰林院,修《明史》。秦松齡有《新春和蓀友》《與蓀友同拜新命即事奉柬》記之,詩云:

幾日春風(fēng)到鳳城,城中車馬太縱橫。梅開暖室自香色,酒到華筵非性情。

放眼莫教存故態(tài),低頭還恐負(fù)平生。同心早有歸田約,聯(lián)步青郊當(dāng)濯纓。[4]644

盡管身居京師,秦松齡與嚴(yán)繩孫仍有歸田之約,希望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他了解嚴(yán)繩孫,知其志不在朝堂,只勸好友安心修史,莫辜負(fù)天子的信賴。這一時期,他們常聚集在納蘭性德周圍,或游賞賦詞,或精研學(xué)問??滴醵?1684),秦松齡因順天鄉(xiāng)試案被罷免南歸。嚴(yán)繩孫也不忘二人的歸田之約,次年便請假南歸。顧貞觀亦離京回鄉(xiāng),于祖祠旁筑“積書巖”,誦讀詩書,終日不倦。

康熙二十六年(1687),秦松齡五十大壽,嚴(yán)繩孫作《摸魚兒·壽留仙》《秦留仙前輩五十壽序》等祝壽。康熙二十九年(1690),秦松齡與嚴(yán)繩孫終于完成了擱置多年的《無錫縣志》,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二人主纂的縣志內(nèi)容完備,素稱善本。后人評此志曰:“秦、嚴(yán)并名流,精史法,故其書完美。所為凡例,尤多名論,誠佳構(gòu)也。后之論者,推為名作?!盵5]16

縱觀秦松齡與嚴(yán)繩孫、顧貞觀的交游,他們在人生各個階段呈現(xiàn)出了相似的特征。早年,三人便積極參與邑中的文人雅集,酬唱賦詩,寄情山水;入仕時,他們與京師權(quán)貴相交甚密;退隱歸鄉(xiāng)后,他們埋首于典籍,或優(yōu)游于林泉,如看淡世事、超脫凡俗的高士一般。從他們的經(jīng)歷中,能窺見清初部分江南士人對清廷的態(tài)度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6]

二、秦松齡與仕錫官員

秦松齡出身望族,學(xué)名與文名顯揚(yáng),且待人謙敬、至誠,故能為無錫地方官員所推崇。他和不少在錫為官或卜居無錫的官員有往來,下僅就與其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吳興祚進(jìn)行考述。

吳興祚(1632-1698)字伯成,遼東清河籍。曾任無錫知縣,后官至兩廣總督。著有《留村詩鈔》《留村詞》等。康熙二年(1663),吳興祚降補(bǔ)江南無錫知縣,自此在錫為官十三年,期間與秦松齡相識。吳興祚初至?xí)r,無錫剛從明末的戰(zhàn)亂中緩緩恢復(fù)。康熙四年(1665),他命人重修惠山云起樓。秦松齡作《寄吳明府》贊之曰:

舉墜無煩問委輪,橫琴今日盛規(guī)模。飆回鼓角飄楣棟,繡錯郊原換版圖。

紅篆輕塵封永日,綠蓑新雨漲明湖。江帆歸憶追陪處,青簟疏簾對玉壺。[4]602

云起樓原為惠山寺僧房。吳興祚撤舊改建時,還在內(nèi)修筑了尺木堂、聽梧軒等宴客之所,使其成為一座寺廟園林。

閑居時期,吳興祚曾多次舉辦詩酒雅集,江南諸多文士皆參與其中,秦松齡亦然。以康熙十年(1671)為例,吳興祚四十大壽,一年之內(nèi)便舉辦了三次以上大規(guī)模的宴集。他特邀眾人在聽梧軒、尺木堂、玉樹堂等地雅集,分韻賦詩,酬唱贈答[7]97,留下了《聽梧軒雅集同劉公勇朱子葆余澹心顧修遠(yuǎn)秦補(bǔ)念秦留仙劉震修顧天石即席分韻得何字》《步秦留仙元夕飲尺木堂》《玉樹堂燕集》等詩作。

秦氏別業(yè)與云起樓相近,秦松齡也常在寄暢園中辦宴集。據(jù)《對巖宮諭宴集》所載:

對巖宮諭早歲以翰林罷歸,招集勝流,名山宴集,澹心以遺民得預(yù)佳會,故見之詩歌者如是。明季蘇昆生工南曲,滄桑后流寓無錫,宮諭嘗宴吳祭酒于園中,昆生在座,贈之以詩,有:“曾事征南幕,間關(guān)剩一身”之句。[8]100

秦氏父子家樂歌班之盛,名動江南??滴蹙拍?1670),秦松齡盛邀吳興祚至寄暢園聽曲,二人好友余懷作一詩一文以記之。后來,吳興祚于兩廣為官期間亦曾組織家班,軍政之余度曲以娛。除了賞曲外,秦、吳二人還組織眾人填詞雅集,陳維崧曾多次參與。康熙十三年(1674)冬夜,吳興祚于聽梧軒舉行第二次集會。陳維崧作《眼兒媚·冬夜聽梧軒舉填詞第二集》,題下自注云:“軒在吳伯成先生署中”。[9]350不久之后,秦松齡于寄暢園招舉填詞社第三集,陳維崧賦《醉鄉(xiāng)春·秦對巖攜具寄暢園,舉填詞第三集》。

此外,吳興祚還組織眾人蠡湖吊古。參與吊古的文人皆為遺民或知名鄉(xiāng)紳,如余懷、杜浚、秦松齡等。[7]71吳興祚作《泛舟蠡湖吊古同余澹心杜于皇秦留仙薛國符馬云翎家彤本限韻》,詩曰:“碧草幾灣魚影亂,黃蘆兩岸鳥聲呼。茫茫吳越成虛幻,為問陶朱事有無?!盵10]面對滔滔江水,懷古幽思不絕如縷。舊雨新知,皆為文學(xué)摯友。秦松齡集中有《雨后泛舟梁溪,同金陵余廣霞、楚黃杜茶村,后從叔樂天先生分韻》一詩,大致便是作于同年。詩云:“不盡扁舟興,蒼茫任所之”[4]607,其境亦與吳詩相若。

康熙十三年(1674),秦松齡被舉薦,將赴湖廣軍中,吳興祚亦將升任福建按察使。臨行前,吳興祚為秦松齡送行,并作《念奴嬌·送秦太史留仙之楚》贈之。秦松齡以《滿江紅·金山別吳伯成明府》答之,詞曰:

數(shù)點(diǎn)江山,憑吊里、許多陳跡。扁舟共、離情無限,西風(fēng)蕭瑟。碧浪千層雷雨動,嶙峋一柱東南出。讀殘碑、痛飲妙高臺,真豪逸。

十載意,同膠漆。車笠愿,何時畢。各驅(qū)馳王事,與君相失??犊R行胡足戀,蒼茫后會應(yīng)難必。得重來、攜手上金焦,升平日。[4]667

二人在無錫相伴多年,情深義厚,臨別時一同吊古而傷今,恐難再重逢。

與吳興祚交往是秦松齡初次罷歸后最主要的交游活動。后來,秦松齡懷想起他時,賦詩云:“幕府風(fēng)流誰不羨,鐃歌聲轉(zhuǎn)洛陽橋”[4]640,依稀可見當(dāng)年吳氏幕府之盛況、文化活動之多彩。吳興祚在錫為官期間,政績斐然,又喜與文士游,江浙才子盡望而歸之。秦松齡和吳興祚為知己之交,二人常辦雅集之所又相距甚近,故寄暢園也時有宴集之事。諸友或至園中赴宴,或來訪興祚而留宿于秦園,抑或慕二泉之名而游之??傊?,在吳興祚仕錫期間,秦松齡結(jié)識了不少江南地區(qū)德高望重的遺民與文化精英。[7]44寄暢園也在文人雅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為秦松齡日后引領(lǐng)梁溪詩壇的風(fēng)騷奠定了基礎(chǔ)。

三、秦松齡與淥水亭文人

康熙己未詞科后,秦松齡再度入朝為官。這一時期,他積極參與京師的文人雅集,成為淥水亭文人群體的一員。以下主要就其與納蘭性德、張純修之間的關(guān)系進(jìn)行考述。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大學(xué)士明珠之子,有《飲水詞》《通志堂集》等傳世。張純修,字子敏,號見陽,與納蘭性德為金石之交??滴跏?1674),秦松齡尚在湖廣軍中時,經(jīng)嚴(yán)繩孫介紹,與納蘭性德相識。自此,納蘭性德對其“惠問良厚”[11]375,并向嚴(yán)繩孫稱賞其才華,二人間或有書信往來??滴跏?1677)前后,納蘭性德《致嚴(yán)繩孫簡》云:“邳仙尚留滯京中,頗見不妥。留仙亦一淹蹇人也”[4]492,可見他對秦松齡的情況也頗為關(guān)心。

康熙十八年(1679),秦松齡與嚴(yán)繩孫等剛參加完殿前御試,張純修便邀納蘭性德諸友游歷京郊西山,秦松齡亦在其中。此次出游,眾人一同吟詠唱和,秦松齡在詞中有“東風(fēng)吹面不成寒”[12]480之句。途中,他們經(jīng)過潭柘寺等西山名勝,秦松齡感嘆“幽意誰復(fù)同,前時獨(dú)吟客”[4]644,未曾想如今時來運(yùn)轉(zhuǎn),又能與好友相伴攜行。是年夏,淥水亭花間草堂建成,納蘭性德邀請諸好友至淥水亭雅集賞荷,秦松齡作《一叢花·并蒂蓮》記之。自此,秦松齡便是淥水亭???。有時眾人相聊甚歡,遂至深夜。納蘭性德?lián)那厮升g遇上宵禁,幾度與其對榻相眠。[4]651是年秋,張純修南行,將赴任湖南江華縣令,眾人皆有詩詞相送。秦松齡贈詩曰:

始興家世擁旌麾,暫綰銅章對九疑。罷戰(zhàn)江山余感慨,新收圖版慰流移。

從軍我昔慚籌策,為政君令笑繭絲。到及浯溪秋色好,停驂一讀道州碑。[4]644

秦松齡曾謀出路于湖廣,深知在外為官不易,仍鼓勵好友能為民施善政,順道一睹湘中好風(fēng)景。數(shù)年后,張純修自楚南返歸,秦松齡與他“薄醉拂墻題姓氏,高眠聽客話湖湘”[4]648,嘆年華易老,遠(yuǎn)行非易。

康熙二十三年(1684),秦松齡罷官,嚴(yán)繩孫乞歸,鴻儒之中與納蘭性德關(guān)系密切的幾位好友相繼離京或貶職。是年秋,納蘭性德隨康熙帝南巡,過蘇州、無錫等地。在江南期間,納蘭性德曾與秦松齡、嚴(yán)繩孫、顧貞觀等相聚。秦松齡悼亡友詩曰:“去年扈從到吳門,只愛扁舟泊水村”[4]651,可見納蘭性德之志與凡夫俗子不同。不曾想次年,納蘭性德便染病,卒于家中。昔日諸友聞訃,皆悲痛不已。秦松齡亦作挽詩十首以懷之,其一云:

臥病空山暑未闌,奉君書札勸加餐。含情未報(bào)聞君死,尺素重開雪涕看。[4]651

秦松齡自己尚暑中臥疾,藥裹不斷,卻依然記掛納蘭性德,勸他勤加餐飯,保重身體。然而書信還未來得及寄出,斯人已逝,徒留故友悲慟不已。

康熙三十年(1690)前后,張純修開始整理納蘭性德致其之手簡,并邀諸友題跋,秦松齡亦為之文,文曰:

人謂容諾貴公子耳,稍知之者,目為才人已耳。不知其志潔,其行芳,不但不以貴公子自居,并不背以才人自安也。此其與見陽先生往來手札,觀其于朋友間肫篤如此,亦豈今人所有哉!至其辭翰工妙,有目共見,又不待言也。見陽裒集成卷,寶愛如拱璧,其知容若深矣。梁溪同學(xué)秦松齡跋。[4]473-474

秦松齡以為,納蘭性德其人,才思藻麗,又至純至善,冰清玉潔,故能讓好友緬懷于心。

在京為官期間,與納蘭性德、張純修的交往,對秦松齡仕途、文學(xué)的發(fā)展都頗有助益。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切磋,拓寬了秦松齡的文學(xué)視野,使其更能發(fā)而為本乎性情之作。

四、秦松齡與方外高僧

明清易代之際,許多文人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生活上顛沛流離,思想上也極度彷徨。士人中,有些出仕新朝,走上了“迎清”的道路;有些則逃禪遁世,或以身殉國,抱節(jié)以終。明亡時,秦松齡方八歲,尚為年幼;因此,對于新朝,他最初保持著積極入仕之姿。然而,新枝難棲,清廷對江南士人的復(fù)雜態(tài)度使他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時常感到孤寂,或?yàn)樗讋?wù)所累。所以他常尋訪古寺,足跡遍布維摩寺、中峰寺、包山寺、伏虎寺、青駱?biāo)?、靜業(yè)寺、承天寺、廣泉寺、龍興寺、甘露寺等清修之所。在此過程中,秦松齡結(jié)識了不少僧人好友,如廣泉自曉上人、鐵夫道人等,留下數(shù)首贈答、題畫之詩。

順治十七年(1660)前后,嚴(yán)繩孫至京師,秦松齡與其曾暫寓凈業(yè)寺,與廣泉自曉上人相識,吟詩以贈之。詩曰:

朝聽凈業(yè)鐘,暮踏西山雪。形神自不系,獨(dú)見宗門杰。

吐論如涌泉,觀心已拔楔。頗亦笑時流,門庭競分別。

繩床腳不支,布衲冷如鐵。梵夾不去手,吟詩動清絕。

謬許物外情,聞風(fēng)已相悅。禪房坐未深,玉河冰乍結(jié)。[4]617

廣泉自曉上人,即西山廣泉自曉憫禪師。秦松齡來時,尚是冬日,西山暮雪,蒼茫寒涼。聞寺院鐘聲,聽自曉上人暢論佛理,吟清絕之詩,發(fā)明心要,如臨縹緲高寒之境。數(shù)十余年后,秦松齡再度入京,舉鴻儒,又至西山,而上人已去。他哀痛不已,作《廣泉寺哭自曉上人》(二首),其一為:

風(fēng)雪城西寺,從公問大乘。坐深移砌月,句遣墮檐冰。

去住幾年別,存亡百感增??樟魯?shù)行札,珍重話傳燈。

其二為:

誅茅來此地,大力現(xiàn)琳宮。樹下同三宿,嚴(yán)樓剩半弓。

寒聲秋澗落,暮色影堂空。白首皈依處,青山一哭中。[4]646

秦松齡初至西山時,還是躊躇滿志的翰林檢討,有幸得上人指點(diǎn),于迷惘中得清明;再至西山時,已歷經(jīng)風(fēng)波,百感交集,卻不得與故人重逢,終是抱憾而歸。

康熙二十三年(1684)秦松齡退隱歸鄉(xiāng)后,曾過華亭,遇牧堂龍禪師,作《題萬峰行腳圖,送牧堂道人北行掃祖塔,游五臺》。詩云:“腰包直踏萬峰低,一卷新詩手自攜。久住江南愁骨弱,要于冰雪窖中樓”[4]661,既豪邁灑脫,又細(xì)膩真摯,囑咐好友要保重身體,抵御北方嚴(yán)寒。又曾抵京口,登焦山,訪鐵夫立禪師,作《鐵夫道人見示游黃山詩卻贈》。詩曰:“投我書盈卷,吟來字字清。絕無蔬筍氣,真得水云情。訪友頻攜策,烹泉且聽鶯。故山殊足念,檻外大江橫”[4]662。置身于此等清雅脫俗之境,使人澹然忘物我,胸中自豁達(dá)。

秦松齡退居鄉(xiāng)里后,與佛門中人間有往來,故其行亦如枯僧。陸楣為其所作小傳云:“聞先生卒時,方浴罷,舉手摩頂,怡然一笑,披衣及榻而暝”[13]77-78。

五、結(jié)語

秦松齡交游范圍比較廣,既有吳興祚這樣的官吏要員、納蘭性德這樣的貴族公子,也有和他自己一樣的積極仕清的文人群體,還有不少方外之人。交游的地域,也因仕旅的遷移而更為廣闊,由江南延伸至京城等地。尤為重要的是,秦松齡組織和參與了許多文人結(jié)社與雅集活動。由此可以間接地反映出,他為人寬厚、待友真誠,以及眾人對其才華、學(xué)養(yǎng)和文壇地位的認(rèn)可。在此過程中,秦氏寄暢園日益成為清初無錫地區(qū)重要的文人雅集場所之一。通過秦松齡的交游,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清初江南文人活動的豐富多彩,亦能從中窺見其入清后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過程。

猜你喜歡
吳興納蘭性康熙
南太湖吳興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科技園訪問記
逃離地球
行書納蘭性德《長相思》(35cm×35cm)
浙江吳興:四好農(nóng)村路為鄉(xiāng)村振興架起“最美走廊”
康熙:陽剛雄健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趙孟頫《吳興賦》(局部)
中國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32
點(diǎn)絳唇·詠風(fēng)蘭
真切自然:納蘭性德悼亡詞風(fēng)格
福建省| 富锦市| 桂阳县| 益阳市| 肥西县| 甘南县| 吴桥县| 孝感市| 家居| 九龙坡区| 嘉善县| 崇左市| 三江| 丰镇市| 郯城县| 察雅县| 黔江区| 东安县| 乳山市| 沾化县| 辽中县| 甘德县| 合水县| 施甸县| 唐河县| 大连市| 孟村| 疏勒县| 林芝县| 分宜县| 大化| 开鲁县| 安化县| 油尖旺区| 进贤县| 双峰县| 高要市| 贵州省| 隆安县| 台北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