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中晚唐影占之弊與朝廷對策

2023-03-07 04:39:32
關(guān)鍵詞:現(xiàn)象

林 張 興

(福建師范大學 社會歷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影占,又作隱占、影庇、影射或影復,是中晚唐時期規(guī)避稅役的一種手段,以各階層虛占人口或田地最為常見。關(guān)于中晚唐時期的影占之弊,已有學者進行過探討。如陳仲安指出,影占群體的產(chǎn)生是負擔不均的差科之弊所致。當時,各級官僚是法定的免役者,軍人及專賣商人(官商)同樣享有免役權(quán)。正是這些免役群體的存在導致富豪之家想方設(shè)法鉆營,由此產(chǎn)生了所謂“影占”“偽冒”[1]。李春潤在論述役納課時提到,人戶影庇于軍政部門,由此逃避唐政府的差遣,僅向掛籍的各部門納錢[2]。陳明光在列舉職役的不同種類時指出,當時存在許多地主富豪借助經(jīng)濟力量以謀求職役的現(xiàn)象。同時,他們也憑借非法影占規(guī)避戶內(nèi)差役[3]。趙大旺則探討了歸義軍的免役細節(jié),認為服役人自身雖無需承擔雜役,但無法影庇戶內(nèi)其他丁男,歸義軍對徭役影庇的限制與中原地區(qū)的政策類似[4]。上述成果盡管已經(jīng)注意到影占問題,但僅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宏觀分析,未對影占進行細化梳理。鑒于中晚唐影占之弊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以及社會階層秩序,國家的應對又關(guān)涉唐宋之際的制度變遷,故下文嘗試對中晚唐影占之弊與朝廷對策進行梳理。

一、中晚唐時期影占的表現(xiàn)形式

兩稅在唐中后期的財政領(lǐng)域中屬正稅范疇,與租庸調(diào)制“按丁征收定額稅”有所不同。兩稅法“以資產(chǎn)為宗,不以身丁為本”[5]1351,即按土地面積征收谷物,按戶等征收銅錢。關(guān)于役的規(guī)定,頒行詔令中有明確說明:“其租庸雜徭悉省,而丁額不廢,申報出入如舊式?!盵6]3418按照兩稅法的設(shè)立初衷,稅役負擔本應有所下降。但從唐后期的史書記載判斷,人們依然需要承擔繁重的稅收與差科??梢?利用影占手段與朝廷博弈并獲得免役身份的行為在唐中后期盛行,造成嚴重的財政危機。

(一)寄名軍籍

唐代中期,府兵制逐漸敗壞。為應對邊境的戰(zhàn)爭,唐廷采取廣泛的募兵制。與府兵不同,唐代中后期的職業(yè)兵被稱為“食糧官健”,即依靠唐廷財政的供養(yǎng),以宿衛(wèi)征戰(zhàn)為職業(yè)的群體。他們大多沒有自己的田產(chǎn),只能世代占籍從軍,以食軍糧謀生?!度莆摹分杏杏?“轅門委質(zhì),營壘分師,有役干戈,無由耕稼。況自天寶已后,屯兵七十余年,皆成父子之軍,不習農(nóng)桑之業(yè)?!盵7]705《新唐書》亦稱:“悍卒頑夫開口仰食者故在,彼皆不能自返于本業(yè)者也?!盵5]3957可見,在唐中后期,軍人群體已不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導致養(yǎng)兵費用順理成章地成為官方財政的重大開支。服役于唐廷的軍人雖需承擔戍衛(wèi)或參戰(zhàn)的義務,但由于其擁有規(guī)避稅役的特權(quán),這使得許多豪強大戶寄希望于影占軍籍,用以獲得利益。此外,影庇于軍籍還能使奸猾之人橫行一方,這一現(xiàn)象在德宗初年已顯露弊端:

自德宗幸梁還,以神策兵有勞,皆號“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恕死罪。中書、御史府、兵部乃不能歲比其籍,京兆又不敢總舉名實。三輔人假比于軍,一牒至十數(shù)。長安奸人多寓占兩軍,身不宿衛(wèi),以錢代行,謂之納課戶。益肆為暴,吏稍禁之,輒先得罪,故當時京尹、赤令皆為之斂屈[5]1323。

興元年間,朝廷抬高神策軍地位,其待遇有了顯著提高,豪強便選擇出資獲取神策軍的身份特權(quán)。因此,時至貞元年間,掛名軍籍這一現(xiàn)象已然嚴重:“初,白志貞為神策都知兵馬使,募禁兵東征,死亡者皆不以聞,但受市井富兒賂而補之,名在軍籍受給賜,而身居市廛為販鬻?!盵8]7338神策軍戰(zhàn)死的軍人并不上報,而通過收受富戶的賄賂售賣軍籍,這為寄名軍籍的現(xiàn)象提供了溫床。此現(xiàn)象持續(xù)到元和初年并未有所好轉(zhuǎn)。如白居易在奏議中提到,新募之軍“占舊額、張?zhí)摬尽盵7]6838已是常態(tài),如去虛取實,則損失20%~30%的兵額。招募的新兵占據(jù)著舊有的簿籍,究其根本,依然是源于影占行為背后的利益。軍將通過虛張軍籍獲利,富戶則通過向其行賄而獲得規(guī)避稅役的特權(quán),逐漸形成上下相護的惡性循環(huán)。這一現(xiàn)象不僅侵蝕稅基,也影響軍隊的戰(zhàn)斗力,進而動搖唐朝的統(tǒng)治根基。

(二)寄名官府

與寄名軍籍類似,寄名官府在中晚唐也成為財政時弊之一:

文宗太和五年十月,中書門下奏云:“應屬諸使內(nèi)外百官、度支、戶部、鹽鐵、在城及諸監(jiān)院,畿內(nèi)并諸州監(jiān)牧、公主邑司等將健所由等,準承前列,皆令先具,挾名敕牒,州府免本身色役。自艱難已后,事或因循,多無挾名,自補置,恣行影占,侵害平人?!盵9]1781-1782

“艱難”指安史之亂。平亂后,唐廷的戶籍管理能力下降,加之兩稅法以戶籍與資產(chǎn)作為征稅依據(jù),導致文宗時期,影占現(xiàn)象發(fā)展到給財政和平民造成嚴重困擾的程度。富戶豪強通過寄名于院司等政府機構(gòu)規(guī)避本應承受的稅役負擔,從而將稅負轉(zhuǎn)嫁給普通百姓。到武宗朝,情況并未好轉(zhuǎn)。以《會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上尊號赦文》為例:“度支、鹽鐵戶部諸色所由茶油鹽商人,準敕例免戶內(nèi)差役。天下州縣豪宿之家,皆多屬倉場、鹽院,以避征役,或有違犯條法州縣不敢追呼。以此富屋皆趨幸門,貧者偏當使役,其中亦有影庇,真?zhèn)坞y分?!盵7]814唐后期,隨著唐皇室物資需求增大,替宮廷采買的“茶油鹽商人”身份隨之提高,進而發(fā)展成可以規(guī)避稅役的群體。此時,影占不再局限于獲得官府公職和差役的身份,甚至開始通過影庇于特殊商人行列來獲利。

唐前期存在“詐為雜任”的現(xiàn)象,嚴格意義上講這亦屬于影占范疇?!半s任”是一種介于官民之間、受公家驅(qū)使而并無品級的群體,影庇于這一群體同樣能起到規(guī)避國家正役的效果。因此,在唐律中設(shè)有專門打擊此類現(xiàn)象的法律:“謂詐為雜任之類,而得復免役使者,徒一年。其見供作使,謂權(quán)充雜役,而詐自脫及知情脫之者,各杖六十?!盵10]471在唐后期也有與雜任性質(zhì)類似的“衙官”,可以幫助豪富規(guī)避稅役。如《太平廣記》記載:“衙官能庇徭役,求隸籍者所費不下數(shù)十萬?!盵11]具體數(shù)目可能言過其實,然足以證明這一現(xiàn)象的泛濫。

(三)依傍豪族

如果說寄名軍籍和寄名官府屬于依附于朝廷勢力之下,那么依傍豪族的影占人口便是將名籍寄于私家之門。豪富之家通過財力得以影占于官府或軍籍,繼而影庇所依附之人。如唐后期京畿諸縣的太常樂人及和金吾角子,一門之內(nèi)皆可規(guī)免朝廷差役[7]1814。準確地講,依附豪族以求影庇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在于自唐中期以來均田制被敗壞,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被豪強侵奪土地的百姓仍未擺脫繁重的稅役負擔。因此,他們或是出于難離故土之情,或是飽受債臺高筑之苦,只得選擇留在原籍,依傍于豪族。史載:“(唐末)中原宿兵,所在皆置營田,以耕曠土,其后又募高貲戶使輸課佃之,戶部別置官司總領(lǐng),不隸州縣。或丁多無役,或容庇奸盜,州縣不能詰?!盵8]9488豪強大戶取得營田戶資格,由此獲取免役權(quán),進而驅(qū)使沒有田產(chǎn)的農(nóng)民為其耕作。而這些被招攬而來的貧民則選擇為豪強耕種,以此躲避官府催征。

不過相較于豪強大戶的影占避稅,影庇于豪族的百姓并未有負擔減輕之感,生活狀況甚至雪上加霜:“至于依富室為奴客,役罰峻于州縣。長吏歲輒遣吏巡覆田稅,民苦其擾”[5]1361,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唐中后期的社會矛盾。富戶與貧下戶的矛盾激化,國家財政的壓力不減反增,只得將稅收負擔轉(zhuǎn)移至尚未影占的百姓,從而形成難以遏制的惡性循環(huán)。

二、中晚唐時期影占的弊端

安史之亂后,代宗朝掌控人口僅余1 600多萬[12]1550。與開元和天寶年間相比[13],人口縮減了2/3。在人口銳減的形勢下,如何保證財稅的正常征收就成為唐后期統(tǒng)治者面臨的棘手問題。而影占則是唐后期財稅體系運行之下的一個頑疾,其所帶來的弊端對財政乃至社會經(jīng)濟都有重大的負面影響。

(一)納稅群體減少

唐中后期,豪強大戶的影占行為導致“征稅皆出下貧”[5]1361的現(xiàn)象愈發(fā)普遍?!顿Y治通鑒》記載:“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故上戶優(yōu)而下戶勞。民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戶?!盵8]7275兩稅法以大歷年間稅額最高的一年為定稅依據(jù)[14]721,而受影占的困擾,唐廷實際能征稅的人群大多局限于貧下戶,如此一來,國家財政收入便難以保證。為不觸動豪強富戶的利益,各地官員只能選擇在任職地區(qū)實行攤征:

近日已來,百姓逃散,至于戶口十不半存。今色役殷繁,不減舊數(shù)。既無正身可送,又遣鄰保只承,轉(zhuǎn)加流亡,日益艱弊[12]1565。

“凡十家之內(nèi),大半逃亡,亦須五家攤稅,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可。攤逃之弊,苛虐如斯?!盵15]4437

由于實際承擔稅役的人數(shù)銳減,被攤征的百姓只能被迫承擔成倍的稅役壓力。如此一來,納稅群體減少的趨勢便更加難以控制。盡管朝野上下對攤逃之弊有目共睹,唐廷也屢屢下令禁止攤逃,但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卻難免會出現(xiàn)強制攤征的現(xiàn)象,畢竟稅役征派任務的完成情況與官員的賞罰直接掛鉤。在這樣的考核機制下,官員將農(nóng)民逃欠稅額強行攤征親鄰的做法便成為普遍現(xiàn)象,“逃死闕乏稅額,累加見在疲甿”[14]727正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反映。影占之弊未妥善解決,百姓擔負稅役之苦越發(fā)深重。因此,白居易在《觀刈麥》中提到的“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16]4并非僅是文學的夸張,而是對廣大貧下戶真實生活的寫照。當百姓無力負擔稅負之時,社會矛盾的尖銳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貧富差距擴大

在經(jīng)濟生產(chǎn)能力有限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時代,一旦稅負出現(xiàn)不均的情況,必將引起貧富差距增大的后果。由于有能力承擔稅役的富戶往往選擇影占規(guī)避稅役,普通百姓反而成為承擔重負的受害對象。加之影占帶來的攤征,稅負越發(fā)向貧苦百姓傾斜。元和時期,柳宗元奏稱:“貧者無貲以求于吏,所謂有貧之實,而不得貧之名;富者操其贏以市于吏,則無富之名,而有富之實。貧者愈困餓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橫侈泰而無所忌?!盵15]832富豪勾結(jié)官吏轉(zhuǎn)嫁賦稅,出現(xiàn)“富者稅益少,貧者不免于捃拾以輸縣官”的現(xiàn)象,導致唐中后期的貧富差距愈發(fā)拉大。

唐末,貧富差距問題在官員奏疏中依然有所體現(xiàn)。如楊夔上奏稱:“富者稱物產(chǎn)典貼,永絕差科。貧者以富籍擠排,助須從役。”富戶與衣冠戶互相勾結(jié)串通,致使賦役差科不均,出現(xiàn)“富者既黨護有人,貧困者即竄匿無路,上逼公使,下窘衣資。嗟怨之人,因傷和氣”[7]9075的狀況。由于影占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因此晚唐貧富差距持續(xù)增大,社會矛盾已難以緩和。

(三)軍隊戰(zhàn)力下降

影占不僅帶來社會經(jīng)濟方面的危機,還對軍事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早在代宗時期,這一弊病便已初露端倪:“近因吐蕃凌逼,鑾駕東巡,蓋以六軍之兵素非精練,皆市肆屠沽之人,務掛虛名,茍避征賦,及驅(qū)以就戰(zhàn),百無一堪。亦有潛輸貨財,因以求免。又中官掩蔽,庶政多荒?!盵6]3457由于禁軍多為掛籍之人,因此兵額不實,造成軍隊戰(zhàn)力低下,不堪一擊。在東有藩鎮(zhèn)和西有吐蕃壓境的形勢下,唐軍的內(nèi)部情況又是如此,自然可以理解代宗和德宗御駕離京的無奈了。

到文宗時期,這一現(xiàn)象愈演愈烈。杜牧向皇帝所上《戰(zhàn)論》一文指出:

夫百人荷戈,仰食縣官,則挾千夫之名,大將小裨,操其余贏,以虜壯為幸,以師老為娛,是執(zhí)兵者常少,糜食者常多,筑壘未乾,公囊已虛[7]7814。

寄名軍籍現(xiàn)象的泛濫導致唐軍對外難以抵御侵侮。到了晚唐,唐軍戰(zhàn)力已無力維持搖搖欲墜的國內(nèi)局勢,這給了飽受剝削的貧下戶反抗的機會。史載:“廣明元年十一月,巢陷東都。上發(fā)神策兵欲守潼關(guān)。時神策軍士皆富家子,賂宦官竄名軍籍,厚得廩賜,但華衣怒馬,任勢使氣,未嘗更戰(zhàn)陣?!盵8]8358唐朝軍隊在黃巢起義軍面前不堪一擊,唐朝陷入風雨飄搖。

三、動蕩時局下的朝廷對策

中晚唐對影占現(xiàn)象的重視不減。自德宗至宣宗朝,多位帝王都對影占現(xiàn)象及其帶來的弊端非常重視,并通過詔敕或是赦文的方式對影占行為進行約束或打擊。

(一)厘定軍籍

影占是唐后期凸顯的稅役規(guī)避問題之一。為了打擊寄名軍籍以規(guī)避稅役之舉,無論出于軍事角度或是財政角度,唐后期的君臣都在不斷尋求應對手段。貞元十年(794),由于諸軍影占編戶的負面影響,京兆尹楊於陵建議“請致挾名,每五丁者,得兩丁入軍,四丁、三丁者,各以條限”[6]4293。然而,該策僅限于個人建議,實際上并未付諸實施。至長慶元年(821),唐廷正式頒布限制之策:“其京兆府百姓屬諸軍諸使者,宜令各具挾名,敕下京兆府:一戶之內(nèi),除已屬軍使余父兄子弟,據(jù)令式年幾合入色役者,并令京兆府明立籍簿,普同百姓一例差遣?!盵12]1187-1188該敕文下令明立簿籍,將寄名軍籍的人戶納入稅役征派的范圍內(nèi)。但從后來杜牧向文宗所上的《戰(zhàn)論》[17]650來看,這一問題并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甚至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在于這種稅役規(guī)避方式已形成較完整的利益鏈條。首先,對軍將而言,可通過收取其中的代役金以牟利,代役金收取數(shù)額全憑掌兵者欲念之大小而定。其次,若掛籍的人數(shù)增長,軍官便能支取更多衣糧,從而將支取財物中的“余贏”收入自己囊中,這成為諸軍將官樂于外人掛籍的重要原因。到晚唐,權(quán)宦把持軍權(quán),更是將出賣軍籍作為獲取財富的重要手段[8]8358。而那些不在軍籍之人,上至“恃其多藏”的富人,下至普通市井之人,都寄望于通過掛籍躲避征賦。各階層皆有所得,形成兩廂情愿的局面。因此,影庇于軍隊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

(二)審定戶籍

為解決影占所帶來的稅役不均問題,早在代宗朝便嘗試通過禁止割貫改名和保證名籍一體來打擊影占行為[12]1849。除了對戶籍的規(guī)范化管理之外,元和之際,憲宗屢下詔書以調(diào)整各階層的稅負。元和十四年(819),唐廷先是針對賦役不均的現(xiàn)象下令每3年定一次戶等,京兆與地方一例遵行[7]677。數(shù)月之后,憲宗再次頒詔,規(guī)定官員所購置的田產(chǎn)不得影占,須依法繳納正額兩稅[9]5836。不僅是中央,在地方上,部分官員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影占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如南陵令崔祾以死刑相逼,核實該地豪強所應繳納的稅賦,使得南陵之人“莫敢隱匿”[7]6656。再如衡州刺史呂溫查出隱藏的不輸稅戶1萬6 700戶,使得“庶得下免偏苦”[7]6325。憲宗朝以后,中晚唐諸帝雖仍在嘗試解決這一弊病,但由于朝廷對地方的管控進一步削弱,因此終究難以擺脫“征稅皆出下貧”[5]1361的蠹政。

(三)整頓院司

對于影庇于院司或名屬倉場的群體,唐廷也不斷采取審查和裁減的措施進行管理。早在兩稅法之前,代宗朝的常袞便建議減省官府人員。對隸屬于諸司諸使的人戶,除確實所需人員保留名籍之外,朝廷可結(jié)合和雇的方式滿足官府差遣的需求[7]4244。這一做法對影占具有一定的限制意義。但常袞在代宗朝任相較短,德宗繼位后便被貶官外放,因而這一政策的后續(xù)執(zhí)行受阻。這一建言雖在短期有所成效,但并未取得長遠效果。故而至德宗朝,陸贄仍就這一問題上奏:“應京百司色役人及流外等,委御史大夫即與諸司諸使長官審商量,據(jù)見所掌事之閑劇,定額聞奏,仍挾名送中書門下,務宜減省。”[14]35憲宗同樣嘗試改善這一積弊,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敕:“自貞元以來,長安富戶皆隸要司求影庇,禁軍掛籍,十五六焉。至有恃其多藏,安處阛阓,身不宿衛(wèi),以錢代行,謂之納課戶,至是禁絕?!盵12]1294敕令雖有禁絕之意,然此舉似未取得顯著成效。因此,武宗時期對影占現(xiàn)象的打擊力度持續(xù)加強。武宗在《加尊號后郊天赦文》中繼續(xù)對影占行為進行約束,該文嚴格規(guī)定諸使諸司不得影占,已影占在籍的人戶解送回本縣[7]817-818。但該措施是否有效落實,可參考宣宗時期的記載:“宣宗既復河、湟,天下兩稅、榷酒茶鹽錢,歲入九百二十二萬緡,歲之常費率少三百余萬,有司遠取后年乃濟?!盵5]1362-1363在收復河湟之地后,國家所收稅費不增反減,失去近三成的財政收入??梢?這一舉措成效并不顯著。

(四)抑制豪強

豪強大戶對稅役的侵損引起中晚唐朝廷的重視。大歷四年(769),代宗下令將寄田、寄莊及前資、勵蔭和寄住家一并征稅,史稱其“如晉宋土斷之類”[13]107。此前,這些人戶本是可以規(guī)免稅役負擔的群體,而此令實行之后,至少在法律上他們的特權(quán)已被依法褫奪。代宗之后的歷朝皆對此問題非常重視。德宗初繼位便委派清強官至各州府巡查,不允許酋豪或官吏侵擾百姓,如有聞奏予以嚴懲[18]583。這一敕書下達后,為德宗贏得了良好聲譽。然而時過境遷,文宗朝的一封奏議卻與德宗意愿相違背。大和五年(831),中書門下上奏稱,豪強大戶侵害平民,兼并土地,影占百姓。元和二年(807)、長慶元年(821)、寶歷元年(825)以及大和三年(829)的多次敕令約禁影占,但相關(guān)院司皆不能有效執(zhí)行[7]10033。可見,至少從憲宗到文宗4朝,唐中央政府在處理豪強魚肉百姓方面都曾采取過措施以求厘革,但是似乎都以收效甚微收場。

根據(jù)史料記載,中晚唐只有在中央集權(quán)有所恢復和君主強勢的時期,朝廷才能對影占問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而君主荒僖和國家動蕩之時,朝廷往往對此不甚重視,只在少數(shù)詔令中有所提及,且不重視執(zhí)行效果。但即便是憲宗和武宗時期一度采取了強硬政策,實際結(jié)果也不甚理想,這與中晚唐中央集權(quán)被削弱有關(guān)。

雖說唐后期社會矛盾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但影占始終是唐后期激化社會矛盾的重要因子,這屬于承擔稅役的人口數(shù)下降所帶來的攤征難題。兩稅法對地方各級單位有稅賦數(shù)額征派要求。一旦影占不附籍者日增,朝廷所規(guī)定的稅額難以足額收取,便會帶來無窮盡的攤征,進而拉大貧富差距。影占的富戶坐享其成,貧民百姓終年勞作而難以果腹。唐后期雖然存在許多精明強干的地方官員,在對稅役方面的整頓中作出重要貢獻,但由于任期時長有限,他們離任之際往往是豪強大戶卷土重來之時。大多數(shù)地方官并不將民生視為頭等要務,他們無休止地在轄區(qū)內(nèi)攤派稅役,甚至將一縣之稅攤及周圍縣城,從而引發(fā)更為嚴重的稅役規(guī)避現(xiàn)象??偠灾?賦稅的征收與王朝興亡息息相關(guān)。由于中央集權(quán)的削弱和朝政的腐敗等一系列因素,影占之弊始終難以得到根治,其帶來的財政困境也始終困擾著中晚唐的君臣,最終間接導致了王朝衰敗。

猜你喜歡
現(xiàn)象
“光現(xiàn)象”知識拓展
“聲現(xiàn)象”知識拓展
曾打造現(xiàn)象級IP“熊出沒”的華強方特,能否再創(chuàng)造下一個爆款?
玩具世界(2020年2期)2020-08-26 06:07:42
看透光現(xiàn)象
解惑釋疑聲現(xiàn)象
解惑釋疑聲現(xiàn)象
它們離“現(xiàn)象級”有多遠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13
神奇的全反射現(xiàn)象
你能解釋下面的現(xiàn)象嗎
猜謎語
九台市| 都安| 乡城县| 定远县| 安陆市| 泸定县| 乃东县| 肥乡县| 安阳县| 庆阳市| 汉源县| 屏东县| 北辰区| 普兰店市| 贵港市| 广汉市| 若尔盖县| 芒康县| 长顺县| 南昌县| 镇宁| 大冶市| 张家港市| 宜兰县| 深圳市| 二连浩特市| 金平| 福建省| 洛扎县| 肃宁县| 安庆市| 永仁县| 壶关县| 临湘市| 桐梓县| 八宿县| 读书| 邯郸市| 抚宁县| 玛曲县|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