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遙
揚州,是姜夔波心蕩冷月無聲的惆悵,是杜牧卷上珠簾不如的盛大,是腰纏十萬貫的商賈騎鶴而至,長街十里,煙云樓臺,賞也賞不完的美景,說也說不完的佳話……
說也說不完的佳話,構(gòu)成了一場專屬于揚州的夢。
當人們談?wù)摀P州,你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是杜牧筆下春風浩蕩的十里揚州街,還是孟浩然踏向煙花三月的旅程?是乾隆6次南巡必經(jīng)且念念不忘的城池,是江湖載酒行的詩人誕生靈感的圣地,是煙雨迷蒙下的二分明月,是二十四橋吹簫的玉人。歌扇縈風,吹散春愁,揚州是一首寫也寫不完的古韻。
說到揚州,我們不得不提起美食。揚州菜,亦稱淮揚菜,朱自清先生曾在《揚州的夏日》一文中提到揚州的小籠點心,他說離開揚州后,便沒吃過那樣好的點心了;胡適喜愛吃揚州名菜“獅子頭”,梁實秋也是“獅子頭”的“狂熱粉絲”;汪曾祺更是對揚州美食有著濃厚的情結(jié)。
“民以食為天”,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介紹揚州美食的文章,點一壺清茶,約二三知己,品嘗熱氣騰騰的燙干絲、流著汁水的蟹黃湯包、香氣撲鼻的剛出鍋的炒飯?!霸缟掀ぐ砩纤ぁ?,在酣暢淋漓的聊天中,感知揚州早茶文化中獨有的“慢”,在這個像陀螺似飛速運轉(zhuǎn)、來不及體驗“閑下來”的時代里,靜下心,品味“慢慢來”的真諦。
早茶結(jié)束后,去瘦西湖奔赴一場舊日的迷夢。無論是恰逢煙雨朦朧時節(jié),還是碧空萬里,淡妝濃抹下的瘦西湖都能呈現(xiàn)不同的風韻。夢里揚州,花紅柳綠,一路沿著湖畔長堤向前走,亭臺樓榭,移步換景,一艘小船從湖面駛過,蕩起層層漣漪。
春賞滿園桃色,夏看草色青綠,秋收霜天紅葉,冬望銀裝素裹。四季的瘦西湖有不同的絕美景致,但相同的是那承載歷史歲月的往昔故事。穿越千年的揚州,譜寫出一場不止3月的詩意與浪漫。夜色闌珊下的瘦西湖則更勝一籌,長堤細柳,明月拱橋,二十四橋仍在,這樣的明月夜翩翩公子是否會與吹簫少女再度重逢呢?皓月當空,水天一色,月光的倒影與四散的水光交相呼應(yīng),揚州的月色美便定格在此刻,一念回到廣陵城。
來到揚州,又怎能錯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大明寺?這里有見證過“歐蘇風流”的平山堂,有紀念文化交流的鑒真紀念館。透過婆娑的樹蔭隱約可見的棲靈塔,焚上一炷香,手握一串珠,歲月悠悠,波瀾不驚。再談個園,穿過悠長纖瘦的竹林蹊徑,抬頭便可見出自杜牧“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的匾額“竹西佳處”,兩旁栽種的臘梅花香氣四溢,煙雨暈染出的青色長空,一分深,一分淺,自此詩歌里的溫婉揚州也具象起來。
當夜幕降臨的瞬間,就去東關(guān)街走一走,一樓的飯館飄來鹽水燒鵝的香味,二樓的茶社則坐滿了聽維揚戲的人,樂聲輕巧流麗,戲曲溫柔纏綿,暗香疏影,鶯柳不眠——這不只是煙雨里的江南,更是詩酒里的廣陵。如果你是一位文藝青年,那不妨讓我們相遇在皮市街的邊城書店,挑揀上三兩張稱心如意的明信片,給未來的自己捎上一封信。
揚州,是姜夔“波心蕩、冷月無聲”的惆悵,是杜牧“卷上珠簾總不如”的盛大,是腰纏十萬貫的商賈騎鶴而至,長街十里,煙云樓臺,賞也賞不完的美景,柳巷歌女,文人墨客……說也說不完的佳話,構(gòu)成了一場專屬于揚州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