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秋,任美霖
(吉林藝術學院 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年)出生于維也納近郊的里赫田塔爾,是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創(chuàng)作了六百多首藝術歌曲,其中,《魔王》《鱒魚》《野玫瑰》《圣母頌》、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等作品直至現(xiàn)在也深受廣大聽眾喜愛。他還創(chuàng)作了18 部歌劇、22 首鋼琴奏鳴曲及十余首弦樂作品。舒伯特一生始終處于貧困之中,他的父親是一位音樂愛好者,也是舒伯特的音樂啟蒙老師。11 歲時,舒伯特被帝國小學教堂唱詩班錄取,并寄宿在皇家神學院,其間,他接觸了大量莫扎特的序曲和交響曲,并獲得了大量音樂實踐機會。1813 年,舒伯特離開了寄宿學校,開啟了教師生涯,并師從薩列里學習作曲,自此開啟了他輝煌而又短暫的音樂之路。
《即興曲Op.142》創(chuàng)作于1827 年,共有4 首,其中,No.3 是被單獨演奏得最多的作品。這一時期舒伯特一直生活在維也納,每天都忙于創(chuàng)作。盡管這一時期的舒伯特已經(jīng)可以通過創(chuàng)作拿到報酬,經(jīng)濟狀況稍有好轉,但多年的貧困生活和疾病已經(jīng)將舒伯特的精力消耗殆盡,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在《即興曲Op.142.No.3》中感受到舒伯特對生活的熱情,他將生活中病痛的折磨、親人逝世的痛苦和無法言說的孤獨通過作品宣泄出來。舒伯特的即興曲有兩大重要特征,即歌唱性與幻想性。他的鋼琴作品中流淌著歌唱的旋律,抒情性極強,細膩有力地宣泄著情感。
這部作品采用變奏曲式,由主題、五個變奏和尾聲組成,十分規(guī)整,對比鮮明。打破了固有的格局,在曲式結構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在保留主題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注入了新鮮血液,增加了新的動力。主題是《羅莎蒙德》中的一段旋律,這部作品的變奏手法不拘一格,打破了常規(guī)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不改變主題織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進行了自由創(chuàng)作,因此,沒有束縛感。各個變奏不盡相同,從舒緩細膩到輕快活潑,再到哀婉憂傷,豐富的情感變化引起聽眾無限的遐想,引人入勝。
本曲為?B 大調(diào),4/4 拍。主題靈感來自舒伯特創(chuàng)作的歌劇,因此,具有極強的歌唱性,簡單而又優(yōu)美,采用方整的復樂段結構形式,每四個小節(jié)一個樂句,其中有四句每句開始的音調(diào)基本相同,但在結尾分別以屬和弦上半終止和主和弦上全終止結尾,變奏一與主題調(diào)性相同,與主題同為單二部曲式,在強調(diào)主題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高音區(qū)以分解和弦進行演奏,旋律中增加了附點音符,上方旋律通過附點的方式營造出波浪般的流動感,使音樂更加靈動,其中,二聲部里的分解和弦推進了旋律情緒的起伏變化,但整體和聲沒有變化,相較之下,主題更富有活力。變奏二延續(xù)了變奏一的旋律特點,開頭幾個音讓旋律變得更加幽默,更加突出前面的節(jié)奏,旋律更加飽滿,更為細膩,變奏二更加活潑,音符時值發(fā)生變化,旋律高低錯落,第二樂句通過改變伴奏的旋律線條將樂曲整體推向高潮,激情的副歌之后,主題在高音再現(xiàn),并結束在一個不完全終止上,為伴奏三的發(fā)展提供了動力。變奏三比之前有了較大改變,轉入平行小調(diào),和聲更為厚重豐富,展現(xiàn)出交響曲的感覺。整體旋律更為輕快,三連音代替分解和弦,使旋律干脆輕快。調(diào)性轉到同主音小調(diào)上,使音樂基調(diào)變得黯淡,織體變得厚重,左手卻采用了緊湊的跳音,與上方旋律交織在一起,如同悲壯中摻雜了一股復雜的心思,這一變奏也是全曲中情感最豐富的部分。變奏四再次轉調(diào),進入到?b 小調(diào)的近關系調(diào)?G 大調(diào)上,節(jié)奏如舞曲一般,低音聲部出現(xiàn)主題,旋律移到低聲部區(qū)域,附點節(jié)奏與延留音的組合形成新的舞曲一般的節(jié)奏,這一變奏的特點在于有多次轉變的旋律線條,這并不是按照主題的旋律發(fā)展進行創(chuàng)作的,旋律在雙手之間不斷變化,兩個聲部一邊輪流演奏一邊發(fā)展,營造出歡快的氛圍,似乎是變奏三中下方歡快旋律的勝利。變奏五回到了主題調(diào)性上,使用第二變奏中左手的織體,主題在六連音中進行變奏,六連音的節(jié)奏型之后又附帶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以此來緩和樂曲,經(jīng)過一段柔美的間奏,變化再現(xiàn)主題,這一次,主題更加流暢輕快,如同女高音和男中音的問答,上方旋律聲部通過連續(xù)的三連音持續(xù)提供動力,下方伴奏采用變奏二的大切分節(jié)奏音型,在b5 樂段中通過雙手交叉的音階型旋律將音樂逐漸收束,增添韻味。和聲已經(jīng)回到主題,在音階的構成中可以清楚聽到主題。尾聲則通過兩次再現(xiàn)主題回味全曲,以漸慢方式結束變奏,回到主題,使音樂再次回到最初的感覺,追憶美好,輕柔而又飽滿,并在完滿終止中結束。
和聲的豐富發(fā)展是旋律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它能使音樂形象更加生動立體,并富有內(nèi)涵。舒伯特的鋼琴作品在和聲方面十分鮮明地傳承了古典主義的風格,大量的主三和弦、副三和弦、七和弦貫穿始終,并運用不同織體及和弦進行來豐富音樂色彩。主題樂段中,兩個樂句都采用了分解和弦式伴奏,第一樂句采用了重屬和弦到屬和弦的半終止,第二樂段則采用了屬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全終止,這種有規(guī)律的終止式也同樣運用在其他幾個變奏中。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帶有鮮明的古典主義色彩,這也體現(xiàn)出舒伯特高超的旋律創(chuàng)作技巧,各變奏開頭使用相同的動機,并在結尾處采用相同的終止和弦,但每個變奏中的情感又不盡相同,可見舒伯特在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造詣。
觸鍵一直是演奏舒伯特鋼琴作品的一大難點,《即興曲Op.142No.3》的每一個變奏都對手指有不同要求,為觸鍵練習提供了優(yōu)秀的范本。作品中主要的觸鍵變化有兩種,要調(diào)動指力、手力和臂重,細致有力地觸鍵,以主題和變奏二為例,主題的第一樂句織體相對輕薄,上方旋律有許多短小的樂句,需要嚴格把控呼吸的節(jié)奏,末尾處還有新的聲部加入,這要求演奏時手指時刻保持放松、打開的狀態(tài),左手的和弦要保持清晰,保證力量的均勻,持續(xù)發(fā)力,起到烘托氛圍的效果,手指在琴鍵上輕巧劃過,不著一點多余的力量,觸鍵的角度和深度要精確,聲音要圓潤精巧,彈奏右手的八度音程時手指要保持放松,用掌關節(jié)發(fā)力,抓住輕微跳音的感覺,避免出現(xiàn)突兀的音。在演奏時,我們要注意強弱的控制,強音要控制好,要產(chǎn)生共振效果,像鼓聲一樣有較強的穿透力,但又不刺耳,弱音處理上,手指觸鍵的每個和弦音要落齊,要聽起來非常干凈且安靜,要點相同的還包括變奏一和變奏三。變奏二的織體變得緊縮,帶有長線條的級進和模進。因此,這一部分觸鍵要快速,垂直用力,增強律動性,在和弦處要提前做好準備,以免聲音不夠扎實。讓力量集中在指尖處,漸強和漸弱要處理得細膩,盡可能多地將歌唱性表現(xiàn)出來,讓聲音更加飽滿,富有彈性。要點相同的還包括變奏四和變奏五。
本作品共有五個變奏,每個變奏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和音樂氛圍,在演奏時,要抓住每個變奏的表現(xiàn)特征。變奏一延續(xù)主題的旋律,主要由相似音型的附點音符構成,伴奏為固定音型的分解和弦。右手以附點節(jié)奏將旋律稍稍變形,原本如歌般優(yōu)美的旋律添加了許多活潑的律動,原主題伴奏部分較為平穩(wěn),這里以切分音的形式出現(xiàn),配合右手旋律,右手要控制兩個聲部,演奏時,旋律和伴奏聲部的音色和力度要明顯區(qū)分開,四指和五指要突出歌唱的感覺,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間聲部,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加重了四五指的旋律負擔,要加強對手指力度的把控,將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分開,注意音色的統(tǒng)一與內(nèi)側旋律的連貫性,低聲部出現(xiàn)的二分音符要突出其和聲色彩。第二樂句的織體相對厚重一些,在保證聲音清晰、統(tǒng)一的前提下,可以強調(diào)和弦的色彩,以更好地烘托音樂氛圍。變奏二的旋律相對活潑一些,旋律被加上許多修飾,半音階的構成與裝飾音是變奏二的特點,旋律線條更加復雜,以快速級進為主,要演奏得均勻而輕巧,要伴隨著旋律的起伏,力度也要做不同的變化。伴奏是切分音型的和弦,變奏二對力度的要求很嚴格,旋律線條要輕快、圓潤,還要保證呼吸感。演奏中間和結束部分的跳音時,不要抬起手腕和手臂,要依靠手指的力量主動并有彈性地觸鍵。伴奏要注意切分音的強弱規(guī)律,要將弱-強-弱的律動感表現(xiàn)出來。變奏三出現(xiàn)了大量的八度音程及和弦,演奏時要借助大臂的力量讓聲音自然下沉,扎實飽滿。左手聲部三連音和弦上,以附點音符進行變奏,伴奏部分較之前兩個變奏織體厚重了許多,對左手的力度控制要求更高。盡管這個變奏的織體十分厚重,但并沒有很沉重的感覺,更要求旋律的清晰,以及強弱對比營造的張力,要控制好力度,伴奏部分和弦較多,演奏時要注意力度均衡,是作品中比較難演奏的部分。變奏四中的旋律在雙手間交替出現(xiàn),力度變化十分豐富,要注意層次感。重音大多出現(xiàn)在每拍的后半拍,演奏時要注意發(fā)力的時間,將其強調(diào)出來。變奏五由大量快速級進和模進組成,要求演奏者有深厚的基本功。級進的跨度較大,線條較長,這對手指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旋律中夾雜著細微的力度變化,因此,聲音很容易變得模糊和混亂,演奏時,要依靠手臂來帶動手指,快速而連貫地將每個音符處理好,同時,要注意隱藏在旋律中的節(jié)奏及強弱變化。此外,《即興曲Op.142No.3》的五個變奏一脈相承,盡管風格迥異,但在演奏時要將各部分緊密地銜接起來,在每個變奏的結尾處,作曲家都留下了充足的空間為下一個變奏作準備,這一部分,演奏者可以根據(jù)演奏習慣酌情處理,但一定要防止斷裂或產(chǎn)生突兀感。
作品中標明踏板的位置并不多,但踏板的運用可以極大地豐富音樂的表現(xiàn)力,踏板精致有度,可以讓聲音更加甜美,不過分綿長。大小調(diào)樂句之間色彩對比強烈,讓音色更加豐滿圓潤。本作品題材輕快,歌唱性強,應采用音后踏板,在和聲轉換時更換延音踏板,并且,在更換踏板時候要注意恰當銜接。演奏時,先將下鍵按下再開始踩踏板,換踏板要干凈,不要延留上一個踏板和弦音,干凈地開始接下來的樂句,直至下一強音處再換踏板。引子部分的音節(jié)跑動處不踩踏板,這里要充分展示手指的能力,音樂也要與之前的和弦樂句形成鮮明對比。這部作品的旋律線條較長,又包含了許多短線條,因此,在增加音色的飽滿性和歌唱性的同時,保證聲音干凈,不拖泥帶水,長線條處應選擇半踩踏板或只踩三分之一,稍加修飾?;蛘卟捎枚秳犹ぐ宓姆绞剑@種方式可能會破壞旋律的連貫性,應謹慎使用。踏板的使用并沒有唯一標準,適合個人習慣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舒伯特作為西方音樂史上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曲家之一,為浪漫主義音樂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他的作品熱情真誠,情感細膩豐富,將古典主義創(chuàng)作技法和浪漫主義精神緊密結合,展示出許多自由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手法。舒伯特一生都掙扎在貧困中,但他的作品卻充滿著洋洋灑灑的熱情,他將自己的細膩情感融入作品,這部《即興曲Op.142No.3》正是有力的證明。二百多年來,舒伯特的作品一直被重復演奏著,除了聲樂作品外,他的器樂作品中的這份細膩而又真摯的情感值得人們深思和回味,對作品的思考也是對偉大音樂家的一種緬懷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