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伶伶
七臺河,黑龍江省東部一座因煤而生、緣煤而興的新興工業(yè)城市,距離廣東省深圳市約3700公里。從七臺河起步,到成為深圳青年建設者的中堅力量,這條路,張洪川走了十年。他十年如一日,奔走在施工一線,一路奮斗,風雨兼程。
張洪川先后參與建設深圳大學西麗校區(q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汕頭大學東校區(qū)暨亞青會主場館、深圳市體育中心、濱河水質凈化廠提標擴建工程、深圳國際交流會議中心、中央援港應急醫(yī)院等多個重點工程,從施工員逐步成長為中國建筑八局南方公司深圳分公司負責人,每一步成長,都見證了他的奮斗初心。
張洪川來自一個農(nóng)村家庭,他擅長運動,籃球尤其不錯,在高中曾獲得“KFC全國三人籃球冠軍挑戰(zhàn)賽”七臺河市冠軍、黑龍江省第三名。
而后進行的省級比賽,張洪川隨隊來到哈爾濱。第一次去省會的他,百感交集,“我們那最好的球場是水泥地面,哈爾濱都是標準塑膠球場,太不一樣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走出去看看”?!?0”后的張洪川,談話間盡顯東北人的直爽。
張洪川對建筑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大學選擇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2013年,畢業(yè)前夕,張洪川獨自擠上一輛綠皮火車,在硬座車廂歷經(jīng)54個小時的顛簸,來到遙遠的廣西南寧,推開藍色的工地大門,開啟人生一段新的旅程。
廣西南寧“龍光普羅旺斯”地產(chǎn)項目,是張洪川職業(yè)生涯的第一站。初入職場,困難接踵而至。擔任施工員的他,從最基礎的值班打混凝土開始?!拔覜]有工位,那時每天下午起床,15點開工,打一宿混凝土,直到第二天上午再回去休息,和同事都碰不到面。后來熟悉了,他們和我開玩笑,‘洪川,你來了三個月都沒有人認識你?!?/p>
每日通宵打混凝土,重復近半年,枯燥乏味,彼時的張洪川,曾經(jīng)也失落、陷入迷茫,但母親說:“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堅定了他的初心:雖然做著最平凡的工作,但要做得更精更好,才無愧于選擇的這份事業(yè)。
放下思想包袱后,張洪川干勁十足。作為施工員,不僅要協(xié)調(diào)進場車輛、混凝土工人排班、攪拌站調(diào)度中心,還要把控施工方案進行的節(jié)奏。除了師傅告知的部分方法外,他主動向工人請教,如拉線檢測板面的平整度、墻板的密實度等,收獲頗豐。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在默默打了幾個月的混凝土后,項目領導相繼發(fā)現(xiàn)張洪川的踏實肯干和較強的執(zhí)行能力,很快將他調(diào)至負責4層共計144000平方米的地下室。管轄范圍面積大、工序多、工作量繁重,他“邊查、邊問、邊干”,半個月吃、住在現(xiàn)場,有次兩天僅睡5個小時,馬不停蹄帶領工人處理滲漏等各項問題。最終,負責區(qū)域如期交付使用。
實習期結束時,因表現(xiàn)突出,張洪川如愿被中建八局錄取。永不言棄的堅持與付出,為他日后展翅翱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個人能力提升與日俱增,但張洪川仍對自身的不足有著清醒的認知,“我感覺那時候成長速度并不是很快,真正受到啟發(fā)是調(diào)到深圳后”。
2014年10月,張洪川參建深圳大學西麗校區(qū)項目。在這里,他得遇對其職業(yè)生涯影響最深的人,被他稱為“半個師父”的項目負責人殷成明。
殷成明是位老“中建人”,他經(jīng)驗豐富,對待工作一絲不茍。每天早上5點鐘準時起床,第一時間奔赴工地現(xiàn)場,看到任何的管理問題,就立刻打電話指出。“那時張洪川是施工員,我脾氣急,當時還批評過他。他反應很快,有上進心,也有格局”,殷成明笑著回憶起二人最初相識的時光。
“說實話,我們那時候是有點怕殷總。但他批評我,那就證明我還能進步,他是看好我。如果是他覺得‘沒救的,他都懶得說?!睍r至今日,談及殷成明對自己近乎嚴苛的要求,張洪川依然心存感激,他同樣以實際行動回報著師父的良苦用心。
一天夜里23點多,在工人打完混凝土下班后,張洪川打著手電想去地下室看看,碰巧撞見了前來檢查的殷成明。于是,師父帶著他轉了一個多小時,講解、傳授了很多專業(yè)知識、經(jīng)驗,他從中獲益良多。此后,項目再召開任何工作會議,殷成明都會提及此事,并給予充分肯定,“你們?nèi)タ纯磸埡榇ü艿牡胤?,可以說是整個項目最好的,為什么?因為下班后他還會再去檢查”。
在殷成明以身作則及悉心指導下,張洪川亦養(yǎng)成“早五晚凌”的生活習慣,并對現(xiàn)場的一磚一瓦、每個部位、每一個節(jié)點都了如指掌,“自此之后,現(xiàn)場不管任何地方,哪怕再臟再亂我都會去看”。他的整體工作能力快速得到質的提升。
2017年6月,張洪川接到通知,調(diào)入中俄首座合辦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項目,擔任片區(qū)長。他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為高效優(yōu)質完成施工建設任務,他隨身攜帶圖紙與勞務分包現(xiàn)場商討,克服人員不足、天氣多變等不利因素,倒排工期,僅用時75天便實現(xiàn)了主體結構21層封頂,收獲業(yè)主、上級單位的一致好評以及人生中首個“魯班獎”。
2019年初,張洪川前往東莞,擔任水生態(tài)項目執(zhí)行經(jīng)理。此項目所經(jīng)之處地質情況復雜,要接連穿過鐵路、橋梁、高速公路,挑戰(zhàn)極大,特別是超大管道沉井頂管技術,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當時跨了兩條高速公路和一條鐵路,但工期只有一年,非常緊張?!睘榧涌爝M度,張洪川帶領團隊通宵達旦研究相關類似工程,聯(lián)合設計院、國家鐵路局等90多家單位,研討問題的最優(yōu)解并協(xié)調(diào)解決。
秉持著迎難而上的精神,在整個標段共計18家施工單位中,他們率先攻破頂管技術難題,“我們做泥漿護壁將近147米,防止坍塌、涌水”,實現(xiàn)管網(wǎng)銜接,并成功舉辦東莞市安全觀摩會,成為進度、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的標桿。
同年7月,張洪川被緊急調(diào)往汕頭,擔任亞洲青年運動會主場館項目負責人。亞青會主場館項目(一期)建設包括一座2.2萬個座位的體育場、一座8000個座位的體育館(含訓練館)、會議中心和室外訓練場,日后將作為汕頭大學的體育設施。
該項目被列為廣東省重點工程、汕頭市和中建八局重點項目,工期僅22個月,這對于建設一座洲際級運動賽事大型場館來說,十分緊張。張洪川坦言,從未做過體量如此之大、工期如此之緊張、技術難度如此之復雜的EPC場館項目,頓感壓力巨大——如果按照正常工期,要55個月完工。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協(xié)調(diào)各個參建單位實現(xiàn)完美履約,成為他的日思夜想。
“引水方知開源不易”,軟基處理成為開工后遭遇的首個“攔路虎”。主場館選址地處汕頭東海岸的濱海灘涂上,距離大海僅50余米。面對眼前這片由吹填淤泥形成的軟土地基,各方參建單位一籌莫展。
困頓之境,亟待破局。張洪川第一時間接洽、求助多位結構專家,最后三顧茅廬,請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方小丹,前往現(xiàn)場實地考察。經(jīng)與方小丹總工再三研討,張洪川大膽確定“井格法打淺層固化的高壓旋噴樁”的技術方案。旋即,他在8小時內(nèi),將廣東省全部42臺高壓旋噴樁機緊急調(diào)往現(xiàn)場,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采取“人換機不?!?,兩班倒進行作業(yè),以最快的速度夯實場地基礎。原本40天工期的軟基處理,僅用時18天完成,令各方刮目相看。
后期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另一大建設難點浮出水面。主場館總用鋼量約1.25萬噸,鋼結構造型復雜、桁架彎曲多變,且懸挑大、跨度大,特別是建筑設計理念為海邊“飛舞的浪花”——以流線造型屋面作為主要支撐,其不銹鋼三曲立體屋面體量之大,從無先例,被建筑領域專家譽為當時國內(nèi)最復雜的屋面工程之一。
為了提高施工效率,張洪川帶領團隊徹夜研究了幾乎所有相關屋面工程的技術方案,完成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聯(lián)合設計單位同時現(xiàn)場辦公,利用高科技手段如掃描模擬技術,在施工過程中迅速解決設計與工藝相悖的情況。就這樣,一點一滴把技術難題“硬啃”了下來。
隨后,團隊攜帶屋面的模型前往珠海做抗風揭實驗?!翱?5級風完全沒問題,繼續(xù)加大風力做到破壞級,到17級臺風模型還沒吹壞。實驗室說我們已經(jīng)打破了記錄”,張洪川話語中透露著自豪。相繼攻克最棘手的技術難題,“飛舞的浪花”從設想變成現(xiàn)實,亮燈之時如璀璨星辰點亮夜空。
4月30日21點30分,項目主體結構實現(xiàn)提前封頂。張洪川不僅兌現(xiàn)了言出必行的承諾,還向各方展示出中建八局的過硬實力。自此,“高效建造 完美履約”的鐵軍速度,在粵東區(qū)域大放異彩。
2022年2月中下旬,烏云籠罩大地,香港第五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應香港特區(qū)政府請求,經(jīng)黨中央批準,落馬洲河套地區(qū)將建設中央援港應急醫(yī)院。
援建指令發(fā)出兩個小時不到,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已收到400多名員工的請戰(zhàn)書,一個個簽名上鮮紅的手印分外奪目。張洪川主動請纓參戰(zhàn),并被任命為中建八局前線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負責統(tǒng)籌項目機電安裝工作。
3月6日,中央援港應急醫(yī)院項目一期開工。凌晨5時許,張洪川作為第一批人員率先登島。下車的瞬間,目光所及之處荒無人煙、塵土飛揚、基礎設施全無。
中央援港應急醫(yī)院項目工期緊張,難點重重,面臨的挑戰(zhàn)前所未有——張洪川負責的A3工區(qū),30天需要建成擁有500張床位的負壓病房。
為爭取時間,進場前張洪川未雨綢繆,組建強有力的后方保障團隊,確保物資采購及深化加工,施工材料場外預制率達80%?!拔艺{(diào)集管理人員、班組長,模擬單元式施工,從中發(fā)現(xiàn)可進一步節(jié)省的時間和壓縮的步驟?!钡弥b箱是在島外拼裝后,他火速聯(lián)系拼裝A3工區(qū)集裝箱的單位,并集結40余人的隊伍,在對方拼接完集裝箱后,立即裝燈、布線,為首個完成亮燈打下堅實基礎。
進場后,張洪川組織項目團隊倒排工期計劃,制定“小時制”作戰(zhàn)地圖,將工期節(jié)點統(tǒng)一精準到小時完成,進行“5+2、白+黑”24小時輪班作業(yè)。所有管理人員、勞務工人不分你我,不分晝夜加班加點。他們只有一個目標:醫(yī)院早一分鐘建成,早一分鐘收治患者。
11日,A3工區(qū)首個完成機電安裝首段樣板驗收。13日下午,A3區(qū)正在進行著集裝箱吊裝,張洪川突然收到亮燈調(diào)試提前到當晚的通知。近2000平方米的工作面、26間標準病房的亮燈任務量,正常情況需要2天才能完成?!跋潴w裝到哪,亮燈就到哪!”團隊超過230名管理人員和工人,在箱體吊裝的間隙中見縫插針:吊裝剛剛完成,就扛材料、敷設電纜、復核管道路線……6小時后,A3工區(qū)在整個項目首個完成亮燈!
張洪川帶領中建八局南方公司項目團隊,在現(xiàn)場50多家機電安裝單位中,率先完成架空層支架定位及安裝、率先完成機電安裝樣板驗收、率先實現(xiàn)標準病房亮燈,并成為全場第一家通過實體驗收、負壓驗收及通水通電的單位,完美詮釋何為中國速度。
工期的爭分奪秒考驗的是專業(yè)度,張洪川和團隊還面臨著環(huán)境艱苦的雙重考驗?!耙粺o所有”是開工初期最真實的寫照,水、電、排污設施、網(wǎng)絡、住宿均未到位。沒有住的地方,就臨時在泥地上搭建帳篷、打地鋪;沒有水,就用灑水車一趟趟運送;沒有電,就用柴油發(fā)電機自行發(fā)電?,F(xiàn)場所有的人員、物資、設備均通過落馬洲唯一的一座橋進出,物資補給一時難以保障充足,張洪川帶領團隊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
晝夜奮戰(zhàn)51天,張洪川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和2萬多名建設者一道并肩作戰(zhàn),共同見證了這片荒灘生長出“生命之舟”。有件特殊的黃色反光衣,張洪川珍藏至今,上面寫滿了一個個名字,“完工那天,我們聊得非常盡興,大家紛紛簽名留念,簽在反光衣、反光帽、T恤上。大家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也哭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淚水源于他們最為難忘的奮斗回憶。
2022年4月8日,中央援港應急醫(yī)院一期總結表彰大會召開,張洪川代表中建八局建設者在會上作交流發(fā)言。在他的帶領下,中建八局南方公司累計榮獲中央援港建設優(yōu)秀單位、突出貢獻單位、優(yōu)秀履約單位等各類表彰42項,在所有參建單位中排名第一,充分展現(xiàn)了鐵軍風采。
青年的成長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只有歷經(jīng)風吹日曬和嚴寒酷暑,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入職十年,張洪川先后榮獲中建八局南方公司青年先鋒、先進工作者、特殊貢獻獎,中建八局先進工作者、第十一屆“十大杰出青年”,中央援港建設“百名先鋒”等榮譽,他以實際行動樹立了青春榜樣,書寫了青春華章。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所作的報告發(fā)人深思、給人力量。張洪川說,今后將不負韶華,勇挑重任,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為中國的建筑行業(yè)盡微薄之力。
責任編輯 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