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右圖這種好像背著一粒爆米花的昆蟲是扁平飛虱的若蟲。扁平飛虱生活在厄瓜多爾的亞馬孫雨林深處,其若蟲"/>
animal >>動物
右圖這種好像背著一粒爆米花的昆蟲是扁平飛虱的若蟲。扁平飛虱生活在厄瓜多爾的亞馬孫雨林深處,其若蟲后背上這團形似“爆米花”的東西,實際上是若蟲腹部腺體分泌出的絮狀蠟質細絲。由于扁平飛虱若蟲主要以植物汁液為食,用這些絮狀細絲包裹自己可以將自己偽裝成葉片上的白色蜘蛛或鳥糞,從而躲避潛在的捕食者。
雖然扁平飛虱的若蟲看著有點好笑,但別著急,等到它變成成蟲之后,就會擁有一對漂亮的白色或淺綠色翅膀。
animal >>動物
蝙蝠能夠發(fā)出超聲波并利用回聲定位捕食,如定位捕食飛蛾。不過,某些飛蛾也不是“吃素的”,它們?yōu)榱颂用鼤钩鲆婚T“絕技”——用超聲波“打敗”超聲波——一些體內含有毒素的飛蛾會發(fā)出超聲波告訴蝙蝠自己有毒,從而嚇走蝙蝠;還有一些飛蛾發(fā)出的超聲波能夠干擾蝙蝠的回聲定位。雖然以上方法很有效,但以往科學家認為,只有虎蛾屬、天蛾屬和一種尺蛾掌握這門“絕技”。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會這門“絕技”的飛蛾越來越多??茖W家在長達10 年的時間里研究了大多數大型飛蛾科的252 個屬,發(fā)現其中52 個屬的飛蛾都能產生超聲波對付蝙蝠,而這52 個屬中的大多數飛蛾此前并沒有被發(fā)現有這種行為。為什么會這樣?科學家推測,一小部分飛蛾無意間發(fā)出的超聲波能夠避免自己被蝙蝠捕食,其他同類看到了可能就會模仿此行為,從而也學會這門“絕技”。
animal >>動物
投擲動作常見于靈長目動物。2022年,南寧動物園的一只猩猩就因為老是向游客丟泥丟糞而火了一把,被網友稱為“屎遞夫”。
除了靈長目動物,大象、鳥類和海豚也會朝特定目標“丟”東西,而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屬于社會性動物。照理說,這種行為不會出現在獨來獨往的章魚身上,但澳大利亞的杰維斯灣生活著的一些喜歡扎堆的章魚并未按常理“出牌”?
科學家用水下攝像機給杰維斯灣的章魚錄了像。結果在錄像中,這些章魚有一種行為格外引人注目:它們會用觸手收集貝殼、海藻和淤泥,再將其彈出去。雖然有時候它們似乎只是在清理垃圾,但也有時候明顯就是故意砸向同類。此話怎講?一方面,扔得比較使勁兒的章魚,在投擲前體表常呈深色,變色和投擲很可能同屬一套“組合拳”;另一方面,有些受到攻擊的章魚會靈活地閃開,這表明它們可能深知有其他章魚會砸自己,因而時刻提防著。
plant >>植物
據統計,熱帶地區(qū)的大樹被雷擊后的死亡概率為40%。由于不同樹木具有不同的耐旱性和耐火性,科學家推測它們的耐雷擊性也有差別。
為了驗證這一推測,科學家使用攝像機、靜電計等儀器,實地調查了雷擊對30 種不同樹木的破壞程度。結果發(fā)現,不同樹木的耐雷擊性確實不同:其中,棕櫚樹極有可能在被雷擊中時死亡,而四種會開花結果的闊葉樹在遭受雷擊后死亡率相對較低。通過進一步研究,科學家指出,木材密度(指單位體積的木材的質量)較高的樹木具有更強的耐雷擊性。然而,這一發(fā)現背后的機制尚不清楚。
plant >>植物
木材等天然結構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尤其是斷裂韌性(對裂紋擴展的抵抗能力)。不過,木材在不同方向的斷裂韌性相差很大,比如其縱向斷裂韌性遠小于橫向,這就是它極易發(fā)生“劈裂”的緣由。
那么,自然界中是否存在各向同性的高韌性材料呢?還真有,它就是銀杏果殼。近期,科學家發(fā)現,銀杏果殼由大量的石細胞(一種多邊形厚壁細胞)緊密結合而成,石細胞的次生壁中是半徑約為1.2 微米的細長管道,即紋孔。這些紋孔從細胞中部的空腔延伸至胞間層,與相鄰石細胞的紋孔形成“紋孔對”結構。此外,纖維素微纖維沿著紋孔徑向方向纏繞,將相鄰的石細胞“互鎖”在一起。這種“互鎖”結構猶如螺釘和螺帽配合一般,使銀杏果殼表現出各向同性的特點,在各個方向上的斷裂韌性基本一致。
科學家認為,銀杏果殼的石細胞具有的這種獨特的“互鎖”結構,能夠為未來制備復雜的、力學性能各向同性的仿生納米復合材料提供啟示。
plant >>植物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抬頭時看到的是不是枝葉交叉、遮天蔽日的景象呢?在人們的印象中,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在某些熱帶森林,你看到的也可能是樹木之間互相“禮讓”的畫面——樹冠之間互不遮擋,而是形成溝狀的間距。這種現象叫作樹冠羞避,是在某些特定的樹種上發(fā)生的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樹冠羞避呢?難道樹木會害羞?一些科學家認為,沒有了枝丫的相互接觸,就會有效抑制害蟲傳播,因此樹木之間就“斷絕了往來”;也有科學家認為,頂部的樹枝在風中會彼此纏繞摩擦,而保持間距可以避免樹葉磨損;還有科學家認為,一旦間距過小,樹木生長需要的光照就會不足,因此它們會自發(fā)地保持間距,向陽生長。這三種說法都不無道理,但究竟哪種最科學,學界尚無定論。
plant >>植物
2022 年11 月,有重慶市民在嘉陵江邊發(fā)現了一根約10 米長的陰沉木(民間也稱烏木,但它跟我國《紅木》國標里的“烏木”不是一碼事)。陰沉木是樹木因遇地震、洪水等而被埋或被淹,在特定環(huán)境下形成的特殊木材,能提供一些古氣候學、古地質學或古生態(tài)學信息,有“植物界木乃伊”之稱。
陰沉木中的半纖維素和α-纖維素都被分解了很多,因此就連擅長降解纖維素的“食木狂魔”白蟻都對它不感興趣。當然就更別提其他蛀蟲了。古人看上了陰沉木防蟲、防蛀的特性,將其視為做棺槨的上等材料。
由于陰沉木的實用價值比同類普通木材高一些,而且數量相對少,舊時曾有“縱有黃金滿箱,不如烏木一方”之說。而如今陰沉木早就不稀奇了,大部分種類的陰沉木都可以論噸賣,每噸也就幾千元,其中,品質好的楠木陰沉木稍貴。
日前現身于嘉陵江邊的這塊陰沉木在被發(fā)現時已有被盜割的痕跡。但這根木頭雖然塊頭大,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卻未必很高。
plant >>植物
在野外想感受吹泡泡的樂趣,但又沒有肥皂水怎么辦?一種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落葉灌木——桐油樹能夠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桐油樹又名麻風樹,你只需把桐油樹的葉柄和葉片連接處折斷,就可以利用它流出來的黏稠汁液吹出泡泡。這是因為:第一,折斷葉柄以后,通過撕拉會形成一個孔洞;第二,黏稠的乳白色汁液里含有皂苷等多種表面活性物質,能夠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所以,在野外的時候你不妨試試這種樹葉“泡泡機”。
除了能吹泡泡的樹葉,桐油樹的種子也是寶。它的種子含油率達40%以上,可用于生產生物柴油,而且這種生物柴油在燃燒時不會污染環(huán)境。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20 多個國家都在種植桐油樹。
animal >>動物
一名垂釣者在法國一家漁場內釣到一條重達30.5 千克的錦鯉,這是有記錄以來世界上最大的錦鯉,他花了整整25 分鐘才艱難地將它釣起來。這條錦鯉屬于德系錦鯉,是當地常見的觀賞魚。
20 年前,這條魚被投入漁場時,還只是一條小魚苗?,F在,當年的小不點已長成了巨無霸,很多年都沒有人成功用魚竿把它釣起來。趁這個大家伙此次被釣上岸的機會,工作人員給它做了次體檢,確認它的健康狀態(tài)依舊良好。
最終,這條錦鯉在與人合影留念后,又被放歸漁場了。
animal >>動物
最近,科學家獲得了一個顛覆認知的發(fā)現:螞蟻蛹會分泌像奶一樣的液體,這種液體深受螞蟻幼蟲和成蟲喜愛,可謂是螞蟻的“全民奶”。
科學家鑒定了這種“奶”的成分,發(fā)現它含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而且富含激素和神經活性物質,對于螞蟻來說簡直就是天然的營養(yǎng)液!新生螞蟻幼蟲如果沒有吸食這種營養(yǎng)液,就會生長遲緩,甚至夭折。神奇的是,成年螞蟻仿佛知道這種“奶”富含營養(yǎng)價值,會把活動能力有限的幼蟲湊到蛹旁邊,這與哺乳動物的喂奶行為有些類似。至于成年螞蟻為什么也“鐘情”于這種營養(yǎng)液,科學家認為這是出于代謝和生理功能的需要。
科學家總共研究了五種屬于不同亞科的螞蟻,發(fā)現它們的蛹竟然都會分泌這種營養(yǎng)液。難道螞蟻也是哺乳動物?顯然不是。科學家發(fā)現,螞蟻蛹連續(xù)幾天分泌營養(yǎng)液,能夠讓其他螞蟻獲得營養(yǎng),但如若不及時清理分泌液,也很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導致螞蟻死于蛹期。因此,這是一種群體內不同階段成員的互利依存行為,蛹變態(tài)發(fā)育為成蟲后,可以繼續(xù)幫助其他螞蟻蛹清理分泌液。
animal >>動物
有很多人不愛吃魚,為什么?是魚肉不香嗎?不。不少人拒絕吃魚是因為魚有太多刺,吃起來不僅不方便,還容易“卡嗓子”。好消息是,在科學家的努力下,無刺魚正向餐桌“游”來——我國科學家繁育出完全沒有肌間刺的武昌魚(我國主要養(yǎng)殖的大宗淡水魚之一)啦!
2021 年,科學家開展了武昌魚基因編輯實驗,獲得了少刺武昌魚;2022 年,科學家繼續(xù)選育少刺武昌魚,讓性狀好的魚交配,終于獲得完全沒有肌間刺的武昌魚個體。目前,無刺武昌魚長勢良好,5 月齡無刺武昌魚平均體重在50 克以上,且外觀和有刺武昌魚別無二致。
繁育無刺魚的技術不僅在武昌魚上成功了,在銀鯽、草魚和鰱魚上也已取得顯著效果。按照現在的研發(fā)速度,預計不久的將來,因嫌挑刺麻煩而抗拒吃魚的人也有機會大口享用魚肉了!
animal >>動物
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從“無”開始的。近日,有人就切身體會到了“無中生有”的樂趣。據報道,一名男子家陽臺上儲存了一些水,由于長時間疏于打理,再看時,水已變得綠油油的。打量間,他竟發(fā)現水里有東西游動。定睛一看,這些活物居然是小魚苗!
陽臺上的水不與其他水體接觸,可謂“井水不犯河水”,怎會長出魚苗?其實,某些魚的魚卵非常頑強,能夠在相對干燥的環(huán)境中保持幾個月乃至一年以上的活性。在這個過程中,魚卵可能被風、鳥等從一片水域帶至另一片水域,再伺機孵化,給人以“無中生有”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