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銳
這是《岳傳》里的故事,武小生的戲,也叫《斷臂說書》。
為什么叫“八大錘”呢?因?yàn)樗螤I岳飛元帥手下有四員使錘的大將:金錘嚴(yán)正芳,銀錘岳云,銅錘何元慶,鐵錘狄雷。每人兩個錘,加起來就是八大錘了。
八大錘跟著岳元帥在朱仙鎮(zhèn)大敗入侵的金軍,金國四太子兀術(shù)急調(diào)義子陸文龍助陣。
陸文龍使雙槍,驍勇無比,八大錘竟都不是他的對手。
岳飛很傷腦筋,和參軍(應(yīng)該跟參謀差不多吧)王佐商議如何對敵。他們都知道,陸文龍?jiān)锹喊仓莨?jié)度使陸登之子,十六年前兀術(shù)攻破潞安,陸登夫婦遇難,兀術(shù)就把還在吃奶的陸文龍連同乳娘一起擄走了,于是十六年后宋軍就多了一個勁敵。
王佐向岳飛建議,可以由他詐降兀術(shù),找機(jī)會把殺父之仇告訴陸文龍。但岳飛覺得這太冒險,要再想想。
王佐輾轉(zhuǎn)難眠,看書時看到《要離斷臂刺慶忌》的故事,頓時受了啟發(fā)。春秋時期魯國的慶忌被刺,就是刺客自斷其臂騙取了慶忌的信任。
王佐就依葫蘆畫瓢,斷了一臂去見兀術(shù),說他勸岳飛投降金國,卻被如此摧殘。
兀術(shù)相信了,說:“王佐,你為孤家吃苦了,孤家收留于你就是。”
王佐說:“謝狼主?!?/p>
兀術(shù)說:“你如今已是我國的人了,必須改個名兒?!辛?,你為孤家吃了苦,就叫‘苦人兒吧?!?/p>
兀術(shù)下令,滿營之中任憑苦人兒行走。有人問起,就把被岳飛斷臂之事說給他們聽。
這樣,王佐就很順利地走進(jìn)陸文龍的營帳。他先見到陸文龍的乳娘,試探了幾句,覺得她初心未變,便向她交了底。
陸文龍來了,他在兀術(shù)身旁見過王佐,問道:“啊,苦人兒,這幾天你在做什么?”
王佐說:“那些王爺將軍們,這個請我吃酒,那個叫我說評書。今日得空,特來向千歲請安?!?/p>
陸文龍好奇:“你還會說評書嗎?”
王佐說:“一肚子的評書呢?!?/p>
陸文龍就請乳娘一起來聽評書。
王佐問:“殿下喜歡聽文的還是武的?”
陸文龍說:“小王習(xí)武,武的好。”
乳娘說:“武的熱鬧。”
王佐就咳嗽一聲,拿起一塊木頭拍了一下,嚇了陸文龍一跳。
“這是什么?”
“這是驚堂木,拍一下是說書時的規(guī)矩?!?/p>
“說書還有規(guī)矩?”
“無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哪?!?/p>
“那咳嗽也是規(guī)矩?”
“嗯,也是規(guī)矩。”
“好,你慢慢講來?!?/p>
王佐就開始講《驊騮思鄉(xiāng)》的故事。
他說的是宋真宗時,奸臣王欽若要害忠臣楊延昭。王欽若啟奏一本:“臣啟萬歲,北國有一匹好馬,頭上有角,遍體生鱗,眼如日月,四蹄生煙,名喚日月骕骦追風(fēng)駒。若得此馬,可算得國家之祥瑞也,只有三關(guān)楊元帥才能盜回此馬?!?/p>
王佐對陸文龍說:“千歲,這正是奸臣暗害忠良之計(jì)呀?!?/p>
“哦,后來怎樣?”
“宋王下旨,命楊元帥去北國盜馬。楊元帥正在發(fā)愁,大將孟良討下將令,愿去盜馬。不到一個月,即將此馬盜回來了。”
陸文龍說:“這孟良真乃好手段哪。”
“宋王一見此馬,十分歡喜,賞賜孟良,加封楊元帥的官職。只是,可惜呀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那寶馬,自到南朝,一連七日七夜不食草料,眼望北國長嘶三聲,就餓死了?!?/p>
陸文龍問:“卻是為何?”
王佐說:“那馬它是思鄉(xiāng)?。 ?/p>
陸文龍說:“馬還會思鄉(xiāng)?”
乳娘說:“有道是良馬比君子,俱是一樣。”
王佐說:“啊,老太太,我看如今的人兒啊,反倒不如畜類了呀?!?/p>
陸文龍拍手叫好。
王佐卻說:“完了?!?/p>
“往下講?!?/p>
“無有了?!?/p>
陸文龍擺手:“不好,不熱鬧?!?/p>
“怎么,還不熱鬧?”
乳娘說:“是呀,你要講一個熱鬧的故事?!?/p>
王佐假裝想了想:“有了,待苦人兒說一段四狼主大破潞安州的故事。”
陸文龍問:“可是我父王大破潞安州的故事?”
“正是?!?/p>
“苦人兒,快快講來!”
王佐拿出一幅畫:“這里有圖畫一幅,懸掛起來,照圖言講?!?/p>
陸文龍掛圖時,乳娘見圖要哭,被王佐制止了。
“苦人兒,”陸文龍問,“圖畫上有許多兵將,是宋軍還是我國人馬?”
王佐回答:“宋軍也有,我國人馬也有。”
陸文龍又問:“上面有一員大將,手持寶劍自刎,他是何人?”
王佐說:“這就是潞安州節(jié)度使,姓陸名登。只因寡不敵眾,被攻破城池,陸老先生就拔劍自刎了。”
“哦,那旁有一婦人,懸梁自縊,她是何人?”
“那是陸老夫人。見丈夫?yàn)閲M忠,她也盡節(jié)了。”
陸文龍又問:“啊,苦人兒,看上面還有一員大將,好像我父王模樣,為何下拜?”
王佐說:“那大將正是四狼主,他見陸老先生為國盡忠,令人敬佩,故而在那里拜了他一拜。”
陸文龍說:“我父王拜得,小王我可拜得嗎?”
王佐說:“千歲嗎?可拜,可拜!”
乳娘說:“你還要多拜幾拜呀!”
于是陸文龍恭恭敬敬地對著圖說:“陸老先生在上,受小王一拜?!?/p>
王佐也對著圖說:“啊,陸老先生,千歲在這里拜你呀!”
陸文龍有些不明白:“那陸老先生已死,他為何立尸不倒?”
王佐說:“那陸老先生恐他后輩不肯與他報仇,故而立尸不倒?!?/p>
“哦?”陸文龍問,“那陸老先生他還有后嗎?”
“怎的無有?有道是忠良不絕后哇?!?/p>
陸文龍?jiān)倏串嫞骸澳桥杂幸粙D人,懷抱一嬰孩兒,為何在那里啼哭啊?”
王佐說:“那乃是陸府乳娘,她懷中的陸公子未滿三月……”
乳娘忍不住痛哭失聲。
陸文龍問乳娘:“你怎么啼哭起來了?”
乳娘說:“我,我聽他一家死得好慘,故而傷心落淚?!?/p>
陸文龍追問:“苦人兒,這個娃娃他還在嗎?”
王佐看看乳娘,乳娘點(diǎn)頭,王佐就說:“在。”
“他在哪里?”
“被四狼主帶回?fù)狃B(yǎng)?!?/p>
“他多大了?”
“今年一十六歲了。”
“哎呀,他與小王同庚哪。苦人兒,他可有本領(lǐng)?”
王佐說:“他能力敵萬人。”
“哦?”陸文龍吃驚了,“他、他、他既能力敵萬人,為何不與他父母報仇?”
王佐冷笑:“他非但不與父母報仇,如今他還認(rèn)仇人為父呢?!?/p>
“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陸文龍?!?/p>
陸文龍?zhí)饋恚骸把窖脚蓿∧懘罂嗳藘?,竟敢戲耍我??鞂⒋耸抡f明便罷,如若不然……”
乳娘攔住陸文龍拔出的寶劍:“哎呀公子,這就是你全家被害的故事?。 ?/p>
陸文龍呆掉了,乳娘一直叫他“殿下”的,第一次叫他“公子”。
他對著圖畫哭叫了爹娘,便要去找兀術(shù)報仇。
王佐覺得讓陸文龍安全回歸宋營更重要。他得知兀術(shù)次日要炮擊宋軍,便寫了信讓陸文龍射入宋營。
陸文龍走后,乳娘安慰地說:“他這才明白了。”
王佐感慨道:“他明白了,我殘廢了?!?/p>
岳飛得到箭書,立即布置了埋伏。第二天,兀術(shù)全軍出發(fā),留陸文龍看守大營。他們來到宋營外,正要架炮轟擊,發(fā)現(xiàn)面對空營,他們被包圍了。兀術(shù)正驚慌失措,陸文龍一馬殺到。
兀術(shù)大喜,沒想到陸文龍挺槍刺來。
兀術(shù)抓住槍頭:“哎呀兒啊,你怎么殺起你皇阿瑪來啦?”
“兀術(shù)啊兀術(shù)!”陸文龍怒道,“十六年前,你這老賊攻破潞安州,害死我一雙爹娘,今日我定報此仇!”
“哎呀兒啊,難道你就不念這十六載養(yǎng)育之恩嗎?”
“呸!似這等國仇家恨,不共戴天,還說什么養(yǎng)育之恩,休走看槍!”
這時四員金將架住陸文龍的雙槍,兀術(shù)逃下。陸文龍和金將開打。
打敗了四金將,陸文龍又被宋營的八大錘團(tuán)團(tuán)圍住。
王佐和岳飛趕來,王佐急道:“怎么自己人殺起來了!不要動手,此乃陸公子,見過元帥?!?/p>
陸文龍向岳飛行禮:“小侄歸降來遲,叔父恕罪?!?/p>
岳飛說:“公子歸國,其功非小,一同回營去吧?!?p>
扮陸文龍的武小生是需要武功的。一條腿站著,把另一條腿扳得腳底向上,這叫“朝天蹬”。然后再把這條腿朝前扳,另一條腿三蹲三起。還有“探海”等很多難度高的動作。
有人會問:“兀術(shù)說‘你怎么殺起你皇阿瑪來啦,‘皇阿瑪是清朝的話,怎么用到宋朝了?”
在京劇里,會把清朝滿族的一套用到歷史上的其他異族身上。比如兀術(shù)戴清朝的尖頂帽,穿箭衣。《四郎探母》里,遼國的鐵鏡公主和蕭太后都是滿族打扮,梳高高的“兩把頭”,穿旗袍;鞋子是木頭的,下面有二十厘米高的樁,叫“花盆底”。
還有,京劇里的“番邦”或者山大王會拖著兩條毛茸茸的狐貍尾。
陸文龍是這樣,《穆柯寨》里的穆桂英也是這樣,很帥的。有一出戲叫《擋馬》,楊家將的八姐喬裝改扮去遼邦偵察,她也戴上了狐貍尾。
關(guān)于這出戲還有一個故事。
有一次馬連良先生帶戲班去天津演出,在天津栽了個小跟頭(跟譚富英一樣)。他演王佐,演到“斷臂說書”時,一上臺就發(fā)現(xiàn)全場觀眾嘁嘁喳喳都在議論。他悄悄問扮陸文龍的葉盛蘭和扮乳娘的馬富祿:“出什么事了?”葉盛蘭說:“您的手錯了。”“手?怎么錯了?”“王佐斷的是左臂?!痹瓉?,應(yīng)該把左臂綁在身上,讓左邊的袖子空空的,而管扮戲的余師傅左右弄顛倒了,馬連良當(dāng)時也沒注意。這跟前一天演《要離刺慶忌》有關(guān),要離斷的是右臂,搞混了。這下小報記者有文章做了,說馬連良為了這事懊惱得要跳河。余師傅別提多惶恐了,但馬連良安慰了余師傅,并引以為戒,以后再沒出過錯。
《遇太后》和《打龍袍》合演時就簡稱《遇后龍袍》,這是貍貓換太子故事中的一段,包公戲。
宋朝時陳州大旱鬧饑荒,清官包拯去陳州放糧,回朝途中路經(jīng)趙州橋。
這時有個人拿著一面旗走過場(我們平時形容草草了事就叫“走過場”)。這面旗叫“風(fēng)旗”,意思是刮起了大風(fēng)。包拯的轎頂被風(fēng)吹去,這提醒包拯,此地有事要他做呢,也許出了什么冤情。(在小說和評書里更好玩,包公的帽子被吹走了,他就叫手下捕風(fēng)捉帽,至今江南地區(qū)有句口語,把忙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叫“捉落帽風(fēng)”。)包公就讓地保敲鑼喊叫,說包大人就在旁邊的天齊廟辦公,有什么冤屈可來申訴。
地保覺得奇怪:“別的老爺怕人家打官司,這位大人叫人打官司!”
廟前廟后地喊了一遍,都說沒冤屈。忽聽呼聲凄厲:“破瓦寒窯,有一瞎婆,二十載含冤!”
地保趕緊傳報,包拯便命帶人。
只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失明婦人拄著棍兒走出寒窯,她問地保:“是老包來了?”
“別胡說!”地保訓(xùn)斥道,“我們叫他‘包大人,你怎么叫他‘老包?”
婦人說:“我叫他老包,還是奉承他了?!?/p>
地保把婦人帶進(jìn)天齊廟,婦人連叫著:“包拯在哪里?包拯在哪里?”
地保提醒:“快跪下?!?/p>
婦人說:“當(dāng)跪者則跪,不當(dāng)跪者,我便不跪?!?/p>
包拯說:“有何冤屈,一一訴來?!?/p>
沒想到這盲婦人還是不配合,她說:“你若是真包,我就申訴;你若是假包,訴也無用?!?/p>
包拯詫異:“你雙目不明,怎知真假?”
婦人就說:“真包腦后與眾不同,老身一摸便知分曉?!?/p>
包拯比畫了一下,他手下的王朝就給地保披上官袍,戴上官帽,讓盲婦人來摸。
婦人一摸,立刻生氣了:“你是何人,敢來哄我?”
于是包拯親自下位,馬漢把婦人帶到包拯身后。
婦人伸手摸去,高呼:“包拯!”
包拯一驚,他先問婦人:“你家住哪里?”
婦人答:“家住在汴梁城龍鳳閣下,萬民中我算是第一人家。”
包拯又問:“姓甚名誰?”
婦人說:“我本是采荷女陪王伴駕,玉宸宮李娘娘就是哀家?!?/p>
“當(dāng)今萬歲,是你什么人?”
“趙禎兒他是我親生養(yǎng)下……”
“吾皇萬歲!”
那時候臣子聽到皇帝的名字必須高呼“萬歲”的,但沒想到這討飯的婦人卻滿面怒容:“不孝的人兒你休要提他!”
包拯問:“此事從何而起?”
婦人說出:二十年前她懷孕時,宮中有個劉妃與太監(jiān)郭槐定計(jì),向老王討了旨意,負(fù)責(zé)收生。他們將貍貓剝了皮拿給老王看,說李妃生了妖魔。老王大怒,要斬李妃,經(jīng)滿朝文武求情,將她打入冷宮。劉妃和郭槐又陰謀火焚冷宮,李妃逃脫劫難,于是就在破瓦寒窯乞食為生了。
包拯心想:這事牽涉大宋天子,非同小可。他還要試試這婦人。“且將這瞎婆扶在正位,倘若她能受得老夫一拜,才是真太后。”
王朝和馬漢忙將婦人扶坐正中。
包拯唱:“用手兒整整烏紗帽,身上抖抖滾龍袍。走上前來忙跪倒,接駕來遲望恕饒?!?/p>
按照皇家禮儀,盲婦人不慌不忙說了聲:“包卿平身?!?/p>
于是包拯再無疑慮,面前坐的正是國太千歲。
李后又取出一幅黃絹,上有寇準(zhǔn)題句,正是老王所賜的一件鐵證。包拯便下決心帶李后回朝辯冤了。
回到汴梁,包拯向仁宗皇帝匯報了陳州放糧的情況,又說:“臣在午門以外布置了花燈大會,請我主觀燈?!?/p>
仁宗很有興趣地答應(yīng)了。
入夜,仁宗與兩位丞相——包拯和王延齡來到火樹銀花的午門外,早有燈官上前迎候。
包拯吩咐燈官:“將燈名報上來?!睙艄俅饝?yīng)一聲,數(shù)起板來:“尊萬歲,在上聽,細(xì)聽我燈官報花燈。一團(tuán)和氣燈,二仙和合燈,三羊開泰燈,四季平安燈,五子奪魁燈,六國封相燈,七擒孟獲燈,八仙過海燈,九子十成燈,十面埋伏燈?!?/p>
豐富有趣,五彩繽紛,仁宗對包拯的安排很滿意。
燈官繼續(xù)報:“這些個燈,那些個燈,燈名一時報不清。往后瞧,又一層,呂布、貂蟬大鬧鳳儀亭。往后瞧,又一盞,昭君打馬和北番。往后瞧,又一套,天雷打死張繼保?!?/p>
仁宗立刻生氣了,吩咐將燈官拿下。
包拯便問緣故。
仁宗說:“這樣不忠不孝之燈,要它何用?”
這里就要說說張繼保的故事了。有一出戲叫《天雷報》,說的是磨豆腐的老人張?jiān)銢]有后代,一天撿到個嬰兒。嬰兒的包被里有張血書,原來這孩子的父母為逃避戰(zhàn)亂不得不舍棄骨肉。張?jiān)惆堰@男孩抱回家去,起名張繼保,老夫妻倆視如掌上明珠。
十三年后,張?jiān)愠鲩T找孩子,找到清風(fēng)亭,見一婦人在詢問繼保。這婦人將血書背得一字不差,原來她就是繼保的生母,張?jiān)阒缓寐犎卫^保被領(lǐng)走。從此老夫婦思念繼保,張妻患病,也無心無力做生意,幾乎淪為乞丐。后來張繼??贾袪钤?,他父母囑他去清風(fēng)亭看望義父義母,張繼保勉強(qiáng)前往。得知義子成了狀元老爺,老夫妻高興極了,他們演練起來,互相稱呼“太老爺”“太夫人”,也不覺得餓了。誰知繼保不肯相認(rèn)二老,還斥責(zé)他們“冒認(rèn)官親”。
老夫妻只得跪求收留:“兒子老爺,你有吃不了的殘菜剩飯,賞我二老一碗半碗充饑;有穿不了的破衣爛衫,賞我二老一件兩件避寒?!倍嘧屓诵乃岚?!但繼保還是鐵石心腸,只扔下二百銅錢,逼得二老碰死亭前。后來玉帝就派雷神下凡,把張繼保劈死了。地保撿起二百銅錢要去買酒喝,立刻響起雷聲,嚇得他也不敢要了。這似乎有點(diǎn)兒“迷信色彩”,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出戲已經(jīng)改名叫《清風(fēng)亭》,只聽雷聲不見雷神了。
其實(shí),如果沒有這種結(jié)局,觀眾會不滿足,大家樂于看到不孝之人沒有好下場。
回到《打龍袍》的劇情。讓皇帝看到花燈上張繼保不孝的故事,這是包拯故意安排的,是為了觸動皇帝,伺機(jī)為李后申冤。當(dāng)然這有些冒險。
當(dāng)時包拯回答仁宗:“別說不忠不孝之燈,就是不忠不孝之人朝中也有?!?/p>
宋仁宗說:“當(dāng)?shù)钭鄟恚讶藢⑺巫?。?/p>
包拯說:“若論不孝,就是萬歲!”
這還了得,皇帝幾時經(jīng)過這個,包拯立刻被綁起。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腦袋就得搬家。
包拯說了在天齊廟的所見所聞。最后說:“千言萬語主不信,景陽宮問一問那二十年前的老陳琳?!?/p>
把包拯押下去后,仁宗宣陳琳上殿。
陳琳是個老太監(jiān),當(dāng)年是他和宮女寇珠保護(hù)了剛剛出生的仁宗,寇珠還因此獻(xiàn)出生命。
仁宗問陳琳:“寡人是哪宮所生?何宮所養(yǎng)?”
陳琳回答:“我主乃是李后所生,劉娘娘撫養(yǎng)?!?/p>
仁宗便叫陳琳細(xì)說真情,陳琳所說與那盲婦人所說一般無二。
陳琳不解:“此事已過二十余載,萬歲為何今日問起奴婢來了?”
仁宗說:“今有包拯還朝,言道國太還在。”
陳琳就說:“既是國太還在,當(dāng)年老王游逛御花園,賜她黃綾詩帕,上有寇準(zhǔn)的詩句可以為證?!?/p>
“卿家可曾全記?”
“奴婢全記:春風(fēng)得意花千里,秋月陽暉桂一枝。天降紫薇接宋后,一對行龍并雄雌。”
仁宗趕緊叫人帶來包拯:“你道國太還在,有何為證?”
“黃綾詩帕為證?!卑噬显娕?。
仁宗誦讀帕上詩句,只字不差。
“萬歲,”陳琳喜道,“不是奴婢記得準(zhǔn),險些斬了棟梁臣?!?/p>
這時太監(jiān)來報:“啟萬歲,劉娘娘自盡,郭槐拿到?!?/p>
那郭槐卻大搖大擺,毫不認(rèn)罪。
斬了郭槐,包拯建議準(zhǔn)備龍車鳳輦,迎接國太還宮。一句高亢的西皮導(dǎo)板:“龍車鳳輦進(jìn)皇城——”在仁宗的陪伴下,受盡折磨的李太后揚(yáng)眉吐氣地出場了?!坝稚蟻砹宋矣戯埲?。”但雙目皆盲的她不免感慨:“眼不明觀不見花花美景,看不見汴梁城文武公卿。叫皇兒攙為娘忙下車輪。”眾人齊呼“迎接國太”。她又唱:“耳邊廂又聽得接駕聲音。”
然后,王延齡和陳琳分別來問候,他們的聲音都使李后感到親切。
接著她聽見包拯的聲音,不由激動萬分:“好一個忠良小包拯,你為哀家巧辦花燈。待等大事安排定,保你的官職往上升?!?/p>
這時仁宗問包拯:“包卿,我母后還朝,雙目不明如何是好?”
包拯建議擺起香案,懇求上蒼,或許天賜光明,也未可知。
仁宗依言,在香案前向天祝告:“大宋天子趙禎,望求上蒼重賜母后光明?!?/p>
因?yàn)榛实圩苑Q“天子”,天的兒子,天子有什么請求,天應(yīng)該會答應(yīng)吧。
太后慢慢睜眼,奇跡發(fā)生了,她看見了周圍的一切。不過在戲里很容易發(fā)生奇跡,如果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擺個香案祝告幾句也能雙目復(fù)明,眼科醫(yī)院就可以關(guān)門了。
太后恢復(fù)了視力本該高興,沒想到她指著兒子勃然大怒:“一見皇兒跪埃塵,開言大罵無道的君……多虧了陳州放糧小包拯,天齊廟內(nèi)把冤申。包拯回朝奏一本,兒就該準(zhǔn)備下那龍車鳳輦一步一步迎接為娘進(jìn)皇城。不但不準(zhǔn)忠良本,反把包拯上綁繩。若不是老陳琳他記得準(zhǔn),險些兒你錯斬了那駕海金梁、擎天柱一根。”
她讓太監(jiān)拿來紫金棍,要包拯“替哀家拷打無道君”。
這可給包拯出難題了:自古哪有臣子打皇帝的?
他立刻給皇帝出了個主意:“萬歲龍袍忙脫定,俺包拯打龍袍猶如臣打君?!?/p>
包公打龍袍表現(xiàn)了這個人物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結(jié)合。為了給李后伸張正義,包拯不惜以生命觸怒皇帝,這是原則性??墒菍詈笙胍龀鰵獾囊?,包拯恰如其分地想出了打龍袍的辦法,象征性地懲罰了皇帝,也滿足了李后,這是靈活性。
還有個故事,說明包拯不僅清廉嚴(yán)厲,還很聰明。
包拯在天長縣當(dāng)縣令時,有人來告狀,說他的牛被割去了舌頭。包拯的建議是:“你回去把牛殺了,賣掉?!闭l都不知道包拯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很快,又有人來告那個殺了牛的人,說他私殺耕牛。當(dāng)時法律規(guī)定,私殺耕牛是有罪的,要被處罰。包拯立刻對這個人說:“你割了人家的牛舌頭,還來告人家?”包拯怎么斷定就是這個人割了牛舌?《宋史》沒說,讓我們自己琢磨。我們想想,那個人為什么要割牛舌?割來吃?賣錢?好像沒有多大的好處。那么包拯就判斷,這個割牛舌的人跟牛主人有矛盾,想報復(fù)一下出出氣。牛主人殺牛賣了,這個跟牛主人有矛盾的人就覺得可以根據(jù)法律讓牛主人受處罰,就來告狀了,誰知卻是自投羅網(wǎng)。包拯怎樣處罰這個割牛舌者,《宋史》也沒說,我猜大概是讓他賠受害者一頭牛,因?yàn)槿思覜]有耕牛就不能耕田了。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爆笑校園202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