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嫻
當前的教育強調(diào)的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情感教育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這樣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選擇朱自清的《背影》作為初中語文課程的群文共賞文本,旨在通過這篇深情而細膩的散文,引導學生感悟家庭情感的深刻和人性的美好?!侗秤啊芬院啙嵍挥懈腥玖Φ恼Z言,生動地描繪了作者對父親深沉愛意的回憶。這篇文章不僅讓學生學習到優(yōu)美的文學表達,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fā)他們對家庭、親情的深刻思考。本次課程中,我們通過《背影》這篇文章來開展群文共賞活動。這不僅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一次鍛煉,更是一次情感教育和品格塑造的機會。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當前閱讀教學的主要特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通常側(cè)重于文本的直接理解和基礎(chǔ)知識的傳授。課堂上,教師往往采取講授和解析的方式,重點解讀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形式和作者背景等。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文本信息,但忽視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深層次文本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常常缺乏足夠的互動和討論,可能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參與度和興趣不足。
(二)學生閱讀參與度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和課堂互動的不足,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較低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許多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可能感到乏味或難以理解,特別是對那些古典文學作品。此外,多種媒體和娛樂方式的競爭,分散了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因此,他們課堂上的閱讀活動往往缺乏深度參與,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這種現(xiàn)狀提示著教育者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參與度。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開展的重要性
(一)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方面。通過集體閱讀和討論文學作品,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含義,掌握分析和解讀文學作品的方法。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作品的主題、情節(jié)、角色和語言風格,幫助他們形成對文本的多角度理解。
(二)增強溝通、協(xié)作能力
群文閱讀活動不僅增進學生文學知識的積累,還有效地強化了他們的溝通與協(xié)作能力。在小組討論和分享過程中,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意見,并在不同觀點之間達成共識。通過共同解讀文本,學生在協(xié)作中學習尊重和欣賞他人,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
三、初中語文群文閱讀開展途徑——以《背影》為例
(一)角色扮演:理解表達情感
本場景的設(shè)計旨在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背影》及其相關(guān)文本中的情感和主題。角色扮演活動不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還促使學生從不同角色的視角理解和感受故事,從而提高他們的同理心和情感表達能力。此外,結(jié)合其他相關(guān)文學作品,如席慕蓉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和巴金的《家》,可以讓學生對親情主題有更全面的理解。
教師:大家好,今天我們將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探索《背影》這篇文章。每個小組將選擇或被分配一個特定角色,如朱自清或他的父親。我們還會參考《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等作品,比較不同文本中的親情表現(xiàn)。讓我們開始吧!
學生A(扮演朱自清):我選擇扮演朱自清。在這個角色中,我感受到了朱自清對父親深沉的愛和懷念。
教師:很好。你能分享一下扮演朱自清時的感受嗎?
學生B(扮演朱自清的父親):我扮演的是朱自清的父親。盡管我沒有說很多話,但我的每個動作都展現(xiàn)了對兒子的愛。
教師:非常有感觸。扮演父親角色,你有沒有對父愛的新理解?
學生B:在扮演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父愛往往是默默無聞的。它不像母愛表現(xiàn)得那么明顯,但同樣強大。
教師:是的,父愛往往含蓄而深刻。那么在小組討論中,你們是如何將《背影》中的情感與《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進行比較的?
學生C:我們發(fā)現(xiàn)《背影》中的父愛是含蓄和帶有犧牲性的,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的父愛更加直接和具有保護性。
教師:很好的觀察。這種比較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親情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最后,你們從這次角色扮演活動中學到了什么?
學生D:我學到了,無論是在《背影》還是其他作品中,父愛都是復雜且多維的。通過扮演不同角色,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這些情感。
教師:非常棒,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不僅加深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還提升了我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希望大家在未來的學習中繼續(xù)探索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深度和人文價值。
教師總結(jié)角色扮演的活動,強調(diào)通過這種活動,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還能學習如何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情感。教師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探索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深度和人文價值。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在理解文學作品的同時,也在提升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二)情感共鳴:父愛主題的互動教學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互動教學深化學生對《背影》中父愛主題的理解。結(jié)合《背影》和其他相關(guān)文章,如巴金的《家》和席慕蓉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引導的討論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助力學生對父愛這一主題的深入思考。通過比較不同文本中的父愛表達,學生能夠認識到父愛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同時在分享和討論中提高溝通能力和同理心。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探討《背影》中的父愛,并與《家》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的父愛進行比較。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背影》的主要內(nèi)容。大家對朱自清的父親有什么感受?
學生A:我覺得朱自清的父親很溫柔,他的愛是那種不言而喻的。
教師:很好的觀察。那么,《家》中的父親形象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B:在《家》中,父親的形象更加嚴厲,但也有他關(guān)心家庭的一面。
教師:確實,每個作品中的父愛都有其獨特之處。那《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的父親形象呢?
學生C:那里的父親更加開放和自然。他的愛好像草原一樣廣闊。
教師:非常好?,F(xiàn)在讓我們比較一下這些不同作品中父愛的表達方式。你們認為有什么異同?
學生D:雖然每部作品中的父愛都很深刻,但表達方式不同。《背影》中的父愛更含蓄,而《家》中的父愛則更明顯。
教師: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現(xiàn)在請各個小組分享一下你們的討論成果。
(學生分享。)
教師:非常精彩的分享。通過這些討論,我們能看到不同作品中父愛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這對我們理解家庭關(guān)系有什么幫助嗎?
學生E:我覺得這幫助我們理解不同家庭和文化背景下,父愛的表達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教師:非常好。這些討論不僅增進了我們對《背影》和相關(guān)作品的理解,還幫助我們學會了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復雜情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探索和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深度和人文價值。
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討論,強調(diào)不同文學作品中父愛表達方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及這些作品對理解家庭關(guān)系的重要性。通過這種互動式教學,學生在加深對文學作品理解的同時,也在情感共鳴和人文關(guān)懷方面得到了培養(yǎng)。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見表1。
表1
■
(三)創(chuàng)意探索:繪畫故事表達情感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將結(jié)合《背影》和其他相關(guān)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意繪畫與故事創(chuàng)作活動,來深化學生對父愛主題的情感理解和表達。通過引入如巴金的《家》和席慕蓉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學生能在比較不同文本的基礎(chǔ)上,通過繪畫和寫作來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對父愛的理解。
教師:今天我們將通過創(chuàng)意繪畫和故事創(chuàng)作來深入探索《背影》及其他作品中的父愛。請大家根據(jù)自己選擇的文本進行創(chuàng)作。讓我們首先看看《背影》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靈感。
學生A:在《背影》中,朱自清對父親的回憶非常感人。我打算畫出他送朱自清去學校的那個場景。
教師:很好,那場景確實很動人。你打算如何通過畫面來表達那種情感呢?
學生B:我選擇了《家》作為我的靈感來源。我想寫一個短故事,展現(xiàn)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他的情感深度。
教師:《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的父親形象與《背影》有所不同。你在故事中將如何處理這些差異?
學生C:我被《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的父愛所吸引。我想通過繪畫來表達父親的力量和溫柔。
教師:那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你認為這部作品中的父愛和《背影》中的有什么不同?
學生C:在我看來,《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的父愛更為直接和明顯,而《背影》中的父愛則更加含蓄和深沉。
教師:這是個深刻的觀察?,F(xiàn)在,讓我們分享一下你們的創(chuàng)作。請告訴我們你作品背后的故事。
教師:你們的作品都很棒,充分展現(xiàn)了你們對父愛的理解和創(chuàng)意表達。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不僅加深了對《背影》和其他作品的理解,還激發(fā)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希望大家能繼續(xù)用這樣的方式來探索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深度。
教師最后總結(jié)了活動的重要性,指出創(chuàng)意表達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情理解,還提升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背影》和相關(guān)作品中的情感主題,還能通過創(chuàng)意活動來展現(xiàn)自己對這些主題的個性化理解和表達。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見表2。
表2
■
通過對《背影》群文共賞課程的深入分析和反思,教師深刻體會到了自身在文學教學中的責任和機遇。這個過程不僅使教師重新審視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有效性,也加強了對學生情感體驗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的重視。教師相信,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改進,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成為知識傳遞的平臺,還可以成為培養(yǎng)學生情感深度、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的沃土。展望未來,教師期待繼續(xù)在這條充滿挑戰(zhàn)和收獲的教學之路上與學生一同成長,探索更多文學的奧秘和生命的真諦。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祁連山學校)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