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明
秋風起時,喧囂了一個夏季的菜園,總算安靜了下來。南瓜的藤蔓,似乎用完了力氣,再也不能纏繞、攀緣。它們耷拉著腦袋,葉色漸黃。母親開始清理菜園,準備栽種越冬的青菜、蔥蒜了。卻有意外驚喜:兩三只碩大的南瓜,被母親從草叢里拉了出來,圓圓的,像只磨盤,黃黃的,渾身疙瘩,手指掐不動。這么大的南瓜!我和弟弟趕緊屁顛屁顛地跑過去,想一人抱一只,卻力氣不夠。只好撅著屁股,兩人哎喲哎喲地抬回家。母親說,它們長在草叢里,平日沒人發(fā)現(xiàn),不然是不可能長這么大的。言下之意,若是長在眼皮底下,早就被摘下,成為我們腹中之物了。
家中要添置書櫥,跟著木工師傅去了木材市場。木材市場緊靠江邊,占地很大,有無數的木頭,堆積如山。不過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墻角幾根大木頭。它們橫躺著,竟然比我還高一頭。它們的粗大遠超想象。“這么粗的樹是在哪里長的?”我問?!爱斎皇窃谏钌嚼狭掷锪恕!睅煾荡稹!拔覀冞@里為什么長不出來?”我又問?!耙皇情L在深山,別說這么粗,恐怕連一半都長不到,早早就被伐下,派其他用場了?!?/p>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極富文學才華,大學時就常在有影響的刊物上發(fā)表文學作品。參加工作后更是筆耕不輟,屢有新作問世,引人注目。我們都看好他的未來,認定他是文壇的一顆新星。只是他后來被領導看中,調去做了文秘工作,幾年歷練后,又升任某單位一把手。我們再見面時,只見他躊躇滿志,氣宇軒昂。我低聲問他,還寫嗎?他微微一愣后,哈哈大笑:“早丟了,沒精力了。”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言下之意,只有在孤獨時,我們的所作所為才是出自本愿初心,才不是被迫勉強的,才能將自己的天賦發(fā)揮到極致。而在眾人面前,我們拘謹局促,不能隨心所欲,不能自由自在,做著自己不喜歡做的事,說著自己不愿說的話。
英國作家毛姆說過,一個真實的人,至死都是無名和孤寂的。無名就是不出名,不被人知。孤寂就是孤獨寂寞。南瓜隱藏在草叢里,不被母親知道,能夠長到最大。樹木長在原始森林里,人跡罕至,能夠長到最粗。同學在文學領域才華橫溢,如果沒有被領導發(fā)現(xiàn),委以重任,也有可能在自己的愛好上取得另外的成就。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有時“不佳”的原因,往往也是因為出名太早,耽誤了后天的努力。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在我看來,這很有可能是隨口說說的戲言,不一定可信,至少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是這樣?!肮艁硎ベt皆寂寞”,這話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人已經是圣賢,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而心生寂寞;另一種理解是人要耐住寂寞,潛心修煉,向圣賢的境界不斷努力,不斷靠近。我喜歡后一種。
有一種欣慰,叫持之以恒;有一種遺憾,叫半途而廢。能夠不受干擾,寂靜地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方能有機會將與生俱來的天賦兌現(xiàn)為真正的成就,抵達生命應有的高度。
只要你足夠努力,寂寞是福。
(柳成綿摘自《泉州晚報》2022年10月27日 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