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 恒
《周易》有云:“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意思是仰望可以觀察天文的規(guī)律,俯瞰可以觀察地理的風貌,由此便可以知曉黑暗和光明的道理。這是古人思辨天地凝聚而出的大智慧。
仰俯之間,一個人的姿勢發(fā)生了迥然不同的改變,隨之改變的還有視野與心態(tài)。無論俯身或是仰首,都有視線的死角,都有認識的偏頗,但兩者合一,便可以互通互補珠聯(lián)璧合,可以讓一個人的心靈脫離逼仄,胸懷愈加廣闊。
阻礙現(xiàn)代人俯觀仰察的,是飛速前行的節(jié)奏與紛至沓來的擾攘。一個人停不下來,靜不下來,遠方的事物看不清,近處的事物不細看,久而久之,便會視野愈加狹隘,心情更加浮躁。
關(guān)于俯觀仰察,還有一首非常貼切的古詩——后梁契此和尚的《插秧詩》。詩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種田原是俯觀,卻因水中倒影成了仰察,退步只為清凈,卻不期然間醒悟大道成了向前。
世間大道,異常簡單,但世人如棋子,往往身在局中看不清形勢。所謂俯觀仰察,其實就是跳出棋局觀棋,就是擺脫私利觀己,就是與天地環(huán)境相融契合,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俯觀,要俯下身子沉下心,愈是接近大地,便愈是能感受腳下的堅實與包容;仰察,要敞開胸懷放開心,愈是凝望天空,便愈是能體會蒼穹的深邃與神秘。
失意時俯觀,得意時仰察,都是為了回歸平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生活的真諦,認識真實的自己。
(常朔摘自《遼沈晚報》2022年12月11日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