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旁
首橫上斜,收筆時略頓后寫豎,稍向左下斜;豎末出鋒向左上,接寫中間一橫,呈俯勢,形態(tài)短小,收筆處可在豎畫之左或其右,向左下出鋒,或連筆寫橫,末畫上斜,往往寫成挑。
方字旁
首點或側(cè)或俯或直下;橫畫宜短,呈上斜之勢;撇畫縱行且有弧勢,角度不可太橫;橫折鉤的轉(zhuǎn)折處用圓轉(zhuǎn)的方法,形態(tài)不長,出鉤向上,常常與撇相接。
蟲字旁
蟲字旁在左邊時,呈窄長形,右邊大則左部小,右邊筆畫少則左部宜大,如“虹、蜍”等字??诓砍时鉅?,上開下合,左豎形短似點,向右下斜,橫折的收筆為了筆勢連貫用向左上出鋒來取代橫;中豎略長,下橫寫成挑畫,形態(tài)稍長;末點常常省略。
反犬旁
首撇弧度宜大,起筆自左上向右下,再轉(zhuǎn)向左下行筆,收筆向左上,與下一筆相連。弧鉤承撇畫筆勢,起筆上斜再轉(zhuǎn)筆寫豎,豎末出鉤含蓄,或頓筆后不出鋒;末撇略短,收筆向右上,有時出鋒,呈撇挑狀。
歹字旁
上橫較短,可取平勢或斜勢,橫末頓筆后接寫短斜撇,取直勢,也可略帶向勢。第一撇末收筆時稍頓,再上斜,以挑代點,最后寫弧撇,收筆回鋒向上。
石字旁
石字旁在左時,橫短撇長,橫末接寫撇,要有弧度,收筆出鋒向上;豎從撇的中下部起筆,四個筆畫常常連寫,末橫寫成短挑,收筆向右上。
火字旁
先寫左右兩點,左點低,右點略高;撇上端直挺,略向右點靠,到了左點收筆處的位置后轉(zhuǎn)筆向左下弧行撇出,末畫寫成側(cè)點,收筆出鋒向右上與右部呼應(yīng)。
足字旁
行書的足字旁與楷書不同,為了筆勢的連貫而改變筆順。上口部較小,呈上開下合之勢,橫收筆向左下寫豎折,豎向左下斜,收筆時向右下重頓后寫短橫,再收筆向左上出鉤,然后再頓筆寫挑點,出鋒向右上。
舟字旁
首撇短平,與豎撇可離可接;豎撇縱向取勢,收筆重頓出鋒,或?qū)懗韶Q;橫折鉤取長形,橫短而上斜,豎鉤直挺,出鉤與豎的夾角較小,向左上欲與點相連;兩點連寫似撇,末點收筆向左,最后寫橫,左重右輕,勢上斜。
耳字旁
上橫短且上斜,呈仰勢,收筆向左上,也可出鋒;左豎上輕下重,呈向勢,中段向左弓出,收筆向下;內(nèi)二短橫呈斜勢,或?qū)懗蓛牲c,收筆向左下方,下橫呈上仰之勢;右豎稍長,根據(jù)左邊勢態(tài)不同,可用直、向、背勢。
左耳旁
行書中的橫折彎鉤往往以一筆寫成,折與彎鉤間的連筆及弧度有所變化,如“陪”字的弧度較大,而“限”字的弧度很小。豎畫長短根據(jù)字形的需要而定,收筆向右下頓筆,也可出鋒向右上與右邊首筆呼應(yīng)。
身字旁
首撇取斜勢,與左豎連寫;橫折鉤形態(tài)較長,橫的起筆處較高,與首撇相接,豎鉤挺勁,出鉤向左上;三橫畫上短下長,有一定弧度。下端的撇和豎鉤應(yīng)一伸一屈,如“射”字撇長豎鉤短,“軀”字鉤長撇短。
金字旁
金字旁在古帖中為繁體寫法,在左邊時撇伸捺縮為點,形態(tài)狹長。首撇粗斜,收筆向左上;捺畫寫成點,取側(cè)勢;上橫短,取俯勢,第二橫稍長,兩點連寫,豎畫對準(zhǔn)撇、點的交叉點,最后寫橫應(yīng)寫成挑畫,最后一筆是豎畫的,收筆向右上,可出鋒。
酉字旁
酉字旁的豎彎在行書中分兩筆寫成豎和短橫。首橫切入落筆,呈仰勢;橫末收筆連寫左豎,呈向勢,收筆向右下頓后再出鋒向右上寫橫,轉(zhuǎn)筆寫豎鉤。兩豎上開下合,左短右長;橫畫短小連寫,末橫上挑,與右部起筆相呼應(yīng)。
里字旁
首豎略斜,切入落筆,行筆漸重,收筆向右上出鋒;橫折與左豎不相粘連,四橫畫或斷或連,長短、俯仰須有變化,最后寫豎畫,略偏右。
矢字旁
撇畫短斜,收筆重頓后寫橫,略上斜,收筆向右下頓筆后接寫第二橫,左端比上橫稍長;撇畫略向右偏,有一定的弧度,不可太長;末畫縮為點,收筆向右上出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