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附屬實驗學校 吳家新
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對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是一次重大突破,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運用,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許多的變化,促進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使語文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費盡口舌地講解和描述,學生都不一定能明白或想象?,F(xiàn)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不但可以縮短教學時間,而且可以讓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具體,真實可感,特別是課堂教學容量大大增加,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他們的思維,使之吸收更多有用或相關(guān)的知識,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教學《中國石拱橋》時,學生對文中提到的趙州橋、盧溝橋都很陌生,有的即使聽過也沒有見過。如果單純地讓學生從文字上去理解、去想象它們的樣子,就比較困難。運用多媒體教學,把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圖片給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學生一下就覺得身臨其境了,對文中所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的理解也很到位。
還有學生對于課文列舉的石拱橋中的趙州橋獨拱石橋的說明,前面兩點他們很容易理解,就第三點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他們就很難理解這一特點,學生以為是28個拱圈一個個分別放在河上,那不是聯(lián)拱嗎,怎么是獨拱呢?之前傳統(tǒng)教學解釋這個很費力費時,現(xiàn)在在電教平臺上用電教筆輕輕點擊展示,28個拱圈一個并一個合攏在一起,立在河上,并成一個寬寬大大的拱圈,上面就是可以載車馬的橋面,學生就一下子明白過來,這樣短短一節(jié)課不只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也能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容量大大增加了。
初中語文教材所選取的古詩詞、文言文、名著節(jié)選都是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所處境遇的真實寫照,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歷史及個人的感悟,有些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有些或含悲愁哀思。通過作者細致深刻的描繪或經(jīng)典有趣的故事,在朦朧之中為廣大讀者刻畫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個人情感亦蘊含其中。由于學生對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與作者所處的社會、生活經(jīng)歷不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qū)盼牡睦斫庖约皩ξ淖值拿舾卸仁潜容^差的,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情感、表達的意象,從而在賞析作品、品鑒文章內(nèi)涵的時候不能夠深刻、透徹地領(lǐng)悟。
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融入,教師利用豐富多樣的多媒體設(shè)備將難以理解、深奧的古文制作成動畫或者視頻,對古文中所描寫的情景、故事進行重現(xiàn),讓文章中的經(jīng)典片段濃墨重彩地呈現(xiàn)出其獨特的格調(diào)和魅力,并鮮活地展現(xiàn)人物、故事細節(jié),從而在直觀形象的動畫視頻的呈現(xiàn)下,讓原本難以想象的意境瞬間躍然紙上,也能引發(fā)學生的無限遐想與情感共鳴。
初中語文教材中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一篇古文,作者描繪了一幅幽美寂靜的深秋荒郊圖,展現(xiàn)了作者當時凄涼的心境以及滿腹愁思的生活景象,教師可將這一首古文制作成簡短的小視頻?!翱萏倮蠘浠桫f”這一句可以制作成灰色調(diào)的景象,和“小橋流水人家”甜蜜溫馨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呈現(xiàn)悲傷蕭瑟的“古道西風瘦馬”鏡頭。在三個格調(diào)截然不同的寫景鏡頭的對比下,使得作者所要表達的景象與心境的對比更加強烈,渲染了深秋衰敗的場景,表達出作者的滿目愁思以及對溫暖甜蜜生活的向往與感慨。通過制作不同詩詞格調(diào)風格的小視頻,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與理解,在直觀景象的對比下,學生才能深入地理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分別展現(xiàn)的作者不同的心境、感受。在多媒體動畫的輔助下,引導學生嘗試通過視頻的對比與變化,獲取到詩詞中關(guān)鍵信息所包含的情感內(nèi)涵以及意象,從而加深理解與記憶。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如果僅停留在文字上,不足以讓初中的學生更感性地認識文字所再現(xiàn)的美,教師可將《桃花源記》中發(fā)現(xiàn)桃林、桃源做客、離開桃源、尋找桃源的過程制作成一個小視頻,畫面開闊,鋪天蓋地的桃林,似乎帶著大地與生俱來的蓬勃生機,叢叢芳草,碧透晶瑩,綠盡天涯,望之身心俱醉,在芳草的映襯下,桃花飄若紅雨,真是人間奇景,美不勝收。漸深漸遠的夢幻世界中,武陵漁人探頭探腦地出現(xiàn),花瓣從樹梢紛紛落在他的頭發(fā)上和身上,鋪滿一地粉色,如火如霞,絢麗美艷的景象,令人既陶醉又震撼。學生不單只滿足于桃林美景,對這個詼諧有趣的武陵漁人的外觀也心生喜愛。
視頻生動地再現(xiàn)了漁人做客桃源的情景,村里人設(shè)酒殺雞作食,漁人酒足飯飽;人生愜意,四處閑游,村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村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人們安居樂業(yè)、歲月靜好。
如此世外桃源,漁人流連忘返,一一作了記號,還想著再回來。視頻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物的生活情景,學生興致盎然,情動于心,而這些單憑文字是無法實現(xiàn)的。
因此,將多媒體教學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了生動直觀的景象,也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大大增強,以生動的景象為依托,促使學生深入感受理解作者的情緒和情感,實現(xiàn)學生對古文語言內(nèi)涵的領(lǐng)悟,提高其古文閱讀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單純地依靠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難免會有紙上得來終覺淺之感,這是由于學生沒有處在作者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生活經(jīng)歷和情境中,不能以景觸情地感受、揣摩作者的心境和情緒。依靠抽象表面的文字去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將很難想象并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要點,難以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通過多媒體教學的融入,多元化的電教設(shè)備走入課堂,有效解決紙上得來終覺淺的問題,將文章的主旨、結(jié)構(gòu)、事情經(jīng)過、主次關(guān)系以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而且通過直觀的動畫描繪與情景串聯(lián),使得若干個景象鏡頭清晰地將文章的邏輯和次序關(guān)系呈現(xiàn)出來。在這樣的景象組合和轉(zhuǎn)接中帶領(lǐng)學生設(shè)身處地地想象作者的心境,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中的景象,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
雖說閱讀是一種旅行,或者說要帶著語文書去旅行,但閱讀并不等同于旅行,疫情三年,很多學生哪兒都沒去過,《黃鶴樓》《蘇州園林》等文章中,很多耳熟能詳?shù)牡胤剿麄兌紵o法用腳步去丈量,而閱讀也無法讓他們對其產(chǎn)生直觀認識,但視頻可以。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課文都是游記,足見游記題材在語文教學中占一定的份量,如果你讓從來沒去過遠方或者從來沒旅行過的學生深刻理解游記再現(xiàn)的情景或作者行文的游蹤,是很難的。例如,《壺口瀑布》中黃河旱季與雨季的情景,黃河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筆下永恒的話題,寓意中華民族無堅不摧、百折不撓、堅韌剛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僅次于貴州黃果樹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縮,在不到500米的距離內(nèi),河面寬度從數(shù)百米直距收窄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勢若萬馬奔騰,與此同時,河水從20多米的高處飛速跌落至直徑50厘米的大石潭中,聲如洪鐘巨雷,形成罕見的奇觀。教師可以播放壺口瀑布的視頻,給學生氣勢磅礴、雄偉壯闊的即視感。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所寄予的感情,黃河在中華兒女心中是一種精神的象征。
教學《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時,各拉丹冬所有人都難得一見,視頻充分展示游記的移步換景寫作方法,各拉丹冬雪山腳下,畫面停留時間較長,駛過冰河、進入冰塔林的停留時間最長,視頻展現(xiàn)出立足點和觀察視角的變化,站在營地遠眺各拉丹冬雪山,畫面顯現(xiàn)其高峻、雄壯、變幻莫測;進入冰塔林,拉近鏡頭,身處冰窟,細看千姿百態(tài)的冰體和冰山的裂紋、皺褶。如果不使用視頻,單靠文字,學生很難感受原始風景帶來的精神震撼和心靈觸動。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馬克·吐溫,幽默是他的標簽,他的文學作品、演講和日常言論都被打上幽默的烙印。除了幽默的一面外,作者用華麗、精準的詞語,流暢灑脫的句子和鋪張的文字將勃朗峰的一切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視頻將文字變成可觸摸到的美景,層層雪嶺、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直插云霄,讓學生沉浸在這種美妙的感受中,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阿爾卑斯山的風光,筆者將《音樂之聲》開頭阿爾卑斯山脈的全景播放給學生看,讓他們的視覺享受不只是有關(guān)最高峰勃朗峰,還有阿爾卑斯山脈連綿700多公里的全貌。結(jié)合課文所描寫的美景,學生感同身受。
當教學《故宮博物院》這一課程時,由于大部分學生都不具有親身參觀故宮博物院的經(jīng)歷,在遇到枯燥的文字時無法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文字用意,也無法調(diào)動自己的讀書興趣。教師通過多媒體視頻,再搭配語言文字的講解,把語言文字用可視化的形式呈現(xiàn)了出來,在動靜結(jié)合之下使故宮博物院的整個布局和排列躍然紙上、清晰可視,重現(xiàn)了作者當時的參觀路線,讓作者的游覽路線在真實的動畫情境中呈現(xiàn)出3D效果,也讓故宮博物院中各個建筑的排列布局變得清晰明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能直觀具體,使人記憶深刻。
所以,利用電教載體將文中的情境重現(xiàn),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和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更有助于學生了解文本脈絡(luò),把握文本主旨。
多媒體的使用,不但能夠讓學生在愉快、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中聽讀文章,掌握重要知識點,而且在良好讀書氣氛中,可以更有效地緩解教師的教學工作負擔和學生的學習壓力,在愉悅放松的氣氛中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從而使之習得正確的讀書方法與訣竅。通過良好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將得以增強,也就能夠帶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能夠提升其對古詩詞、文章的理解深度。在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營造故事情境、游戲場景等,為學生設(shè)計豐富多元的讀書活動,創(chuàng)設(shè)靈活有趣的實踐探究環(huán)境,烘托出良好的學習氣氛,就能夠更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枯燥的語文閱讀變成一個全班參與的小游戲,或者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播放教學視頻和影視片段,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輕松地完成名著閱讀。
《駱駝祥子》名著導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駱駝祥子》的相關(guān)影視片段,對名著中重點人物的性格特點、主要事件、人物關(guān)系、故事梗概有大致了解之后,再進行名著篇目的閱讀可以更加得心應(yīng)手。從人物性格和故事發(fā)展中感受主人公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悲劇,并從這一重要人物的人生起伏中,側(cè)面感受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民的水深火熱,從而提高學生書籍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使之更加全面地認識并了解人物內(nèi)心,透徹地洞悉作者所要表達的心緒和情感。
游記《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一文中,作者阿來用“一滴水”串聯(lián)起眾多內(nèi)容,構(gòu)思巧妙,視角獨特,同時在時、空兩個維度上展開文章,視頻可以將時、空兩個維度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畫面徐徐打開,麗江重要的地理標志玉龍雪山出現(xiàn)在眼前,麗江城蔓延開來,四方街、大水車,民居的建筑,種植的花卉,居民與游客和諧的關(guān)系,美麗的夜色,教師還可以讓朗讀穿插其中,聲情并茂,在聽覺、視覺上都是一場盛宴。
綜上所述,多媒體的融入有利也有弊,在合適的時機和必要的時刻閃亮登場,能夠帶領(lǐng)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文章的奧秘。教師可以以電教媒體為切入點,巧妙準確地展現(xiàn)文章的主旨脈絡(luò),虛實、動靜結(jié)合,讓文章喚起學生的無限想象與深刻揣摩,形成積極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