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詩就是心靈與語言的相遇, 一首童詩的心其實也就是我們的心, 如果以詩歌的眼睛去看、以詩歌的耳朵去聽、以詩歌的心靈去感受,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語言會擁抱你,然后和你握個手:
小水珠
小米(4歲)
調(diào)皮的水珠
從牙刷上蹦起來
蹦到我的衣服里
它想和我的心握個手
孩子們,你們看,這是四歲的小米寫的一首童詩,她從日常生活入手,一個簡單的刷牙動作讓她獲得了靈感,那些從牙刷上蹦起來的小水珠,“它想和我的心握個手”。這個想象一下子讓詩歌變得生動、溫馨。當(dāng)然,我們的心事也可能充滿悲傷:
河里的心事
牙佳涵(9歲)
很多人喜歡把心事扔進(jìn)河里
就變成了石頭
九歲的牙佳涵覺得很多人的“心事”扔進(jìn)河里就會變成堅硬的石頭。
孩子們想一想,石頭般的心事多沉重啊。這里可以看出,牙佳涵或許經(jīng)歷或看見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種詩意讓人陷入思考。孩子們的“心”總是這么純真、直接,而在一個外國小女孩的童詩中,一顆心又如何跳動呢?
一顆面包做的心
[意]安娜·索爾迪
任溶溶 譯
我在面包房里
看見一個心形大面包
熱乎乎,香噴噴
于是我想到:
“如果我有一顆面包做的心
多少孩子可以吃個夠
給你,我的挨餓的朋友
還給你,給你,給你……
我這面包做的心啊,請來吃一口?!?/p>
對一個挨餓受怕的孩子
光說“我愛你”還不夠
碰到流淚的孩子
不能只說一聲“可憐的朋友”
如果我有一顆面包做的心
多少孩子可以吃個夠
你是一個當(dāng)權(quán)的人
為什么不做面包的炸彈,
請問什么礙著你這么辦
這樣,到了戰(zhàn)爭結(jié)束的時候
每個士兵將快快活活
帶回家一大籃
味道芳香、皮子焦黃、金色的炸彈
然而,這只是夢罷了
我那挨餓的朋友
他眼淚還在流著
啊,但愿我的心是面包做的
這首詩是198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的一首參賽作品,作者安娜·索爾迪寫這首詩時年齡是十一歲。詩中充滿期盼、愿望和夢想,這一顆“面包做的心”,讓我們對那些身處饑餓的人充滿同情和憐憫,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那顆小小的心靈的善良和溫暖。
看吧,孩子們,每一顆心都是不同的,但善良的心會帶領(lǐng)我們通往新的世界:
心
[日]金子美玲
吳菲 譯
媽媽是個大人
老大,老大的
可是她的心,卻很小很小
因為媽媽說,
在她的心里裝進(jìn)了
一個小小的我
就再裝不下任何東西
我還是個孩子,
很小,很小的
可是我的心,卻好大好大
因為在我的心里
裝進(jìn)了一個大大的媽媽
卻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
要我去考慮
通常在我們的想法中,大人的心大,孩子的心小,因為大人比孩子的身體大?。〉娴氖沁@樣嗎?金子美玲從孩子的視角看“心”,以“愛”和“童真”感受“心”,于是她認(rèn)為,媽媽的心小,“我”的心大,因為媽媽心里只有“我”,而“我”的心里除了媽媽,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的詩心在哪里呢?期待你們也能寫出自己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