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祥 張永仁 張達 王新坤 閆建姬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武漢 430058)
選擇性激光熔融(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術是3D 打印工藝中的一種,采用紅外波段的激光源,根據(jù)零件截面的幾何形狀逐層掃描金屬粉體材料,使粉體顆粒受熱、熔融,彼此粘接形成三維實體,用它能直接成型出接近完全致密度的金屬零件。隨著材料種類的增加和材料性能的提升,SLM 技術在工程中應用越來越廣泛。
注塑成型過程中,冷卻所占比例約為成型周期的60%,冷卻周期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生產周期。生產周期的降低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利潤。SLM工藝的出現(xiàn),為注塑模具隨形冷卻水路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傳統(tǒng)冷卻管道為橫平豎直樣式,區(qū)域受到加工技術限制不能做冷卻管路,這樣極大影響了最終成型周期及產品質量。隨形冷卻采用粉末逐層燒結技術,這就賦予了設計的自由性,讓管路隨著產品的外形布局。
以某車型電路板外殼為例,基于SLM 技術設計了隨形冷卻水路,并采用MoldFlow 和Ansys 對隨形冷卻方案效果進行分析,并與傳統(tǒng)冷卻方案進行對比。最后采用金屬3D 打印工藝制作模仁及冷卻水道,在注塑模具上進行驗證,結果顯示,隨形冷卻方案大大提高了注塑效率,減少了產品變形。
圖1 為某電路板外殼數(shù)據(jù),量產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溶體溫度252 ℃,產品冷卻定型出模溫度50 ℃,零件尺寸為75 mm×68 mm×24.5 mm,產品量綱為30 萬件。尺寸要求:產品加熱到80 ℃,口部變形度<0.3 mm。
圖1 某車型電路板外殼示意
隨形冷卻水路的設計需要同時考慮模具水路設計的準則和SLM 工藝成型性,即在滿足工藝成型性基礎上,設計出冷卻性能最優(yōu)的水路。
基于SLM 工藝的隨形冷卻水路設計基本準則[1]如下:
2.2.1 水路的直徑
通常水路直徑>1 mm 時才能起到冷卻效果。
2.2.2 橫截面面積
盡管3D 打印可以定制形狀,但是在設計水路橫截面時應保證水路截面積不變,從而保證恒定體積的冷卻液通過管道。
2.2.3 與模具表面的距離
一般傳統(tǒng)水路管壁到膠位的最小距離為水路直徑的1~1.5 倍。但是3D 水路運用的案例一般局部距離較為局促,需要保證水路到膠位的距離不變(一般最小為2 mm),從而達到均勻的冷卻效果。
2.2.4 冷卻水路長度
盡管3D 打印水路不存在傳統(tǒng)加工時的鉆頭鉆偏錯位,但是3D 水路也不宜過長,以便冷卻水快速的進出,保證熱量被快速帶走。
2.2.5 冷卻分支
盡管多分支水路視覺沖擊感很強,但是實際生產中往往會遇到很多不可察覺的問題。
電器盒Z方向(厚度方向)尺寸為11.6~24.5 mm,變化較大,同時,電器盒口部尺寸為關鍵尺寸,需保證充分的冷卻?;诖艘蠹八返脑O計準則,設計的水路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電器盒水路設計方案
為驗證基于SLM 技術的隨形冷卻方案冷卻效果,設計圖3 所示傳統(tǒng)水路作為對照項。
圖3 傳統(tǒng)水路及隨形冷卻水路
為保證分支流道水流速度,避免“死水”,對2.2 節(jié)方案進行流速分析優(yōu)化。同時,為確定入水口,對2 種方案進行分析,結果如圖4 所示。結果顯示,在不對主流道與分流道交叉處結構做優(yōu)化的情況下,方案1 從右側入水,較高的入水速度更有利于模具散熱,流道交叉處阻力更小。
圖4 流道流速分析
流道速度場及管壁分析結果如圖5 所示,入水口與出水口溫差在5 ℃以內,水流速度偏小處及水流路徑較長的外側水路溫度升高較多,可適當增大外側水路直徑提高其流速增大散熱量。
圖5 流道速度場及管壁分析
對電器盒平均體積収縮進行分析,結果圖6 所示,分布基本一致,接近4.2%。對Z向尺寸變形進行分析,結果如圖7 所示,最大變形0.3 mm,且變形均勻,在考慮模具縮放的情況下可以對變形量進一步控制。
圖6 收縮率分析
圖7 Z向變形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結果,該方案可以達到產品最大變形量0.3 mm 的要求。
電器盒量綱為30 萬件,采用SLM 工藝制作帶隨形冷卻水路的模仁,模仁材料性能必須接近模具鋼。以傳統(tǒng)模具常用的S42020 模具鋼材料為例,與SLM 材料18Ni300 對比,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3D打印材料與模具鋼材料性能對比
由表1 可知,18Ni300 熱處理后的性能與S42020 相當,拉伸強度、屈服強度和硬度指標均能滿足模具材料要求[2]。
SLM 工藝采用金屬分模燒結成型,成型后的樣件表面粗糙,研究表明,制件不同方向上粗糙度不同,如表2 所示,從Ra3.7 μm 至11.2 μm,需要對其進行機加或拋光處理。
表2 不同燒結方向粗糙度Ra μm
由于SLM 制作的模仁,需要進行拋光后處理,在3D 打印之前,必須預留加工余量,根據(jù)經(jīng)驗,加工余量設計為0.5 mm。為控制模仁的尺寸變形,SLM 制作完成后,需要帶基板一同進行熱處理,熱處理完成后才能將模仁從基板上切割下來。SLM工藝制作的模仁及拋光后效果如圖8 所示。在拋光過程中,模仁表面出現(xiàn)砂眼,需要進行補焊。
圖8 模仁拋光前后表面效果對比
對2.2 節(jié)中2 種水路模具進行試模,結果如表3所示。采用常溫冷卻水,傳統(tǒng)冷卻模仁方案批量注塑成型時間為100 s,隨形冷卻為55 s,效率提升45%。采用恒溫20 ℃冷卻水,效率可以進一步提升50%。
表3 試模數(shù)據(jù)對比
試模產品如圖9 所示,左側灰色為傳統(tǒng)方案,口部變形明顯,右側為隨形冷卻方案,尺寸變形小于0.3 mm,達到設計要求。
圖9 試模產品變形量對比示意
綜上所述,基于SLM 技術設計和制作隨形冷卻模仁,可以大大提高注塑成型效率,并減小產品的形變。推廣開來,對于電器盒類盒狀和杯子狀的曲率變化的產品,采用SLM 工藝的隨形冷卻方案,可以大大提高注塑效率。
雖然基于SLM技術的隨形冷卻方案相比于傳統(tǒng)水路設計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
a.制造成本高。18Ni300 粉末約300 元/kg,SLM 設備綜合單價約300 元/h,本方案隨形冷卻模仁成本約6 000 元,而傳統(tǒng)冷卻水路模仁僅需2 000元。
b.SLM 制件表面效果差。SLM 成型件表面粗糙度為Ra10 μm,平均硬度為HRC 35.7,未達到工業(yè)應用要求,需要進行打磨和熱處理才能滿足工業(yè)要求。
c.制件質量不穩(wěn)定。SLM 工藝未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不同成型設備和材料,需要不同的成型條件,制件易出現(xiàn)縮孔等質量問題。
隨著材料和3D 打印技術的發(fā)展,上述問題的解決將會大大推動其在模具行業(yè)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