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海
關(guān)鍵詞:不空和尚碑 徐浩 影響
徐浩所書《不空和尚碑》,又名《廣智三藏和尚碑》,全稱《唐大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并序》,碑文撰者嚴(yán)郢(?—七八三),累官至御史大夫,額題隸書『唐大興善寺大辯正廣智三藏國師之碑』十六字,唐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立于大興善寺,螭首龜趺,此碑是為紀(jì)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業(yè)績而建立的,原在長安城靖善坊大興善寺,宋初移至文廟,后移藏西安碑林。
不空和尚在《宋高僧傳》中有載: 『釋不空(七0五—七七四),梵名阿目佉跋折羅,華言不空金剛,止行二字,略也。本北天竺婆羅門族,幼失所天,隨叔父觀光東國。年十五,師事金剛智三藏。』[1]金剛智死后,據(jù)資料所載:『不空奉命去錫蘭、印度求梵本,于天寶五年(七四六)返長安。不空歷玄宗、肅宗和代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封為國師,在他死后,廢朝三日。譯有《金剛頂經(jīng)》《發(fā)菩提心論》等一百一十部一百四十三卷。其弟子有含光、慧超、慧果、慧朗、元皎、玄超等。』[2]
《不空和尚碑》所見諸事考
《不空和尚碑》除了記載密宗在中土的傳承,還記載了不空的生平及其一生中遇到的異象。碑文中稱其『和尚性聰朗,博貫前佛萬法要指,緇門獨立,邈蕩蕩其無雙』,唐圓照在《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下文簡稱《貞元錄》)中說不空:『天假聰明,幼而慕道。遠(yuǎn)離父母落發(fā)壞衣?!籟3]如此看來,不空和尚自幼即聰明并『幼而慕道』實而不虛。其在佛教史上影響較大,然細(xì)讀其碑文亦有幾點爭議或有幾處可商榷。
首先,不空祖籍考。碑文中記:『和尚諱不空,西域人也,氏族不聞于中夏,故不書?!籟4]對其祖籍籠統(tǒng)地認(rèn)為是西域人,又『氏族不聞于中夏』故不書。又宋《高僧傳》中又說『本北天竺婆羅門族,幼失所天,隨叔父觀光東國』[5]說不空為北印度人。然唐代圓照《貞元錄》又載:『大廣智不空三藏和上者。南天竺執(zhí)師子國人也。法諱智藏。號不空金剛。不聞氏族故不書之。』[6]此處又說不空為『南天竺執(zhí)師子國人也』又『不聞氏族故不書之』,其關(guān)于『氏族』之說等同于《不空和尚碑》。唐趙遷《大唐故大德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行狀》(下文簡稱《行狀》)則明確指明為北天竺人:『大師本西良府。北天竺之波羅門族也。先門早逝。育于舅氏。便隨母姓?!籟7]唐《華嚴(yán)經(jīng)行愿品疏鈔》(下文簡稱《疏鈔》)卷二:『此三藏號阿目伽此,云不空,即玄宗、肅宗、代宗三帝灌頂師也,本名智藏,是北天竺婆羅門族。先門早逝育于舅氏,遂隨母姓康,至年十歲隨舅氏至武威太原,至十三事大弘教國師,十五落發(fā),二十進(jìn)具善一切有部,洞曉聲明后往五天竺遍學(xué)顯密。天寶五載,還歸上京大弘顯密?!籟8]此亦說其為北天竺之婆羅門子。唐沙門飛錫《大唐故大德開府儀同三司試鴻臚卿肅國公大興善寺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下簡稱《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載:『大師法諱不空,北天竺婆羅門子也。初母氏遇相者曰,爾汝必當(dāng)生菩提薩埵也,已便失。數(shù)日之后,果夢佛微笑眼光灌頂,既寐猶覺,室明如晝,因而孕焉。早喪所天,十歲隨舅氏至武威郡,十三游太原府,尋入長安。』[9]從以上可看出,只有圓照《貞元錄》中認(rèn)為不空為『南天竺執(zhí)師子國人也』,余皆載其為『北天竺之婆羅門族也』,又趙遷和飛錫都是不空的弟子,尤其是『趙遷長期隨侍不空,二人又為當(dāng)時所作,他們的說法更具權(quán)威性?!籟10]而圓照之文《貞元錄》后出,故我們可知不空為原籍北天竺,種姓婆羅門。不空和尚其具體祖籍的具體國度,我們也可以從以下史料梳理一下,唐飛錫《唐贈司空大興善寺大弁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影贊》有言:『天子灌頂阿遮梨耶,道傳上國家本耆阇。』[11]學(xué)者呂建福認(rèn)為『耆阇,即耆阇崛山,以贊詞字?jǐn)?shù)所限,故作省略。耆阇崛山,梵文g r d h r a-k ü t a的音譯,意譯鷲峰、靈鷲山。但耆阇崛山在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屬于中印度境,與其北天竺之說有異。』[12]或者祖籍北天竺,出生于耆阇崛山一帶為家。
不空是隨誰來中原呢?從以上可以看出又有兩種說法,《疏鈔》《行狀》《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等相同釋為『隨舅氏至武威太原』,而《宋高僧傳》中『隨叔父觀光東國』,從時間上來看以唐本為上,故『隨舅氏至武威太原』為妥。
其次,不空前往師子國動機(jī)考。師子國為斯里蘭卡的古稱,在中國古代是南亞屬國,碑文中『和尚又西游天竺、師子等國,詣龍智阿阇梨,揚攉十八會法,法化相承』,其前往師子國動機(jī)有異議,天寶元年,不空前往師子國求法,趙遷撰《行狀》中載:『至河南府。祖師示疾而終。是時開元二十九年仲秋矣。影塔既成。以先奉先師遺言。令往師子國?!籟13]是說其奉先師遺言而往師子國的,先師壽終。而不空自己在《三藏和上遺書一首》中說:『棲托無依。憑何進(jìn)業(yè)。是以遠(yuǎn)游天竺?!籟14]這里不空說是為了尋求瑜伽密教而前往師子國的,然以不空遺書所言為妥,即是為了尋求瑜伽密教而前往師子國的。
《不空和尚碑》的影響和意義
《不空和尚碑》基于佛教和書法多個方面對后世都有影響,這也是歷代人們對其研究學(xué)習(xí)的原因,尤其是在書法方面。
對空海及日本佛教和書法的影響。不空和尚的門徒中惠果(七四六—八0五)為得傳者,在日本凝然《內(nèi)典塵露章》中述:『不空門下,有惠果大師,受學(xué)傳持,大播芳譽(yù),大唐真言,橫豎弘演,燈燈相照,不能具陳?!籟15]日本高野山真言宗開宗大師空海于唐貞元二十年泛海入唐求法,后入惠果門下,惠果把密宗傳給空海,進(jìn)而密宗在日本盛行,空海在華期間除了學(xué)習(xí)佛法亦重書法的學(xué)習(xí),其中徐浩的書法其尤為推崇,同時亦重『二王』的學(xué)習(xí),因其在佛教傳承上與惠果法師的師徒關(guān)系、不空與惠果的師徒關(guān)系,空海更加喜愛徐浩的正書所刻《不空和尚碑》,從其回國所帶書法作品可探一二,唐元和元年空海攜帶二百一十六部四百六十一卷各類書跡和書畫碑刻作品回日本,其中書法作品有:『德宗皇帝真跡一首、不空三藏碑一首……』[16]其中就有《不空和尚碑》。又根據(jù)日本人舟橋秀賢的《弘法大師書流系圖》所記載,空海的脈系為:『蔡邕—蔡琰—衛(wèi)夫人—王曠—王羲之—王獻(xiàn)之—智永—虞世南—徐浩—韓方明—空海—嵯峨天皇?!籟17]江戶時代的舟橋秀賢將空海作為中國書法筆法譜系的重要傳承人,空海在華學(xué)習(xí)期間既見到了《不空和尚碑》,還能見到徐浩的真跡,他自己說『窺得骨法』[18]可見此碑對空海影響深遠(yuǎn)。在佛學(xué)的熏陶及中國古代文化影響下,空海的書風(fēng)也另辟蹊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fēng)格。
對蘇軾等后世的書法影響。《不空和尚碑》刻字橫向點畫寬展橫蕩,故其結(jié)構(gòu)略顯寬博,這一點蘇軾受其影響較大,《書史會要》中載蘇軾『以翰墨妙天下,少時規(guī)模徐浩』[19]。而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黃庭堅曾有題跋:『東坡道人少日學(xué)《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籟20]作為門人的黃庭堅對蘇軾是既熟悉而又敬佩的,中年蘇公對《不空和尚碑》有所鐘愛亦在常理,如黃庭堅在另外一題跋中又說:『(東坡)中年書圓勁,大似徐會稽?!籟21]宋紹圣三年丙子正月十二日,已至暮年的蘇軾正在惠州任上,酬應(yīng)法舟禪師之約作《寶月塔銘》,過后黃庭堅見到后欣跋:『塔銘小字,如季海得意時書?!籟22]而『得意之作』尤徐浩晚年《不空和尚碑》為代表,在黃庭堅看來,蘇軾直至晚年都沒有徹底擺脫早年學(xué)徐浩的影響,但這并不是什么遺憾的事情,如周一凡所說:『因為徐浩圓熟秀勁的書風(fēng)已經(jīng)內(nèi)化于東坡心手之間,并和其他諸名家一起構(gòu)筑了蘇軾自己超逸不群、迥然絕俗的書法風(fēng)格?!籟23]雖然山谷稱東坡學(xué)徐浩,東坡自己因『深諱』而不予承認(rèn),但明代馮班亦認(rèn)為:『坡公少年書《圓覺經(jīng)》,小楷直逼季海。見老泉一書,亦學(xué)徐浩?!籟24]故從歷史上來看蘇軾學(xué)習(xí)徐浩是大家的共識,雖然蘇公自己不承認(rèn)那是另外一題,但受徐浩影響是一定的,而徐晚年力作《不空和尚碑》自是坡公必研碑刻,從蘇軾的書法作品可窺一斑。
綜上所述,《不空和尚碑》從佛教和書法方面都有其歷史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不空和尚所具有的思想和秉持的佛教理念、徐浩碑刻的書法價值和文化內(nèi)涵,對日本空海書法風(fēng)格的形成和『東密』的產(chǎn)生都有巨大影響,對蘇軾及后世的書法影響亦甚大。
作者系四川大學(xué)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二0二二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