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雨
《西湖夢尋》是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張岱寫的一部散文集,書里對杭州一帶的山水、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名勝古跡進(jìn)行了全方位的介紹。 書中對西湖有這樣的描述:“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蔽骱降子惺裁茨Я?,讓神仙都流連忘返呢?
西湖之美,春有“蘇堤春曉”,柳浪聞鶯,亂花淺草,新燕春泥。“蘇堤春曉”指的是蘇堤上的六座橋以及寒冬過后堤上花草報春的美妙景色。
“蘇堤”的名字和大文豪蘇軾有關(guān)。 舊時的西湖(又稱錢塘湖)是河口泥沙淤積而成的天然封閉湖泊,這種湖泊常被稱為“潟(xì)湖”。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 年),蘇東坡赴杭州任知州(官職名)時,見西湖草長水枯,便利用挖出的淤泥葑(fēng)草堆筑起一條長約三公里的堤岸,并沿堤岸修建了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橋,種上垂柳、海棠、芙蓉等花木。 為紀(jì)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繼任者林希將此處命名為“蘇堤”。每當(dāng)寒冬一過,春風(fēng)吹拂,“蘇堤”便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岸邊楊柳依依,艷桃灼灼,美不勝收。
其實早在“蘇堤”建成之前,西湖春景就已經(jīng)引得詩人白居易“一步三回頭”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西湖春水初漲,白云低垂,倒映在湖面上相映成趣。 岸上幾只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棲息, 不知是從誰家新飛來的幾只燕子銜著春泥忙著去筑巢。 五彩斑斕的花朵漸次開放,仿佛是要迷住游人的雙眼。 嫩綠的淺草剛剛能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觀賞不夠,尤其是那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西湖之美,夏有曲院風(fēng)荷,湖濱晴雨,荷葉田田,酒香并舉?!扒骸蔽挥谖骱奈鞅苯?,原本是宋朝時官府釀酒的地方。“曲院”后邊有一個連通著金沙港的水池,池里種滿了荷花,又稱“荷風(fēng)”。 荷香與酒香混在一起,游人絡(luò)繹不絕。 康熙皇帝南巡時,見這里破敗不堪,于是命人修繕,并在旁邊建造了一座開放式的園林,正式將其命名為“曲院風(fēng)荷”。夏日和風(fēng)徐來,荷香飄蕩,令人陶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的西湖風(fēng)光到底和其他時節(jié)不一樣, 那層層疊疊的荷葉在荷塘上鋪展開去,與藍(lán)天相接,青翠碧綠,無邊無際。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鮮艷。
西湖之美,秋有平湖秋月,南屏晚鐘,月冷寒泉,鐘響清幽。秋高氣爽之際,西湖平靜如鏡,皓月當(dāng)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fēng)里,一色湖光萬頃秋。
——孫銳《四景圖·平湖秋月》
清秋的月照在泉水上,泉水仿佛凝固了一樣,不再流動,顯得非常寒冷。湖上的人只聽聞漁歌在飄蕩,卻不見歸來的小舟。水中的白蘋、岸邊的紅蓼隨著西風(fēng)搖曳,整個湖面在傾瀉的月光下仿佛承載了萬頃的秋意。
西湖之美,冬有斷橋殘雪,白堤一痕,銀裝素裹,西湖夢尋,更有《白蛇傳》的傳奇故事為其增添了幾分浪漫。 張岱在《陶庵夢憶》中這樣描繪西湖雪景: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hàng dà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節(jié)選)》
崇禎五年(公元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有一天晚上,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山、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 一點湖心亭的輪廓, 和我的一葉小舟以及舟中的兩三個人影罷了。 開頭一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雪景的空寂便撲面而來。 在雪的映襯下,西湖銀裝素裹,分外動人。
和其他人不同,蘇軾覺得西湖的美不在于這些外在的景色,而在于它的自然天成。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 下雨時,遠(yuǎn)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只能朦朧地看見它高低起伏的輪廓。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濃抹都是很適宜的。
古代交通不便, 卻絲毫沒有影響詩人們遍訪秀美河山的興致,西湖便是吸引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重要“打卡地”。 讀完這些詩,你是不是也按捺不住,想去西湖邊走一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