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妹 陳斌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優(yōu)美語句,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美的信心。
3.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導入:自古以來,月亮就是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作家賈平凹也寫了一篇有關月亮的散文,題目是《月跡》。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作者。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要求:
(1)圈出文中提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2)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先組詞,再填空。(出示)
悄、累、裊、嫦、娥、嫉、妒、瓷
奶奶告訴我們說,月亮里有一個月宮,月宮里住著一位叫①? ? ? ? ? ? 的姑娘,她美得讓人②? ? ? ? ? ? 。她細心照顧著一只兔子,喂養(yǎng)兔子的盆是一件精美的③? ? ? ? ? ? ,兔子也常常④? ? ? ? ? ? 地跟在她后面。月宮旁有一顆桂樹,樹上開著⑤? ? ? ? ? ? 的花骨朵兒,微風吹過,香氣⑥? ? ? ? ? ? 。
預設:①嫦娥②嫉妒③瓷器④悄悄⑤累累⑥裊裊。
(設計意圖:生字詞教學是小學語文基本教學內容,但五年級的字詞教學不能脫離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特別是課文背景,要在語言實踐運用中指導學生理解生字新詞。)
3.“跡”是什么意思?課文為何以“月跡”為題?(出示字典中“跡”的解釋)
預設:“跡”是留下的印
子,如“足跡”(《石頭書》);也指前人留下的事物,如“名勝古跡”(《日月潭》)。文中的“月跡”指月亮留下的軌跡,因為文章寫了不同環(huán)境中(鏡中—院中—水中—眼中)月亮留下的印子。
三、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沿著“月跡”,開啟“美的歷程”
活動1:發(fā)現自然之美。閱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并說明理由。
預設:
預設,相機指導朗讀:
1.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動態(tài)描寫,擬人手法,寫出了月亮的調皮可愛。)
2.又都屏住氣兒,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小心翼翼的樣子,寫出了孩子們的童趣。)
3.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口語化,靜態(tài)描寫,對比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明亮。)
4.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爛地閃著銀光。(心理感受,間接描寫,寫出月光下河岸的美麗。)
5.噢,月亮竟是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心理描寫,寫出了找到答案后的滿足。)
(設計意圖:這個表格其實是對整個文章從三個維度進行梳理,其中包括敘述的條理、語句的賞析和心理的變化。這個活動是小組合作完成的,要求學生說明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讀,感受語言之美。)
活動2:感受人情之美。用“奶奶”的口吻敘述整個事情的發(fā)生過程。
1.分析樣例,小結方法。(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略。)
用奶奶的口吻敘述:孩子們常覺得不滿足,這不,中秋的夜里都在院子里盼月亮。等了好久不見月亮出來,就纏著我說故事,我說了一個又一個,突然看到了月光,趕緊告訴他們月亮進來了。
2.練說、交流。
3.在孩子們的眼中,奶奶是怎樣的一個人?
預設:慈愛、有智慧。
4.誰能說說自己的奶奶?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過程應該是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過程,鍛煉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奶奶”的慈愛和智慧,并體會現實生活中親人之間的人情美。)
活動3:追求生活之美。原作中最后一小節(jié)是:“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你認為刪去是否合理?談談你的觀點。
預設:
合理:文章最后已經找到了“月亮”,原作最后一小節(jié)與“月跡”無關,所以刪去后文章更干凈。
不合理:“甜甜地”寫出了找到答案的滿足感?!按蠹摇边@個詞說明滿足感不僅僅是“我”的,也是“大家”的?!袄б狻笔切羷诤蟮臓顟B(tài),也說明“對美好的事物,只有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刪去后,原文的深刻性就沒有了。
(設計意圖: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要適當設置開放性的思考題,這既可以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保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鍛煉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四、課堂小結
“美的歷程”:發(fā)現自然之美—感受人情之美—追求生活之美。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要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要對學生本節(jié)課的表現進行評價,從而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布置作業(yè)
小練筆:? ? ? ? ? ? ? 即景
(設計意圖:教材中的課后作業(yè),也是本單元語文要素掌握情況的一次檢測。)
附板書設計:
月跡
教學評析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屬于基礎性閱讀階段,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通過閱讀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初步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興趣廣泛、關注面廣,但注意力相對比較分散。所以,活動設計中,閱讀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設計與文本相關的教學情境,把學生“代入”到閱讀的情境中。教學流程三設計的三個活動任務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顒右?,發(fā)現自然之美,側重對不同狀態(tài)下的自然景物感知,并通過對文本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細細體會;活動二,感受人情之美,側重對奶奶慈愛、智慧的感受,通過開放式活動“說說自己的奶奶”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課外遷移,增強學生對人情美的理解;活動三,追求生活之美,側重加強對文章關鍵句“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的理解,從“月跡”跳脫出來,對主旨“對美好的事物,只有努力追求,才能得到”有效生發(fā),讓學生的智慧在文本的理解中落地成長,這一點很可貴。這樣,一個相對完滿圓融的“美的歷程”:“發(fā)現自然之美—感受人情之美—追求生活之美”就自然而然地在課堂教學中生發(fā)出來了。
建議:設計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檢查預習”中的第三個活動,在導入后引發(fā)顯得很突兀:“跡”是什么意思?課文為何以“月跡”為題?
而上一個“先組詞,再填空”的活動設計很巧妙。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字詞教學中代入文本情境,圍繞《月跡》文本,設計任務情境:“奶奶告訴我們說,月亮里有一個月宮
……香氣裊裊?!?/p>
改進的方法很簡單,在上面的文字后面再加一句:“細細看去,似乎還可以看見小兔子的足跡呢!——可一眨眼,似乎又無跡可尋了。”
在之后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增加對“跡”的解釋:跡,留下的印子。這樣,就可以和課題引出環(huán)節(jié)有機融合而不顯生硬了。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汶河小學東區(qū)校/ 江蘇揚州市教師發(fā)展學院)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