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有效提升 “概論” 課親和力的課堂 “五要”

2023-01-22 11:08董金柱
晉中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親和力概論案例

董金柱

(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鄭州 450044)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簡稱 “概論” )課是目前我國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明確規(guī)定了我國高等院校思政課的課程設置安排及其學分數(shù),其中不論是在本科院校的五門課程體系中,還是??圃盒5娜T課程體系中, “概論” 課都是必修課程,且其學分都是最高的。因此,要加強和做好高校思政教育,首要的是抓好 “概論” 課教學,提升其親和力,增強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概論” 課教學的親和力,是指在 “概論” 課教學中,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使 “概論” 課能對教育對象產生一種親切感和吸引力,從而能較好地激發(fā)和調動受教育者對 “概論” 課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且這種學習的動因不是基于功利的考慮,而是出于興趣和喜好。這種興趣和喜好有利于引導受教育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被動的教育,會積極主動地追求學習和教育??梢灶A見,課程教學中一旦產生了這種較高的親和力,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指出: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1]2019年3月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保?]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表達了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學的殷切希望,并為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指示了重要方向。教育部前部長陳寶生2017年3月12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也曾指出: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正處在一個轉折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親和力不夠、針對性不強。”[3]

那么,高校思政課親和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又該如何破除其困境以提升其教育教學效果呢?本文將以 “概論” 課為例,著眼于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探討其課堂教育教學親和力不足的緣由,提出增強其親和力的可行舉措。

一、 “概論” 課教學內容與課堂親和力問題

“概論” 課的教學內容是我們黨指導思想的積淀,闡述了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百年來的偉大奮斗征程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系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成果。它蘊含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內容涵蓋了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軍事國防、外交和黨建等諸多領域。如此豐富的內容被有條不紊地整合進一本教材之中,使教材具有顯著的抽象性、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它雖然具有歷史性和政策性,但卻缺少 “綱要” 課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又比不上 “形勢與政策” 課的時政新鮮性。其理論很容易被學生們視為只是關乎國家大事的 “大道理” ,而對學生們產生的吸引力不足。

青年大學生生性活潑,作為網(wǎng)絡的原住民,他們又長期接受網(wǎng)絡快餐文化的熏陶,心理特征和習慣養(yǎng)成使得他們喜好追新逐異、喜歡多彩流變的東西,而不太喜歡抽象思辨的政治理論。尤其是一些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囿于專業(yè)志趣,相對欠缺一些相關的文史知識,學起政治課來會覺得有些困難和障礙,對他們來說 “概論” 課缺少親和力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 “概論” 課親和力的不足,除了上述這些教材內容、課程性質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和向課堂教學轉換的能力問題。相較而言,這是影響課程教學親和力更為重要和更加根本的原因,甚至可以說它對課程是否具有親和力以及親和力的高低起著決定性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保?]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同一門課程、同一本教材,即便在同一個學校不同的老師上出來的效果可能就是天壤之別,有的老師把課上得生氣勃勃倍受學生歡迎,有的老師卻把課講得死氣沉沉不受學生待見。因此,教師的因素,更具體地說是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及課堂教學能力極其重要, “概論” 課教師必須發(fā)揮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掌握一定的教材轉換和課堂教學能力,消除學生對 “概論” 課的 “畏懼感” ,增強 “概論” 課的親和力,提升其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二、增強 “概論” 課親和力的課堂教學 “五要”

鑒于 “概論” 課教材內容的特性、其與親和力之間的張力問題以及 “概論” 課教師的作用,本文從教材轉換和教學能力提升的角度,提出往往被學界諸多對策性研究和 “概論” 課教師所忽視但卻實施簡單且易見效的 “五要” 舉措,拋磚引玉提醒 “概論” 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可忽視一些細節(jié)、加強基本功訓練,如此,既能強本固基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也能更好地增強 “概論” 課的親和力,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一)要講清理論背景

部分大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覺得 “概論” 課與自己的專業(yè)相去較遠,自己缺乏相應的基礎知識,擔心自己學不會,從而對 “概論” 課心存畏懼。有鑒于此,要消除這類學生的恐懼感和憂慮情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讓他們能夠聽懂課。 “概論” 課以闡釋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為主要內容,要講清楚這些理論、讓學生真正能聽明白和理解這些理論,絕不能 “就理論講理論” ,必須緊密聯(lián)系這些理論產生的歷史和時代背景。在向學生講授 “概論” 課教材中的理論時,特別是要先講清楚理論產生的背景,讓缺乏相關文史知識背景的學生能真正理解理論內容、聽懂課,這是極其重要的一步。理論形成的背景和理論內容本身有著密切的因果邏輯鏈,先把理論得以形成的背景講清楚、講透徹,學生明白了理論產生的 “因” ,再來理解理論的內容、意涵這個 “果” ,就不會覺得突兀、吃力,就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輕松掌握它。

遺憾的是,一些教師在講授 “概論” 課時卻極易忽視這一點或對這一點重視不夠,他們認為理論的內容本身是重點,只要著重把其內容講得盡可能詳細即可,而其背景條件、基礎等無關緊要、無須著力,甚至可以忽略不講。其結果必然是出力不討好,講理論內涵時功夫沒少下,學生卻最終因聽起來吃力甚至聽不明白而不領情且不認可老師的付出。例如,不講清楚 “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 ,就不可能講清楚自改革開放起何以能做出 “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 的決策,并長期堅守之。因為,反觀新中國成立后的毛澤東時代,我們又何嘗不是想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呢?但是由于當時 “戰(zhàn)爭與革命” 國際大環(huán)境的影響,經(jīng)濟建設深受其擾。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周邊環(huán)境的惡化,使得我們不得不 “備戰(zhàn)” “備荒” ,由此,我們的建設大受干擾并深深打上了戰(zhàn)爭陰影的烙印,如著名的 “三線建設” 、至今到處還能見到的地下防空設施等。在戰(zhàn)爭陰云的籠罩下,國內的政治氣氛也不斷地 “左” 傾緊張,為了防止 “資本主義復辟” ,更是爆發(fā)了 “文化大革命” ,最終迫使我們偏離了經(jīng)濟建設的主航道。這不能不說是時代大背景對我們的政策理論產生了巨大影響。講明白了這一條,然后再講清楚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第二大背景基礎—— “社會主義建設的經(jīng)驗教訓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根據(jù)” ,其中,由蘇聯(lián)這個外部的教訓主要引申出走 “中國特色”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毛澤東時代的失誤及其后果這個內部教訓再次反證 “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 的重要性。經(jīng)過對教材上這前兩條背景的深入剖析,特別是將之與毛澤東時代對比起來進行分析,學生就能深刻理解鄧小平理論,我們黨緣何能開創(chuàng)和堅守 “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 的基本路線及系列相關理論政策,也能在理論產生的背景對比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時代的理論與政策。

(二)要講透理論內容

馬克思說: “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9馬克思在這里講的理論的 “徹底” 性顯然是指理論的透徹性或科學真理性。我們把它引申到 “概論” 課的理論講授上也是適用的。首先, “概論” 課教材中的理論,毫無疑問都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具有馬克思所說的 “徹底” 性。其次,我們 “概論” 課教師要做的,其實就是要把教材中理論的這種 “徹底” 性向學生講清楚、講徹底,讓學生能夠全面、具體地掌握教材中重大思想、理論的內涵、意蘊。這樣 “概論” 課教育教學最基本的知識性目標才能達成,學生對 “概論” 課的學習信心和親切感才能產生。

那么,如何才能講透徹理論呢?筆者認為除了要全面、詳細地闡釋清楚理論的具體內容外,重要的是必須要講清楚理論內涵的性質和本質,要讓學生能秉要執(zhí)本,直擊理論的內核、實質,抓住要害。

比如,在講述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理論內容時,就不能僅滿足于講清楚 “一化三改” 的總任務以及包括三大改造的具體實施過程、過渡時期的界定及其意義等,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抽絲剝繭地分析講解,一針見血地指出, “三大改造” 的實質是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其目的是要消滅新民主主義社會這個社會主義因素和資本主義因素混合體中的資本主義因素,從而把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因此, “三大改造” 在經(jīng)濟所有制領域的具體目標和實質就是要變私有制為公有制,在階級問題上主要是改造和消滅資產階級等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階級。然后還應該進一步向學生闡明,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 “社會主義革命” ,因為中國的這一革命是以和平改造的方式進行的,沒有發(fā)生和經(jīng)歷一般革命意義上那種慘烈的血與火的斗爭,但它們的實質是相同的,因此, “三大改造” 是一場中國式的、和平的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即使是缺少文史知識背景的學生也能真正領會和抓住 “三大改造” 運動的實質,由此也就能輕松地理解三大改造中改造的 “三步曲” (私有—半公半私—公有)的實質是實現(xiàn) “非社會主義—半社會主義—社會主義” 的逐步過渡。另外,為了進一步凸顯 “三大改造” 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質,還可以簡單重溫和比較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 的實質。通過對這兩大革命理論實質的比較,既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明晰這兩大革命在中國特殊國情背景下不走尋常路的特色之處,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 “兩步走” 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必然性,從而使學生在對比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重大理論。

此外,一些學生即便是通過任課教師講解,已聽懂、理解了這些理論的內容,但仍然覺得這些理論屬于歷史,與當下或其生活無實際意義而興趣不高。這時,任課教師可以在授課中更加深入一層,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這些理論于當下的現(xiàn)實意義,以增強其現(xiàn)實性。如,可以指出 “三步曲” 的改造過程啟迪我們做事宜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而 “三大改造” 和 “新民主主義革命” 都深刻揭示了理論要與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等。學生聽懂了理論,更懂得了理論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增強了現(xiàn)實獲得感,消除對 “概論” 課的畏懼、憂慮與失落感等不良情緒,進而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要授課語言生動

人們常言 “親其師而信其道” ,教師往往對課程的親和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育者的親和力是教育親和力實現(xiàn)的核心部分”[5]。教師自身的親和力構成是復雜和多維度的,有研究顯示, “在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各維度中,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氣質形象親和力>道德修養(yǎng)>語言表達親和力>情緒感染力>理論知識能力>師生互動”[6]。根據(jù)這一研究,從課堂教學或從把教材內容轉向課堂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授課語言顯然是課堂親和力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李京老師也指出: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同樣的教材、教案,由不同教師講授,其風格、教學效果卻大相徑庭,這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差別造成的。教學藝術包括很多方面,首要的就是語言藝術。”[7]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語言直接關系著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課堂氛圍。我們通過直接的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受學生歡迎的課堂基本上都是教師善于用富有感染力或吸引力的語言生動授課的結果,沒有學生會喜歡平鋪直敘、毫無生氣的講解,哪怕教師滿腹經(jīng)綸學識淵博,不茍言笑、沒有任何喜感和幽默感、不會或不講究課堂語言藝術的 “老夫子” 式的教師,是注定不會贏得青年學生歡迎的,其再博大精深的學識也可能讓學生敬而遠之。

課堂教學,傳道、授業(yè)、解惑需要條分縷析,需要理性講解,但也絕不可缺失了感性因素的參與。課堂教學中,任何嚴肅、縝密和需要理性充分參與的知識和技能,要順利地傳授給青年學生,獲得更佳的效果都應該經(jīng)過適應青年學生心理及其偏好的感性渲染和加工,使之更加適合青年學生的 “口味” 。這種感性的參與,在課堂上主要表現(xiàn)在授課的語言藝術上。一場鏗鏘有力的演講可以讓人熱血沸騰,一個熱情洋溢的報告可以讓人經(jīng)久難忘,一次春風化雨的談話可以讓人如沐春風,同樣,也只有用生動語言講授出來的思政課才能讓青年大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和洗禮。尤其是思政課不同于其他專業(yè)技能課,它的目的是要立德樹人、培育和塑造學生的 “三觀” 和思想道德品質。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不能有效地觸動學生的靈魂和內心世界,不能用富有感染力的話語扣動學生的心弦,就無法發(fā)揮思政課的作用和功效以達成教育教學的目的。

那么,高校 “概論” 課教師該怎樣錘煉課堂教學語言呢?

“概論” 課教材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和較高的理論抽象性等顯著特征。政治性帶給學生的印象是刻板、嚴肅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直接搬用教材語言,而是應該努力使教學話語 “生活化” 和增添一些趣味幽默性。 “生活化” 是淡化嚴肅性的良藥,趣味幽默則更是消除隔閡、阻力的潤滑劑和提升課堂氣氛的興奮劑。對于生性活潑、喜歡追新逐異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大概沒有人會愿意接受高僧坐壇宣講佛法般的授課方式。 “概論” 課課堂教學的語言必須適應青年大學生的特性才能受到他們的青睞。正如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里批評寫文章、做宣傳不看對象的現(xiàn)象所言: “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做宣傳工作的人,對于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保?]836-837他在談到如何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又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點,洋八股必須廢止,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要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9]534同理,我們的 “概論” 課教師也必須要善于把教材語言轉化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話語形式,把學生眼中 “高大上” “望而生畏” “敬而遠之” 的真理盡量用一些生活性常識或邏輯來進行詮釋,消除學生對 “概論” 課的 “恐懼” 和 “憂慮” ,如此便能有效地把 “面目可憎” 的教材內容變成 “和藹可親” 近乎體驗式的經(jīng)驗交流,學生方會樂于接受。

課堂教學語言的通俗家?;?,能使學生覺得親切,從而消除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隔閡與鴻溝,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教學語言的趣味幽默化則可以極好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如果能夠在課堂上利用趣味性的語言不時地制造一些幽默和笑點,課堂的氣氛才可能活躍熱烈起來,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較好地掌控在教師的手中,課堂教學也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教學語言的趣味幽默化上,可以借鑒使用青年學生喜歡的一些網(wǎng)絡流行語、增添一些具有喜感的 “段子” 等方式。近年來,我們看到一些學校的精彩畢業(yè)典禮講話和一些 “網(wǎng)紅教師” 之所以紅火,與演講者巧妙地使用了這些話語技巧是密不可分的。

當然,在課堂教學話語通俗家?;腿の队哪耐瑫r,也要注意把握適度的原則,不能隨意擾亂和踐踏語言的規(guī)范性與嚴肅性。如一些專業(yè)性術語和特定的內涵、意義就不能隨意發(fā)揮信口雌黃;在趣味幽默化中,也不能一味地為了取悅學生、活躍課堂氣氛而舍本逐末走向極端,更不能采取講 “花邊” 、野史和搞歷史虛無主義的方式來 “活躍” 課堂氣氛、禍亂課堂甚至背離思政課的宗旨和目的。

(四)要案例選用貼切

思政課教學需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作為以理論見長的 “概論” 課教學這一點尤其重要。在 “概論” 課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吃透理論、精準地掌握教材中的理論,就必須輔之以大量來自實踐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當然,由于現(xiàn)實的極其豐富性,來自實踐和現(xiàn)實的案例也具有近乎無限的豐富多樣性。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精心地選擇恰當?shù)陌咐=虒W案例在 “概論” 課課堂教學中使用的目的,一是本著 “理從事出” 的緣由,通過教學案例的使用,便于學生從案例的講解、剖析中更容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理論,二是具有敘事性的案例本身也能給顯得枯燥乏味的理論課增添故事性和趣味性,以活躍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的聽課學習積極性。因此,必須堅持 “助力掌握教材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的原則選擇教學案例。

課堂教學中恰當使用教學案例,尤其是音、影、形、色俱佳并富有吸引力的圖像、音視頻案例或具有趣味性、典型性故事等,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抬頭率,提升其聽課學習的積極性。在案例選材、提升案例吸引力方面,在趣味性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進一步增強案例的 “親近” 性因素,如人們常講的 “天邊事不如身邊事” ,要盡量選擇學生所熟悉的人與事作為案例,這樣可以更好地消除陌生感、拉近距離,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在這種 “親近” 性因素的選項中,還應努力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特征、興趣偏好和專業(yè)背景,等等??傊?,不論是在時空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選擇離學生越 “近” 的素材作案例,就越能吸引他們,越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親和力。

教學案例選擇的趣味性、 “親近” 性,是為了提升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但決不能為了提升課堂氣氛而導致課堂教學走向 “泛娛樂化” 。所有課堂教學案例的選擇,一定要本著 “助力掌握教材內容” 這個最主要的目的,一定要清楚案例的趣味性是為學生更好地 “掌握教材內容” 服務的。因此,案例的趣味性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相比,它是第二位的。在選擇 “概論” 課課堂教學案例時,必須兼顧內容與形式,把思想內容放在第一位,趣味喜感放在第二位。

(五)要課堂互動啟智

由于思政課的政治性等一些特性,加之課時相對較少,往往每周只有一次課,且現(xiàn)實中多是大合班上課,與專業(yè)課相比師生之間的互動要少得多,由此常常造成師生之間的生疏與隔閡。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思政課教師的慣常印象是嚴肅、古板、不茍言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蝕損了思政課的親和力。鑒于此, “概論” 課教師必須在有限的課堂上,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改善學生對 “概論” 課的印象和教師形象,搭建起教與學的親密合作關系,從而提升 “概論” 課的親和力。在這一方面,最重要和最為有效的一個做法就是課堂互動。

課堂互動這一看似并不怎么新鮮的做法,帶來的改變和影響是非常大的,最直接和直觀可見的效果是課堂氣氛的改變。剛剛還在為老師 “獨角戲” 式的單向灌輸而感到昏昏欲睡的學生,瞬間就可能會因精彩的課堂互動而凝神聚氣、精神飽滿振作起來,沉悶的課堂也會立即熱烈活躍起來。課堂氣氛變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自然也會隨之提升。

高質量的課堂互動還蘊含教學模式的轉變,即由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轉變,由教師自上而下的單向灌輸向師生平等的雙向交流轉變,它體現(xiàn)了重視學生、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新理念。 “概論” 課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和開展好課堂互動,通過有效的課堂互動消弭師生之間的隔閡,改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而更好地提升 “概論” 課的親和力和教學效果,并為推進 “概論” 課教學改革積累經(jīng)驗、奠定基礎、創(chuàng)造條件。

另外,課堂互動如同在課堂上使用輔助案例一樣,雖然其直接目的是為了搞活課堂氣氛、提振學生的精神和興趣,但必須服務和服從于課堂教學,不能本末倒置、只注重課堂氛圍的熱烈度而偏離或無視教學內容。為此,要真正做好課堂互動,就必須要使課堂互動能夠啟迪學生的思想、激發(fā)其探索性,并由此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例如課堂提問就應該盡量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以啟發(fā)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討,而不是提一些教材上已有確切答案的問題來檢查學生死記硬背的情況。在課堂互動形式上,還應該多創(chuàng)設情景、時機,讓學生積極發(fā)言陳述己見,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比如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教材上的一些相關內容,讓學生進行課堂主觀認知的陳述性發(fā)言、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以糾偏扶正達成教學目的。

要搞好課堂互動,提前在課外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溝通關系是非常必要的。這樣,一則可以較好地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感,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見解,二則教師通過與學生經(jīng)常性的交流溝通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思想動態(tài),便于備課時結合教材做好計劃安排,課堂上較好地把控好學生的言論和意見。

猜你喜歡
親和力概論案例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與人文情懷的結合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tǒng)計案例拔高卷
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個有親和力的氣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