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究竟在“恐”什么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戲稱自己為“社恐”,意思是“社交恐懼癥患者”,具體表現(xiàn)為,對于正常社交產(chǎn)生不必要的緊張與尷尬,總是假想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受到別人注意,并且被負面評價。
明明知道那是假想,為什么要信以為真,進而焦慮不堪呢?這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有一個獨特的情境混淆機制,讓我們對自己的想象信以為真,只有這樣,才能制訂切實可行的災難防范方案,確保自己安全。這是潛意識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
我們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潛意識其實分不清想象和現(xiàn)實,所以,不管是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事還是想象中的事,都會帶給我們高度一致的情緒情感體驗。換句話說,我們會把自己的想象誤以為真實。這就是為什么你在輾轉難眠的深夜里,會因為自己想象中的事而惶恐不安或淚流滿面。
說到這里,“社恐”的心理根源就找到了:越這樣想越焦慮,越怕出錯越會出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想象的是一個失敗場景,而潛意識把它識別為真實,就會產(chǎn)生與之相對應的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方式。也就是說,一直反復想象失敗,潛意識就會以為這些失敗場景都是真實發(fā)生的,于是就會呈現(xiàn)給你失敗的感受。
那么,怎樣做才能改變這種狀態(tài)呢?非常簡單,只要改變想象的內容——以前總是想象那些自己不希望發(fā)生的場景,現(xiàn)在逆轉過來,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主動想象自己希望發(fā)生的場景,想象得越真實效果就越好。每次當消極的想象又不自覺地冒出來的時候,就用這個積極的想象去替代它。
(摘自2022年8月13日《文摘報》作者:唐婧?張昊楠)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