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讀來興味盎然,自然是欣然分享。而快速分享的方法就是寫出故事梗概。
寫梗概就是用最簡練的語言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但故事的主要內容要怎樣提煉?概述的語言要簡練到什么程度呢?
在閱讀《西游記》時,很多章節(jié)里因情節(jié)需要會有一些故事前情或人物來歷的概述。比如高老莊里高才的解說、高老莊里高太公講述自家遭遇的不幸、烏雞國的國王講述自己枉死的經(jīng)過等情節(jié),這些都可以用作寫梗概的借鑒。
在《西游記》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中,高老莊的高才,可是個梗概高手。在向唐僧師徒二人講述家門處境時,他只用三五句話一百多字就將自家三年來的困境說得一清二楚。
仔細品讀,其“?!滨r明,不蔓不枝。前兩句,介紹了家門不幸的中心人物——自家大小姐的身份、年齡及遭遇的不幸。家里其他人、妖怪的來歷及與妖怪的糾葛提都沒提。緊接著,表面上是在說高太公的想法,實際上是概述了高太公一家遇妖后的處境及事態(tài)的發(fā)展。先有“敗壞家門”,再有“沒個親家來往”,可見高太公一家處世艱難。進而高太公的“一向要退這妖精”讓事態(tài)陷入僵局。最后,介紹了“退這妖精”的結果——“轉把女兒關在他后宅,將有半年,再不放出與家內人相見”。這幾句真可謂是一脈通透,以大小姐的遭遇為線,言簡意賅,條理清楚。
高才后面的話就“概”的精妙,以簡馭繁了?!拔姨c了我?guī)變摄y子,教我尋訪法師,拿那妖怪。我這些時不曾住腳,前前后后,請了有三四個人,都是不濟的和尚,膿包的道士,降不得那妖精。”
高才沒有一一交代尋訪法師的過程,而是用“前前后后,請了有三四個人”組合概述,可見尋訪不易,以“不濟”“膿包”等貶義詞點明降妖結果。這些字詞道盡尋訪之難,降妖之憤。
其實在寫故事梗概時,不妨套用高才的概述方式。以主要人物為“?!?,做好故事引領;以重要情節(jié)為“?!保崂砉适旅}絡;以組合概述為“梗”,整理故事的支線情節(jié)。
故事中會有很多人物,如果與故事的結局無關,那么這些人物是無須一一道來的。寫故事梗概時,要以故事的主人公為主,先簡約地介紹主人公的身份、背景等相關信息,再結合他的行動軌跡展開介紹,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故事的重要情節(jié)篩選也是必須要選擇與主人公及故事的發(fā)展或是結局有密切聯(lián)系的。比如主人公成長的時間、地點的轉換,學識、個性的轉變或是主人公命運轉折的節(jié)點,都可以作為梳理故事脈絡的依據(jù)。如此,詳略得當也就水到渠成了。
組合概述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高才的概述只是滄海一粟,想要了解更多的妙招兒,你可以翻開《西游記》向高太公、烏雞國國王等書中人物討教,相信他們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寫好梗概的體悟與靈感。
例文
《老人與?!饭适鹿8?/p>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qū)第一實驗小學五年級 祖新皓
圣地亞哥是墨西哥灣海域一名年邁的漁夫,他所有的財產,僅僅是一艘小船、一套漁具、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
每天清晨,老人駕著他那條小船駛出港口。當太陽出來的時候,老人已經(jīng)將小船劃到了距離海岸很遠的大海中。他克服孤獨,決心要捕一條大魚??梢呀?jīng)84天了,他沒有捕到過一條魚。
終于在第85天,老人捕到了一條比他的小船還要大的馬林魚。老人用力地往回收釣索,可是一點兒用也沒有。那條大魚只顧慢慢地游著,拖著小船向前駛去。
夜晚來臨了,那條大魚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老人又累又餓,卻下定決心要跟那條大魚斗爭到底!就這樣,老人克服了疲勞、抽筋、暈厥……終于在和大魚抗衡三天后,他趁著大魚靠近小船邊的機會,舉起魚叉,用力地將它扎進了大魚的身體!
大魚雖然抓到了,可是就在老人返航的途中,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大批鯊魚!老人奮力保護自己的大魚:魚叉丟了,就將刀子綁在槳上;刀子折了,就用槳把;槳把斷了,就用棍子!然而,面對數(shù)量龐大的鯊魚,老人終究沒有保住自己的大魚。當小船返回港口時,大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根光禿禿的脊骨。
老人回來的第二天,人們來到碼頭,觀看老人的“戰(zhàn)利品”。而這時,老人正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和男孩兒計劃著以后的生活。
是啊,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指導教師:姚? 力)
這一年,我們跟著楊波老師從《西游記》中學習寫作密碼,至此,已經(jīng)全部完結。下一年度,楊波老師又會帶著哪本名著的寫作密碼和大家見面呢?又會有哪些寫作驚喜等著我們呢?讓我們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