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錦秋
國資買殼想要裝入國企資產,如果國企質量一般,即便裝入上市公司,在價格發(fā)現功能趨于健全的市場,其估值也難以樂觀。如果裝入的國企屬于優(yōu)質資產,由于殼公司的黑歷史,反而可能影響國企應該享受的正常估值,還不如國企通過IPO直接上市
此前東方網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網力”)公告,公司副董事長王波、副總裁蔡昌銀因涉嫌職務違法犯罪被相關部門留置。國資買殼后遺癥凸顯。筆者認為,國資買殼已不合時宜,應慎之又慎。
2019年4月東方網力公告顯示,實控人劉光、蔣宗文分別與川投信息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投信產”)簽署了《股份轉讓協(xié)議》,合計轉讓東方網力7.4759%股份。劉光與川投信產簽署了《表決權委托協(xié)議》,將19.0927%持股表決權等委托川投信產行使。上述交易對價為8億元。彼時,川投信產的法人即為王波。2020年12月,川投信產又以2.2億元的對價拍下劉光5%的股權。
2019年9月東方網力披露了自查涉及違規(guī)擔保、資金占用事項的公告,公告顯示公司存在違規(guī)擔保共計16億元、資金占用2.25億元。由于盲目并購等原因,東方網力2019年至2021年三年分別巨虧32.8億元、10.44億元、11.01億元。面對東方網力這個財務黑洞,國資方面卻一直加大投入,據估計為獲得東方網力控制權及保住上市地位,前后投入超15億元。最終,東方網力因凈資產為負,于2022年6月30日被深交所摘牌退市。
目前買殼賣殼交易并不透明,上市公司基本面各有不同,殼價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由于國有產權虛位以及一些決策、經手人員的不正當行為,國資可能花費過高成本買殼。個別上市公司實控人先掏空上市公司、獲得部分利益,然后再轉手賣殼、又獲得巨大收益。國資一擲千金買殼,買到手的是一堆注水資產或垃圾資產,買完之后還可能發(fā)現存有資產窟窿,可能怎么也填不滿,最后只能落個退市結局,國資無疑就會成為冤大頭。
對于此前國資買殼案例,地方政府應高度關注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以權謀私等行為。國資花一定成本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之后,如果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大幅下滑、大幅虧損,抑或發(fā)現此前并不知曉的大股東資金占用、違規(guī)擔保等遺留問題,那么就需適當追究國資買殼決策以及執(zhí)行人的責任,如果其中觸犯刑法,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一些地方可能制定國有資產證券化率目標,并到二級市場買殼,再裝入大量國有資產,這似乎是個捷徑。以前企業(yè)上市難、殼資源寶貴時期,國資買殼或許還有一定理由,但現在國資買殼可以說意義不大、缺乏理由。注冊制的實施大幅提高企業(yè)上市效率,殼價總體呈現下降趨勢,投機炒殼之路基本封堵,高價買來的殼,未來或面臨貶值的趨勢。
而國資買殼想要裝入國企資產,如果國企質量一般,即便裝入上市公司,在價格發(fā)現功能趨于健全的市場,其估值也難以樂觀。如果裝入的國企屬于優(yōu)質資產,由于殼公司的黑歷史,反而可能影響國企應該享受的正常估值,還不如國企通過IPO直接上市。
國資推動資產證券化,其好處包括增強資產的流動性、獲得低成本融資、方便管理資產負債等。比如對于流動性差的國資,通過證券化可以轉化為在市場交易的證券,國資可以選擇隨時變賣退出,再投入到新的領域,從而優(yōu)化資產結構??梢哉f,國有資產證券化,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國資配置,推動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相互合理流動,帶動盤活國有資產,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但地方政府要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率,并不能簡單在股市不計成本豪奪上市公司控制權,這容易引發(fā)利益輸送等問題。建議地方國資委可加強頂層設計以及資源配置力度,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yè)IPO上市,亦可利用現有的國有控股上市平臺,推動公司整體上市,或裝入同類業(yè)務資產、關聯(lián)資產。發(fā)行債券也可納入廣義的證券化率,由此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yè)(公司)發(fā)行企業(yè)(公司)債券,拓展融資渠道。
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率并非終極目標,終極目標應該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此地方國資委要加強和完善國有控股企業(yè)的公司治理,依據股權關系向企業(yè)委派董事或提名董事人選,強化對外部董事的監(jiān)督管理,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對不同功能定位、不同行業(yè)領域、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企業(yè)實行分類、差異化考核,同時加強與委派董事等溝通聯(lián)絡,從而更好落實出資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