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躍翔 陶慧敏 童海燕 戴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進行性、部分可逆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成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COPD患者在早期時癥狀不明顯,然而部分患者的肺損傷可能發(fā)展迅速,若不及時發(fā)現(xiàn)并干預治療,患者到晚期通氣功能則會受阻加重,臨床預后差。目前提高COPD患者的篩查率,及早診斷并進行及時干預治療已成為臨床上亟待解決的問題。COPD患者早期肺損傷時常未出現(xiàn)明顯的肺功能改變,僅憑肺功能檢查(PFT)可能會造成疾病診斷的假陰性[2]。數(shù)字肺三維成像(DL3DI)技術是一種可檢測COPD患者肺氣腫、氣道分析等結果的新型技術,可作為目前評估COPD功能學及形態(tài)學的重要檢測方法,可對肺部疾病進行定位、定性、定量分析,能靈敏反映小氣道功能的改變[3-4]。本研究探討DL3DI技術聯(lián)合PFT在反映小氣道功能的改變和COPD早期篩查中的臨床價值。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蘭溪市人民醫(yī)院PFT患者156例。一秒率>70%并小氣道氣流受阻的患者100例為觀察組。無氣流受限且一秒率>70%的患者56例為對照組。(1)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年齡35~70歲;②符合COPD早期至少一項以下條件[5]:①一秒率小于正常值下限(LLN)或者CT影像學異?;騀EV1年下降>60 mL。②輕癥COPD(GOLD-I/II級);③常規(guī)PFT檢查中小氣道氣流受阻且一秒率>70%。排除標準:①呼吸衰竭;②有肺部手術史;③肺癌,肺部感染或其他肺部疾患者。對照組納入標準:肺功能正常的患者,一秒率>70%且無氣流受限。排除標準:①有肺部手術史的患者;②有明顯呼吸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經(jīng)蘭溪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收集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民族、職業(yè)、身高、體重、吸煙史、合并癥等。(1)PFT:記錄PFT相關指標,第一秒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殘氣比、肺總量、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肺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等。(2)肺氣腫DL3DI技術定量分析:所有患者行呼吸雙相CT掃描,圖像傳至FACT Medical Imaging System后處理工作站,應用肺部CT圖像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全自動分析軟件進行測量分析,獲得參數(shù):肺容積(PV)、小氣道病變區(qū)(PRM fSAD)、肺氣腫區(qū)(PRM Emph)、低于-950 HU的低密度衰減區(qū)(LAA950%)。(3)DL3DI技術定量氣道分析:將CT圖像傳至GE CT 2010版后處理工作站,計算出左/右肺上葉尖后段和左/右肺下葉后基底段的第5~7級支氣管的管腔直徑、管壁厚度、壁厚直徑比、管腔面積、管壁面積比。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DL3DI技術指標與PFT指標的相關性用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歸擬合診斷模型并用ROC曲線分析驗證模型的診斷效能。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1 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PFT各參數(shù)比較 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肺功能相關參數(shù)的比較(±s)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肺功能相關參數(shù)的比較(±s)
n 一秒率 FEV1(L) FEV1% MEF25-75 MEF25 MEF50 MEF75 PEF DLCO%對照組 56 85.57±4.28 2.86±0.63 93.26±9.38 3.45±1.19 1.58±0.62 4.02±0.87 7.01±1.60 7.67±1.64 81.94±7.29觀察組 100 74.38±6.14 2.19±0.56 82.79±10.34 1.83±0.55 0.79±0.33 2.43±0.76 4.38±1.29 5.37±1.56 88.12±11.68 t值 12.38 6.09 5.94 8.76 8.08 10.51 9.66 7.87 -3.78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DL3DI技術指標比較 見表3~4。
表3 兩組定量CT肺氣腫相關參數(shù)比較(±s)
表3 兩組定量CT肺氣腫相關參數(shù)比較(±s)
n 管腔直徑 管壁厚度 管腔面積 管壁面積比 壁厚直徑比5級 對照組(n=56) 4.29±0.11 1.24±0.13 15.23±1.6459.87±4.2320.07±2.09觀察組(n=100)4.02±0.06 1.61±0.14 12.06±0.7970.45±4.6223.13±1.45 t值 15.51 -15.30 12.40 -13.37 -8.90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6級 對照組(n=56) 3.26±0.13 1.18±0.10 8.89±0.84 63.87±2.3219.43±1.48觀察組(n=100)3.01±0.07 1.55±0.24 6.54±0.76 71.43±1.8524.57±1.73 t值 12.17 -12.64 15.93 -19.20 -18.07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7級 對照組(n=56) 2.25±0.13 1.01±0.05 5.54±0.82 64.28±3.0119.89±1.47觀察組(n=100)1.98±0.06 1.23±0.10 3.13±0.59 71.64±2.0323.57±1.82 t值 13.38 -17.10 17.73 -14.94 -12.7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4 兩組定量CT氣道分析相關參數(shù)比較(±s)
表4 兩組定量CT氣道分析相關參數(shù)比較(±s)
n PV LAA950% PRM fsad(%) PRM Emph(%)對照組 56 4.54±0.45 3.24±0.33 12.08±2.73 0.06±0.04觀察組 100 5.66±0.73 5.47±0.54 18.56±2.19 0.62±0.10 t值 -11.02 -29.78 -13.97 -46.3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4 第7級支氣管數(shù)字肺三維成像技術指標與PFT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第7級支氣管的管壁面積比(WA%)、PRM fSAD和壁厚直徑比(TDR)分別與PFT各指標均呈負相關,管腔面積(LA)與PFT各指標均呈正相關(P<0.001),見圖1。
2.5 數(shù)字肺三維成像技術指標在COPD的早期診斷中的ROC曲線分析 將數(shù)字肺三維成像技術指標均納入Logistic 回歸分析進行擬合COPD早期診斷模型,最終小氣道病變區(qū)(PRM fSAD)和7級管腔面積(LA)的聯(lián)合分析被納入最優(yōu)模型。PRM fSAD和LA的聯(lián)合分析診斷早期COPD的ROC曲線分析得出曲線下面積為0.985,敏感度為91.3%,特異度為98.9%。見圖2。
圖1-A PRM fSAD與一秒率的相關性
圖1-B 7級TDR與一秒率的相關性
圖1-C 7級WA%與一秒率的相關性
圖1-D 7級LA與一秒率的相關性
圖2 PRM fSAD和7級管腔面積聯(lián)合診斷早期COPD的ROC曲線分析
COPD患者發(fā)病早期主要以小氣道慢性炎癥為主要癥狀,分為功能性和結構性的改變。由于目前常規(guī)方法的局限性,尋找新型技術方法提高COPD患者的早期發(fā)現(xiàn)率,是預防COPD急性加重及提高預后的關鍵[6-7]。早期COPD指最終導致COPD病理改變的起始事件或狀態(tài)。隨著時間推移,會發(fā)展成有臨床表現(xiàn)的COPD。有研究報道支氣管的管壁厚度、壁厚直徑比、管壁面積比、管腔直徑、管腔面積能有效評估小氣道病變[8]。在評估肺氣腫定量分析方面,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報道的DL3DI技術指標有PV、PRM Emph、PRM fSAD、LAA950%等;在定量氣道分析方面,國內(nèi)外研究報道的DL3DI技術指標主要有第5、6、7級支氣管的管壁厚度、壁厚直徑比、管壁面積比、管腔直徑、管腔面積[6]。本研究也采用這些指標進行分析,并采用DL3DI技術評估肺通氣功能變化。利用其提取醫(yī)學影像中的相關信息,對疑似病變組織及各種組織的自動檢測、分割、存儲、三維可視化、量化分析,并自動生成報告,可直觀、立體對病灶的發(fā)展及其變化進行準確評估[9-10]。雖然目前PFT仍是評估氣流受限和診斷COPD的金標準,但對患者的依從性及檢查配合度的要求較高;另外,PFT對COPD患者早期診斷的敏感度有所欠缺。
SURYA等[10]研究表明與近端支氣管參數(shù)相比,遠端參數(shù)與COPD小氣道氣流受限具有更強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第7級支氣管的管壁厚度、壁厚直徑比、管壁面積比、管腔直徑、管腔面積與PFT的各指標相關性均存在相關性,與陶慧敏研究[7]結果相符合。同時,HOGG等[11]研究顯示,小氣道氣流受限、炎癥及其滲出程度和FEV1、FEV1%、一秒率密切相關。MEF25-75、MEF25、MEF50、MEF75、PEF可提示小氣道通氣功能受限[12]。另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肺一氧化碳彌散量下降的正常吸煙者也會逐漸進展成為COPD[13]。本研究結果表明,DL3DI能有效評估COPD患者的小氣道通氣功能變化,這結果與NAKANO等[14]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DL3DI能有效評估小氣道功能變化,聯(lián)合PFT對COPD患者進行早期個體化診療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中納入的研究人群較少,可能需要更大樣本進一步探討或驗證DL3DI聯(lián)合PET的應用價值,以期該技術能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