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彤煒
似乎在一夜間,濟南由秋入冬了。漫步在甲子湖畔,看泛黃的樹葉在枝頭旋轉(zhuǎn)、跳躍,而后飄然落下,聽不遠處傳來的歡笑聲,感官被各種美好的事物一點點喚醒?;厥装l(fā)現(xiàn),踏入濟南大學這所美麗的校園已3月有余。
高考就像一道分割線,寒窗苦讀12載的我們就此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軌跡。有幸地是,我來到了濟南大學文學院,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們一起,在這里綻放青春,起航夢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庇兄晡拿}的濟南,人文淵藪,令人艷羨。自幼就夢想成為“二安”那樣的俊杰,此番就讀文學院,我仿佛如鳥歸林,如魚歸淵。因為文學院是濟南大學建制最早的學院之一,發(fā)展40余年來始終秉持著“文心養(yǎng)正,弘毅致遠”的院訓,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為省內(nèi)外教育行業(yè)輸送了大批中文師范人才。這里有著一批學術(shù)水平超高的師資團隊以及良好的學術(shù)氛圍,著名書法家黃斌、詩人路也等享譽全國。在這里,一代代師生薪火相傳,發(fā)奮進取,是學子們心之向往的地方。
唐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韓愈在《符讀書城南》中說過,“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勤學是獲得學識的必由之路。大學,正是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殿堂,是一個灌注著理想與希望的地方,在享受大學愉悅時光的同時,我們更要好好把握4年的光陰,努力挖掘自我潛力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當下,于我們而言,正是機遇與挑戰(zhàn)交織的時代,它充滿著理想與抱負,也面臨著坎坷與風險。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趕上了歷史的快車,邁入了時代的新征程,這也意味著我們肩負了更加偉大的重任。記得《覺醒年代》中,青年毛澤東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脫穎而出,成就大事。大學不是我們求學生涯的終點,而是其中的一個節(jié)點。不負時光,繼續(xù)拼搏,踔礪前行,奮發(fā)有為,才是當代大學生應(yīng)有的模樣。俞敏洪曾在大學4年中閱讀過800余本書籍,為他后來創(chuàng)辦教育巨頭新東方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這也充分地說明了今天的讀書是為了將來更加豐富的人生,在大學4年里充分汲取營養(yǎng)將為我們?nèi)蘸笳钩岣唢w做好鋪墊。
100多年前,新文化運動的倡導(dǎo)者和發(fā)起者陳獨秀先生曾提出了“新青年的六條標準”,在當今社會,我認為新時代青年也應(yīng)具有六條標準:勤奮的而非懶惰的,思辨的而非從眾的,潛心的而非浮躁的,自律的而非放縱的,正義的而非懦弱的,健壯的而非體弱的。加入文學院,我們的人生就正式掀開了新的一頁。從此,筆桿就是我們?nèi)松v飛的引擎!
在大學4年里,我們要充分把握每一個機會,多泡圖書館、自習室,多讀好書,提升自身素養(yǎng),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不斷嘗試新鮮事物,發(fā)掘自己的未知領(lǐng)域,積極與老師同學交流,豐富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不要放松,更不要懈怠。目標催生信念,信念就是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羅盤,我們要握緊手中筆桿,或像路也老師一樣,桃李芬芳,教澤綿長;或從業(yè)新聞,做社會生活的真實記錄者,講真話,堅持真理;或毅然從軍,為部隊文化建設(shè)增光添彩……我們會在這些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凡的事情。
秋去冬來,我們懷揣著最初的夢想,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抬望眼,星空中、燦陽里、麥田上、校園里,處處閃耀著希望的光芒。我們定會帶著驕傲的笑容,步步實現(xiàn)規(guī)劃與展望,不枉盛世,不負時代,不惜青春,只爭朝夕,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我們要用全部的努力,來成就更好的自己,與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