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劼
面對“柬埔寨血奴案”,不少網(wǎng)民堅守著自己的無知,伸張著所謂的正義,毫無理智地輸出情緒,為了金錢與流量煽風點火,讓這個網(wǎng)絡世界里的黑暗面荼毒我們的思想。時代雖不因我的認識而改變,但我仍想做的是為離不開網(wǎng)絡的現(xiàn)代人提出一點懇切的希望。
請理智地看待問題,對眼前的事物保持合理的懷疑。
與信息數(shù)量越來越不成正比的是,我們離事實的“真相”越來越遠。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如同生活在水缸中的魚,事實被繁雜的觀點所扭曲,我們看到的只有經過水和玻璃折射的光,卻以為那是不容辯駁的真相。我們將這種“真相”不加分辨地傳遞給別人,從而讓圍繞我們的繭房愈加堅固。
數(shù)不清的反轉事件不止一次地證明了真相距離我們預想的距離之遠。我們?yōu)樽筒皣嵔恪甭坊⒍聦汃R,霸氣解決車位占用的行為拍手叫好,得知她因此事被刑拘后才發(fā)現(xiàn)一切不過是炒作;我們聲討清華大學“猥褻”學姐的學生,看了錄像后才恍然發(fā)現(xiàn)“猥褻”的荒謬。一段短短的視頻,一篇情感充沛的小作文,經過炒作和所謂的“分析”,就能牽動無數(shù)的流量。披露細節(jié),添油加醋,無數(shù)網(wǎng)友宣揚著自己的正義,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是制造輿論的工具,堅信的“真相”不過是可笑的謬論,下一次卻又重蹈覆轍。而自己一次次不負責任的言論,已經對相關當事人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精神傷害。
我們應當記住《沉思錄》中的一句話:“我們看到的一切只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不要輕信沒有證據(jù)的猜測,不要為刻意的煽動“義憤填膺”,撥開迷霧,才能看到真相。
請保持理性的思維,不被洶涌的情緒裹挾。
不知何時,理性似乎成了一個貶義詞,講邏輯與道理的人被扣上“理中客”的帽子,人們似乎變得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自以為是的“真相”,理智的中立成了一種錯誤,立場成了戰(zhàn)爭的軍服。就像尼采說的那樣:“莊嚴的冥想形式使冥想者成了被嘲笑的對象,人們也不再能接受一個古老的智者。”
有人說:“在大是大非面前,談什么理智?”可請問,沒有理智,你又拿什么來判斷大是大非呢?靠自媒體為流量制造的新聞嗎?靠網(wǎng)絡上漫天亂飛的“暴論”嗎?還是靠自己肆意沖動,不加控制的情緒呢?人不能失去理性,否則情緒的洪流將讓我們失去進化帶來的尊嚴,也會讓我們成為資本肆意操縱的對象。我們?yōu)閯e人一點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無理謾罵,自私地禁止他人的“異見”;為明星間雞毛蒜皮的小事“開撕”,無腦地維護自家的偶像。我們把容不得一點批評稱作愛國,又對國家宣稱的進步表示“贏麻了”;我們曾經瘋狂地造神,如今又為神的跌落狂歡。有什么意義?看不到友好,只剩戾氣,見不到理性,只剩偏激。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我們需要理性的回歸,“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唯有理性地棲居在這網(wǎng)絡世界,人類才擁有超越其他萬物的尊嚴,才能在沸騰的信息時代保持清醒的自我。
評點:文章很好地表現(xiàn)出作者出眾的理性思維能力。在題目中就表明了觀點:要理性思考。在具體論證中,借助于“于內,保持合理的懷疑”“于外,不被洶涌的情緒裹挾”這兩個分論點,運用大量的社會鮮活事例,“噸姐”、清華“猥褻”生等,恰到好處的名人名言,《沉思錄》、尼采等增加了論證的說服力,論證時,論據(jù)和論點結合緊密,整個文章結構清晰,邏輯嚴密,認識深刻。
結語
縱觀高中必修選修教材,有很多理性思維嚴密、邏輯性強的論述類文章。例如:《諫逐客書》《師說》《六國論》《拿來主義》等等,都很經典,邏輯縝密,論證精妙。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除了對文本產生感性認識以外,還要對這些文章進行深入剖析,充分挖掘與利用教材中的理性思維,促進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側重于揣摩、理解概念的準確性,結構的嚴密性,觀點與材料的一致性,觀點論述的深刻性和新穎性,以此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思維認識與語言表達的創(chuàng)新之處。認真研讀揣摩,定能充分感受理性思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