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李干榮
不久前,回了一趟湖北黃梅老家,吃到了久違的觀音豆腐,回來后,觀音豆腐那清新爽口的滋味,一直在我關于吃的意識里恣意游走,攪得我思緒不得安寧,如是,寫了以下的文字,撫慰我不太安分的意念。
回家第二天上午9時許,小妹說,松哥去山上采觀音樹葉子了,中午你們可以吃到觀音豆腐。聽了小妹的話,我心里十分期待,口中竟不自覺地分泌出許多似帶有家鄉(xiāng)煙火味道的口水來。到了中午,我們果然吃到了期待已久的觀音豆腐,真切地感受到那股醇正的家鄉(xiāng)滋味。
所謂觀音豆腐就是用家鄉(xiāng)山上采回的觀音樹葉做成的綠色豆腐。觀音樹在我們老家山上四處可見,和其它小樹一樣自由地生長在山野。觀音樹都不是太大,也就三四尺高,葉子綠綠的、厚厚的,看上去葉汁很豐厚的樣子,有的樹枝上還長著青青的小果子,成熟時則變成烏紫色。
吃觀音豆腐是我童年夏日快樂的記憶。那時,夏天想吃觀音豆腐了,就提著籃子,有時甚至空著手就走出家門,到山中去采觀音樹葉回來自己做。記得在老家屋后的竹林里就長有觀音樹枝,見到觀音葉后,我們有時直接用一只手把觀音樹葉連枝折斷,放到另一只手里攥著,再去尋找新的觀音樹葉。要是帶了籃子,就把觀音樹葉子放到籃子里面。有時,我們一邊采觀音樹葉一邊吃那烏紫色的果子,這時,貪吃的嘴就像涂了一層紫色的唇膏,樣子有些滑稽。當感覺觀音樹葉采到能夠打一盆觀音豆腐時,我們就一路奔跑一路歡笑打道回府。
觀音豆腐的制作其實很簡單。先將采好的觀音樹葉從枝條上摘下來,放到一個大的水盆里用清水洗干凈,再換上一盆干凈的清水,把觀音樹葉浸泡在水里。然后,或直接用手把觀音樹葉帶著水進行撕抓,或者雙手用力進行揉搓,這個過程其實就是通過撕抓、揉搓將觀音樹葉進行粉碎,主要是讓觀音樹葉的汁液充分地融入水中。這個操作有點類似于我們做黃豆豆腐時的磨豆腐,只不過做觀音豆腐是用手撕觀音葉來完成的。撕觀音樹葉的時候,能聞到一股特別的味道,這種味道既有一種清清的青草幽香,又有一股清冽山泉的甘甜之味,還有一種類似于皂角的澀味。反復揉搓后,當觀音樹枝的枝梗、葉子和水的混和物顯得有些黏稠時,揉搓的過程就算完成,再找一塊紗布進行過濾,將碧綠的汁液倒進一個干凈的大臉盆里備用。
接著,從家里做飯的土灶灶膛里弄出半碗草木灰,一邊倒入清水,一邊用筷子進行攪拌,再用紗布把草木灰水進行過濾,然后將草木灰水作為做觀音豆腐的鹵汁倒入盆中點鹵,一邊倒入一邊用筷子輕輕攪動,感覺豆腐要成形時停下,把過濾的紗布罩在盆上,略等片刻,一盆觀音豆腐就做成了。
做好的觀音豆腐碧綠碧綠的,與帶著花紋圖案的臉盆交相映襯,煞是好看。用刀輕輕地在豆腐上進行刻劃,劃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塊后,我們就可開吃了。觀音豆腐的吃法更是簡單,可用手隨意拿起一塊放到嘴里就吃,也可放到碗里劃成更小的方塊,佐以辣椒、蔥花、蒜末或者是白糖調拌著吃,還可以用少許清油放在鍋里煎著吃……不管何種吃法,觀音豆腐入口柔滑、清香爽口,別有一番風味。
我特地百度了一下:觀音豆腐是由一種野生灌木——腐婢樹葉特制而成的。至于為何叫觀音豆腐,源自一個美麗而傷感的傳說。很久以前,人間發(fā)生饑荒,難民無數,尸橫遍野。觀音不忍,用楊柳枝灑甘露于人間。甘露灑到之處,長出了簇簇綠樹,饑民摘葉取其汁加灰做成“豆腐”食用,挨過了饑荒。觀音豆腐因此得名,同時,也有叫“神仙豆腐”的。
我們老家的觀音樹葉是不是觀音菩薩用楊柳枝灑甘露后才長成的不得而知,但是,家鄉(xiāng)的觀音豆腐真的很好吃。小時候,奶奶對我說過,觀音豆腐曾是家鄉(xiāng)的救命豆腐。上世紀50年代末,有段時間特別缺少糧食,觀音豆腐成了鄉(xiāng)親們的救命食物。如今,生活美好、物質豐富,觀音豆腐不僅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特色美食,更是傳承家鄉(xiāng)美食文化的媒介。
如有機會,帶你去我老家,親自做觀音豆腐給你吃,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