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宇,陵軍成
(1.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中心祁連自然保護站,甘肅 武威 733000;2.甘肅省天祝縣林業(yè)工作站,甘肅 天祝 733299)
榆樹為榆科(Ulmaceae)榆屬(UlmusL.)植物的總稱,全世界約有40余種,在我國有24種,廣泛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qū)[1]。榆樹為陽性喜光樹種,耐旱、耐寒、耐瘠薄,根系發(fā)達、抗風固土、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快、壽命長,可作為西北荒漠、華北丘陵和東北荒山造林樹種。近年來隨著榆樹品種的不斷引進和新品種的選育,許多品種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如金葉榆(Ulmuspumila‘Jinye’)和大葉垂榆(Ulmusamericana‘Pendula’)等。在園林綠化中將速生和樹干通直的榆樹種或品種作砧木,將具有一定觀賞性的種或品種作接穗,通過高接培育出形態(tài)各異和葉色多樣的高干行道樹,給城市和鄉(xiāng)村綠化帶來靚麗的風景線。但在綠化中也發(fā)現(xiàn)部分榆樹嫁接苗砧穗親和力較差,嫁接苗栽植后成活率低,生長停滯不前,栽植后需不斷補栽、更換死樹或殘樹,給綠化效果的整潔性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也提高了綠化成本。本試驗在祁連山地區(qū)研究了不同榆樹砧穗組合的嫁接親和力,從嫁接成活率、接穗和砧木相互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期篩選出該地區(qū)親和力較高的砧穗組合,為高原城市園林綠化提供優(yōu)良的榆樹嫁接苗。
試驗地位于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生態(tài)投資有限石達坂苗圃,該地位于祁連山北麓淺山區(qū),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海拔2450m,年均氣溫2.8℃,年均降雨量500mm,土壤類型為沙壤土,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近年來隨著祁連山地區(qū)城鄉(xiāng)綠化對苗木品種的多元化需求,該地開展了一系列綠化苗木的引種和馴化栽培試驗,選育和培育了一定數(shù)量的新品種,豐富了當?shù)鼐G化樹種。
2018年3月上旬調(diào)入白榆(UlmuspumilaL.)和速生白榆(Ulmuspumila‘Baiwayihao’)苗木為砧木,2019年3月上旬調(diào)入金葉榆、大葉垂榆和裂葉榆[Ulmuslaciniata(Trantv.)Mayr.]枝條為接穗。不同砧穗來源、規(guī)格和特性如表1。砧木白榆和速生白榆選擇生長健壯、樹干通直、無病蟲害的實生苗,調(diào)運時帶30cm土球,按株行距1m×2m定植,定植后第2年春季進行嫁接。接穗金葉榆、大葉垂榆和裂葉榆在樹齡10-15a母株上采集,采集時選擇南面外圍樹冠,芽體飽滿、無病蟲害、木質(zhì)化充分、健壯的一年生枝條,調(diào)運時用塑料袋包裹,防止失水干枯,調(diào)入后埋入濕河沙中保存,嫁接前取出剪截插條。
表1 不同砧來源、規(guī)格和特性概況
高干嫁接:2019年3月上旬嫁接前14d對定植的砧木進行灌水,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70%-80%,待地表不粘腳時入園剪截砧木,定干高度1.8m,剪截斷面保持平滑。從濕河沙中挖出調(diào)入的枝條,選擇富有彈性,顏色青綠枝條,在中部剪取長度5-10cm,有2-3個飽滿芽的枝段作接穗。嫁接時用嫁接刀將接穗基部削成一個單面楔形。長度約4cm。然后在砧木剪截斷面北面用嫁接刀垂直斷面切1刀,切口約4cm,用指甲輕輕剝離切口皮層,使其與木質(zhì)部分離,將剪削后的接穗沿切口插入。用寬4cm塑料薄膜綁扎砧木斷面和接口,接穗頂部套透明塑料袋,袋底綁扎在砧木上,形成密閉環(huán)境,減少砧木剪口斷面和接穗表面蒸騰失水。不同砧穗組合100株為1小區(qū),隨機區(qū)組,重復(fù)3次。
后期管理:嫁接后及時灌水,以后根據(jù)土壤和氣候情況適時適量灌水,定時松土除草。嫁接后隨時觀察接穗萌芽情況,7d后如接穗青綠、芽鱗開裂露綠可初步判定為成活,15d后如接穗萌芽生長,嫩芽2-3cm時,摘除塑料袋正常生長,摘袋時間應(yīng)選擇在陰天或晴天日落后進行。摘袋后及時觀察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如有蚜蟲為害嫩梢,要及時噴灑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進行防治。當接穗嫩梢長至10-15cm時,及時去除嫁接口塑料薄膜包扎帶。砧木主干和根莖部萌發(fā)的嫩梢和根蘗苗要及時抹除。嫁接成活后,7月上旬每株追施尿素20g(N≥46%),9月中旬每株追施磷酸二胺30g(N≥18%、P2O5≥46%),追肥時離樹干40cm進行開溝環(huán)施,進入10月后停止追肥,減少灌水,促進接穗嫩梢木質(zhì)化。
數(shù)據(jù)采集:嫁接后30d統(tǒng)計接穗成活率。2019年12月底每小區(qū)隨機抽取10株測定接穗新梢長度和基部粗度。2021年12月底統(tǒng)計接穗保存率。每小區(qū)隨機抽取10株測定砧木胸徑(樹干地表以上1.2m處直徑)和根長,統(tǒng)計根系數(shù)。新梢長度、根長用鋼卷尺測定,新梢基部粗度、砧木胸徑用電子游標卡尺測定。并觀察嫁接口的愈合情況,用優(yōu)、良、差進行直觀評價。
成活率(%)=(接穗成活株數(shù)/嫁接株數(shù))×100%
保存率(%)=(成活接穗保存株數(shù)/嫁接株數(shù))×100%
采集的數(shù)據(jù)求平均值,利用Excel2003和DPS9.05軟件進行新復(fù)極差Duncan多重比較和顯著性分析。
表1 不同砧穗組合的嫁接成活率
從表1可以看出,相同接穗條件下,白榆作砧木的嫁接成活率高于速生白榆作砧木,相同砧木條件下,大葉垂榆作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裂葉榆次之,金葉榆最低。不同砧穗組合中白榆-大葉垂榆組合的嫁接成活率最高,為92.67%,較最低值速生白榆-金葉榆組合的嫁接成活率58.33%提高了58.87%。不同砧穗組合嫁接成活率由高到低的排序為白榆-大葉垂榆>速生白榆-大葉垂榆>白榆-裂葉榆>速生白榆-裂葉榆>白榆-金葉榆>速生白榆-金葉榆。
表2所示,相同接穗條件下,白榆作砧木的接穗新梢長度、粗度和保存率均高于速生白榆作砧木,相同砧木條件下,大葉垂榆作接穗的接穗新梢長度、粗度和保存率最高,裂葉榆次之,金葉榆最低。不同砧穗組合中白榆-大葉垂榆組合的接穗新梢長度、粗度和保存率最高,分別為58.43cm、25.33mm和90.33%,較最低值速生白榆-金葉榆組合的接穗新梢長度22.36cm、新梢粗度13.47mm、保存率54.00%分別提高了161.31%、88.05%、67.28%。不同砧穗組合接穗新梢長度、新梢粗度和保存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為白榆-大葉垂榆>速生白榆-大葉垂榆>白榆-裂葉榆>速生白榆-裂葉榆>白榆-金葉榆>速生白榆-金葉榆。
表2 不同砧穗組合的接穗生長量
表3所示,相同接穗條件下,速生白榆作砧木的砧木胸徑、根長和根系數(shù)均高于白榆作砧木,相同砧木條件下,大葉垂榆作接穗的砧木胸徑、根長和根系數(shù)最高,裂葉榆次之,金葉榆最低。不同砧穗組合中速生白榆-大葉垂榆組合的砧木胸徑、根長和根系數(shù)最高,分別為47.16mm、72.45cm和48.25條/株,較最低值白榆-金葉榆組合的砧木胸徑40.98mm、根長58.59cm、根系數(shù)28.45條/株分別提高了15.08%、23.66%、69.60%。不同砧穗組合砧木胸徑、根長和根系數(shù)由高到低的排序均為速生白榆-大葉垂榆>白榆-大葉垂榆>速生白榆-裂葉榆>速生白榆-金葉榆>白榆-裂葉榆>白榆-金葉榆。
表3 不同砧穗組合的砧木生長量
試驗結(jié)果表明,榆樹不同砧穗組合對嫁接成活率、接穗和砧木生長量的影響差異較大,白榆和速生白榆作砧木,大葉垂榆和裂葉榆作接穗時,不同砧穗組合的成活率達76.67%-92.67%,嫁接3年后保存率達73.00%-90.33%,且接穗新梢生長量較高,在生產(chǎn)中具有一定的應(yīng)用前景。白榆和速生白榆作砧木,金葉榆作接穗時,成活率僅為58.33%-71.67%,嫁接3年后保存率僅為54.00%-67.67%,且接穗新梢生長量較低,在生產(chǎn)中需進一步開展篩選試驗。
嫁接是利用砧木的某些性狀和特性(如抗逆性)來適應(yīng)不良環(huán)境,擴大栽培范圍,又利用接穗能夠保持母本的優(yōu)良性狀,增加產(chǎn)量、改善品質(zhì)、提高栽培效益[2]。本試驗中利用砧木白榆和速生白榆的速生性和高干性,嫁接金葉榆、大葉垂榆和裂葉榆后克服了接穗生長緩慢,干性不強,抬高了接穗金葉榆、大葉垂榆和裂葉榆樹冠高度,提高了觀賞性,使其成為行道樹,不妨礙道路行人和車輛的通行。不同樹種或品種嫁接親和力與植物學上的親緣關(guān)系極為密切,同種內(nèi)的不同類型、品種間相互嫁接時,親和性高,很少有不親和現(xiàn)象發(fā)生。種間嫁接也常常表現(xiàn)親和,屬間嫁接有時也能成功,而科間嫁接實踐上都要失敗,但也有例外[3]。
不同砧穗嫁接不親和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砧穗不能相互愈合或雖能相互愈合,但接穗不萌發(fā),嫁接成活率低。還有接穗萌發(fā)后生長緩慢,未老先衰等,也有所謂推遲性不親和,即嫁接后雖能成活,但若干年后還會死亡,嫁接保存率較低。陳哲等[4-6]認為嫁接不親和主要由砧木和接穗在養(yǎng)分和生長上的差異造成。如營養(yǎng)物質(zhì)和生長習性相差過大,砧穗任何一方所吸收、同化或異化的物質(zhì)不能滿足另一方的需求,或者為另一方所拒絕,最終造成嫁接不親和。
砧木和接穗嫁接成活后,砧穗之間相互影響。砧木主要通過根系提供礦質(zhì)營養(yǎng)和水分等來控制接穗的長勢、果實品質(zhì)和適應(yīng)力等。接穗主要通過光合產(chǎn)物的合成和輸送等來影響砧木根系和樹干生長[7-8]。本試驗中相同砧木白榆或速生白榆嫁接條件下,嫁接金葉榆、大葉垂榆和裂葉榆后樹干胸徑、根長和根系數(shù)的差異,可能說明了這一點。
嫁接后砧穗愈合和成活率除受砧穗種或品種間親和力等內(nèi)因影響外,可能還受嫁接時期、氣溫、濕度、土壤水分和嫁接方法等外因影響,在園林綠化榆樹高干嫁接育苗中還有待開展更多砧穗組合親和性研究和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或嫁接方法下的田間篩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