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類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研究綜述

2023-01-09 21:14戴淑琳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人類基因倫理基因

戴淑琳,姜 萍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人類基因增強問題最早源于學術界對于利用NBIC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認知科學)改善人類生命質(zhì)量,提升和擴展人技能的討論。隨著NBIC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融合,科學知識與技術的綜合運用實現(xiàn)了技術與身體的互相建構,在最初的醫(yī)療應用過程中,人們看到了這些新興技術在人體增強中的可能。

20世紀初,美國與歐盟先后發(fā)布了《用以增強人類功能的技術的匯合: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及認知科學(NBIC)》(2003,美國)、《超越療法:生物技術和追求幸福的權利》(2003,美國)、《技術匯聚——塑造歐洲社會的未來》(2004,歐盟)、《人類增強》(2009,歐盟),這四份重要報告引起了全球范圍內(nèi)超人類主義者與生物保守主義者對人類增強的激烈爭論。超人類主義主張利用高技術改善人類整體,提升生活質(zhì)量,消除社會不公平,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人類福祉。保守主義則認為,人類不應該妄想通過高科技改變?nèi)祟悆|萬年來形成的自然狀態(tài)和干預物種進化過程,否則會為人類帶來難以想象的危害。部分宗教人士同樣反對人類增強,他們認為增強是對上帝意志與宗教文化的褻瀆。

2018年,中國科學家賀建奎主導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fā)生后,有關人類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的相關問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與技術應用相關的倫理問題及發(fā)展前景成為近年來各國政府和學術界關注的重點問題。對于當下的研究現(xiàn)狀,有必要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和問題進行梳理,分析當前研究中的貢獻與不足,并對人類基因增強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研究的未來方向進行探討。

一、人類基因增強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研究的現(xiàn)狀

理論上可以實現(xiàn)的人類基因增強包括認知、體貌、壽命、道德等方面的強化,受制于技術成熟度與科學知識的有限性,任意實現(xiàn)基因增強的難度還較大。基于當下的技術手段和可預見的增強效果,國內(nèi)外學者提出人類基因增強技術應用將會引發(fā)安全、公平性、人類尊嚴和后人類等倫理問題。

(一)安全方面的倫理問題

1.隱私安全方面的倫理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以來,國外學者就格外關注人類基因信息的隱私安全,美、英、法、日、澳、德等發(fā)達國家紛紛從法律層面對個人基因權進行規(guī)定,基因信息、基因檢測結果也被承認為基因來源者的獨有財產(chǎn)。亞當·D·摩爾論證了個人的醫(yī)療記錄、基因圖譜以及基因增強相關的隱私權都屬于個人的無形財產(chǎn)。他提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應當保證政府和社會不會對這些私人財產(chǎn)造成侵犯[1]。甘紹平從保護個人心理敏感性的角度提出,基因信息與其他醫(yī)療信息最大的不同在于涉及到每位個體的獨特性,因而一個人的基因構造應當是其需要保護的核心領域[2]。由于基因信息的獨一無二、無可替代性,隨著基因增強技術與相關產(chǎn)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基因信息價值與財產(chǎn)性質(zhì)將不斷凸顯。作為一項潛在價值明顯的資源,與基因信息相關的產(chǎn)業(yè)領域自然而然地會成為企業(yè)效益爭奪之地。而在基因增強技術應用之前,勢必需要對個人基因信息進行采集儲存,在此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xiàn)個人基因信息在不知情、未被允許的情況下被私下泄漏、濫用等,從而侵犯了公民個人的知情權、同意權和隱私權。陳玉梅以發(fā)生于2009年的“中國基因歧視第一案”作為例證,說明個人基因信息一旦被以數(shù)據(jù)化的形式儲存,便會由政府、社會團體、商業(yè)組織等掌控,個人基因隱私權在此間極易受到侵犯[3]。

2.生物安全方面的倫理問題。除隱私安全問題外,人類基因增強技術的應用的潛在技術風險也可能會威脅人的生命權和健康安全。在眾多基因技術中,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在當前動植物領域和人類治療、增強中應用最為廣泛。較之前兩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雖然在操作的簡便性、精確性和脫靶率已有突破性的改善,但由于技術的不成熟性和復雜性,風險與收益仍然時刻處于博弈狀態(tài)。馬黨庫、姚萬勤[4]和陶應時、王國豫、毛新志[5]等國內(nèi)學者從技術研發(fā)過程與應用后可能帶來的生物安全問題這一角度,對基因編輯技術的人類增強應用提出反對觀點。當前,基因編輯技術在應用過程中還無法做到對所有基因都能進行精準的修改和刪除,盲目進行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基因組發(fā)生亂序甚至基因突變等嚴重負面影響,威脅人們的健康安全、侵害個體的生命權利。以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為例,在實際編輯過程中可能會引發(fā)健康風險、進化風險、遺傳風險等在內(nèi)的生物性風險。并且,由于基因增強具有不可逆性,任何基因操作失誤都是不可挽回的?;谶@種不可逆性,基因增強技術應用于改造和提升人類生命體的嚴重后果之一就是污染人類基因池,并且由于遺傳的穩(wěn)定性,還可能威脅到人類整體的生存安全。對于此問題,庫爾特·拜爾茨認為,在未來改良人類的計劃中,人們必須具備預見未來世界以確定有關增強目標的素質(zhì),但是在已然可見的對于未來規(guī)劃部分出現(xiàn)的荒誕不經(jīng)的錯誤預測中,人們就應該知道在實現(xiàn)人類增強過程中失策的可能性非常大[6]。

(二)公平性問題

學術界關于公平性問題的討論角度基本相似,主要圍繞代際公平與社會公平展開。

1.代際公平問題?;蛟鰪娂夹g賦予了個人根據(jù)偏好修飾干預基因的選擇權,突出表現(xiàn)為父母可以從第三人的角度為子女制定優(yōu)良基因,從而打造理想后代,但是這種權利和行為實際上侵害了下一代的選擇權[7]。個人成人之后具有自主性及自由選擇能力,這種自由或自主性根源于人們在出生時被賦予的各種因素組合的隨機性與偶然性,而基因干預破壞了這種隨機與偶然[8]。由于這種做法不可能考慮到未來的人是否同意被基因改造、是否認同父母的期望變成自己的期望,這類基因增強行為也被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稱為“特定類型的家長作風”[9]。對后代人為的基因增強,限制了后代生活方式的選擇,破壞了自由平等的人類關系,雖然被增強的子代在最初階段處于生殖細胞、胚胎狀態(tài),但是這類增強對象具有發(fā)育成人的潛力,其中的利益相關者就涉及到了未來的人,父母對生殖基因的增強行為實際是對子代自主權的侵犯,因而可以被視為代際正義問題。此外,代際公平還包括世代之間資源、機會分配相對公平。在基因增強技術的強勢助力下,人類將擁有更加漫長的壽命、更強大的能力,作為優(yōu)先應用基因增強技術的前代人,必然需要消耗更多屬于后代的資源。并且由于人類壽命的延長,可能出現(xiàn)遠超過原本四五代人的數(shù)個世代共存的社會現(xiàn)象,而前代人相對于后代人能夠更長久地占據(jù)社會提供的發(fā)展機會與平臺。一種不可避免的馬太效應將會在代際之間形成,“代際摩擦”取代“階級沖突”成為新的社會矛盾[10]。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著作《我們的后人類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后果》(Our Posthuman Future:Consequences of the Biotechnology Revolution)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人類壽命延長會對現(xiàn)存的大部分以年齡為特質(zhì)的等級結構產(chǎn)生肆虐性破壞,在各種社會等級結構中,原本一代人取代一代人的自然趨勢會被三四甚至五代人共存的場景所替代[11]66。社會資源、機會始終掌握在更加長壽、強壯、智慧的前代人手中,即使后代人同樣增強自身各方面性狀,但是由于前代人不愿退出歷史舞臺,作為后代的他們就很難踏足社會的金字塔尖。在這種發(fā)展趨勢下,后代能夠占有的社會資源、發(fā)展機會只會愈來愈少,各種資源與機會在代際之間不可能再實現(xiàn)公平分配。

2.社會公平問題。有別于代際公平,社會公平問題表現(xiàn)為,生活于同一時代的人類之間發(fā)生了權利、資源分配不公平現(xiàn)象。每個時代的社會都不可能做到對所有人都公平公正,但是至少應該盡可能保證相對公平的存在。貴族或者富人憑借本身的優(yōu)勢攫取部分特權,但是這些特權應不影響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由此產(chǎn)生的階級或者貧富差距不是永遠無法彌合的。與眾多特權的形成無差,利用基因增強技術對自身及后代的改良也會成為貴族和富人的特權。他們憑借這種技術與窮人繼續(xù)拉開差距,人類將被劃分為改良的和天生的兩個級別,由此造成的社會不公平則是不可彌合的[12]。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基因增強必然會被商業(yè)化,占有更多資源的人群自然能夠擁有增強后代的優(yōu)先權甚至專屬權,這將會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分化愈加嚴重,諸如平等、公正等重要的社會價值將會徹底消失[13]?;艚鹪谏俺霭娴淖詈笠槐緯洞髥栃〈稹?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中預言到:一群超級人類將通過基因工程,甩開其他人類,最終接管地球[14]。他認為未來富人會選擇花錢改造下一代的基因以提升記憶力、增強抗病能力、延長壽命,使后代在出生時便是同代中的佼佼者。而從基因?qū)用胬_的個體能力性狀差距,將會導致永久性的社會不公平。

(三)人類尊嚴問題

人類的萬年進化史和千年文明史發(fā)展形成了當今的人類社會,人被賦予尊嚴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核心成果。二戰(zhàn)期間,德國對殘疾人和精神病患實行了安樂死的T4計劃,這明顯是對其人權的剝奪、尊嚴的侵犯,因此后來的《德國基本法》將“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作為第一條寫入其中。國內(nèi)學者鄧曉芒通過對基因改造動機的道德批判,提出人類尊嚴是基因改造中的重要倫理問題。他認為,擁有尊嚴是人有別于動物的重要條件,而基因改造過程不可避免地將人作為動物一般的實驗對象,科學家和醫(yī)生運用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和改變作為人性物質(zhì)基礎的基因排序,人被動地成為科學家手中的物質(zhì)材料,這是對人格的蔑視和對彼岸世界的僭越,是對人類尊嚴的摧毀[15]。人類進化萬年的基本生物屬性在基因改造中被輕易更改,意味著人之本性及其擁有的一切也將被重新討論定義。朱振從道德哲學與法律哲學的角度提出,對人的生殖系基因進行改造實質(zhì)上是對人類的“再造”,進而可能改變近代以來法律關于人的定義、主體性、自由意志、行為自由、責任承擔等問題的理解[16]。這些問題涉及的幾個概念是由現(xiàn)代法哲學不證自明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概念的確定是構成人類人格、尊嚴、權利的基礎。在技術發(fā)展史中,人類從原始社會末期就處在被技術工具的不斷異化中。近代工業(yè)革命以來這一現(xiàn)象愈加明顯,而在基因增強過程中,人類作為最終的技術對象受到的異化將會是前所未有的。原本主宰萬物的智人整體降格,人的尊嚴將不再被提及。

國內(nèi)學者對基因增強普遍持反對態(tài)度,相關國際討論和各國政策也表現(xiàn)出基因改造尤其是生殖系基因改造并不受到認可和歡迎,但也有部分國外學者對這一問題保持中立或支持態(tài)度。比利時根特大學的兩名學者在研究生殖系基因編輯與人類尊嚴的關系過程中就提出,對尊嚴的關注并不能證明完全禁止,安全的可遺傳基因改造是合理的,不過可以通過告知實施輔助約束,以確保這種技術的應用不會影響對人類特征固有的價值判斷,從而導致對人的基本尊重減弱[17]。葡萄牙學者維拉·盧西亞·拉波索甚至認為不可變的基因組不能被視為個人擁有尊嚴的必要條件,基因改造不是對人類尊嚴的侵犯,而是對人類尊嚴的確認,因為增強(變得更強壯、更健康)對人類來說是自然的,是人類發(fā)展的標志,因而基因增強只是人類進化的另一種方式[18]。

(四)后人類問題

永生和后人類社會是人類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的極限暢想,中國古代神話和歷史、西亞蘇美爾神話、西方凱爾特神話、愛爾蘭民間傳說、挪威神話都有古人關于追求長生和非凡能力的記載。依托基因增強技術等現(xiàn)代科技,人類永生極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xiàn)實。但是,延長壽命或者永生可能為當代人所獲益,卻并不一定是后代人類和社會整體的福祉。一方面,有限的壽命使人們更加重視生命的意義,延長壽命或永生都將減損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并不利于社會和人類整體的有序發(fā)展[19]。另一方面,人類變得更長壽甚至永生之后,死亡率降到極低,資源加速消耗、環(huán)境污染加劇,后代人類的生存資源與空間被先代提前消耗,甚至不再有新一代人出生。瑞士學者尼克萊塔·亞科巴奇在反思壽命延長的道德和社會后果中提出,人人長壽甚至獲得永生的人類社會將會面臨嚴重的分化——社會不再進步,生活變得極其單調(diào),青春將會永遠消失,這種狀態(tài)下的人類或許已經(jīng)不是我們了解的人類了,對于永生和人性的定義自然也與當下不同了[20]。根據(jù)后人類主義的觀點,當前自然進化的人類在智能、體能、智力、健康以及壽命等方面都將遠遠落后于人工進化的后人類,因而人類注定會被這些后人類取代,雖然這些“后人類”依然是現(xiàn)在人類的后代,但一定不是現(xiàn)在所謂的人類,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地球文明在后人類社會將付之一炬[21]。弗朗西斯·福山也提了出相似的觀點,他認為當前生物技術帶來的最顯著的威脅在于,它有可能改變?nèi)诵圆⒁虼藢⑽覀冾I進歷史的“后人類”階段,然而人性的重要之處在于為我們作為物種的經(jīng)驗提供了穩(wěn)定的延續(xù)性,是界定我們最基本價值觀的重要條件[11]66。依據(jù)福山等學者的觀點,在人類增強的過程中“進化”出的異于、優(yōu)于當下人類的后人類必然是禍非福,后人類進程顯然會引發(fā)類似忒修斯悖論的新爭議。國內(nèi)學者田海平也認為基因增強會對人之自然本性產(chǎn)生控制干預作用。他提出,基因技術的增強應用已然展現(xiàn)出后人類的世界歷史進程,在后人類時代來到之前,生命倫理必須面對如何為人類的“道德希望”進行辯護的難題,人們尤其需要重新反思“人”與人的本質(zhì)的內(nèi)涵[22]。生物倫理學家喬治·安納斯和洛里·安德魯斯等人則更為極端地將導致后人類出現(xiàn)的生殖系基因增強視為與酷刑和種族滅絕一般的反人類罪行。他們提出,正常人類與經(jīng)過基因增強的后人類都會將對方視為威脅,從而極有可能出現(xiàn)一方為另一方所奴役和屠殺的暴行[23]。在安納斯等人的觀點中,后人類是一群可能滅絕正常人類的獨特實體。

根據(jù)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可知,國內(nèi)外學術界對于基因增強技術應用可能引發(fā)的倫理問題研究各有側重,因而對于該項技術應用與發(fā)展的態(tài)度存在差異。國外關于技術應用的倫理研究開始較早,態(tài)度較為分化,秉持保守觀點的學者通過分析具體倫理問題對技術應用提出反對意見,也有不少學者認為當下的技術手段已經(jīng)趨向成熟,基因增強技術的應用能夠改善人類生活,增進福祉。國內(nèi)多數(shù)學者則明確反對人類基因增強,認為這一技術應用背后潛藏巨大風險。另有部分學者認為,不必完全禁止基因技術的人類增強應用,隨著技術和倫理的協(xié)同發(fā)展,二者能夠在一定層面上達成共識。

二、人類基因增強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研究的基本評價

通過上文的研究可知,目前學術界對于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的倫理研究正處于深化的階段,在相關倫理問題研究方面已取得明顯學術成果,并且這些成果已經(jīng)成為人們制定技術應用政策法規(guī)的倫理依據(jù)。但在對文獻的歸納分析中也發(fā)現(xiàn),當前研究對于如何應對該項技術可能引發(fā)的倫理問題仍缺乏更具針對性的倫理探討。

(一)對促進學術發(fā)展和科學決策的貢獻

1.促進學術發(fā)展方面的貢獻??萍荚跒槿祟愃鶆?chuàng)造之時,其實就已經(jīng)被賦予了倫理的內(nèi)涵,作為人類實現(xiàn)自身福祉的活動,科研活動在本質(zhì)上也包含著人類的倫理追求[24]。因而基因增強技術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相關實驗應用的開展,不但是對自然科學領域的科研成果的豐富,也是對哲學人文領域相關技術應用倫理研究的拓展。在基因增強、腦機接口、神經(jīng)增強藥物等人類增強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首先形成了以尼克·波斯特洛姆、雷·庫茲韋爾為代表的超人類主義陣營和以福山、邁克爾·桑德爾和哈貝馬斯為代表的生物保守主義陣營,這些學者著書立作提出了許多代表性的思想觀點;同時技術增強功能的彰顯與相關倫理研究成果的出現(xiàn),也引起了公眾關于借助技術塑造身體、改造生命,從希望到不確定,再到深切憂慮的一系列反應變化[25]。此外,作為增強技術的一種,對于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以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研究,也為納米技術、信息技術、認知科學等其他人類增強技術應用的倫理研究起到借鑒之用。

2.提供科學決策依據(jù)的貢獻。與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相關的倫理問題的提出,也引起了全世界對于技術應用的積極關注,更為進一步開展問題治理提供了充分的倫理依據(jù)。較為知名的是由美國、英國、中國等多國科學院聯(lián)合舉辦的兩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International Summiton Human Genome Editing)。第一屆峰會集中討論了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的可能性以及技術在人身上的應用范圍,在人類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體細胞編輯與生殖系細胞編輯三方面達成初步共識,肯定了基礎研究的必要性,對體細胞編輯提出了四條原則作為要求[26]。這些討論成果由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整理為《人類基因組編輯:科學、倫理和監(jiān)管》報告,并于2017年2月14日向全世界發(fā)布。第二屆峰會集中討論了基因編輯應用于不可遺傳的疾病治療的進展和對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科研狀況及臨床應用潛力,提出了制定國際監(jiān)管框架的規(guī)劃和前景。受“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影響,中國對于技術應用的規(guī)范與相關問題的預防更加重視。在最近幾年發(fā)布的《生物醫(y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2019)、《刑法修正案(十一)》(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2021)等文件中分別對基因編輯等生物醫(yī)學新技術的研究、開發(fā)與應用行為從倫理甚至法律層面上提出嚴格的規(guī)范要求。在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2022)中,進一步明確了關于科技倫理的幾大原則,包括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命權利、堅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風險、保持公開透明。在官方發(fā)布的政策法規(guī)之外,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生命倫理專業(yè)委員會在2019年發(fā)布的《關于可遺傳基因組編輯的聲明》中,還提出應當盡快研究制定可遺傳基因組編輯的倫理框架。其內(nèi)容包括:基因組編輯用于人類生殖的前提、維護未來父母的權益、維護未來的人的利益、維護其他人和整個社會的利益,以及維護未來世代的利益[27]?;蛟鰪娂夹g的研發(fā)與應用不但需要遵循科技倫理的原則,更需要受到生命倫理的約束,任何涉及科研或技術應用的決策行為都應當以倫理的判斷為依據(jù)[28]??萍及l(fā)展需要與倫理相攜而行,對于技術應用的倫理研究為維護社會公正秩序而制定的相關法規(guī)提供了堅實的倫理支持。

(二)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研究而言,學術界關于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研究,在哲學反思深度、研究視角交叉廣度、概念與范圍明晰度等方面仍存在以下不足:

1.對于基因增強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的哲學反思不足。由于當前基因增強技術還不夠成熟,目前的研究多徘徊于理論階段,局限于對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的提出與分析,對當前技術研發(fā)與實驗現(xiàn)狀的了解不足,對于技術應用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后果及應對缺乏前瞻性的哲學思考。而且,學者們在對基因增強這項新興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進行研究時,多借助于生命倫理、醫(yī)學倫理中的有利、尊重、公正、互助、不傷害等一些通用性的倫理原則或倫理方法,始終沒有對該項技術應用展開針對性、系統(tǒng)性、獨特性的倫理研究。

2.對于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跨學科、多視角分析不足。人類基因增強本身就是一個跨學科議題,學者們在對于基因增強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展開研究時,不但需要擁有深厚的倫理學哲學素養(yǎng),也應該對該項技術的基礎學科知識有所掌握,在了解技術內(nèi)涵、類型、特征等基礎上對其倫理問題進行提出和探討,這就需要多學科領域?qū)<覍W者的參與合作。但就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和已經(jīng)召開的學術會議的主題與討論內(nèi)容來看,不同學科領域?qū)τ诩夹g應用的風險問題與倫理問題總是習慣于偏重某一方面,始終缺乏跨學科的聯(lián)系與合作;另一方面,目前對于技術應用的科研決策與倫理討論停留在官本位和專家學者層面,缺乏公眾視角與媒體視角?;蛟鰪娂夹g畢竟是一項面向人類未來的研究,應當讓更多利益相關方參與到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的決策討論中。

3.基因增強技術概念及其應用范圍的研究不夠明確,容易忽視該項技術研究與應用中產(chǎn)生的特殊倫理問題。在科研工作與相應的倫理研究推進過程中,倫理問題并不能實際掣肘人們謀求增強的意志和科技發(fā)展的腳步,當基因增強技術發(fā)展成熟、人體各種性狀與基因表達之間的關系等相關知識被完全突破,由人類達成共識的基因增強技術應用范圍直接決定了基因增強能夠帶來何種程度的福祉與威脅。當前在基因增強技術應用中,容易對治療與增強、自然與人工、設計與進化、健康與疾病、正常與超常等概念產(chǎn)生混淆,從而無法確定技術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也就不能通過相應倫理原則、方法等對其進行分析,故而可能忽視人類尊嚴、代際公平等特殊倫理問題。

三、人類基因增強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研究的未來方向

基因增強技術和相關科學知識的突破性進展是實現(xiàn)人類基因增強的必要基礎。在現(xiàn)階段的基因?qū)嶒炛校委熢缢ズ脱娱L壽命是各國科研重點關注和投入的領域,相關科研團隊的研究已經(jīng)在動物身上取得關鍵性進展。隨著科研的深入,從事倫理研究的學者需要深入了解技術研究現(xiàn)狀,從基因增強實驗的目的與結果出發(fā),進一步探討技術應用的范圍,加強關于人類基因增強后果的哲學反思。

(一)治療早衰和延長壽命等基因?qū)嶒灥膫惱砗蠊?/h3>

從人類歷史來看,人類平均壽命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而持續(xù)延長。進入現(xiàn)代以來,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與現(xiàn)代醫(yī)院的普及,人類的平均壽命已躍升至75歲,甚至在一些發(fā)達國家,百歲老人變得越來越普遍[29]。目前,全球已有多個科研團隊正在著手研究如何利用基因增強技術延長人類的自然壽命。由美國學者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兩篇文章中分別提到,利用轉基因技術清除實驗小鼠體內(nèi)的p16Ink4a陽性衰老細胞[30],或者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替換早衰小鼠細胞內(nèi)突變的堿基[31],這兩種技術應用都能夠達到延長小鼠壽命的效果。而這些研究成果也為治療人類早衰、延長壽命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基因增強能夠為個體帶來絕對的社會競爭優(yōu)勢,所以基因增強技術不可能像疫苗等科技成果一般可以公平地惠及全人類。而大部分未能進行增強的人將會始終處于社會中的劣勢,他們?nèi)缤⒌浪尽惣{德·赫胥黎在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德爾塔和厄普西隆一般,出生低賤而不被尊重,只能永遠處在社會底層。社會等級因為增強的權利而被固化,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理念將不再被強大的“人類”所提倡。基于此類后果的預言,學界對于技術應用的倫理討論,亟需立足當前研究,將倫理視野擴展至基因增強技術普遍應用后的未來世界,加強跨學科的合作探討,積極預防和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具體倫理問題。

(二)基因增強能否作為新的進化方式增進人類福祉

長壽、智能、幸福是密切聯(lián)系的,因而人類借助外物延長壽命、提高智能的過程也可以看作是逐漸實現(xiàn)人類福祉的過程。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而言,或許在過去的人看來目前人類的狀態(tài)也是超常的,而未來人可能將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改進僅僅作為治療看待[32]。以人類生長激素、更年期激素替代療法,以及百憂解、利他林等為代表的精神科藥物在現(xiàn)實中的廣泛使用就能說明,治療和增強之間的界限已逐漸模糊[33]。而且人類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物,渴望利用基因增強等技術手段實現(xiàn)突破性進化的行為是自身意志的表現(xiàn),所以很多人能夠輕易接受甚至支持基因增強技術作為人類進化的手段。但是,這類生物技術或許只有在醫(yī)療領域內(nèi)提高人類能力和特征才有益于提高人類福祉,而對于社會其他領域甚至可能有害無益[34]。諸如超人、蜘蛛俠一類,通過某些途徑獲得超常能力的人類必然只能是少數(shù)人,社會秩序不可能交由一群具有毀天滅地能力的超人類來維持。因此,利用基因增強技術使人類獲得超常發(fā)展的進化方式是否合理,基因增強的范圍邊界在何處,這種新的進化方式能否真正能為人類帶來福祉,是后續(xù)技術應用的倫理研究中需要深入關注的問題。

四、結語

基因增強技術作為一項變革性的新興技術,世界各國對于技術的應用都還缺乏完善的規(guī)范體系和管理經(jīng)驗,在技術應用的范圍確定、程序監(jiān)管、風險防范等方面的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從兩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就可以看出,包括美國、英國、中國在內(nèi)的世界多國對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自身上的應用限制逐漸放寬,雖然也提出了一系列監(jiān)管條例和約束原則,但是相較于將基因技術應用動物植物的研究,基因技術的人類增強應用存在更多未知風險與諸多難以處理的后果問題。有必要將基因增強技術應用及其相關問題作為整體進行探究,借鑒兩次阿西洛馬爾會議等其他領域的管理經(jīng)驗,加強國際合作與跨學科的討論治理,加快制定具有倫理預見性的政策法規(guī),為預防不可逆風險出現(xiàn)、劃歸技術應用范圍和解決具體倫理問題提供更具實踐性的思路與建議。

猜你喜歡
人類基因倫理基因
諾貝爾獎得主斯萬特·佩博發(fā)現(xiàn)人類基因中存在著尼安德特人基因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靈長類生物醫(yī)學前沿探索中的倫理思考
Frog whisperer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修改基因吉兇未卜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創(chuàng)新基因讓招行贏在未來
人類基因編輯有了基本原則
基因
睢宁县| 磐安县| 利津县| 永春县| 土默特右旗| 洪泽县| 定州市| 马山县| 丰镇市| 嘉峪关市| 根河市| 章丘市| 兴宁市| 云龙县| 扎赉特旗| 长兴县| 新民市| 四子王旗| 运城市| 裕民县| 宜宾县| 天全县| 青阳县| 应用必备| 昆明市| 南溪县| 石城县| 江孜县| 武宁县| 碌曲县| 汝阳县| 左云县| 信宜市| 博客| 辉南县| 枣庄市| 巫溪县| 时尚| 报价| 洛川县| 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