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
(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的分析是高考的重、難點之一.傳統(tǒng)試題中的酸堿中和滴定曲線主要考查溶液酸堿性的判斷、弱酸的電離常數(shù)計算、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比較、水的電離變化等.近年酸堿中和滴定曲線的考查點,如溶液的pH 變化、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負對數(shù)變化曲線等,由于溶液離子種類較多,曲線數(shù)目多,分析難度增大,成為考試的熱點.解決此類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的離子數(shù)目較多,特別是在二元弱酸中和的過程中出現(xiàn)弱酸、弱酸酸式根、弱酸根等,因此要分析清楚每條曲線代表的是哪種離子的濃度變化.
例1 常溫下,向一定濃度的NaA 溶液中加適量強酸或強堿(忽略溶液體積變化),溶液中c(HA)、c(A-)、c(H+)、c(OH-)的負對數(shù)(-lgc)隨溶液pH 的變化關系如圖1所示.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圖1
A.曲 線 ① 表 示-lgc(H+)隨 溶 液pH的變化情況
B.曲線①和曲線②的交點對應的溶液中存在c(Na+)=c(A-)
D.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NaA 溶液與HA溶液混合后:c(A-)>c(Na+)>c(HA)
分析 向一定濃度的NaA 溶液中加適量強酸,pH 越小,酸性越強,c(H+)越大,負對數(shù)越小,①表示的是c(H+)的負對數(shù)隨溶液pH 的變化情況,選項A敘述正確.②表示的是c(OH-)的負對數(shù)隨溶液pH的變化情況;曲線①和②的交點處c(H+)=c(OH-),對應的溶液為中性,由電荷守恒可知,存在c(Na+)+c(H+)=c(A-)+c(OH-),但題中不斷加入強酸或強堿,因此,c(Na+)不一定等于c(A-),選項B敘述錯誤.將選項C中式子變形得
常溫下,將A點對應溶液加水稀釋比值不變,選項C敘述正確;③④分別表示-lgc(HA)、-lgc(A-)隨溶液pH 的變化情況,③和④的交點代表c(HA)=c(A-),此時pH=4.35,顯酸性,說明此時HA 電離大于A-水解,則c(A-)>c(Na+)>c(HA),選項D敘述正確.答案為B.
明確了曲線圖中每條曲線表示的離子濃度變化,就可以根據(jù)電離方程式計算弱酸的電離常數(shù).
例2 常溫下,保持某含Ca2+水體中的H2CO3與空氣中CO2的平衡.水體中-lg[c(X)]與pH 的關系如圖2 所示(其中X 為H2CO3、HCO-3、CO2-3或Ca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2
A.曲線Ⅱ表示-lg[c(HCO-3)]與pH 的關系
B.該溫度下,H2CO3的電離常數(shù)Ka2的數(shù)量級為10-10
C.a點的水體中:c(Ca2+)>c(HCO-3)>c(CO2-3)
D.向水體中加入適量Ca(OH)2固體,可使溶液由b點變到c點
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是中和滴定曲線必考點之一,解題時要知道溶液的酸堿性或明確溶液的溶質有哪些,中和滴定圖像中還可以根據(jù)某點的pH 判斷離子濃度大小.
例3 常溫下,某酸H2A 溶液中含A 物種 的 濃 度 之 和 為amol·L-1,溶 液 中 各含A 物種的pc-pOH關系如圖3 所示.圖中pc表示各含A 物種濃度的負對數(shù)(pc=-lgc),pOH 表示OH-濃度的負對 數(shù)[pOH=-lgc(OH-)].x、y、z3 點 的 坐 標:x(7.3,1.3),y(10.0,3.6),z(12.6,1.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圖3
A.曲線③表示pc(H2A)隨pOH 的變化
B.pH=2的溶液中:c(H2A)>c(HA-)>c(A2-)
C.pH=4的溶液中:
D.H2A+A2-?2HA-的平衡常數(shù)K>1.0×105
選項D 說法正確.答案為B.
總之,解答新型酸堿中和滴定曲線圖像類試題時,首先要根據(jù)化學反應原理分析清楚每條曲線表示的微粒,再根據(jù)曲線的交點、電離方程式等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