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李艾琳,王 昕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2.綿陽市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指導 馬文紅
遺尿是指5 歲以上的小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經(jīng)常睡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也稱“遺溺”“尿床”等[1]。馬文紅系主任中醫(yī)師、博士生導師、為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綿陽市首屆十大名中醫(yī)。全國名中醫(yī)李孔定主任醫(yī)師學術傳人,從事臨床工作40余年。馬文紅主任醫(yī)師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認為心腎不交是小兒遺尿的主要病機之一,治當以清瀉心火,溫補腎水為主。筆者有幸跟隨馬老師門診學習,受益匪淺。本文介紹馬老師運用自擬方導赤散合縮泉丸加味治療小兒遺尿的經(jīng)驗,以供同道參考。
1.1 先天稟賦不足 《靈樞·九針》載“膀胱不約為遺溺”,該書明確提出遺尿是由于膀胱不能約束所導致。《靈樞·本輸》記載“虛則遺溺”,指出遺尿主要是由于虛證所導致?!吨T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遺尿候》記載:“遺尿者,此由膀胱虛寒,不能約于水故也。膀胱為足太陽,腎為足少陰,二經(jīng)為表里。腎主水,腎氣下通于陰。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為津液之腑,腑既虛冷,陽氣衰弱,不能約于水,故令遺尿也?!薄毒霸廊珪るs證謨》云“遺溺一證,有自遺者,以睡中而遺失也。有不禁者,以氣門不固而頻數(shù)不能禁也。又有氣脫于上則下焦不約而遺失不覺者,此虛極之候也”,指出遺尿主要的病因為虛導致,多責之于先天稟賦不足,治療一般予以溫補脾腎為主。
1.2 腎氣不足 水火失濟 馬文紅主任醫(yī)師認為,因小兒生理特點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故小兒腎常虛,腎精未充,腎氣不盛,二便不能自控或者自控能力差。《素問·上古天真論篇》道:“丈夫八歲,腎氣實,發(fā)長齒更?!痹谛荷L發(fā)育過程中,腎氣逐漸充盛,腎精逐漸充足,二便自控能力逐漸成熟。小兒“心常有余”,心主血脈,心主神明,小兒受外邪侵襲,本就易擾心神,外邪入里,易化火傷心。馬文紅主任醫(yī)師認為在患病診療過程中,只注重小兒的病理不注重臟腑整體調(diào)節(jié),易造成心火亢盛。加之小兒“腎常不足”,心火亢盛,火性炎上,心火上炎不能下交于腎,下焦腎水不能得到心火的溫煦,腎水本寒,致水火失濟。《嚴氏濟生方·小便門》中有載:“腎藏有寒,寒積膀胱,注于脬臟,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而不禁,遂成利病。”又臟腑關系中腎與膀胱相表里,腎主水,腎水溫煦不足,則膀胱失于溫煦,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腎水失于溫煦,則腎氣化生減少,膀胱不得腎氣固攝,膀胱失約,故導致遺尿。
《類證治裁·閉癃遺溺論治》云:“睡中自遺,幼稚多有,候其氣壯乃固,或調(diào)補心腎自愈?!敝赋龃祟愡z尿辨證屬于心腎不交,病性為上實下虛,病位在心腎與膀胱。臨床表現(xiàn)為夢中遺尿,睡不安寧,多夢易驚,煩躁多擾,多動少靜,小便短澀,大便可見秘結,舌紅,以舌尖紅為主,脈細數(shù)。馬文紅主任醫(yī)師認為在臨床上舌脈可作為此證型重要的辨證依據(jù),在治療上應重視清瀉心火,加以溫煦腎水,使得水火既濟,膀胱乃能約,則遺尿愈。
《世效良方·遺溺失禁》云:“蓋心屬火,與小腸為表里,二氣所以受盛,是為傳送;又腎屬水,合膀胱為表里,膀胱為水之府,水注于膀胱,而泄于小腸,實相交通也。若心腎氣弱,陰道衰冷,傳送失度,必遺尿失禁?!惫蜀R文紅主任醫(yī)師強調(diào)治療小兒心腎不交型遺尿時要注意清心火,散腎寒。其在選方用藥時注重在清瀉心火的基礎上瀉小腸之熱,不僅要使心腎相交,也要使小腸與膀胱相交。馬老師以導赤散合縮泉丸為基礎方進行加味治療本病,藥物組成如下:生地黃15 g,川木通8 g,淡竹葉10 g,車前子15 g,生甘草5 g,山藥15 g,烏藥15 g,益智仁25 g,石菖蒲8 g,遠志8 g,黃連3 g。導赤散可瀉心火亦可清利小腸之熱,縮泉丸可散腎與膀胱之寒。
導赤散出自宋代小兒醫(yī)家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治小兒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狈剿幹猩攸S、木通、生甘草、淡竹葉四藥均入心經(jīng),導心熱于小便出[2]。生地黃清心熱,滋腎水;木通入心與小腸經(jīng),上清心火,下利小腸之熱;淡竹葉清心除煩,淡滲利水,生甘草亦可清心熱[3]。縮泉丸由山藥、烏藥、益智仁組成,益智仁辛溫,具有溫陽補腎之效,補陽而不傷陰;烏藥味辛,可溫散腎中之寒,力不剛猛,取其辛散凝滯之效,與益智仁合用可增強溫腎水之寒達到調(diào)節(jié)尿液之功;山藥甘平,平補腎陰腎陽,與烏藥合用能縮尿止遺[4]。二方合用達到清瀉心火,溫散腎寒的作用,心腎相交,小腸與膀胱相交,則遺尿自愈。
馬文紅主任醫(yī)師認為,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患兒的預防調(diào)護,小兒家長對待小兒尿床要避免情緒過激,鼓勵患兒消除緊張心理,減輕患兒心理負擔。避免入睡前2小時飲水及食用含水量較多以及易導致利尿的食物。積極培養(yǎng)患兒的排尿習慣,夜間可培養(yǎng)其主動排尿的能力,患兒及家屬積極配合,能夠更好地治療小兒遺尿[1]。
患兒,女,7 歲 4 月,2021 年 5 月 10 日初診。主訴:反復小便自遺2 年余。患兒家屬訴患兒自幼遺尿,每周約2~3 次,夜間不易叫醒,尿后方醒,睡中時有囈語,平時煩躁易怒,易生口腔潰瘍,手心熱,白天小便頻多清長,納差。癥見:患兒形體偏瘦,手心偏熱,好動,舌質(zhì)紅,以舌尖紅為主,舌苔薄白,脈細數(shù)。尿常規(guī)檢查未見異常。中醫(yī)診斷:遺尿(心腎不交型),治法予以清瀉心火,溫腎散寒。予導赤散合縮泉丸加減,組成如下:生地黃15 g,川木通8 g,淡竹葉10 g,車前子 15 g,甘草5 g,山藥15 g,烏藥15 g,益智仁25 g,石菖蒲 8 g,遠志 8 g,黃連 3 g。3 劑,水煎服,2 日 1 劑,每日3次,每次140 ml。同時囑咐患兒家長,多鼓勵患兒,注意晚餐飲食及睡前護理。2021 年5 月16 日二診,患兒家屬訴患兒服用藥物期間,煩躁、手心熱癥狀較前有所好轉(zhuǎn),白天小便頻次及尿量均較前減少,上方去黃連,改烏藥為 10 g,繼續(xù)予以 5 劑。2021 年 5 月22日三診,患兒家屬訴患兒夜間囈語、煩躁、手心熱明顯好轉(zhuǎn),遺尿次數(shù)減少,約1周1次,繼續(xù)予以上方5劑后患兒家長訴未再遺尿。
按:患兒平素煩躁易怒且好動,手心熱,方以導赤散加黃連清瀉心火;患兒白天小便清長頻次多,故予以縮泉丸溫補腎與膀胱,加車前子加強利心火作用,使心火從小便出,患兒夜間囈語,心神不寧,加用石菖蒲、遠志安心神。二診時患兒煩躁、手心熱等,心火癥狀好轉(zhuǎn),因黃連味苦、性寒,故停用。全方彰顯清瀉心火,溫散腎寒之治則。
小兒遺尿是兒科臨床中的常見疾病,長期遺尿可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馬文紅主任醫(yī)師從“心腎不交”的角度認識小兒遺尿,以清瀉心火、溫腎散寒為治療方法,運用導赤散合縮泉丸為基礎方進行加減,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馬文紅主任醫(yī)師運用此自擬方治療小兒心腎不交型的小便不利、不寐等病證亦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