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玉 李 浩 蘇茹茹 賀 輝
(江蘇保豐集團公司 江蘇徐州221000)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種子起著無以替代的作用。沒有繁育性好、生命力強的種子,就無法開展水稻的種植生產。 根據國際國內的種植經驗,以凈度、飽滿度、 發(fā)芽率等指標為依據進行加工檢測是保障水稻種子質量、提升水稻產出水平的重要前提。 我國目前正處于由“農業(yè)大國”向“農業(yè)強國”的過渡階段之中,農業(yè)現代化已是大勢所趨。 在這一背景下,引入前沿科學技術進行水稻種子的加工檢測勢在必行。
對水稻種子進行加工檢驗, 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提高發(fā)芽率。 因此,對這方面的影響因素應當進行一定的研究。 否則,水稻種子加工檢驗就失去了科學基礎與邏輯前提。 相應地,這些影響因素就構成了水稻種子加工檢驗的前提性因素。 通過對相關文獻研究結果的梳理,從以下4 個方面進行簡要總結。
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 農民群眾在水稻管理方面總結出了“霜前收割,垛前晾曬,雪前脫粒,凍前貯存”的經驗。 生產經驗表明,水稻的成熟度及收獲時間與種子活力有密切的聯(lián)系。 一般而言,種子發(fā)芽率會隨著收獲時間的推遲而呈現下降趨勢。 一方面,暴露在空氣中的水稻顆粒會面臨自然老化的風險,這勢必造成種子活力的降低。 另一方面,隨著收獲時間的推遲,溫度、濕度等都會發(fā)生變化,這就容易造成種子霉變或其他病蟲災害等的發(fā)生。 因此,在水稻種子加工檢驗之前要注意收獲時間的把握, 避免錯過最佳的時間節(jié)點。
值得指出的是,在收獲期間,處于科研、種子管理等目的,可以通過基本情況調查、取樣、檢驗等方法對水稻種子的品種真實性及純度等相關因素進行初步檢驗。
進入21 世紀以來, 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關注, 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極端氣候的反復出現對農業(yè)生產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 作為水稻主產區(qū)的南方地區(qū)出現了干濕轉換迅速的趨勢, 這對于水稻種子的正常收獲是一個較為不利的因素, 對于水稻種子的質量管理也造成了沉重的壓力。 烘干是水稻種子加工一個重要的流程節(jié)點。
相關研究表明[1],收獲后6 h 內進行烘干的水稻種子在發(fā)芽率上的表現明顯優(yōu)于其他時間段進行烘干的水稻種子。 這一研究成果為水稻種子的加工檢驗提供了一個具有較強參考價值的技術標準, 有利于提高水稻種子的整體質量。
水稻種子的質量與時間因素之間密切相關,如果貯藏時間超過合理限度(通常為360 d),種子就會出現活力、發(fā)芽率下降的現象。 一方面,水稻種子本身的質量、 含水量等指標會影響其貯藏壽命。 另一方面, 貯藏方式及貯藏環(huán)境的溫度、 濕度、 管理水平等因素也會對水稻種子的發(fā)芽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整體而言, 低溫低濕是水稻種子貯藏的一個重點[2]。
隨著農業(yè)科技、生物醫(yī)藥科技的發(fā)展,使用藥劑浸種來催芽是一種預防種子病蟲害的重要措施。 在水稻種子加工檢驗之前, 藥劑浸種處理是否恰當也是一個需要考量的重點因素, 具體又涵蓋了藥劑品種類型、濃度、時間等。
除了上述這4 種因素之外, 催芽方法等也是水稻加工檢驗所必須考慮的。
在農業(yè)科技化、機械化的背景下,借助機械設備對收獲的種子進行精選、檢驗、加工是保障水稻種子質量、提升水稻產量的必然選擇。
水稻種子加工檢驗是以種子分選為前提、 以各種相關機械設備為工具、 以種子發(fā)芽率為關鍵指標的種子管理工作。 其中,種子的分選主要考慮形狀規(guī)格、尺寸大小、平均質量等指標[3]。 在操作中,通常將形狀規(guī)格均等、 尺寸大小類似的水稻種子劃分為同一類型, 這對種子質量的控制及后邊的加工工作是必需的。
根據國際國內通行做法, 水稻種子加工檢驗一般做法如下:對收獲的水稻種子進行隨機抽樣,然后以飽滿度為參照分為不同的兩份。 其中一份是飽滿度較好的種子,另一份則是相對差一些的種子。 通過二者的質量及其在選取樣本中的比例, 可以判斷出收獲的水稻種子在飽滿度及質量上的基本分布情況。 在選出質量更為優(yōu)秀的水稻種子之后,接下來就需要進行發(fā)芽試驗。
2.2.1 品種純度的檢驗 為了選取純度較高的種子、保持原品種的遺傳性狀,首先需要針對種子特征特性進行純度檢驗。 通常情況下,水稻種子的純度檢驗可以分為田間檢驗與實驗室檢驗兩大類[4]。 前者是在真實的種植環(huán)境中對水稻的種苗形態(tài)、 植株生長狀況、種植情況等進行測定工作。 后者則是在實驗室中對水稻的形狀規(guī)格、尺寸大小、稃毛、稃殼、柱頭、稻芒等進行檢驗來判斷品種純度情況。 這2 種檢驗都要求樣本選取合理、覆蓋面廣,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準確的檢驗結果。
2.2.2 凈度的檢測 為了判斷水稻種子中凈種子、其他植物種子與雜質的比例分布情況, 還需要對其凈度進行檢測。 通常情況下,技術人員通過專業(yè)設備來對水稻種子中雜草或其他作物種子、 稻殼、 碎莖稈、灰塵、害蟲等的含量進行判斷。 如果凈度達不到要求,就需要通過過風、過篩等手段來加以改善。
2.2.3 種子發(fā)芽率的確定 如前所述, 種子發(fā)芽率是水稻種子加工檢測的重要指標。 因此,需要通過發(fā)芽試驗來掌握種子批的最大發(fā)芽潛力。 一方面,種子發(fā)芽率的檢驗要參考種子生長情況、收獲時間節(jié)點、晾曬過程、運輸條件等因素。 另一方面,種子發(fā)芽率的檢驗還需要通過制備試樣、放置于發(fā)芽床上、放入種子發(fā)芽箱、檢查、統(tǒng)計等一套嚴格的方法來判斷其真實發(fā)芽率。
2.2.4 種子水分的測定 種子中所含水分的高低對加工、貯藏都有關鍵影響[5]。 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感官檢驗及電子水分儀速測法等相結合的辦法來確定水稻種子的含水量情況。 如果這一指標不達標,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晾曬和烘干方可進入貯藏環(huán)節(jié)。
經過科研機構、種子企業(yè)及相關機構的努力,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水稻種子加工檢驗的完整流程,在此僅進行概括性介紹。
第一步是初清, 即利用專業(yè)設備去除水稻種子中的雜質,為后續(xù)的流程做準備。 第二步是烘干,通常使用專業(yè)的烘干機進行熱風低溫烘干, 這一環(huán)節(jié)應注意避免影響水稻種子發(fā)芽率。 第三步是除芒,即通過設備的搓擠、打擊功能來實現除芒與去刺毛、穗頭等目的。 第四步是檢驗,即通過各類實驗手段完成相關指標檢驗,使水稻種子達到貯藏與種植標準。 第五步為糙米分離,是實質上進一步的精選工作,通常糙米率應當控制在0.2%以下。第六步為包衣包裝。根據貯藏及生產需要,選取合適的藥劑進行浸種,然后用專門的包衣機、 定量包裝機等設備對水稻種子進行加工處理。
水稻種子的加工檢驗以種子發(fā)芽率為參考依據,同時也確定了淘汰率,選取飽滿度較高的水稻種子而淘汰質量差、發(fā)芽率達不到要求的部分。
2.4.1 預測種子批的精選效果 通過一系列的加工檢驗,可以對水稻種子的飽滿度、質量及發(fā)芽率進行相對準確的判斷, 有利于對種子批的精選效果進行合理預測。 如果預測效果不符合國家標準,應當對該批種子進行進一步的精選。
2.4.2 確定種子在精選過程中的淘汰比例 根據加工檢驗的結果,可以確定出一定的淘汰比例,選出發(fā)芽率高的種子,為以后的貯藏、培育及生產提供有益的決策參考。 在國內種業(yè)“大而不強”的大背景下,通過一定的淘汰率選出有競爭力的水稻種子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
2.4.3 提供機械設備調整依據 隨著種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種子干燥、清洗和貯藏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種子開發(fā)項目的需要, 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機械化和技術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中國種業(yè)“小”“散”“亂”的弱點還較為明顯, 種業(yè)機械制造與應用離農業(yè)強國還有一定差距。 集合各種力量進行水稻種子的加工檢驗, 可以為相關機械設備的制造及參數調整提供依據,從而提高精選工作效率。
相關研究表明,水稻種子的質量取決于其活力,其活力則直接取決于親本的質量[6]。 所以,在水稻加工檢驗中選取活力高的親本是重點所在。 在實踐中,應高度注意生產規(guī)程的科學性, 在此就其中的控制要點進行簡要闡述。
在種子產業(yè)日益國際化的大背景下, 水稻種子的遺傳背景越來越復雜,其生產、加工和使用都應當結合各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進行標準化操作, 具體以相應的技術規(guī)程和流程標準執(zhí)行。 例如, 國家層面有《水稻原種生產技術規(guī)程》等制度性文件,各地區(qū)也有針對具體水稻品種的加工檢驗操作規(guī)程。 對于缺乏相關標準制度的地區(qū), 可以考慮到當地基層種子管理部門、農業(yè)技術推廣機構進行咨詢,切不可盲目自行操作。
在水稻種子加工檢驗的過程中, 對于種子水分含量、溫度、濕度、浸種藥劑濃度、浸種時間等關鍵指標,更要研究出嚴格的標準并予以執(zhí)行。
水稻種子加工檢驗的前提性因素正是水稻種子發(fā)芽情況的影響因素。 這些因素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非人為控制性。 因此,有必要從硬件投入和軟件制度兩個方面入手,打造水稻種子質量全程監(jiān)控機制,形成覆蓋生產、 檢驗、 加工及貯藏的周密管理鏈條。 各級基層種子管理部門要對相關工作進行嚴密追蹤和定期抽查。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 可以建立水稻種子加工檢驗的電子化檔案[7],保障相關制度及技術方案能夠得到嚴格落實并將責任具體到相關工作人員。
從本質上來看, 水稻種子加工檢驗是一項具有相當科技含量的工作。 相關工作人員要以品種和技術為抓手,深入開展新技術研發(fā)與試驗研究,形成一整套規(guī)范流程。 此外,要注重水稻種子加工檢驗信息平臺的建設,使政府管理部門、企業(yè)、農戶之間能夠實現信息共享, 從而使水稻種子加工檢驗技術得到深入推廣。
水稻種子加工檢驗關系到種子質量的控制與種子發(fā)芽率的提升。 加強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是提高水稻種子質量的內在要求, 也是推動我國種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8]。 本文作者對水稻種子加工檢驗方法的前提性因素、思路、內容、流程、意義、控制要點等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為相關單位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