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建國
老家舊屋的正墻上有一幅兩米長的橫匾。打開屋門,映入眼簾的是父親手書的“開卷有益 書香致遠”八個字。
每次回老家看見這幅字匾,就會想起30多年前父親講過的話:最好的習(xí)慣是讀書,最好的修身勵志方式是多讀書。也就是說,讀書方曉家國事,最是書香能致遠。
在我同父親的交談中,他說,所謂的“致遠”,就是讀書能使人的視野變得寬、目光看得遠,能培養(yǎng)勤勉、向上的品格和自律、誠信的操守,擁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價值取向,不論走得再遠,也不會迷失自我;不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能成為一個對單位、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我的老家在王屋山腹地,父親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末。聽父親說,他小時候生活很苦,目不識丁的爺爺深感沒有文化的難處,省吃儉用供父親上學(xué)。父親很勤奮,是那個時代村里不多的一個讀書人,后來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
在父親看來,天下諸多事,讀書是大事。無論生活再清貧、工作再辛苦,他始終沒有放棄過讀書。父親執(zhí)教40年,桃李滿天下。他教過的學(xué)生說父親知識淵博、正直豁達,能給人精神滋養(yǎng)和人格感化。我想,這與他長期讀書的積淀分不開吧。
“開卷有益,書香致遠”,是父親掛在嘴邊的話,也是給我的慰勉。在他的熏陶下,我五六歲時就開始背誦唐詩宋詞,八九歲時就捧著小人書看。十五六歲到鎮(zhèn)上上高中,周末放學(xué)回家,時常拿著書品味膾炙人口的語句,感悟書中的哲理,點點滴滴成長進步。時至今日,讀書已成為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讀書勵志,書香傳家。”我的女兒和兒子小時候,我常引導(dǎo)他們讀一些淺顯易懂的書,長大后讀國學(xué)經(jīng)典和時論。如今,沒事多看書、有空多讀書也逐漸成為他們的習(xí)慣??吹剿麄円詴鵀榘榧橙○B(yǎng)分,樂觀向上爭得未來,我覺得很欣慰。我想,或許書香已漸漸地成為我們家風(fēng)的一部分。
家風(fēng),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以書為載體,同知識為伴、與經(jīng)典同行,傳承文化基因,升華人格操守,滋養(yǎng)家國情愫,我想這樣的家風(fēng)于家、于國皆有益處。
一縷書香傳家風(fēng)。今后,愿這濃郁的書香在我的家庭、在更多的家庭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