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河北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
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法治意識淡薄的現象,中國高校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與法治教育聯系不緊密的情況,為了增強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幫助其樹立法治觀念,需要探索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的新路徑。
要想實現法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就應當增加法治教育的相關內容。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識;將傳統法治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使學生了解中國法治歷史,樹立以中華民族為內核的法治精神;將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睉椃ㄗ鳛閲业母痉ê椭螄舶畹目傉鲁蹋诜ㄖ谓逃^程中不容忽視?!督逃筷P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法治工作的意見》指出:“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在思政課等課程中全面融入憲法精神?!盵1]提高學生學習憲法的積極性,依托各類“學憲法講憲法”活動來開展法治教育,如憲法紀念日為主題的活動、憲法宣傳簽名活動、憲法宣誓活動、憲法晨讀活動等。這類活動是忠于憲法的外在表現形式,借助這些外在形式,可以首先激發(fā)起學生對憲法學習的興趣,此后有助于進一步深入向學生普及憲法知識,最終使其建立其遵循憲法的內在信仰。為了讓學生理解憲法相關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法律修養(yǎng),確保法律知識講授過程的專業(yè)性。而課程設置方面則需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選取優(yōu)秀有針對性的憲法內容進行教學。憲法內容的講授過程可以融合時代特色,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憲法原理相結合,使學生依據憲法分析當下的法治思潮。憲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法治教育的必經之路,以憲法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成為幫助學生法治學習的重要方式。
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和能力,使其具備基本的法律常識。要想真正達到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就不僅需要給學生講授基本的法律知識,也要融入我國傳統的法治歷史。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對黨的百年歷史經驗回顧“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貫徹中國特色法治理論?!盵2]在此基礎上才能全面增強全社會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既可以從當前社會發(fā)展中汲取經驗,也可以從中國悠久的法治歷史中獲取靈感。在為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時融入我國的法治歷史,能增加學生對我國傳統法治內容的了解,加深對我國傳統法治思想的認同,產生法治層面的民族歸屬感,有利于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我國悠久的法治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夏朝的神權主導年代,從最初的法治起源到后來的法治演變,在為學生梳理的過程中也能讓他們感受到隨著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改變,中國法治發(fā)生的變化。
中國傳統法治思想包含很多優(yōu)秀成分,如戰(zhàn)國時期的法家通過一些法治思想實施強國戰(zhàn)略,主張“以法而治”;唐太宗以《貞觀律》成就了“貞觀之治”。傳統優(yōu)秀的法治思想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和學習價值,這些優(yōu)秀的法治思想可以啟發(fā)學生對傳統法治的興趣。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我國古代法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獨樹一幟”。十八大以后,國家也高度重視傳統法治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法治建設是每個人的責任和擔當,接受法治教育的青少年、大學生都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一員,將傳統法治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促進當代大學生傳承優(yōu)秀法治文化,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隨著建國后中國法治思想的逐漸進步、中國法治建設的逐步完善,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對當今中國的法治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歷史現實作用,決定了應當將其法治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也決定了需要向學生傳輸馬克思主義理論,讓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并且能夠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融入法治教育中,是促進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重要方式。
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是在對“近代理性主義的古典自然法學、德國古典法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法學思潮這三大法學思想”[3]的繼承和發(fā)揚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講述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可以結合中國的法治建設,與現實相結合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將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融入法治教育中,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合實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蘊含馬克思主義智慧的法治思想可以幫助學生多角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
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存在一定差異,而要想更好地將法治教育內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就應當采用豐富多樣的法治教育方法,提高學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動性,培養(yǎng)其法治素養(yǎng)。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指采用典型案例進行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案例教學法在法治教育中的運用,主要表現為選用真實的典型法律案例進行法治知識的講授。由于法治教育主要是對學生傳播法律基礎知識,因此,法治教育課堂更具理論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將真實案例融入法治教育課堂中,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對案件的關注中學習到法律知識。并且,真實的案件也更具說服力,具有說服力的案件加上法律知識、法律觀念的融入,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同時,在對案例的反思中還能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觀的是非標準,實現了道德教育。
案例教學法在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方面有很大優(yōu)勢,首先,案例教學法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心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首先以興趣為導向,案例教學法中生動真實的案例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方式。其次,案例教學法與法治教育課程性質相契合。法治教育主要是以提升學生的法治思維,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并且能夠將這些正確的法治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為目標。而法治領域里真實的法律案例是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的優(yōu)秀素材和來源。法治案例的運用有利于引起學生較強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形成理性的法律認知。案例教學法有著明顯優(yōu)勢的同時,也要避免其不足。在案例教學法運用過程中要堅持目標導向,擺正案例只是課堂輔助手段這一認知,不要被極具復雜性的案例牽制,陷入只分析案例而忽視理論升華的境況。因此,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就需要注重每一部分知識的總結,幫助學生把握課堂重點。只有合理利用案例教學法才能使法治教育課堂發(fā)揮其實效性,也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堅定的法治觀念,真正做到知法、尊法、守法。
法治實踐教育是指利用法治實踐類活動進行法治教育的方式,法治實踐活動可以分為兩種,校園內的法治實踐活動和社會法治實踐活動,校園內的如模擬法庭,校園外的如社區(qū)法治宣講、軍隊濃縮體驗課程等。對比于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法治教育,法治實踐教育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法治實踐教育也是幫助學生更好將法治理論知識轉化為生活技能的一種方式。
早在2016年國家就將“七五”普法規(guī)劃由“法制宣傳教育”改為“法治宣傳教育”。這一改變體現了政府層面對學生法治實踐教育的重視,從而鼓勵法治教育不應單純停留于理論宣講,而是讓學生將所學的法律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最終提升他們實踐的能力。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盵5]而要想實現人民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就需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法治實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多多參與活動,如在大中小學?;蛏鐓^(qū)進行普法宣傳、組織各類法治知識競賽、進行法治類文藝匯演、參與志愿服務等等。開展法治實踐教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親身體會中國法治社會的運作,對未來參與法治社會的建設大有裨益。
法治教育網絡課堂是借助網絡新媒介方式傳播法治知識,實施法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法治素養(yǎng)。法治教育網絡課堂的實施能夠拓寬法治教育的渠道、豐富法治教育的形式、加強法治教育的傳播力度。放眼當今世界大環(huán)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疫情的不可控,線上教育的作用日益凸顯。法治教育要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離不開新型課堂的助力。
法治教育網絡課堂的開展既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又是兩種教育相融的現實需求。法治網絡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擺脫時空限制,更加便利的學習法治知識?!盎ヂ摼W+憲法”“互聯網+法治”等法治教育模式正是網絡課堂的新探索。同時,也可以借助法治教育網絡課堂開展一系列普法宣傳講座,拓寬法治教育的宣傳陣地。法治教育網絡課堂的效果是影響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關鍵性因素,要想法治教育網絡課堂發(fā)揮真正效果,做到被學生群體喜歡,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網絡課堂的設計與策劃、教師的講授、授課平臺的穩(wěn)定性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網絡課堂的效果。其中,在法治教育網絡課堂設計中科學安排法治教育的內容尤為重要,法治教育內容的甄別要符合專業(yè)性。雖然法治教育是在網絡相對開放的環(huán)境中打造,可仍要保證講授內容的專業(yè)性,以憲法為核心,普及民商法、刑法等普通法律規(guī)范。內容的專業(yè)性加上網絡課堂的新穎性可以使教學效果發(fā)揮到最大化,真正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和法治能力。
校園文化包含校園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體現在校園建筑、校園景觀、校園設施等,校園精神文化包含校風、校訓、校園的規(guī)章制度等,無論是校園的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都對學生思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學生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部分來源于校園文化的建設。相比于課堂法治教育,借助校園文化進行法治教育更具隱性化,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柔和的改變學生的思想,幫助其樹立法治意識、形成法治觀念。同時,校園法治文化的建設也能和課堂法治教育雙向發(fā)力,共同組成校園法治教育的傳播路徑,更好地改善當代大學生法治意識淡薄的現狀。雖然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重要性日益凸顯,但目前很多學校還沒有將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列入培養(yǎng)目標、辦學方向中。因此,在當今已經開始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背景下,更應當將法治教育也融入其中,促進校園法治文化的建設。
為了更好地實現校園法治文化的建設,在實施路徑中可以將憲法教育和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然后以校園宣傳標語等形式呈現,借助這種方式實現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在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內容選擇方面,也應當考慮學生的思想實際,了解目前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習慣,從學生關心的法治問題出發(fā)打造適合的法治教育內容,只有貼合受眾的內容才能更好地被受眾所接受。
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xiāng)基層治理體系?!盵6]社區(qū)法治教育對于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社區(qū)法治教育主要是對居民進行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居民的法治素養(yǎng),幫助其樹立法治意識。社區(qū)法治教育在為人民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能夠培養(yǎng)居民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其社會道德感。社區(qū)法治教育最大優(yōu)勢在于可以幫助居民群眾化解內部矛盾,減少社會沖突,最終實現自治。因此,社區(qū)法治教育可以保證基層自治的效果,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由于社區(qū)法治教育不具備學校法治教育課程的系統化、體系化,社區(qū)法治教育的開展也更加復雜,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其中,社區(qū)法治教育與系統化的法治教育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教學語言。由于社區(qū)居民不是專業(yè)的法律從業(yè)者,在宣講過程中要善于將專業(yè)化的法律術語還原為更具親和力的生活化語言。在法治教育的內容選擇上也要貼合民生,側重居民普遍關心的家庭生活方面的法律問題,民生保障類的法律問題等。對于社區(qū)法治教育的評估標準也要遵循群眾路線,將居民對課程的喜愛程度納入參考標準之中。
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單單要依靠學校,還應當善于發(fā)揮群眾的作用,因此,社區(qū)法治教育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外的重要補充力量。同時,社區(qū)法治教育因其受眾面廣,對于推動全面依法治國,提高整體國民素質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法治教育的長足發(fā)展對于保障社會穩(wěn)定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是社會公平正義。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是法治教育的現實標桿,公生明,廉生威,要想建設服務人民的政法隊伍就應當使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擁有堅定理想信念的政法隊伍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決定性力量,只有高度重視政法隊伍的建設,將政法隊伍的理想信念和法治信仰教育擺在首位才能建立起法治社會。政法隊伍的理想信念體現在堅持黨的事業(y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三方面,只有形成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理想信念才能避免法治腐敗,也才能為拓寬法治教育路徑提供基礎性保障。要想保證國家政法隊伍的純潔性,需要完善司法體制改革,加強法治機關的監(jiān)督工作。同時,應當暢通人民舉報監(jiān)督通道,確保民意的準確傳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法治教育課堂上,可以強化公民權利中民主監(jiān)督方面的法治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公民的權利,使其發(fā)揮作為公民應有的監(jiān)督管理職能。此類內容的增設,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法治監(jiān)督的必要性和方法,同時還能幫助其樹立參與法治國家建設的信心,提高法治事務的參與感,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心、增強其法治素養(yǎng)和能力。
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將會成為培養(yǎng)學生法治思維的主要渠道,幫助大學生成為法治精神的踐行者和法治信仰的弘揚者,但融合道路仍然任重道遠,需要法治教育專業(yè)領域專家、學校教育管理方面專家共同發(fā)力,探索出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新路徑,最終為推動法治國家的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