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日益 副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平陽縣蕭江中心衛(wèi)生院
羊肉鮮香嫩滑、肥而不膩、溫而不燥、口感濃郁,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贊美羊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羊肉適宜冬季食用,歷來被稱為冬令補品,是一種深受人們歡迎和喜愛的美食。
羊肉是我國百姓食用的主要肉類之一,肉質細嫩,味美可口,容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餐桌上常見的羊肉是山羊肉和綿羊肉,兩者營養(yǎng)成分相差不大。羊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十幾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還含有磷脂、類固醇、生物素及大量氨基酸等。其中脂肪、膽固醇含量少于豬肉和牛肉,而煙酸、鈣、鐵及硒等有益成分則遠超牛肉和豬肉,且熱量比牛肉要高,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羊肉還有保護胃黏膜、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尤其適合老年人、體虛男性和產(chǎn)后婦女等人群食用。羊肉吃法很多,燉、燜、涮、爆、烤最常見。
中醫(yī)學認為:羊肉味甘、性溫,具有補體虛、御寒冷、益腎氣、助元陽、養(yǎng)精血及開胃、明目、通乳、治帶等功能,尤宜于腎虛腰疼、陽痿精衰、形瘦怕冷、四肢不溫、畏寒無力、病后虛虧、食少反胃、頭暈目眩、風寒咳嗽、女性帶下、產(chǎn)后體弱及缺乳等癥,對緩解產(chǎn)后出血多、腹痛、惡露不止等問題也有幫助。
羊肉雖好,但并非多多益善、人人皆宜。羊肉屬熱性肉食,一次不能食之過多,特別是有發(fā)熱、牙痛、口苦、煩躁、咽喉干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上火癥狀的人則不宜食用?;加懈尾?、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應少吃或不吃。服用瀉下藥或服中藥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也要注意暫時不吃。許多人在吃涮羊肉時,為了肉質鮮嫩些,常常只是在熱鍋湯里稍燙一下就吃,這樣不一定安全衛(wèi)生。有的羊肉中暗藏著細菌和寄生蟲,僅把它放熱湯里燙一下,病菌或寄生蟲很難被全部殺死,吃后可能招致疾病。所以,羊肉一定要涮到徹底熟透吃才安全。在烹調羊肉時,不宜多放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溫燥熱的調味品,以免吃后易“上火”。此外,吃完羊肉后不要馬上喝茶,否則容易引起大便干結或便秘。
下面介紹一些實用的羊肉食療粥譜與湯譜:
●羊肉小麥粥
原料:羊肉250 克、小麥100克、生姜10 克、鹽及雞精各少許。
制作:羊肉洗凈焯后切碎,小麥洗凈,生姜切末,一起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燒開,改小火煮成粥,用鹽、雞精調味,分早晚2 次溫食。
功效:助元陽、益精血、補虛勞,是血氣兩虛或病后體弱(如胸悶、氣短、納差、神疲、乏力等)調養(yǎng)身體的補益佳品,最適宜冬季滋補。
●羊肉蓯蓉粥
原料:羊肉250 克、蓯蓉50克、粳米100 克、生姜3~5 片、鹽及雞精少許。
制作:蓯蓉切片加水煮半小時,去藥渣取湯,再加入粳米、姜末,一同煮成粥,鹽、雞精調味食用。
功效:益腎壯陽、健脾養(yǎng)胃、潤腸通便,尤宜于腎虛陽痿、性欲減退、腰膝冷痛、脾胃虛寒、四肢欠溫、夜間多尿、大便干燥等癥。
●羊肉山藥粥
原料:羊肉250 克、山藥300克(鮮品)、粳米100 克、鹽及雞精各少許。
制作:羊肉加水煮至即將熟爛,再入洗凈去皮切片的山藥及粳米同煮成粥,鹽、雞精調味食用。
功效:益氣溫陽、滋陰養(yǎng)血、健脾補腎、固元抗衰,尤宜于脾腎兩虧、產(chǎn)后虛冷、寒氣腹痛等癥,也可作為兒童、老年體虛氣弱的食療補方。
●羊肉蘿卜湯
原料:羊肉500 克、白蘿卜500 克、甘草3 克、生姜5 片、鹽及雞精各少許。
制作:羊肉洗凈焯后切小塊,蘿卜洗凈切小塊,與甘草、生姜一起放入砂鍋,加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撇去浮沫再煮至羊肉熟爛,鹽、雞精調味,隨意食用或佐餐。
功效:滋肝養(yǎng)腎、補中益氣、暖胃消食,尤宜于病后體虛、腰疼怕冷、胸膈飽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
●羊肉參芪湯
原料:羊肉500 克、黃芪和黨參各30 克、紅棗(干)和生姜各25克、鹽及雞精各少許。
制作:黃芪、黨參洗凈,紅棗去核,生姜切片,與羊肉一同入鍋,加水煮至羊肉熟爛,鹽、雞精調味食用。
功效:補氣養(yǎng)陰、健脾益血、強身壯體,尤宜于病后或產(chǎn)后氣血虛弱、營養(yǎng)不良、貧血、低熱多汗、手足冷等癥。
●羊肉當歸湯
原料:羊肉500 克、當歸片15克、生姜15 克(切片)、鹽及胡椒粉各少許。
制作:羊肉、當歸、姜片一起放入鍋,加水煮至羊肉熟爛,用鹽、胡椒粉調味食用。
功效:溫中補虛、活血益氣、祛寒止痛,尤宜于形寒肢冷、小腹冷痛、產(chǎn)后腹痛、易患凍瘡等癥,也是一道不錯的冬季養(yǎng)胃湯水。
●羊肉附子湯
權值矩陣W中連接權重wii′表示像素間空間和光譜測度的相關性,wii′≠ 0表明像素i與i′間存在某種程度的相似關系,反之,兩者無關.設wii′=Eii′sii′,當像素i與i′不連接(Eii′=0)時,連接權重wii′=0,當像素i與i′相連(Eii′=1)時,連接權重wii′=sii′,其中,sii′為像素i與i′間光譜測度的相似度,滿足對稱性si′i=sii′,并定義為,
原料:羊肉500 克,熟附子片30 克,甘草和當歸各10 克,八角、桂皮、生姜、食鹽各少許。
制作:羊肉與各味中藥一同入鍋,加水大火燒開,改小火燜至羊肉熟爛,食鹽調味食用。
功效:補虛益腎、升火助陽、散寒除濕,尤宜于老年人體虛怕冷、腰酸腿軟、脘腹冷痛、小便頻多及易感冒、風寒咳嗽等癥。
●羊肉的選購
優(yōu)質羊肉:肉質色澤淡紅、肌肉發(fā)散、肌纖維較細短,質地堅實;脂肪呈白色或微黃色,質地硬而脆。
劣質羊肉:肉色暗淡,脂肪缺乏光澤,若用手指壓后凹陷復原慢,且不能完全恢復到原狀,則表明羊肉已不新鮮。
●羊肉去膻方法
●如何鑒別綿羊肉和山羊肉
①看肌肉——綿羊肉黏手;山羊肉發(fā)散、不黏手。
②看毛形——肉上的毛形,綿羊肉毛卷曲;山羊肉毛硬直。
③看肋骨——綿羊肋骨窄而短;山羊肋骨寬而長。
④看纖維——綿羊肉纖維細短;山羊肉纖維粗長。
⑤看顏色——綿羊肉呈暗紅色,細而軟,肌肉間夾有較硬且脆的白色脂肪;山羊肉色較綿羊淡,只有皮下脂肪及腹部脂肪較多,其肉膻味比較重。
溫馨提示:山羊肉膽固醇含量較低,而綿羊肉則口感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