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比昂松
近來,我十分欣賞法國的大作家雨果。他以自己對生命的敬仰,迸發(fā)出無窮的想象力,這使得他的作品豐富多彩且耐人尋味。有些人認為,雨果的作品多是投機取巧,但我認為,他的作品中對生命的感悟與熱情,足以令人忽略掉一切瑕疵。大家一直在探討生命中的善與惡,如果其中善的成分不能占據(jù)主導地位,那人類就沒有未來和希望。即使有,我個人也會對那樣的未來感到擔憂。我們要牢牢記住,所有否定人類善行的描寫都是對生命的褻瀆,都是對人們錯誤的引導,一味強調(diào)生命的黑暗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過分地渲染怯弱與自私的人無法戰(zhàn)勝生命中的苦難。那些故意渲染黑暗而讓我們畏懼的作家能否拍著自己的胸脯對我們說,生命從來都沒有帶給他們快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是不是就應該順從那些人的意愿,聽從他們的意見安排我們?nèi)松南才??其實,那些作家所虛?gòu)的一切不過是他們自己的片面幻想,更何況,生命的真相本來就不是那樣。哀傷與頹廢總歸是不好的。我們最不應該被蒙蔽的是,那些悲觀的作家盲目地宣揚生命的黑暗,此等思想實在不配與我們?yōu)槲椤?/p>
我們在文字和作品里所渴求的,應當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態(tài)度。它雖細小不易察覺,卻如柔風細雨般滋潤著我們在世俗里行將干涸的心靈。有了它,我們不論身在何方都會得到心靈的寧靜,失之就會像丟了靈魂一樣,成為一具空殼。
由此看來,我們這種并不時髦的是非善惡觀早已扎根在心靈深處,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流露于我們的行為舉止。它昭示著人們對知識和生命的熱切渴望。寫作者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這類內(nèi)容以書本作為媒介傳播給普羅大眾,這樣做才有意義。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是不吝于扶大廈于將傾的,越是這樣,他就越發(fā)英勇。假如一個人的見識與膽量都足夠的話,他便敢于講他該講的話,敢于做他該做的事,而不會像小人一樣心懷戚戚,畏葸不前。
這便是我竭力要守護的思想,我始終都臣服于它。對于作家逃避責任的做法,我是十分不贊成的。我希望作家們都能擔起肩上的責任,因為作家是引領(lǐng)人們前進的舵手。
(摘自《挑戰(zhàn)的手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此文為作者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演說,有刪減)
比昂松(1832—1910),挪威現(xiàn)代戲劇家、詩人、小說家,挪威國歌歌詞作者,主要作品有劇作《挑戰(zhàn)的手套》《國王》等,190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