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江
“項羽如剛硬頑固之鋼,劉邦則似無孔不入的水。鋼固然堅硬,卻難斷水;水看似綿軟,卻能蝕鋼。項羽所謂的快意恩仇、英雄氣概,卻是劉邦的可乘之機。”“項羽在軍事實力上對劉邦有壓倒性的力量。在古代的一般成功戰(zhàn)役中,強大兵力絕對是最關鍵的要素之一。項羽的軍事實力無疑是其能東山再起的優(yōu)勢。”學生們在網(wǎng)絡平臺上用文字展示自己的思考,并向同學講述自己的寫作思路。
這個教學片段發(fā)生在今年5月線上教學《鴻門宴》之時。師生圍繞“鴻門宴”之后四年的項羽烏江自刎事件,展開激烈討論。學生們興趣盎然,細讀《鴻門宴》,從中選擇論據(jù),還從《項羽本紀》、《高祖本紀》中尋找依據(jù),增強評論的合理性?!绊椨鹂梢跃硗林貋怼薄啊μ澣垺捻椨稹薄绊椨馂踅载氐暮侠硇耘c必然性”等一批主題精華帖在授課平臺涌現(xiàn)出來。學生們基于史實思考項羽其人其行和其歷史結局的關系,思維活躍,氣氛熱烈。這樣的專題學習是我的語文課堂常態(tài),其中滲透著我對語文教育的理解。
20年前,剛走上工作崗位,我便拜組內(nèi)德高望重的特級教師舒鴻錦為師。還記得在準備《記念劉和珍君》一課時,舒老師為我找來劉和珍君的幾張圖片,并推薦我閱讀石評梅的《痛哭和珍》、朱自清的《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以及魯迅的《無花的薔薇》《死地》等文章,引導我開闊思路。舒老師還和我一字一句地誦讀并分析文中重要語句,使我的思考走向深入。從教之初的一樁樁一幕幕,讓我堅定了做一名學術型教師的理想,也讓我對開展專題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以舒老師為代表的景山學校老一輩語文人有優(yōu)良的教學傳統(tǒng),并很早提出:“以作文為中心來安排語文教學”,采用大單元教學。在傳承優(yōu)良教育教學理念和傳統(tǒng)的同時,我和同事們與時俱進,共同設計并實施高中語文專題學習,引導學生的生命成長與思考、表達同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從2002年起,無論是魯迅作品、詩歌鑒賞,還是戲劇欣賞、散文閱讀等,我和同事都嘗試用專題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效益的最大化。專題學習之路也和國家新課改的方向同頻共振?!皩n}”一詞作為高頻詞,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出現(xiàn)80余次。我和北京師范大學張秋玲教授、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李衛(wèi)東老師反復交流,明確了“專題學習”語境下的“題”,指的是符合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特點、認知策略、思維品質(zhì),與學生生命成長密切相關的各種問題、話題、課題、主題等。我們堅信專題學習是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效教學路徑。我系統(tǒng)梳理專題學習的相關研究理論,并把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既從理論高度上觀照教學,又用教學實踐驗證相關理論。自此,一線教學經(jīng)驗和學術理論終于有機融合在一起。
實踐的腳步從未止息。我關注學生生命發(fā)展中遇到的真實問題,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陪伴者。2016年11月,作為北京市中學語文教師的唯一代表,我參加了第五屆“中語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比賽前,每位參賽教師都有15分鐘的時間和學生見面。在這短暫的15分鐘里,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讓學生再讀一遍《夢游天姥吟留別》后,結合閱讀疑問或感觸為這首詩做批注?!耙詫W定教”,學生在課前所寫的批注成為最為新鮮也最為真實的教學資源。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情,著眼學生發(fā)展,以《夢游天姥吟留別》為基礎閱讀篇目,利用學生課前所寫的批注,以誦讀、屬對等教學方式解讀文本,進而串聯(lián)起李白的諸多詩作,在專題學習中引導學生理解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境界。最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高中組一等獎,同時獲得大賽唯一的“最佳創(chuàng)意獎”。
2018年10月,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年會暨‘語文新時代’學術研討會”上,我受邀做《蘇軾與“赤壁”》專題學習的現(xiàn)場觀摩課。我以“選取一個角度比較蘇軾赤壁詞、賦的情感差異”為核心任務,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學習資源助學、小組交流互助、個體誦讀體驗、全班分享點撥等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掌握文本比較分析的一般方法,思考兩類文本表達的情感與蘇軾人生經(jīng)歷的關系,在閱讀經(jīng)典作品過程中,汲取詩人的人生智慧。在學習任務推進過程中,我隨時關注學生需求,通過學習資源的針對性提供、學習問題的個性化指導、學習成果的多樣化輸出,幫助學生完善與提升個人思考,助力學習真正發(fā)生。
2021年12月,在教育部重點課題“促進中學生科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讀寫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研討會上,我和物理教師通力合作,反復打磨,在語文與物理學科的融合方面開設研究課《科幻作品中的科學與人文》,展現(xiàn)了專題學習的跨學科學習的可能。近期,我又在思考如何突顯專題學習中的“網(wǎng)絡平臺”特征,開始研究“混合式學習”中的專題學習。一路走來,腳步從未停歇,這才會出現(xiàn)文章開頭所描述的網(wǎng)絡課堂異彩紛呈的片段。
通過以上實踐,我不僅展示了教師如何引導方法、隨需而教,助力于專題學習真實發(fā)生,更實踐著我的教育追求:做一名有學術思考的教師。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在語文教育之路上,我始終牢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話:“人生為一大事來!”我將語文教育作為我的人生大事,并會一如既往地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和終身發(fā)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