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魏淮安王元育考
——以《拓跋育墓志》為中心

2022-12-28 04:50:34
文化學刊 2022年9期
關(guān)鍵詞:宗室墓志淮安

姜 寧

元育(即“拓跋育”,西魏恭帝元年,元氏復姓“拓跋”,為行文方便起見,本文統(tǒng)稱“元育”)是西魏宗室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魏政權(quán)中曾擔任要職。由于史料闕略,對他的生平事跡缺乏比較系統(tǒng)之研究。本文以《拓跋育墓志》(下文簡稱“墓志”)為中心,結(jié)合文獻及碑刻史料,探討元育的身世、在西魏政權(quán)中的地位及在魏周禪代之后的境遇等問題。

《拓跋育墓志》,題名“周故淮安公拓跋育墓志”,1982年發(fā)現(xiàn)于陜西省長安縣大兆鄉(xiāng)小兆寨與西曹村之間的土壕里,拓片圖版及錄文最先發(fā)表于《碑林集刊》第四期[1],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收錄拓片圖版及錄文[2],羅新、葉煒《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收錄錄文[3],《墓志》全文如下:

周故淮安公拓拔育墓志

公諱育,字僧會,文成皇帝之曾孫、獻文皇帝之孫、高陽文穆王雍之第十子。魏后二年改封淮安公。二年二月十七日薨,謚曰思。二年十月十二日葬于小陵原。

周二年十月十二日

一、元育的身世

元育為北魏獻文帝之第五子高陽王元雍之子,《魏書·獻文六王傳上·高陽王元雍傳》有簡略的附傳,云元育名“僧育”,孝武帝初年封頓丘縣開國伯,“走關(guān)西,國除”[4]558。據(jù)《墓志》,元育當名“育”,字“僧會”。《魏書》云元育為元雍第九子,《墓志》則作第十子。筆者以為:《魏書》列舉元雍十子姓名排行甚詳,當更為可靠,《墓志》作第十子或為北周時撰墓志時因年代久遠而誤記。元育之父高陽王元雍是北魏宣武、孝明帝朝重臣,孝文帝太和九年(485)起家侍中,歷任司空、太尉、侍中、太保、太傅、太師、丞相等要職。元雍作為孝明帝之叔祖,在宗室中地位最為顯貴。孝明帝即位之初,禁軍將領(lǐng)于忠專政,元雍曾“入居太極西柏堂,咨決大政”[4]554。元叉政變之后,元雍又與元叉“同決庶政”[4]556。胡太后第二次執(zhí)政之后,元雍因幫助胡太后復辟,仍然備受尊崇。元雍雖然歷任要職,但學識平庸,政治才能有限,生活更是窮奢極侈,對北魏的衰亡負有一定責任:“雖位居朝首,不為時情所推。既以親尊、地當宰輔,自熙平以后,朝政褫落,不能守正匡弼,唯唯而已[4]557?!毙⑶f帝建義元年(528)四月十三日,爾朱榮發(fā)動河陰之變,屠殺朝士二千多人,元雍也在這場事變中被殺。爾朱榮發(fā)動河陰之變,就是以元雍企圖謀反為借口:“爾朱榮欲害朝士,遂云雍將謀逆[4]557?!笨梢娫阂患沂菭栔鞓s重點打擊對象,不僅元雍本人被殺,而且他的前三子元泰、元端、元叡與他一起被害,元雍的其他七個兒子則并未和父兄一起死于河陰之變。元雍第四子元誕受封昌樂王,東魏天平三年(536)去世,元雍另外六個兒子包括元育在內(nèi),孝武帝初,都被封為開國伯。元誕兄弟幸免于難的原因不詳,《元誕墓志》[5]164—165載元誕在河陰之變時任通直散騎侍郎,受封新陽縣開國伯:“武泰之始,大難薦臻,國泛橫流,家同原火。公吊童孺之季,飄然獨立,居喪殆滅,僅而獲全”??梢娫Q兄弟或爵位不顯、官職不高,或年齡尚小尚未出仕為官,很可能沒有和元雍一起去河陰迎接孝莊帝,故而躲過殺身之禍。元育為元雍第九子,《元誕墓志》云元誕享年三十二歲,則元誕當生于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因此元育必定生于505年之后,很可能為元雍晚年所生,河陰之變時年齡不會很大。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孝武帝與權(quán)臣高歡的矛盾激化,高歡率大軍南下,逼近洛陽。同年七月,孝武帝帶領(lǐng)禁衛(wèi)軍、洛陽朝廷文武官員和部分宗室逃入關(guān)中宇文泰處。十月,高歡擁立孝文帝曾孫、清河王元亶世子元善見為帝,北魏由此分裂成東魏、西魏。在這場巨大的政治變故之中,高陽王家族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元誕選擇留在洛陽,《元誕墓志》云:“永熙云季,政移近習……公預睹機危,亟陳成敗,深謀讜議,備在物談。既而蘊價藏聲,韜光匿影,廢興之際,獨出囂塵。”有學者據(jù)此認為在孝武帝與高歡的斗爭之中,“元誕自然站在帝室一邊,參與謀劃”[5]165。筆者以為:所謂“預睹成敗”,指元誕預先知道孝武帝不是高歡對手;所謂“深謀讜議”,則指元誕勸說孝武帝不要與高歡決裂;所謂“蘊價藏聲,韜光匿影,廢興之際,獨出囂塵”,當是元誕由于建議沒有被孝武帝采納,為了避禍而韜光養(yǎng)晦;所謂“廢興之際,獨出囂塵”,則指元誕在孝武帝西遷時,主動留在洛陽,投入東魏陣營。元育其他幾個兄弟據(jù)《魏書·獻文六王傳上》記載,也都處于東魏陣營之中,只有元育追隨孝武帝入關(guān)西。孝武帝即位后,為了對抗高歡,重用宗室,大力擴充禁衛(wèi)軍,元育可能是由于在禁衛(wèi)軍中任職而隨孝武帝入關(guān)的,至于具體情況,今天已經(jīng)無從詳考了。

二、元育在西魏政權(quán)中的地位

大統(tǒng)元年(535)正月西魏文帝元寶炬即位后,將元氏宗室作為重要統(tǒng)治基礎(chǔ),大封入關(guān)的宗室為王,元育也由頓丘縣子一躍成為淮安王。在西魏元氏宗室之中,元育與皇室的血緣關(guān)系近,他是獻文帝之孫、孝文帝之侄、西魏文帝元寶炬的從叔。元育和獻文帝之孫、節(jié)閔帝元恭之兄廣陵王元欣,孝文帝曾孫、孝武帝之侄廣平王元贊等,是元氏宗室的代表人物,在西魏政權(quán)中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西魏文帝大統(tǒng)十六年(550),宇文泰正式建立府兵制,元欣為八柱國之一,元育則為十二大將軍之一,與元贊以及魏文帝子齊王元廓并任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宇文泰確立府兵制,目的在于整合西魏的武裝力量,確保對兵權(quán)的絕對控制,作為西魏宗室的代表人物,元育和元欣、元贊、元廓主要活動于長安朝廷,不可能掌握實際兵權(quán),但也體現(xiàn)了他們在西魏政權(quán)中的顯赫的政治地位。西魏末年,元育還曾擔任小冢宰、岐州牧[6],這與西魏后期,宇文泰開始推行六官改制有關(guān)。西魏仿《周禮》行六官,并非一蹴而就,先是西魏文帝大統(tǒng)十四年(548)五月置六卿:“以安定公宇文泰為太師,廣陵王欣為太傅,太尉李弼為大宗伯,前太尉趙貴為大司寇,以司空于謹為大司空[7]180?!奔榷蠼y(tǒng)十七年(551)三月,西魏文帝去世之后,宇文泰出任大冢宰,總攬朝政[8]33。其時既有大冢宰,同時當設(shè)小冢宰,元育作為近支宗室,很可能在西魏文帝駕崩之后擔任此官。

西魏文帝駕崩后,繼位的廢帝元欽與宇文泰矛盾激化,史載宇文泰“扶危定傾,威權(quán)震主,及魏廢帝即位之后,猜隙彌深”[8]423,先是廢帝二年(553)十一月尚書元烈謀殺宇文泰,事泄被殺,引起廢帝的不滿,遂“有異謀”[8]340。所謂“異謀”,當指廢帝與親信謀劃發(fā)動宮廷政變誅殺宇文泰,奪回大權(quán)。在廢帝與宇文泰的矛盾之中,元育和同樣是近支宗室的元贊曾極力勸說廢帝,“垂泣諫”,廢帝“不聽”[7]182。元育經(jīng)歷了北魏衰亡、分裂的歷史過程,具有比較豐富的政治閱歷,知道此時宇文泰權(quán)力已經(jīng)十分穩(wěn)固,廢帝貿(mào)然發(fā)動宮廷政變是不可能成功的,只能自取其辱。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宇文泰以諸女婿執(zhí)掌長安朝廷的禁衛(wèi)軍,嚴密監(jiān)控廢帝的言行:“時太祖諸子,年皆幼沖,章武公導、中山公護復東西作鎮(zhèn),唯托意諸婿,以為心膂。基與義城公李暉、常山公于翼等俱為武衛(wèi)將軍,分掌禁旅。帝深憚之,故密謀遂泄[8]423?!边@種情況下,廢帝的“異謀”很快就被宇文泰發(fā)覺,遂于廢帝三年(554)正月廢廢帝,置于雍州,為免除后患,又于同年四月鴆殺了廢帝。

廢帝元欽被廢后,宇文泰改立齊王元廓為帝,是為魏恭帝?!赌怪尽吩圃拔汉蠖?,改封為淮安公”?!拔汉蠖辍奔垂У鄱?555),元育這次改封實為降爵,且并非個案,2019年發(fā)現(xiàn)的北周拓跋迪(即元迪)墓志[9]載元迪為景穆帝之后,西魏時被封為濟北郡王“后二年,表讓王位,改封為公”。元迪由濟北郡王改封為濟北公,正可與元育由淮安王改封為淮安公之事相印證?!顿Y治通鑒》梁敬帝紹泰元年(555年,即西魏恭帝二年)條云:“是歲,魏宇文泰諷淮安王育上表請如古制降爵為公,于是宗室諸王皆降為公[10]?!笨梢?,西魏元氏宗室諸王降爵為公,是恭帝二年(555)宇文泰授意元育、元迪等西魏宗室代表人物上書的結(jié)果。此時,宇文泰已經(jīng)完全掌控西魏大權(quán),面對魏周禪代已成定局的現(xiàn)實,元育和元迪都選擇了順應這一歷史趨勢,與宇文泰合作,主動上書請求降爵。恭帝三年(556)十月,宇文泰病逝,臨終命其侄宇文護輔佐嗣子宇文覺,宇文護以宇文覺幼弱,為安定人心,于同年十二月強迫魏恭帝禪位給宇文覺,周閔帝元年(557)正月辛丑(初一日)宇文覺即天王位,元魏政權(quán)徹底滅亡。

三、魏周禪代之后元育的境遇

《墓志》還提供了元育在魏周禪代之后境遇的線索。據(jù)《墓志》,元育卒于“二年二月十七日”,祥生、羅新、毛遠明等先生以為認為此處“二年”為魏恭帝二年(555)二月十七日。然而筆者以為,此處“二年”當為“周二年”即周明帝二年(558),理由如下:

第一:《墓志》題名云:“周故淮安公拓跋育墓志”,則元育應卒于魏周禪代之后,否則即使為北周時下葬,也應稱“魏故淮安公”。

第二:《墓志》云元育“魏后二年改封淮安公。二年二月十七日薨,謚曰思。”“魏后二年”與“二年”連文而書,“二年”并未明言為“魏后二年”,也可能指周二年,即周明帝二年(558)。

第三:《金石萃編》所載唐人張彧在代宗大歷十三年(778)撰《大唐圣朝無憂王寺大圣真身寶塔銘并序》[11]及1987年春在陜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發(fā)現(xiàn)的《大唐咸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12]兩文中,有“大魏二年”“元魏二年”拓跋育(即元育)作小冢宰、岐州牧擴建法門寺的記載。此處之“二年”,氣賀澤保規(guī)“推測”應是西魏恭帝二年(555)[13],此說可從。張彧之文,明言“驗其銘曰:……大魏二年,岐州牧小冢宰拓拔育”,可見張彧所據(jù)為西魏元育擴建法門寺時的碑刻。至于《大唐咸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所云“元魏二年”,當是唐人追述。因此如果元育卒于恭帝二年(555)二月十七日,似無時間在岐州從容修建法門寺。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元育當卒于周明帝二年(558)二月十七日,下葬于同年十月十七日。

元育是否為正常死亡,《墓志》并沒有明確記載,但《墓志》規(guī)格較小,文字簡略,只敘述了元育的身世、爵位變化和去世及下葬的時間,對他政治生涯則只字未提,這顯然與元育生前顯赫的地位不相稱。元育卒于明帝二年(558),去世時為淮安郡公,仍然保持著貴族身份,并被北周贈予“思”的謚號,應是正常死亡。但元育作為元氏宗室的代表人物,在西魏政權(quán)中身份顯赫,曾擔任大將軍、小冢宰、岐州牧等要職,在北周初立,根基還不穩(wěn)固的情況下,自然是宇文護重點防范的對象。魏周禪代之后,不僅西魏恭帝兄弟死于非命,而且不少元氏宗室因卷入趙貴謀反等政治事件被籍沒,“沒入為官口”[8]54。因此,元育很可能在魏周禪代之后受到打擊乃至迫害,最終郁郁而終,元育簡陋的墓志,正透露出他去世時境遇不佳,身后蕭條的端倪。

此外,日本學者氣賀澤保規(guī)認為,1981年發(fā)現(xiàn)的北宋慶歷年間所撰的《普通塔記》碑石側(cè)面的題記與元育有關(guān),是元育子女為紀念元育所立,反映了元育家族與活躍在西魏至北周之間的北周實權(quán)人物關(guān)系極為密切,保持了豐富多彩的婚姻關(guān)系。筆者以為:此題記文字殘缺不全,并沒有確鑿證據(jù)是元育子女所刻,并不能說明元育家族與北周皇室、顯貴之間的聯(lián)姻情況。

總之,元育是西魏時期元氏宗室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魏政權(quán)和軍隊中擔任重要職務,魏周禪代之后,他受到打壓乃至迫害,他的生平事跡也湮滅于歷史長河之中,《墓志》不僅可補史籍之闕,而且也對考察魏周禪代之際元氏宗室的境遇,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猜你喜歡
宗室墓志淮安
“天下第一筍”——淮安“天妃宮”蒲菜
華人時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50
宋代宗室經(jīng)濟狀況與宗室政策探析
北宋宗室外出交游受限述論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梨園尋夢淮安緣
華人時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8
凝眸古城淮安
華人時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6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華人時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46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北宋宗室任官制度變遷考
莱阳市| 周口市| 新安县| 翁源县| 绍兴县| 玛纳斯县| 临澧县| 同江市| 普格县| 长岭县| 湖南省| 沙田区| 黑龙江省| 武陟县| 湘潭县| 德保县| 眉山市| 公安县| 宝丰县| 青州市| 南陵县| 海林市| 延庆县| 礼泉县| 平遥县| 雅江县| 五大连池市| 涿鹿县| 湘潭市| 沧州市| 高台县| 太谷县| 武功县| 明溪县| 拉萨市| 武川县| 舞阳县| 广水市| 安化县| 许昌县| 郧西县|